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锟?/p>
今年夏天,早已全球聞名的四川樂山大佛再次上了熱搜,而且網(wǎng)絡上流傳出關于大佛的某種“神諭”。
樂山大佛全稱為嘉州凌云寺大彌勒石像,1996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名錄,它同時又是中國和樂山的一個自然文化地標。8月18日早7時許,雖然剛剛經(jīng)歷一場暴雨,但樂山大佛的腳趾還露在水面以上,到了上午10時許,大佛的腳趾已淹沒于水中,這是自1949年以來70年間的首次。樂山大佛的“神諭”—“大佛洗腳,樂山洗澡”或“大佛洗腳,樂山淹沒”,過去只有四川人知曉,但這一次樂山大佛的“神諭”全球皆知。
此次“大佛洗腳”并未令樂山全城受災,只有1/3的城區(qū)被淹。與其說“大佛洗腳,樂山淹沒”是“神諭”,不如說這句話指出了客觀的因果規(guī)律。當年,人們修建樂山大佛的初衷是為了減輕洪澇災害,這種初衷不僅源于崇拜和信仰,具有文化、宗教的象征意義,還有科學內涵和依據(jù),因此更富現(xiàn)實主義。
樂山位于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交匯之處,古時候沒有大橋,城區(qū)與城外的交通和貨物往來,要靠一艘艘木船維系,漁民則要每天靠一葉扁舟謀生。三江交匯之處,波濤洶涌,江水咆哮。遇到洪澇時節(jié),這里更是水勢兇險,濁浪滔天,常常掀翻和淹沒江上往來船只,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
三江附近年年都有悲劇發(fā)生,當?shù)亓柙扑碌纳畟H深感不安,悲憫之情油然而生,希望自己的修行和佛法能減少災害,于是籌劃在三江交匯處的山巖上修建一座大佛來鎮(zhèn)住水患,普渡眾生。名僧海通經(jīng)過多方化緣募集銀錢,于713年(唐朝建立的第一年)開始主持修筑這座高71米、舉世無雙的靠山坐佛(彌勒佛)??上Х鹣裰恍拗觐^胸部,海通就圓寂了。后來,唐代名臣韋皋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工匠和僧人矢志不移地修建,歷經(jīng)90年才完工。
大佛修成后,三江上船毀人亡的事件的確減少了。僧侶和百姓們認為,這是因為有了大慈大悲和法力無邊的彌勒佛坐鎮(zhèn)于三江之濱,既可以降伏水怪妖魔,也能鎮(zhèn)住水患并擊退洪澇水災,保佑三江沿岸的黎民百姓。正如藥物的安慰劑效應一樣,大佛矗立于三江交匯的巖壁上,給當?shù)匕傩諑砹藦姶蟮男睦戆参?。從語源和語義學看,彌勒佛有慈愛、慈悲的涵義。唐朝詩人白居易在《畫彌勒上生幀記》中稱:“愿當來世,與一切眾生,同彌勒上生,隨慈氏下降?!睂嶋H上,大佛能夠給樂山人民帶來福祉,依靠的是它背后的科學原理以及修筑樂山大佛過程中建設者的知識、經(jīng)驗、建筑技術和工藝。
樂山大佛矗立于凌云山最高峰,佛像頭與山齊平。過去,還有13層大佛閣圍繞大佛,格外耀眼。因此,大佛猶如三江之上的醒目航標,江中往來船舶的舵手遠遠望見大佛便知道快到三江匯流處,水流湍急,需要全神貫注駕駛。小心使得萬年船,自然也能減少事故。另外,修建大佛時大量山石被拋于大佛腳下的江中,起到了消減水勢的作用。
大佛要百年不毀,千年不倒,才能擔當起鎮(zhèn)守三江、賜福民眾的重任。大佛自身不只是要經(jīng)得起風吹雨打,還要經(jīng)得起流水沖刷。于是,大佛自身的排水至關重要,要達到這一目的不是靠大佛的法力,而是要依靠科學設計和施工。
