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才
哈佛人常說:先有哈佛,后有美國。哈佛大學創(chuàng)辦于1636年,其辦學歷史比美國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歷史還要長一個半世紀。380多年來,從哈佛大學走出了無數(shù)的商界精英、政壇領袖和學術大牛,其中包括8位美國總統(tǒng)、160位諾貝爾獎得主。在美國國會議員、政府部長和世界500強企業(yè)的CEO中,大約有1/10曾在哈佛大學學習。哈佛大學多次被評為全美最佳大學,不僅執(zhí)美國大學之牛耳,而且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學之一。
作為一所辦學歷史悠久、能夠長期屹立于世界高校之巔的高等學府,哈佛大學有著太多值得我們?nèi)ヌ骄康拿孛?。事實上,對于許多人來說,哈佛大學不僅是一所令人神往的世界知名高等學府,更是一種期待、精神與象征。
哈佛大學,簡稱“哈佛”,坐落于美國馬薩諸塞州(麻?。┎ㄊ款D都市區(qū)劍橋市。一提到劍橋,人們自然而然就會想到英國的劍橋大學。確實,麻省的劍橋就是為紀念這所英國大學而命名的。為了區(qū)分兩者,也有人把美國的這座小城譯為“坎布里奇”。小城之所以蜚聲世界,無疑與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有關,而且其歷史非常悠久,只不過那時的劍橋還是個“村莊”,居住著英國殖民美洲的新移民。
哈佛大學的建立也正是得益于這些移民,他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經(jīng)在英國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接受過高等教育,為了讓子孫也能夠接受類似的教育,新教徒們于1636年在查爾斯河畔創(chuàng)辦了“新市民學院”。1638年,因學院所在地更名為劍橋,學院也被命名為“劍橋學院”,它完全照搬劍橋大學的模式,其目標是在荒蠻的美洲大陸“建立一所與英國劍橋大學一樣優(yōu)秀的高等學府”。1639年3月,為紀念在創(chuàng)辦初期曾給予學院慷慨支持的約翰·哈佛牧師,學校更名為“哈佛學院”,并最終于1780年擴建為哈佛大學。
在哈佛大學行政樓前,有一尊約翰·哈佛牧師的塑像,上面鐫刻著“約翰·哈佛”“建校者”“1638年”等字樣。這尊塑像雕塑的其實并非約翰·哈佛,由于當年他并未留下任何照片,校方在建造塑像時只好找來一位英俊的男士充當模特。約翰·哈佛牧師也并非最早的建校者,他只是將自己一半的財產(chǎn)和320本書捐贈給了學校。不過,為了感謝和紀念他的這一善舉,學校仍以他的名字命名。另外,哈佛大學的建校時間是1636年,而不是1638年。雖然其中的謬誤多多,但人們?nèi)詫@座塑像充滿深情,因為它已經(jīng)被視為哈佛大學精神的象征—奮進、自信、博大,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哈佛人。
建校之初,哈佛大學雖然帶有明顯的私人社團性質,但在很長時期內(nèi),政府撥款是其主要經(jīng)費來源。直到19世紀初,學校的私立性質才明晰起來。在管理上,哈佛大學采取了與英國的大學迥然不同的模式:學院設立由校外人士組成的校監(jiān)委員會,全權管理學校事務;1650年,又成立了由校內(nèi)人士組成的董事會,負責學校日常管理工作;由此形成了由校內(nèi)外人士共管的獨特管理模式。哈佛大學的這一管理模式打破了歐洲傳統(tǒng)教條的束縛,對美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從1636年建校到1869年的230多年里,哈佛幾乎沒有發(fā)生過大的變革,只是一個熱衷于“博雅教育”的教學型小學院。在建校初期以及之后的百多年時間里,學校一直以經(jīng)典教育為主,基本不涉及數(shù)學等自然科學知識。18世紀末、19世紀初,美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工業(yè)革命的興起,帶給哈佛大學很大的沖擊。又過了大約半個世紀,哈佛才開設了科學學院,即現(xiàn)在的哈佛工程與物理科學系的前身。
