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婷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qū)中山小學,廣東深圳 518118)
在教學中,我們常聽有經(jīng)驗的教師說這樣一句話:“你上課時,如果學生不聽你講,你的課講出“花”(指很投入、很陶醉)來也沒有用?!边@話說得很通俗,可道理卻很實在,它強調(diào)了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傾聽的重要性。如果教師只管講,學生只顧玩,師生之間沒有語言互動和思想的交流,那么這樣的課堂就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
那怎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傾聽呢?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與探究,筆者總結出以下五個方面。
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年輕教師不知道怎樣去評估、要求、訓練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也有很多教師在主觀意識上沒能認識到學生不認真聽講的嚴重性,認為把課上完了,就是完成教學任務了,未能有意識地去調(diào)控課堂,也沒有訓練學生的傾聽習慣,導致學生的聽課質(zhì)量大打折扣,久而久之,部分學生就會出現(xiàn)紀律散漫、厭學的現(xiàn)象。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首先,教師要具有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習慣的意識,然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我們常聽到有些學生說,我最喜歡上某位老師的課,因為他的課生動有趣,在他的課堂上我可以學到很多有趣、有用的東西。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常常思考、研究怎樣才能把課上得更精彩、更有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是教師追求的課堂目標。因此,教師應努力學習,不斷地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1]。
趙志祥老師常對我們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像趙老師那樣滿腹經(jīng)綸、風趣幽默、智慧超群的教師,哪個學生不愛聽他上課呢?高山仰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我們也應努力學習,不斷成長,根據(jù)自身的特點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與特色,努力成為學生喜愛的教師,這樣上課時學生自然就會認真傾聽。
要想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教師必須了解每個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征去調(diào)整教學方式與方法、設計教案,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低年級的學生好奇、好動、喜歡模仿,并且有直觀、具體、形象等思維特點,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這些特征設計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知識。
中年級學生的年齡一般是9~11歲,這個年齡階段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分水嶺,學習的差距在這個階段開始顯現(xiàn)。中年級課程似乎一下子變得難了,許多事情都要靠學生自己去解決,稍有馬虎,學習成績就有可能落下來。由于智力、習慣、家庭環(huán)境等方面的影響,學生的學習差距會漸漸顯現(xiàn)。因此,教師要注意自己和學生交流的方式和說話的態(tài)度,注意對學生評價的公正和中肯。這樣學生才有可能喜歡你,才會聽你的話,喜歡你就有可能對你所教的學科產(chǎn)生興趣,上課才能認真傾聽并努力學習。
高年級學生正處于由兒童期向青春期過渡的關鍵時刻,處于心理發(fā)展的驟變期,學生在思維、認識、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日漸增加,各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大,同時其心理發(fā)展中的獨立性與幼稚性的矛盾日益突出,逆反心理進一步增強,具體表現(xiàn)為固執(zhí)己見、盲目地拒絕他人的勸告和建議。因此,首先,教師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真誠的、親切的、循循善誘的教師才會獲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其次,教師應避免和學生過多的正面沖突,應引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并激發(fā)每位學生學習的動力,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以上三個階段學生的心理變化,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課的良好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于永正老師說:“上課時,教師要做到目中有人,要把80%的精力放在學生身上,20%的精力放在落實教學設計上?!边@個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節(jié)課,每節(jié)課學生的表現(xiàn)都會有所不同,所以教師要靈活地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保證學生由始至終都能認真傾聽[2]。例如,學生上完體育課回來,也許是剛才的運動量比較大,天氣又炎熱,他們有些疲憊,有點提不起勁,若此時筆者還是按之前設計好的教案去講,那么效果肯定不好,于是,在講到生字“闊”字時,筆者就插入一個工匠改門,與“闊”字相關的故事,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了,這樣這節(jié)課就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凡事皆有方法,方法正確了,做起事來就會事半功倍。以下是6個有效訓練課堂傾聽的方法,能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學習。第一,教師要規(guī)范課堂紀律:要求學生上課前,要做好課前準備;上課時要坐端正,眼睛要看老師、看黑板。沒有安靜下來,教師絕不開始講課。第二,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時,要從多角度入手,回答時聲音要響亮,能讓每個角落的同學都能聽到自己的回答。其他同學要認真聽,并準備好隨時被老師點名,復述剛才你所聽到的內(nèi)容。第三,指名朗讀課文時,教師可以適當喊停,再請其他孩子續(xù)讀。第四,合理劃分小組,小組合作要有分工、有發(fā)言、有記錄;先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然后派代表上臺匯報。第五,教師講課時,不要從頭到尾都是一個聲調(diào)與音量,聲音要有所變化,有時可以小聲一點,偶爾又大聲一點,有時可以像念順口溜一樣快,有時又可以講得慢些,總之聲音、節(jié)奏、情感要有所變化,這樣可以避免學生的聽覺疲勞。第六,獎罰分明,對于上課認真傾聽并積極發(fā)言的學生要大力表揚,鼓勵分為精神鼓勵與物質(zhì)鼓勵,兩種可以分開用,也可綜合起來用;對于不認真聽講的學生要有所告誡和懲罰,教師要耐心與學生溝通,并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適當進行懲戒。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能帶來高效的課堂學習,而且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持之以恒地運用各種策略,使教學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