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重慶武隆民用機場高填方邊坡施工優(yōu)化控制

2020-11-30 09:10來云亮
山西建筑 2020年23期
關鍵詞:填方基巖壩體

徐 浩 黃 林 來云亮

(1.武隆機場建設指揮部,重慶 408500; 2.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 成都 610200; 3.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重慶 400045)

1 概述

我國西南地區(qū)地理位置特殊、自然資源豐富,不僅對國民經濟起到了巨大支撐作用,在國家安全和對外開放方面也有著極為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推進實施以及對外開放格局的進一步深化,我國對于西部地區(qū)的交通規(guī)劃布局有了新的考量和要求,民航運輸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優(yōu)勢不斷凸顯[1-3]。由于機場建設對地形地貌、風向氣候和凈空條件均有較高的區(qū)位要求,因此在復雜山區(qū)修建機場勢必會涉及巖溶地基治理和深挖高填工程[4],因此在項目建設施工過程中,應合理安排各項工序協(xié)同進行,通過施工過程優(yōu)化設計以提高地基承載力和高填方邊坡穩(wěn)定性。幾乎在所有建設工程中,如鋼筋混凝土工程、采礦工程、隧道工程、橋梁工程、邊坡工程等,進行施工過程優(yōu)化都是非常必要的,通過遺傳算法、數值模擬、BIM施工管理、動態(tài)可視化仿真技術等方法,可對工程進度、成本、質量、安全以及施工設備、人員管理架構、工程環(huán)境效應等多種因素[5,6]進行統(tǒng)籌安排。不同工程的優(yōu)化設計思路不同,研究參數的選擇也不同,如杜海龍等[7]在橋梁工程中以“過程最優(yōu)、結果可控”為原則,選擇鋼管混凝土拱橋拱圈應力、拱圈線形、白噪聲誤差3個參數,對7種封鉸方案進行對比分析;倪璐等[8]以水電站溢洪道邊坡開挖與支護工程為研究對象,討論了如何通過施工方案整體把控、機械設備合理投入與工程質量安全監(jiān)管等方式推進施工有序進行。

作為首例在機場建設中引入重力攔擋壩的高填方工程,探討不同施工方案對邊坡穩(wěn)定性的影響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因此以重慶武隆民用機場南端深溝高填方工程為研究對象,在保證工程進度、質量、安全的基礎上,考慮填料填筑分層數及填料幾何形式兩個因素,提出填方工程與混凝土澆筑工程穿插協(xié)調進行的若干施工方案,通過建立相應數值計算模型,確定施工優(yōu)化方案,旨在為類似工程中的災害防控和方案設計提供參考。

2 工程概況

重慶武隆民用機場地處重慶市武隆縣北部,臨近武隆仙女山景區(qū),海拔高度約1 620 m~1 900 m,全年低能見度天數較多,降雨主要集中在5月~10月,年均降雨量大于1 200 mm。場區(qū)地勢東高西低、南高北低,東側為一近東北向延伸的山梁,西側和南端為流水沖刷切割出的深切槽谷,北端及軸線中部地形相對平坦,擬建機場跑道便位于仙女山主峰西側弱起伏的鐵爐壩子臺地上,坡度一般為5°~10°,機場所在臺地地貌如圖1所示。場區(qū)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場內埋藏性古地下巖溶十分發(fā)育,以小型溶洞、溶隙、溶縫為主,局部可見中型溶洞,且多被第四系坡洪積物所充填。機場跑道南端深溝部位地形復雜,頂底高差較大,下部基巖中發(fā)育有3個較大的溶室,溶室內部空腔相互連接,其中橫切3號溶室中心部位的NPH2-NPH2剖面高差達80 m,下伏基巖起伏不定,傾角最大可達75°以上,邊坡失穩(wěn)隱患較大。受到地形條件及天然氣管道位置的影響,高填方邊坡放坡條件受到限制,為保證建設施工及后期運營過程中高填方邊坡的安全穩(wěn)定,在使用碎石填料對深溝進行填筑時,選擇重力攔擋壩對邊坡進行支擋,壩體由南北“兩翼”組成,兩壩軸線夾角約147°,壩體總長達135 m,高達40 m,寬約19.51 m,壩體及溶室平面位置如圖2所示。攔擋壩所需混凝土方量較大,施工難度較高,工期要求較為嚴格,壩體澆筑及填方工程須在2個~3個月內驗收完成。