19世紀以后,哈佛大學以德國大學為樣板,進行了現(xiàn)代化改造:打破傳統(tǒng)的固定課程,允許高年級學生選修一定數(shù)量的科目;以系為單位重組學院,允許學生按照能力和興趣安排學習進程,并與教授進行雙向選擇。學校還摒棄純粹的背誦式教學方法,倡導研討式教學,鼓勵學生進行學術探討。為給畢業(yè)生提供進一步研究學術的機會,實行住校研究生計劃……盡管上述改革計劃最終并沒有完全實現(xiàn),但還是使哈佛大學邁出了從傳統(tǒng)學院向現(xiàn)代大學的第一步。
19世紀后期,哈佛大學迎來了第二個改革高潮。學校提高了招生標準,開始推行選修課程制度。1863年,哈佛大學建立了公共講座制。1862—1868年間,建立了人種考古學博物館和牙醫(yī)學院;并在教學上推行演講制,以代替背誦法教學。
1869年,年僅35歲的化學家查爾斯·艾略特擔任哈佛大學校長,他進行了學校歷史上第一次以提高專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的改革: 法學院、醫(yī)學院獲得了新的活力,新建了商業(yè)管理學院和文理學院,開展研究生教育,全部實行自由選修制,許多新的適應社會現(xiàn)實的學科被納入課程體系;同時,改革考試招生制度,入學考試可以用數(shù)學或自然科學代替希臘文……艾略特用了40年時間把哈佛建設成為現(xiàn)代化大學,“建立了真正完備的大學教育體系”,哈佛自此步入了輝煌時代。查爾斯·艾略特也被總統(tǒng)羅斯福譽為“合眾國第一公民”,成為美國現(xiàn)代大學的締造者。
除了諸多諾貝爾獎得主,哈佛大學還培養(yǎng)出了18位菲爾茲獎(數(shù)學領域的最高獎)、14位圖靈獎(計算機科學) 和30位普利策(新聞)獎獲得者。
哈佛的弱項是工科,因為其對手—麻省理工學院太強大了,但也并非“弱不禁風”。至于文、法、醫(yī)、商學科,則是美國公認最優(yōu)異的。哈佛大學最頂尖的專業(yè)是英語、政治學、商科、醫(yī)學,其次是數(shù)學、法學、教育學、經(jīng)濟學、歷史、物理學、生物學、化學、藝術。強項則是哲學、法學、文學、歷史、神學、經(jīng)濟學等。
進入哈佛的新生在前兩年不分專業(yè),接受通識教育。學生們有兩年的時間可以慢慢考慮自己的專業(yè)選擇,邊學習邊選擇。這樣可大大減少專業(yè)選擇的盲目性。
在哈佛大學讀本科,每學期至少要選修4門課,4年內(nèi)修滿32門課并通過考試,才可以畢業(yè)。在這里,學習的壓力很大,不僅是因為作業(yè)量很大,課后還要花很多時間看書和預習案例。學校的淘汰機制非常嚴格,平均每年有大約20%的學生會因為考試不及格或者修不滿學分而休學或退學。學校的每堂課都要記錄學生的發(fā)言成績,平均占到總成績的50%。這就要求學生均勻用力,不能有絲毫放松。
在哈佛,嚴謹治學是師生的一種習慣。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論文寫作,都被要求在扎實的資料收集、分析和比較的基礎上提出新觀點,并對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做出詳盡的解釋。
在這里,學生既有自由選擇某一門課程的權利,也有自由選擇專業(yè)的權利。在選課過程中,學校鼓勵學生學習交叉學科。由兩名教授加兩名助教給三名本科生上課的“聯(lián)合授課”方式在本科教育中十分普遍,約占總課程的1/3。有時,兩位教授因觀點不同,還會在課堂上“吵架”?!奥?lián)合授課”的課堂教學變革,不僅增加了授課教師的數(shù)量,而且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因此,跨學科人才絕非是一位“萬能”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通過課堂、教學、組織等一系列的制度創(chuàng)新,促使學生“學”出來的。教師不重視答案是否正確,而將重點放在學生新思想的培養(yǎng)上。
