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岱遠(yuǎn)
大年三十吃水餃,這好像是過年的傳統(tǒng),起碼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qū)都是這樣。但確切地說,地道的北京人不是這樣的。
過去有個童謠這么唱:
新春正月過大年,吃點喝點解了饞。
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
初四吃米飯,破五的餃子要素餡兒;
初六初七需吃雞,初八初九牛羊肉;
初十吃頓棒子粥;
十一吃魚,十二吃鴨;
十三圍坐吃對蝦,十四大碗打鹵面;
十五家家鬧元宵,打春要吃春卷炒雞蛋。
說的雖然未必精細(xì),但大體反映了北京春節(jié)期間的飲食習(xí)俗。那北京人什么時候吃水餃呢?是大年初一剛過了子時,俗話叫作“五更餃子”。所以說,這才是北京人新年頭一口兒。順便提一句,老北京人受旗人的影響,不把餃子叫“餃子”,而是稱為“煮餑餑”。一直到了民國以后,才逐漸改叫“餃子”。
對于中國人,特別是北方人來說,吃水餃本來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但北京人的這頓“五更餃子”還真有些個特殊,因為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富貴人家,吃這頓餃子也得是素餡兒的,因此又叫作“全素煮餑餑”。這是規(guī)矩,至于為什么,有多種解釋。
一種說法是因為這餃子最重要的功能不是給“人”吃的,而是給“神”吃的,所以又叫它“請神餃子”。傳說除夕晚上諸神下界考察人間的善惡,大概神仙們以素食主義者居多吧;也有一說是為了取個“素靜”的意思,希望新一年全家人安安穩(wěn)穩(wěn),素素靜靜的;還有一說是這新年頭一口必須吃素,是為了體現(xiàn)在新的一年里要自律和凈化心靈。不管怎么樣,這素餡兒餃子倒是湊巧合了現(xiàn)代科學(xué)飲食原則,除夕年夜飯盡是大魚大肉的,未免太油膩了,吃口清口解膩的素餡兒餃子,是非常好的調(diào)劑。
每到除夕九、十點鐘,豐盛的年夜團(tuán)圓飯結(jié)束了,孩子們忙不迭地打著燈籠跑到胡同里放花炮,忙碌了一年的老少爺們兒也是難得聚在一起聊聊家里家外的大天兒,而女人們卻還是閑不下來,必須把鍋碗瓢盆全用堿水燙干凈。因為,根據(jù)北京的老禮,既然這大年初一頭一口兒要吃素的,那么包餃子、煮餃子、盛餃子用的器具也不能沾上葷腥。一過夜里十點多鐘,各家各戶就會傳出“當(dāng)當(dāng)當(dāng),當(dāng)當(dāng)當(dāng)”的剁餡兒聲,宛若“過年交響樂”?!拔甯溩印钡酿W兒需要在半夜十二點前和好了預(yù)備著,因為過了“子時”就是大年初一,這一天是不許動刀的。
全素餃子的餡兒其實并不比肉餡兒便宜,準(zhǔn)備起來也比肉餡兒麻煩得多,道理很簡單,因為這餡兒的內(nèi)容品種豐富,加工的方法不但精細(xì),而且是各不相同。
胡蘿卜要先用礤床兒擦成絲,然后用開水焯了攥干再剁爛。大白菜要用刀剁,加一點鹽殺出水分后再用屜布裹著擠干水分。其他諸如香菇、黃花、木耳、粉絲之類的干貨自然是要先發(fā)好,再細(xì)細(xì)地切。還可以放一些切得細(xì)碎的冬筍、面筋、白豆腐干,撒上點芝麻。除此之外,拌素餡兒還必須加上搓碎了的排叉或是切好的油餅或油條,為的是起到調(diào)和作用,讓素餡兒吃起來口感柔潤,而不至于渣渣粒粒的。這些主料預(yù)備好了,就可以調(diào)配上鹽、醬油和素油,攪拌成咸淡可口、松膩適度的全素餃子餡兒了。盡管是素餡兒,一樣自然地融入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xì)”的理念。
