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溧陽市清安小學 周慧珊
近幾年,小學語文課堂教育模式朝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古詩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詞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依舊存在一定問題。例如,教學方法單一,教學理念落后,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古詩詞教學進展,不利于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對此,在小學古詩詞教學過程中,還需采取貼合學生興趣及成長的教學策略,才能促進學生理解古詩詞內(nèi)涵,提升古詩詞教學質量。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毙W生年齡小,對語言文字的掌握程度較低,往往難以理解古詩詞內(nèi)容,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需引導學生朗讀,在朗讀過程中感受古詩詞的美感。朗讀并非單純的閱讀,而是以一種深度閱讀的方式,正確發(fā)音、斷句,并認識到通假字的應用方法,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學生在掌握閱讀技巧后,教師可指導下一步學習,為學生有感情地示范,講解高低音的朗讀方法,注意古詩詞中的節(jié)奏感及韻律,隨著朗讀的不斷深入,學生會掌握古詩詞情感變化,也會激發(fā)朗讀興趣。
例如,學習《贈劉景文》時,教師讓學生先朗讀兩到三遍,讓學生注意詩詞斷句,并感受作者情感的起伏。詩詞中的第一句是“荷盡已無擎雨蓋”,其中描繪了冬天將要來臨時荷花凋謝的現(xiàn)象,在朗讀第一句時情緒盡量保持低沉,感受花謝的復雜情感。在朗讀第二句“菊殘猶有傲霜枝”時,需要改變低沉的語氣,體現(xiàn)出菊花的傲骨,因此,低落的語氣需變得高亢,表達出詩人不畏磨難的精神。最后兩句是全詩的點睛之筆,詩人表達了樂觀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雖然冬天是沒有生機的季節(jié),但橙橘會進入生活,也是一年中的美好時光。在誦讀“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一句時需保持歡快的語氣,體現(xiàn)詩人積極向上的精神。
學生把握詩詞情感變化后,可進一步探索作品美感,古詩詞含有詩眼,教師應當帶領學生對古詩詞中的某個字詞應用方法及優(yōu)勢進行分析,認識到詞匯不同用法體現(xiàn)的意境,自細節(jié)處對整篇作品展開分析,讓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不會囫圇吞棗,而是對文章有整體及細節(jié)的雙向把控。教師也應當鼓勵學生在學習后,分析其他的詩歌,讓學生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學習《山行》時,教師應當帶領學生對其中的文字、詞匯進行賞析,《山行》第一句是“遠上寒山石徑斜”,其中,“斜”是本句的點睛之字,體現(xiàn)了山路彎曲的生動景象。第二句“白云生處有人家”中“生”體現(xiàn)了山路遙遠深邃的景象,白云已經(jīng)距離人們很遠,白云生處地方則是更加遙遠,通過這種字詞分析模式,也能讓學生學會古詩詞鑒賞的正確方法,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深度認識,學生的文化品質及賞析能力也會隨之提升。
賞析情感及作品結構后,下一個古詩詞教學重點便是掌握詩詞意境。古詩詞中含有深遠意境,古人追求的境界便是“言有盡意無窮”。因此,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把握文章意境是教授古詩文的重點所在。意境屬于精神層面的內(nèi)容,無法通過實體展示讓學生體會,這讓古詩詞教學迎來挑戰(zhàn)。但小學生處于想象力豐富的階段,想象不會受到限制,教師可通過啟迪學生思維的方式,讓學生體會作品意境。
例如,學習《夜書所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為學生展現(xiàn)與詩歌內(nèi)容貼合的視頻或者圖片,學生結合詩詞內(nèi)容及視頻內(nèi)容想象作者表達的意境。《夜書所見》前兩句是“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教師可在多媒體工具上播放秋季江上風光,讓學生想象自己所處江上的景象。最后兩句是“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小孩子年少無知,夜深還在游玩的情境,體會詩人在外孤身一人,看著萬家燈火倍感凄涼之情?,F(xiàn)階段,教學模式已經(jīng)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應當選擇學生喜愛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對意境進行充分想象,結合已經(jīng)學習過的古詩詞,提升教學質量,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小學是學生系統(tǒng)學習語文知識的階段,古詩詞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nèi)容,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感受古詩詞情感、精神、意境,接受文學藝術熏陶,強化對美的認識,拓展賞析思維能力。古詩詞教學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使其學會通過簡短的語言文字表達豐富的內(nèi)容。本文提出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旨在為學生順利學習語文知識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