學術自由不但體現(xiàn)在課程教學中,而且反映在校園生活中。哈佛大學認為,學生在社團中的經(jīng)驗與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一樣有益于他們的發(fā)展,通過參加社團活動,學生會對所生活的外在環(huán)境持有積極的態(tài)度,每一位畢業(yè)生都會在哈佛校園文化、知識探索道路上留下獨特的印記。校內(nèi)的學生社團包羅萬象,形式多樣,規(guī)模大小不等。
從地圖上看哈佛大學的主校區(qū)(老校區(qū)),宛如一座圍城,被圍墻圈在里面。不過,這座城有很多門,從哪個方向都可以進入。哈佛的校門共有25座,大多樸實無華,僅以紅磚砌起來而已。據(jù)記載,最開始的時候,哈佛校園其實是沒有圍墻的,當人們在1889年開始圈地并樹立起一座校門時,還曾遭到很多人的譴責,認為用石墩和鐵欄桿把大學圍起來有悖于這所大學早期的清教徒傳統(tǒng)。隨著時間的推移,圍墻越建越長,人們在這些圍墻上開設了更多的關口,這就是今天人們所見到的校門。這些校門上大都有一個數(shù)字,每一個數(shù)字背后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傳說。
以最有名的約翰斯頓大門為例,它位于學校西面圍墻的差不多正中,相當于學校的正門,是哈佛大學的第一座校門。對哈佛的學生而言,在四年或更長年限的學習過程中,只會有兩次出入此門,一次是入校,另一次是畢業(yè)離校。大門是由哈佛1855屆本科生塞繆爾·約翰斯頓捐款修建的,造型風格屬于殖民復興時期的產(chǎn)物。后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哈佛大學建筑都沿用了這樣的風格,使用多彩的紋路和富有顏色的磚塊等,最終演變成為哈佛大部分建筑物的標準風格。
Dexter Gate,建于1901年,為紀念哈佛1890屆學生Samuel Dexter而建,門的上方刻有這樣的英文字樣:“請進!你將獲得智慧?!痹趦?nèi)側門楣上則刻著這樣的英文:“離開!更好地服務你的國家和你的同胞?!贝髮W的精神在一座校門的前后門楣上如此絕妙地得以表現(xiàn),又如此簡單。
當年,哈佛屬于典型的“精英學府”,校園規(guī)模不大;其后,雖然不斷擴大,發(fā)展成為一座“沒有邊界的校園”,甚至還有分校區(qū),但是,被圍起來的主校區(qū)仍然是其核心,也被哈佛人視為其精神所在。
作為哈佛最古老的校園,哈佛園的面積并不大,在最早的時候,占地不到2英畝,后來慢慢擴展,到1835年,大體上有了今天的規(guī)模。哈佛園無疑是哈佛大學的歷史中心,更是學術重心和管理重鎮(zhèn)。它由一組大約400幢早期喬治王朝式、維多利亞式或羅馬風格的紅磚建筑群組成,還有數(shù)幢教學塔樓聳立其間。這些教學樓、宿舍、圖書館、博物館等建筑物大多以捐贈者的名字命名,其背后是一個又一個故事。它們包括本科生宿舍、韋德納圖書館、拉蒙特圖書館以及高大挺拔的紀念教堂……除了教學樓和教師之家外,還有哈佛校長、本科生學院院長、文理學院院長等的辦公樓。哈佛園的中心位置—300周年廣場也是學校每年畢業(yè)盛典的舉辦場所,這里呈四方形,前后是哈佛大學的兩大標志性建筑—韋德納圖書館和哈佛紀念教堂。
進入校園,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磚紅色的古老建筑。哈佛校園的建筑流行色是原汁原味的磚紅色,這并不是當初建房時沒有錢美化外立面,而是另有其因。這種磚紅色就是哈佛大學校園里的主基調(diào)色,哈佛人很喜歡這種顏色,其運動隊也穿磚紅色的隊服,后來,這種“哈佛紅”(Harvard Crimson)就成了一個哈佛特有的專有名詞,甚至哈佛大學的校報也取名《哈佛紅》。在一片哈佛紅上展開雪白的書卷去探求真理,是每一位哈佛學子孜孜不倦的追求,而“真理”二字也成為了哈佛大學的校訓被銘刻在了?;丈?,成為哈佛永遠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