3 填筑方案及建模

3.1 填筑方案設計

依據現(xiàn)場復雜地形及巖性特征,并結合具體施工方式和總體工期要求,考慮將堆石料回填工程及混凝土澆筑工程分批次穿插進行。限于篇幅,本文以現(xiàn)場最危險填方剖面NPH2-NPH2為研究對象,將填方體填筑批次及其幾何形式作為兩個變量,在總工期為31 d的控制條件下共設計6種填筑方案,設計示意圖如圖3所示。其中T2,T3表示填料分兩層或三層填筑,-1,-2,-3表示填料分別填筑至傾斜、傾斜平臺或水平的幾何狀態(tài)。

壩體分三層施工,不考慮混凝土澆筑所需時間,每層澆筑完成后進行養(yǎng)護,從養(yǎng)護開始到進行下一步施工的時間間隔控制在7 d或14 d不等。以兩層填筑方案為例,詳述具體施工步驟如下:

1)底層壩體施工:基巖面以下的壩基及抗滑墻施工完成,并養(yǎng)護7 d,此時底層壩體達到7 d混凝土養(yǎng)護強度。

2)中層壩體施工:壩體主體部分施工完成,并養(yǎng)護7 d,此時底層壩體達到14 d混凝土養(yǎng)護強度,中層壩體達到7 d養(yǎng)護強度。

3)頂層壩體及底層填料施工:頂層壩體施工完成,并養(yǎng)護14 d,養(yǎng)護期間進行填料底層施工,將其分別填筑至傾斜狀、傾斜平臺狀以及水平狀。此時底層壩體達到28 d混凝土養(yǎng)護強度,中層壩體達到21 d養(yǎng)護強度,頂層壩體達到14 d養(yǎng)護強度,底層填料填筑完成。

4)頂層填料施工:由于頂層填料填筑時間較短,因此混凝土壩體各部分強度參考步驟3)中的養(yǎng)護強度。

對于三層填筑方案,在頂層壩體養(yǎng)護期間將底層填料填筑至水平狀,待壩體強度達到要求后,將中層填料分別填筑至傾斜狀、傾斜平臺狀以及水平狀,直至頂層填料填筑完成。

3.2 數值模型構建

首先根據填筑方案設計圖,在AutoCAD中繪制生成二維點、線數據,然后將其導入專業(yè)建模軟件Rhino 5.0中,生成非流行曲面并建立封閉實體,結合Griddle插件進行網格劃分,最終生成FLAC3D 6.0可讀的網格文件,采用內置方法構建壩體—基巖及填料—基巖接觸面,對模型四周及底部的法向速度進行約束,將模型在初始平衡過程中產生的位移、速度及塑性區(qū)清零。模型長267 m、寬70 m、高120 m,四面體網格單元數目從106 079個到107 780個不等,節(jié)點數從21 296個到21 786個不等。計算中基巖、填料與混凝土壩體的參數主要來源于現(xiàn)場勘查數據及室內試驗,接觸面相關參數參考經驗值并經反復試算調整得到,部分參數參考文獻[9]。表1~表3為計算過程中不同材料所選取的本構模型及相關參數。

表1 填料與基巖的本構模型及相關參數

表2 混凝土壩體計算模型及相關參數

表3 接觸面相關參數

4 結果與分析

4.1 不同填筑方案下填料及壩體位移發(fā)展規(guī)律

圖4,圖5分別為3種雙層填筑方案下施工階段位移云圖以及填料與壩體最大位移發(fā)展曲線,圖6,圖7對應3種三層填筑方案。在不同施工方案下的數值計算模型中,B1,B2,B3分別代表底層、中層及頂層壩體。雙層填筑模型中,T1,T2分別代表底層及頂層填料。三層填筑方案中,T1,T2,T3分別代表底層、中層及頂層填料。

