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靜
【摘 要】 目的:探究初產婦產后康復采用連續(xù)性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隨機抽取90例初產婦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入選時間為2018年3月-2019年4月,90例初產婦通過隨機數字表方法平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對照組采用基礎護理,觀察組采用連續(xù)性護理,對比兩種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結果:①觀察組產婦生活滿足、身體感覺、健康感覺、睡眠情況、精神情況以及社會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經過對比以P<0.05為差異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初產婦產后采用連續(xù)性護理后可提升其生活質量,改善其不良情緒。
【關鍵詞】 連續(xù)性護理;初產婦;產后康復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2-011-01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in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of primary parturient. Methods: A total of 90 primary partur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subjects of this study from March 2018 to April 2019.The 90 primary partur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y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basic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continuous nursing. Results:The score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 P < 0.05 after comparison.Conclusion:Continuous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improve the bad mood.
Key words:Continuous nursing; First-time mothers;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產婦在生產后會改變自身的心理以及生理,伴隨醫(yī)學水平的完善發(fā)展,產婦產后護理儼然已經成為趨勢,尤其對于初產婦而言,產后康復為產科主要任務,對其予以相應的護理干預,有助于其心理和生理康復[1]。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初產婦產后康復采用連續(xù)性護理的應用效果,內容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90例初產婦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入選時間為2018年3月-2019年4月,90例初產婦通過隨機數字表方法平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對照組年齡分布23-37歲,平均年齡(29.5±3.1)歲,平均孕周為(39.5±0.6)周;觀察組年齡分布24-38歲,平均年齡(30.5±3.2)歲,平均孕周為(39.7±0.8)周。對比兩組初產婦的基線資料,組間數據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數據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和觀察組初產婦在住院過程中均進行基礎護理,出院后予以觀察組連續(xù)性護理,護理內容:①康復護理。依據初產婦的特殊情況對其實施康復護理。②心理疏通。大部分初產婦均會害怕分娩,分娩后極易產生不良情緒,因此需要對其實施心理疏通,和產婦家屬交流,使其予以產婦心理支持,提升產婦生產自信心。③飲食干預。對初產婦予以相應的飲食干預,分娩后其身體虛弱,如果未好好恢復會嚴重影響后期生活。因此初產婦需要增加蛋白食物的攝入量,其中包含雞蛋以及瘦肉等。④身體干預。清潔初產婦分娩切口以及陰部,避免感染的出現,而后需要對乳房位置實施護理。⑤運動干預。出院后應進行相應的訓練,有助于陰部和切口恢復。產婦可進行有氧訓練,如產后體操、下肢運動以及貓伸展等。⑥新生兒護理指導。指導初產婦對新生兒照顧情況,避免其哺乳問題出現,可為初產婦演示新生兒哺乳知識,增加其了解程度。
1.3 評估指標
選擇GQOL-74生活量表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產婦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其量表內容包含生活滿足、身體感覺、健康感覺、睡眠情況、精神情況以及社會能力,分數和評估指標呈現正相關性[2];而后采用SAS(焦慮量表)[3]和SDS(抑郁量表)[4]對比兩組產婦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情緒,分數和評估指標呈現負相關性。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涉及數據在計算時均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包,結果均以計量資料呈現,組間數據經過對比后如P<0.05,則形成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生活質量
對照組經過護理后其生活滿足評分為(70.52±4.11)分、身體感覺評分為(72.26±5.06)分、健康感覺評分為(80.14±6.03)分、睡眠情況評分為(81.17±4.06)分、精神情況評分為(80.13±4.42)分、社會能力評分為(76.41±6.22)分,對比組間評分,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孕婦在分娩后由于轉變了角色,其生理方面同樣發(fā)生了變化,對家屬具有相應的依賴性,需要家屬的關心以及關愛,同時在此階段產婦身體情況較差,無良好的抵抗力,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康復訓練以及營養(yǎng)支持。此外產婦出院后因為照顧新生兒經驗不足,會產生一種挫敗感,進而影響產婦的心理健康[5]。特別是初產婦,其影響較為嚴重。傳統(tǒng)理念認為實施護理工作僅僅在醫(yī)院內部,但是不能夠處理產婦出院后的問題,對產婦和新生兒健康無有利影響。
對初產婦產后進行連續(xù)性護理有助于產后康復,產后幾日內子宮出現收縮,多數產婦下腹部產生疼痛, 而后持續(xù)出現產后惡露,為此需要和產婦進行交流,獲取其信任,對待初產婦態(tài)度和藹,對其需求予以關心。指導產婦進行早期康復鍛煉,提升其抵抗力的同事有助于機體恢復,對子宮早期恢復起到促進作用。與此同時,初產婦在飲食方面應該食用清淡食物,增加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量,確保其營養(yǎng),以此提供乳汁。
綜上所述,連續(xù)性護理可創(chuàng)建護患之間的交流橋梁,有助于初產婦產后康復,將其生活質量提升,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閆桂枝.產后健康宣教在初產婦產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7,26(5):932-933.
[2] 張瑩,徐曉芬.護理安全管理在初產婦產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4):2497-2499.
[3] 尹俊.護理安全管理在初產婦產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6(27):189.
[4] 陳雪芬.母嬰床旁護理在初產婦產后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7,24(22):80-81.
[5] 程海燕,張麗.母嬰床旁聯合移動學習護理模式在初產婦產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9,4(27):186-18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