清代詩人王士禎的詩句“泉從古佛髻中流”,指的就是大佛科學的排水系統(tǒng)。大佛頭部共有18層螺髻,它們形成了一個有效的排水系統(tǒng),避免了佛像被雨水侵蝕,也保護了大佛。第4層、9層、18層螺髻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分別用泥灰壘砌修飾而成。由于布局巧妙,這些排水溝和大佛的發(fā)髻渾然一體。大佛胸部的袈裟造型也與排水系統(tǒng)結合,衣領和部分衣紋皺褶處有排水溝,胸部有向左側引流的水溝,與右臂后側水溝相連,將水流導入右腹部的排水溝,通過大佛右腳外側流入岷江。
為克服山體地下水滲透影響,大佛耳后和頸后處也開鑿了兩層排水廊道,可將水導入岷江。這套排水系統(tǒng)經(jīng)受了實踐的檢驗,多年來減輕了雨水沖蝕和風化作用對大佛的損害,讓大佛的面容一直那么清晰、慈祥,從而寬慰生靈,給予周遭百姓強大的精神力量。
大佛的腳底設計,則不僅考慮到大佛自身的問題,還讓這個地標建筑起到警示樂山民眾的作用。修建大佛必然要進行建筑學上的勘察和測量。古代的設計人員將大佛腳趾處平臺的海拔高度設計成362米,與樂山城區(qū)地面的海拔高度相同。從樂山城區(qū)排出的水有一部分會通過上游的竹公溪流入岷江。當岷江水位高于竹公溪時,會發(fā)生倒灌。所以,岷江水位高于海拔362米時,樂山城會被水淹,產(chǎn)生內澇。由此,才有“大佛洗腳,樂山淹沒”之“神諭”。這也意味著,如果“大佛洗腳”,城區(qū)就必須加強排水,否則就會遭遇澇災。
科學和文化的理據(jù)交集,千百年來護佑了三江交匯處的眾生,但是樂山城也多次受到洪澇災害威脅,樂山大佛并不能根治水患。今天,我們防洪防災更需要科學和有效的措施,比如,結合當?shù)氐臍夂蚝偷刭|、地貌、地形特點進行防災,打造海綿城市以吸納大量的雨水。
樂山的地貌和地理特點是位于三江匯流處,在暴雨和汛期,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水位同時上漲,洪峰先后輸入并交匯,在樂山主城區(qū)一帶形成頂托效應,即水流被干流高水位所阻,導致排水不暢。這種情況在許多城市都會出現(xiàn),當大江大河的輸入性洪峰過境時,會影響本地積水下泄速度和排出速度,造成城區(qū)被淹,加劇災情,也阻礙救災。
應對這樣的頂托效應需要科學方法,其中,建設海綿城市就具有普適性,不只是樂山,中國其他城市也是如此。早在2018年5月,樂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就印發(fā)了《樂山市生態(tài)修復和城市修補工作實施方案》,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今年夏天,樂山城區(qū)部分受淹,說明海綿城市的建設還有提升的空間,而且速度還要加快。與樂山相似的廣西梧州,也處于三江匯流處(桂江、潯江與西江),在2018年2月也發(fā)布了建設海綿城市的藍圖。但是,在今年6月的暴雨洪澇面前,梧州市蒼梧縣的部分道路、房屋還是被淹,部分道路發(fā)生塌方。
這說明,樂山和梧州這些三江匯流的地方,建設海綿城市的難度更大,更需要總結經(jīng)驗,堅持不懈地努力。事實上,建設海綿城市以抗御洪災已經(jīng)有成功案例。2020年7月4日,武漢迎來梅雨季的7輪強降雨,但是武漢并未重啟“江城看海”模式,從2015年開啟的海綿城市建設工程發(fā)揮了初步效應。即便在局部特大暴雨的7月5日和6日,較為嚴重的積水在6小時內幾乎全部消退。7月7日,武漢各高考考點在暴雨中順利開啟。
抗御洪澇災害有多種方式,建設海綿城市只是其中一種,對處于三江交匯的樂山和梧州等城市更具有典型意義。此次的“大佛洗腳”表面上看是一種“神諭”,但實際上是向現(xiàn)代人和現(xiàn)代社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御洪災,最需要和最能依靠的是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