對于3種雙層填筑方案,當底層壩體B1和中層壩體B2施工完成后,壩體最大豎向沉降變形由7.00 mm分別增長至2.46 cm左右。當頂層壩體B3及填料T1,T2的陸續(xù)完成,壩體位移持續(xù)增大,最大位移始終位于壩趾處(圖4中標記②處)。對于T2-1和T2-2兩種方案,T1和T2的位移云圖特征較為相近,同時出現(xiàn)豎向沉降與沿基巖面滑移兩種變形形式,其中在基巖面斜率較大處,填料變形最為顯著,變形大值區(qū)始終位于底層填料T1的中下部(圖4a)~圖4d)中標記①處),位移表現(xiàn)出由中心向四周層狀遞減的特征,最大位移分別從7.57 cm和6.87 cm增至17.17 cm和16.38 cm。對于T2-3方案而言,T1的變形較小,以豎向沉降為主,T2變形顯著增大,主要集中于T2中部勺形范圍(圖4f)中標記①處),逐漸從T2表面圈層狀擴散至T1-T2界面,最大位移從2.82 cm增至13.32 cm。與T2-1,T2-2兩種方案進行對比可發(fā)現(xiàn),底部填料放置越接近水平,對上部填料的支撐作用越強烈,填料整體變形越小。但由于T2-3方案中T2單次填筑方量較大,壩體受到的推移作用較大,因此變形也較大。

對比3種三層填筑方案,隨著中下層壩體B1,B2的陸續(xù)完工,壩體豎向沉降逐漸增長,壩趾處位移始終最大(圖6中標記②處)。當頂層壩體B3及底層水平填料T1施工完成后,底層填料的變形特征與T2-3工況相似,以豎向沉降為主。

中層填料T2填筑完成后,在基巖面較陡處的填料變形最為顯著,其位移方向與基巖面傾斜方向保持一致,但3種工況下填料的位移分布特征卻存在明顯差異。對于T3-1和T3-3工況而言,在填料T1-T2界面附近為變形大值區(qū)域,而在T3-2工況條件下,T2內部出現(xiàn)大范圍勺形變形大值區(qū),T1-T2界面附近同時出現(xiàn)小范圍變形大值區(qū),位移云圖均呈現(xiàn)從中心向四周層狀遞減的趨勢。結合圖7可知,T3-2工況下T2階段填料和壩趾位移增長幅度最大,這是由于T2填料體量較大,填料的顯著沉降與滑移強烈壓迫壩體,導致壩體變形增大。

待頂層填料T3施工完成后,不同工況下填料內部位移云圖發(fā)生顯著變化。T3-1工況下T1,T2和T3中各出現(xiàn)一個變形極大值區(qū),主要分布于填料分界面及坡面中部位置;T3-2工況下變形大值區(qū)主要集中于T2內部的勺形區(qū)域,自坡面向內部逐層遞減;T3-3工況下T1-T2界面、T2-T3界面和T3中部各出現(xiàn)一個變形極大值區(qū),其中最大位移出現(xiàn)在T1-T2界面處。

4.2 施工方案優(yōu)化控制

上述位移變化特征分析僅以壩體和填料的局部最大值為指標,為更全面地評價邊坡的整體變形穩(wěn)定性,引入平均位移這一指標作為參考。如圖8所示,分別從坡腳、坡面、坡肩、坡頂取7個點(P1~P7)作為填料位移監(jiān)測點,同樣從壩體表面取7個關鍵點(K1~K7)作為壩體位移監(jiān)測點,根據所有監(jiān)測點的平均位移來反映填料、壩體的總體變形特征。與填料、壩體的最大位移參數相結合,對6種工況下邊坡變形穩(wěn)定性進行評估,比選出最優(yōu)的施工方案。

