汪敏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穩(wěn)步推行,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教學手段,靈活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將生活經(jīng)驗、生活實例、生活物品等運用到日常教學中,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基于此,本文先介紹了生活化教學模式存在的意義,并提出幾點應用這一方法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科學;生活化;意義;蘇教版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 2020) 30-0106-02
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使其可以運用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需要運用生活中常見的素材進行教學,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同時還需要布置一些生活化的課后作業(yè),最終實現(xiàn)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穩(wěn)步提升。
一、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意義
小學科學課堂存在的意義就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較好的探究精神與科學精神,這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指的就是,將科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可以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真正實現(xiàn)學以致用。
通過調查可知,目前很多科學教師在教學時仍舊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教學內(nèi)容、教學模式與實際生活之間存在較大差距,無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科學所具有的樂趣和奧妙。單一的教學模式也會讓學生對科學知識產(chǎn)生距離感,嚴重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需要重視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能認識到科學知識的作用與意義,激活其學習興趣,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
二、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的方法
(一)借助生活事物導入教學內(nèi)容
有趣、新穎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該節(jié)課將要學習的知識產(chǎn)生濃厚興趣,還能讓學生認識到實際生活與科學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不斷提高科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教師需要經(jīng)常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和觀點,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加入更多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物品。如果教師未能選擇恰當?shù)氖挛?,那么就無法實現(xiàn)較好的生活化教學效果。在選擇導入方法時,教師需要采用自然導入的方式,將生活場景、生活事物、科學知識有機融合起來,在學生回憶和思考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小學科學蘇教版“使沉到水里的物體浮起來”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物品,如橡皮泥、大頭針、乒乓球、生雞蛋、塑料泡沫塊、吸管、鹽、土豆等。同時,教師還需要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是否見過這些材料?如果將它們放到水中,哪些物體會浮在水面上?哪些物體將會沉下去呢?請你做一個預測,并將預測的結果寫在記錄表上。”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實驗器材,各小組自行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驗證各自的猜想。之后,教師還可以提出一個有趣的學習任務:“如何才能讓橡皮泥浮在水上呢?”學生需要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設計實驗方案,并利用多種方式驗證實驗方案,匯報實驗情況。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實驗,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熟悉感,同時還能使學生學會運用生活中的物品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實際生活與科學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
(二)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入一些形象主體或帶有情緒色彩的有趣場景,帶給學生不同的態(tài)度體驗,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教材內(nèi)容,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思維。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將會壓制學生的天性,導致課堂教學氛圍過于沉悶;而情境教學模式可以給予學生不同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
例如,在教學小學科學蘇教版“我們的地球”這一單元的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去參觀地質博物館,讓學生在講解員的解說中更好地了解地球。在真實的科學環(huán)境中,學生會認真思考和分析教師講解的知識,也會真正感受到科學知識所具有的魅力。此外,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從網(wǎng)絡上搜集各式各樣的視頻、圖片等資料,也可以拍攝一些當前學生生存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有趣的生活情境。又比如,在教學“照鏡子”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營造有趣的生活情境。在上課時,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同學們,你們每天都會照鏡子嗎?你們見過哈哈鏡嗎?”在吸引學生注意力后,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游樂場的場景,活躍課堂氛圍,再為學生展示不同的哈哈鏡以及其呈現(xiàn)出來的畫面,鼓勵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和觀點。利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也能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其更好地掌握科學知識。
(三)布置有趣、新穎的課后作業(yè)
課后作業(yè)可以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加深學生的印象,還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在素質教育中,小學科學占據(jù)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因而需要教師引起重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可以在生活中更好地感知科學知識。教師所布置的課后作業(yè)需要具備較強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引導學生運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進行實驗,借助自己的力量掌握科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小學科學蘇教版“觀察魚”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后任務:觀察各式各樣的魚。同時,教師還需要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促使家長能給予學生更多的幫助,帶領學生去釣魚、參觀養(yǎng)魚館、逛菜市場等。學生需要觀察生活中常見的魚,觀察這些魚在個頭、顏色、魚鱗形狀等諸多方面的不同,并記錄下自己觀察的結果。又比如,在教學“種油菜”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準備好油菜種子,學生需要種植油菜,并記錄下不同階段種子的成長情況,既可以運用文字記錄的方式,也可以運用拍照的方式,觀察油菜在不同階段的不同成長情況,使其更好地掌握與植物生長發(fā)育相關的科學知識,進而實現(xiàn)科學教學效果的穩(wěn)步提升。
(四)做好總結與歸納
為了進一步提高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有效性,那么就需要教師、學生做好歸納與總結工作。例如,在上課時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圍繞著生活化的教學主題,與學生一起回憶整個學習經(jīng)歷,將科學知識、實際生活、學生思想有機融合起來,促使學生利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總結能力,進一步升華生活化教學模式。
三、結語
總之,在小學科學課堂中,教師需要重視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shù)纳钏夭?,結合教材內(nèi)容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布置有趣的課外任務與課后作業(yè),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更快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切實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姜偉杰.淺談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4(23).
[2]王品申,王坦.生活化教學應用于小學科學教育中的策略分析[J].神州,2019(10).
(責編 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