要注意的是,按照老規(guī)矩,這個餡兒里可以放姜,但不能放北京人喜歡放的蔥、蒜和韭菜,因為這幾樣?xùn)|西雖然不是肉,但卻算是“葷”的。據(jù)說草字頭的“葷”字原本指的就是這些有刺激性的植物,而大魚大肉嚴(yán)格地說算作“腥”的,這就是“葷”和“腥”的區(qū)別。不過要是沒那么講究,切上幾根冬韭,清馨走串,必定鮮美無比。
過了十二點,一家人就開始忙活包餃子了。和面、搟皮兒,和平時沒什么兩樣,只是要注意做劑子千萬不能動刀,必須用手揪。
包“五更餃子”的過程很有講究,即便是再富貴的人家,包“五更餃子”的時候也要全家上下老少一起動手,每個人都得包上幾個,為的是體現(xiàn)一家人的團(tuán)結(jié)和睦,齊心協(xié)力。再說,包餃子的過程也是全家人在一起交流的過程,一年里的疙疙瘩瘩,在這溫馨的氛圍里,也解了一大半兒了。
包餃子講究薄皮大餡兒,但要想把這素餃子包得薄皮大餡兒還真需要點手藝。一來是因為素餡兒比葷餡兒散,放多了餃子皮不容易捏上,更重要的是因為吃這新年頭一口兒的餃子還有個特定的“節(jié)目”,就是包餃子的時候要把洗凈的十枚硬幣和十顆小棗包進(jìn)餡兒里。據(jù)說如果誰吃的時候“嘎巴”一聲咬到了錢,那他這一年肯定財運滾滾;如果咬到了棗兒,那就是這一年里最有福氣的人了。這個風(fēng)俗直到現(xiàn)在依然流存,一來,圖個吉利,二來,孩子們?yōu)榱四芤У藉X和棗,會努力多吃幾個餃子。因此,為了防止下鍋煮的時候包在餃子里的“財”漏了,“?!迸芰?,就必須把這餃子捏得格外結(jié)實,所以,每個餃子的邊上都捏上一排密密的一個壓一個的小褶,像花邊似的,這樣,心里踏實了,看著也喜慶。
餃子包到一半的時候,小孩子們已經(jīng)打著燈籠出去瘋跑、放花炮去了,回來的時候,熱騰騰的餃子已經(jīng)出鍋了。
煮好的餃子自然要先給神仙們供上,興許這時候忙活了一宿的神仙也餓了?不過神仙不貪嘴,供桌上只供三碗,每碗五個素餃子就夠了。早年間有的人家還要搞個接神儀式,后來逐漸也就淡化了。儀式過后,全家人到院子里燃放成掛的鞭炮和二踢腳,互道“新禧”,回到屋里長輩接受小輩磕頭拜年。當(dāng)然了,頭不能白磕,總得賞點兒“壓歲錢”。之后,全家人就可以聚在一起吃這新年頭一口兒——熱氣縈繞的素餡兒餃子了!
北京人吃餃子一般是要蘸醋的,而且根據(jù)餡料的不同,所蘸的醋是不一樣的,這才是吃餃子的畫龍點睛之筆。比方說,吃菠菜餡餃子要蘸芥末醋,吃羊肉白菜餡餃子要蘸蒜泥醋,吃韭菜餡餃子要蘸姜末醋。冬天最常吃的豬肉白菜餡兒餃子當(dāng)然是要蘸臘八兒醋,就上幾瓣翡翠一樣的臘八兒蒜了。不過,這頓“五更餃子”可就不能這么吃了,因為蒜是葷的呀,臘八兒醋自然也算是葷的了。吃“五更餃子”只需要老陳醋加上幾滴香油就夠了。
晨曦微露,剛剛吃過“五更餃子”的北京人,走出了胡同,或是去拜年賀喜,或是去東岳廟、白云觀祈福求平安。
新的一年,就這么帶著期盼和希望開始了,北京人的心里透著敞亮。
(本文選自《京味兒》,崔岱遠(yuǎn)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