圖9為不同工況下填料、壩體最大位移及平均位移柱狀圖。由圖9可知,各工況下填料位移相差較大,總體而言,三層填筑方案下填料最大位移及平均位移均低于雙層填筑方案,其中T3-3工況下兩指標數值最小,T2-1工況下兩指標數值最大。然而,各工況下壩體的最大位移及平均位移都較為接近,差距均在1 cm以內,其中T3-1工況及T3-3工況下壩體穩(wěn)定性優(yōu)于其余4種工況。

由此可見,通過調整填料的填筑方案可有效控制壩體及填料的變形,其中填料位移受施工方案影響較大,壩體變形受施工方案影響較小。以上6種工況中壩體變形均未出現(xiàn)不可控變形破壞,因此高填方邊坡穩(wěn)定性主要由填料變形控制。綜合以上分析,認為在中下層水平的三層填筑方案(T3-3)下,邊坡穩(wěn)定性最佳,由此得出了高填方工程中邊坡穩(wěn)定性的優(yōu)化方式,即通過增加填料分層數,改善下部填料支撐條件,避免大方量填料直接與基巖面陡坡處接觸并直接作用于壩體,同時盡量使大方量填料施工次序后置。同時可考慮在壩趾前方設置預應力錨索,將其錨固于后方填料中,支模時可加強壩體內部鋼筋設置以增強壩體整體穩(wěn)定性,必要時可對基巖面進行抗滑處理,如開挖抗滑臺階。

5 結語

本文以武隆民用機場南端深溝NPH2-NPH2剖面為研究對象,在控制工期一定的前提下,采用回填工程及混凝土澆筑工程分批次穿插進行的方式,設計出6種不同填料層數與填料幾何形式的施工方案,通過FLAC3D有限差分法分析填料及壩體的位移發(fā)展規(guī)律,探討影響填料及壩體變形的客觀因素,比選出最優(yōu)施工方案,并對類似工程提出相關施工建議。所得結論如下:

1)填料位移分布受基巖面傾斜度、底層填料支撐情況和填料方量3個因素控制,當基巖面陡峭、底部無水平或傾斜平臺支撐、一次性填方量巨大時,填料極易發(fā)生較大位移,其中填料分層界面及填料—基巖界面易形成潛在滑移面,壩體在壩趾處變形最大。

2)增加填料分層數有助于混凝土壩體在與填料協(xié)同施工的過程中得到更好的養(yǎng)護,使其強度進一步提高,同時避免大方量填料單次填筑時對壩體造成過度擠壓,可有效控制壩體及填料變形。

3)將底層填料填筑至水平狀態(tài)可對上層填料形成有效支撐,避免上層填料在基巖面最陡處發(fā)生較大滑移,進而控制壩體及填料的位移。其中中下層填料水平的三層填筑方案(T3-3)邊坡穩(wěn)定性效果最佳。

猜你喜歡
填方基巖壩體
壩下深部煤層開采壩體移動變形規(guī)律的數值模擬
土石壩壩體失穩(wěn)破壞降水閾值的確定方法
除夕夜憶花屋塆
薄基巖工作面開采覆巖運移規(guī)律*
道路路基工程填方施工質量控制
劈裂灌漿在水庫土壩中的防滲加固技術
大壩三維動力反應分析
中央凸起南部基巖內幕成藏條件研究
临江市| 孟州市| 宜川县| 门源| 保山市| 溆浦县| 克什克腾旗| 濉溪县| 藁城市| 炎陵县| 洛扎县| 沧源| 武安市| 寿宁县| 罗定市| 白河县| 西城区| 邮箱| 威宁| 汾阳市| 南昌县| 杭州市| 乌拉特后旗| 常熟市| 阿合奇县| 平顶山市| 吕梁市| 剑河县| 新郑市| 迁西县| 成武县| 嘉义市| 余江县| 岳普湖县| 红河县| 万荣县| 辰溪县| 尼木县| 安康市| 商洛市| 庆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