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居民生活質量獲得顯著提高,在物質需求獲得極大滿足的基礎上,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漸增加。電視作為傳統(tǒng)媒體的代表,其在我國擁有深厚的受眾基礎,電視新聞節(jié)目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和真實性,但是,在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事業(yè)發(fā)展受到新媒體的沖擊而出現了一定的滯后性。因此,電視媒體要結合時代發(fā)展和受眾需求,積極探索轉型新路徑,擴大其傳播影響力。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傳播影響力;提升方式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信息技術、互聯(lián)網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的蓬勃發(fā)展,社會全面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已經在各個行業(yè)和領域獲得廣泛應用,并且成為社會發(fā)展的核心力量,改變了當代居民的生活方式、學習習慣以及生產模式。在此背景下,新聞行業(yè)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新興媒體快速崛起和盛行,成為當代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重要途徑,對電視新聞事業(yè)發(fā)展帶來影響。電視是傳統(tǒng)媒體的代表,但是在新聞傳播中與新媒體相比較存在諸多弊端,在受眾群體中的影響力不斷降低,媒體融合已經成為電視新聞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因此,電視媒體要結合融媒體的特點,加強技術革新和理念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新聞傳播新路徑和新方式,為行業(yè)發(fā)展注入活力。
一、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傳播的特點
(一)傳播國際化
在融媒體時代下,信息技術成為了新聞信息傳播的重要途徑,隨著智能手機和各種移動終端設備在全球的應用,任何人在世界任何角落只要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完成信息的傳播和獲取,每個人都是信息的傳播者、加工者以及制造者,當發(fā)生新聞事件后,新聞信息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利用信息技術傳遞到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qū),在融媒體時代下,新聞信息呈現國際化發(fā)展趨勢。
(二)直播常態(tài)化
在融媒體時代下,新聞信息的傳播途徑成為多元化,與以往的傳播方式存在一定差異,直播成為了新聞信息傳播的重要途徑和方式。通過直播的方式進行新聞傳遞,可以將現場情況準確而及時地傳遞給受眾,帶給受眾身臨其境的體驗和感覺,進而提升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和感染力。隨著電視直播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直播也必將成為電視新聞的重要傳播方式。
(三)媒介融合化
在我國社會發(fā)展新形勢下,居民生活質量獲得顯著提高,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持續(xù)增加,在科學技術的支撐下,大量新媒體不斷涌現,為新聞行業(yè)的穩(wěn)定以及快速發(fā)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在此背景下,各種媒體不斷融合,而媒體融合也成為了行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電視新聞行業(yè)想要獲得更加穩(wěn)定的發(fā)展,需要積極迎合行業(yè)發(fā)展趨勢,主動融合各種新媒體,將新媒體打造為新聞信息傳播的新平臺,提升新聞傳播的實效性,滿足當代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電視新聞傳播中存在的幾點問題
(一)內容具有局限性
電視新聞是社會主流媒體,其承擔著社會教育和輿論引導的作用,對熱點新聞事件具有權威評價的價值,在新聞報道中,其內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自律性,但是,新媒體平臺更加自由的和開放,每個普通社會公眾都可以對新聞事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評判事件的視角也呈現多元化,在內容方面更加符合當代受眾的口味。
(二)傳播具有單一性
電視新聞主要以電視為載體進行新聞信息傳播,電視作為傳統(tǒng)媒體的代表,其在我國具有長期的發(fā)展歷史,并且在發(fā)展中積累了大量的受眾群體,時至今日,電視依然是每個家庭的必備物品。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大量普及,電視逐漸被時代淘汰,通過相關調查統(tǒng)計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網民數量已經突破12億,智能手機更是實現了全民普及,人們更加習慣利用手機、網絡獲取新聞信息,電視新聞傳播單一性,制約了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報道具有滯后性
