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建花
(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qū)龍獅橋鄉(xiāng)中心小學)
低年級時,孩子們的課外閱讀比較典型的現(xiàn)象是“買書容易,讀書難”,不少學生課外書買了很多,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引領,他們只是從成堆的書中挑了幾本感興趣的泛泛而讀,書中的營養(yǎng)得不到充分吸收,因此很難體驗到閱讀的樂趣,閱讀的習慣難以養(yǎng)成,閱讀能力也得不到提升。有專家發(fā)問:“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不教他們讀整本的書,那習慣怎么養(yǎng)得成?”由此可見,重視整本書的閱讀是因為讀整本書可以擴大閱讀空間,應用閱讀方法,更有利于養(yǎng)成閱讀習慣。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那么,對于已初步具備課外閱讀能力的中年級學生來說,讀什么樣的書才有利于“提高閱讀品位”?“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該選擇什么樣的書起步呢?
那節(jié)課,我們班正在學習《意大利的愛國少年》這篇課文,孩子們不僅對文中那位少年的愛國義舉肅然起敬,更對課題后面的注釋“本文節(jié)選自亞米契斯(意大利)的《愛的教育》”展開了熱議:“亞米契斯是誰?”“《愛的教育》是一本什么樣的書?”“書里還有哪些吸引人的故事?”……還有幾個孩子興奮地說:“老師,我家也買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場面如此熱烈,孩子們的情緒如此高漲,是我沒有想到的。我不禁靈機一動:這不就是一個引導課外閱讀的大好時機嗎?整本書閱讀推薦就從《愛的教育》開始吧!于是我趁機將這本書的內(nèi)容作了個大致介紹:《愛的教育》一書的作者亞米契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科的眼光和口吻,從10月開學那天開始記錄事件,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全書共100篇文章,包括發(fā)生在安利科身邊各種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fā)性書信,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每月故事”。愛是整本書的主旨,在最平實的字里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每章每節(jié),都把“愛”表現(xiàn)得細致入微,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到父母、師長、同學甚至是陌生人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我特別強調(diào),書中的主人公安利科跟大家一樣是個三四年級的小學生。我還當堂講了其中一個“每月故事”——《父子情深》,孩子們聽得興味盎然卻又意猶未盡,紛紛表示要去買一本來自己讀。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水到渠成。
但是如果老師就此放手,或許“買書容易,讀書難”的舊戲又會重演,如何讓學生保持這種積極的狀態(tài)認真讀完整本書并有所感悟?我覺得持續(xù)性的跟蹤指導必不可少。深入思考之后,我決定與孩子們攜手,并邀請他們的家長一起經(jīng)歷一次心靈的旅程——共讀《愛的教育》,在亞米契斯營造的愛意融融的世界里徜徉一番。
因為是初次試驗全班共讀一本書,希望能取得預期的效果,所以我鼓勵學生盡量每人購買一本《愛的教育》,實在不方便的也可以借閱。建立一個班級QQ讀書群,邀請班內(nèi)所有有QQ號的同學和家長加入這個群。這是一個交流展示的平臺,大家可以一邊享受閱讀,一邊在群里發(fā)布個人的閱讀情況。老師在充分閱讀這本日記體小說的基礎上編寫出一份測試題,用來在結束階段檢查閱讀效果,評選班級“閱讀之星”。
我們發(fā)現(xiàn),不少孩子是在故事中長大的,他們特別喜歡聽老師和家長講故事,有些孩子甚至每晚只有聽著故事才能入睡,但是,你讓他每天堅持讀故事,他卻不一定樂意,他們更愿意接受有聲信息。我把這本書的閱讀看成是點燃孩子們的閱讀興趣、促使他們能夠持續(xù)閱讀的跳腳石,因此要求比較細致:閱讀要有計劃地進行,不能忽冷忽熱;每周匯報一次讀書進度;遇到自己喜歡的情節(jié)或人物及時上傳分享并說明原因;讀完整本書后每人寫一篇讀書心得……
《愛的教育》中記錄的故事許多都與學生的生活內(nèi)容相似,如《新學年》《嫉妒》《打架》等。只要他們投入真情實感,認真閱讀,就能在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學生按計劃讀著這些故事,就好像在回顧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一些事情,讀書筆記也寫得生動活潑。
親子閱讀能滿足孩子們聽故事的需求,誘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更加深了父母與子女的親情,使他們深切地體驗到父愛母愛的溫暖,有利于孩子們的身心健康;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語言文字的興趣,讓孩子們喜愛書本,極大地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能力,積累和發(fā)展語言,開發(fā)智力。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每天安排固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進入美妙的閱讀時光,并嘗試使之成為習慣一直主動保持下去?!稅鄣慕逃分杏胁簧偃沼洸粌H對孩子們有吸引力,對家長也有感染力,如《好孩子,敘利亞》《弗蘭奇的母親》《久別重逢》等,還有好幾封父母及姐姐寫給安利科的教育書信,不論是學生還是家長,讀后都會受益匪淺。家長和孩子們一起讀這些文章,邊閱讀邊隨機做些零星的意見交換,相信對孩子們的身心發(fā)展及家長們教育方式的轉(zhuǎn)變都有促進作用。
家長們可以利用創(chuàng)建的QQ群交流閱讀感受、提出改進建議、向老師咨詢等。
書中每隔七八篇日記都會有一篇“每月例話”,內(nèi)容并不是安利科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而是他所聽到的并給他留下了很深印象的故事。這些故事都十分精彩,因此,我從班上挑選出一些朗誦能力較強且對此事頗感興趣的學生,每天中午定時輪流在班上朗讀故事并適當配樂,若條件允許還可以給學生播放電影。這樣做打破了讀書的常規(guī)方式,學生不僅得到了視覺上的洗禮、聽覺上的升華,還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于書中內(nèi)容的印象。而朗誦的學生都是身邊的同學,這就更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保證此項活動保質(zhì)保量地進行下去。
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希求讀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明顯,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與贊許,從而獲得成就感。如果老師不能及時、有效地檢測、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熱情必然會出現(xiàn)“退潮”現(xiàn)象。老師要求學生完成閱讀任務的同時,自己也應反復欣賞原著,汲取其中的精華,收獲與學生交流的內(nèi)容及相處之道,這樣不但使師生關系更加和諧美好,而且能形成一股隱形的力量牽引著學生堅持閱讀。
我多次深入閱讀《愛的教育》之后,全方位、多角度地顧及書中人物和事件,編寫了一套測試題,將這些題目印成測試卷,發(fā)給學生當堂完成,每個人的閱讀成效立竿見影,效果好的提出表揚,樹立榜樣;不理想的要求進行二次閱讀。
“播下一種思想,你將收獲一個動作;播下一個動作,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徜徉《愛的教育》之后,愿此次整本書閱讀活動能在學生腦海中播下“與書為伴”的思想,養(yǎng)成“閱讀經(jīng)典”的行為和習慣,用書中的養(yǎng)料充實精神,豐富人生。學生一旦把閱讀經(jīng)典視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必將為其學習、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其人生涂上一層厚重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