電視新聞在產品加工和制作中,其需要經過嚴謹的流程,在專業(yè)技術的支撐下完成新聞節(jié)目制作,但是新聞事件往往具備即時性,人們更加渴望在發(fā)生新聞事件的第一時間就掌握其信息,新媒體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人們通過移動終端可以快速完成新聞信息的分享與傳播,甚至在新聞事件發(fā)生后的幾分鐘、幾秒鐘,人們就可以通過新媒體完成信息獲取,與新媒體相比較,電視新聞報道具有較強的滯后性,不符合當代受眾的實際需求。
(四)閱讀存在差異性
當代人們生活和學習節(jié)奏較快,平時鮮有時間進行深度閱讀,尤其對于新聞報道,淺閱讀成為了發(fā)展潮流,人們更加習慣利用睡前、坐車、路上以及午休等空閑時間瀏覽新聞信息,碎片化閱讀成為當代人們的主要閱讀方式。但是,電視新聞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與當代人們閱讀習慣存在較大差異,新媒體在時間和空間方面更加靈活,更加受到受眾的歡迎。
(五)傳播具有單向性
以往受到技術因素的影響,電視新聞是社會主流媒體,在新聞信息加工和傳播中,主要通過單向傳播的方式,受眾被動接收信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當代受眾的個性更加鮮明,對待新聞事件的審視角度也存在差異,并且渴望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但是電視新聞與受眾缺乏有效互動,與新媒體更加自由且開放的環(huán)境相比存在較大劣勢。
三、融媒體時代下提升電視新聞傳播影響力的方式
(一)優(yōu)化新聞內容
在內容為王的時代下,電視新聞要發(fā)揮自身的專業(yè)化優(yōu)勢,對新聞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進而吸引受眾的關注。首先,從業(yè)者要突破以往固化思維的制約和束縛,積極傳遞社會正能量和國家政策方針,對政策進行深度解讀,幫助受眾更好地理解國家惠民政策;其次,秉承真實可靠的新聞制作理念,對社會普遍關注的新聞事件進行跟蹤報道和深度解讀,為公眾還原真實的事件過程,通過內容引領促使受眾獲得思想的啟發(fā);最后,要結合當代受眾的精神需求,從不同角度進行新聞播報,立足于自身的社會價值和輿論引導責任,通過不同角度的多元化報道維護社會穩(wěn)定。
(二)豐富傳播途徑
針對當代受眾更加習慣利用新媒體接受新聞信息的這一特點,電視新聞要加速媒體融合,根據融媒體時代的特點,豐富自身的傳播途徑。首先,電視新聞在保留以電視為傳播路徑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新媒體作為新的傳播渠道,例如開設微博、微信公眾賬號等,滿足人們多元化的新聞獲取需求;其次,電視媒體還可以與知名的新媒體平臺進行合作,例如當前廣為人知的大魚號、百家號、新浪微博以及企鵝號等,通過建立合作關系開設專題模塊,進而提升新聞傳播的社會影響力;最后,打造以“電視+APP”的新聞傳播新格局,通過APP向受眾提供新聞閱讀服務,不僅可以提升電視媒體的品牌效應,還有助于擴大在受眾群體中的影響力。
(三)提升報道效率
電視新聞與新媒體在報道即時性方面存在一定劣勢,針對這一情況,電視媒體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專業(yè)優(yōu)勢,在提升報道效率的同時,深度挖掘新聞內容,并且對內容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與改革,避免受眾出現審美疲勞。首先,針對社會焦點以及熱點事件,電視媒體可以通過專題報道的形式進行跟蹤報道,及時收集有關新聞事件的最新素材,并且將各個素材進行串聯(lián),對事件進行深度解析,通過專業(yè)報道吸引受眾關注;其次,電視新聞要對社會發(fā)生的重大事件進行及時報道,利用APP、公眾號或者微博等方式將新聞及時傳遞給受眾,發(fā)揮融媒體時代的即時性優(yōu)勢。
(四)加強受眾互動
當代受眾更加渴望表達自己的觀看和看法,電視媒體要認識到受眾的這一特點和需求,并且轉變自身的運營理念,通過各種途徑與受眾增強互動,不僅可以掌握受眾的需求和心理動態(tài),還能夠在交流中積累更多的受眾群體,提升傳播影響力。首先,線上互動。立足于信息技術打造立體式的受眾互動平臺,例如,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留言等方式,與受眾進行交流,傾聽其對新聞事件的看法,提升平臺的自由度和開放性,構建公眾與媒體的良性互動關系。其次,線下互動,在重視開展線上互動的同時,還要給予線下互動以高度重視,例如,在各大城市舉辦讀者見面會,與受眾面對面地進行交流,為電視新聞轉變提供參考。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要發(fā)揮自身的專業(yè)優(yōu)勢,與新媒體進行深度融合,實現優(yōu)勢互補,對傳播內容、傳播方式以及傳播途徑進行升級轉型,滿足當代受眾的精神需求,提升節(jié)目的傳播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毋冰.探索融媒體時代提升電視新聞輿論影響力的策略[J].傳媒論壇,2019,2(15):104-105.
[2]李強.融媒體時代提升電視新聞傳播影響力的策略分析[J].新聞傳播,2019(10):104-105.
[3]王麗.融媒體時代提升電視新聞傳播影響力的方式[J].科技傳播,2019,11(9):34-35.
[4]徐紀楓.芻議融媒體時代提升電視新聞輿論影響力[J].科技傳播,2019,11(6):65-67.
[5]劉洋.探討融媒體時代如何提升電視新聞的輿論影響力[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9,16(8):223,225.
[6]施懿.融媒體時代提升電視新聞傳播影響力的方式探索[J].傳播力研究,2018,2(31):103.
[7]李紅梅.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專題如何提升影響力[J].人文天下,2018(16):51-52.
作者簡介:邴丹丹(1982-),女,漢族,吉林省德惠市人,本科,新聞編輯,研究方向:新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