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第二小學 陳 曦 金敬學
數學不僅僅是一種理性思維,不僅僅是一門科學學科,更是一種文化力量,數學文化包括數學精神、數學語言、數學觀念、數學形成方式、數學發(fā)展歷史、數學學科代表人物情況等。小學數學教師要認識到數學學科與數學文化之間的本質聯系,靈活利用數學文化,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yǎng),讓小學生在感受數學魅力、體會數學美感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數學抽象素養(yǎng)。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數學文化、數學知識、人文精神等相融合,開展具有數學文化元素的課堂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滲透數學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小學生的思維形態(tài)。
首先,教師可以在數學文化社團活動中引進“數學魔方游戲”,將傳統(tǒng)的教學加以改進,充分利用魔方的特點,將其作為開展數學游戲活動、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重要工具。
在“10 以內的加減法”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明確本次活動的主題為“10 以內的加減法”;教師要提前準備一些數學游戲的工具,如:紙質大魔方,1—10 的數字硬紙卡片兩組;教師將兩組數字硬紙卡片分別粘貼到魔方的前后兩側,保證每側均有1—10 每個數字,并在數字的下方粘貼“—+—=—”和“—-—=—”的運算符號組合;此外,還要在魔方的左右兩側分別粘貼20—30 個硬紙卡片小蘋果和20—30 個硬紙卡片小桃子,學生每一次利用魔方運算成功則拿走一張小蘋果卡片粘貼到“桃子面”,反之亦然。
其次,教師可以播放關于“結繩記事”的小視頻,在視頻中,古波斯王在一次帶兵打仗的過程中,令兵馬守住一座橋,要守10 天,為了讓將士完整地守完10 天,國王留下了一條長長的皮條,并在上面打了10 個繩結,讓士兵們在國王走后過一天就解開一個扣,直到解開最后一個扣子,士兵們就可以撤離了。利用視頻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將小學生引入故事中,讓學生感受數學文化的奇妙。
最后,教師讓班級數學社團的學生分為兩組,一組進行“魔方加法運算”游戲,獎品為硬紙卡片小桃子,另一組進行“魔方減法運算”游戲,獎品為硬紙卡片小蘋果,兩組學生分別排隊輪流進行運算,最終看誰能夠利用自己的小獎品占領對方的“獎品陣地”。這種將數學知識、數學文化與數學精神相融合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夠引導學生感受數學文化,了解數學知識的起源,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
此外,數學教師還可以利用數學趣味故事,結合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愉悅和快樂,激發(fā)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1—5 的認識”的教學中,教師同樣可以將其與數學游戲相結合,利用“數學魔方”帶領班級學生展開學習。在此之前,教師通過“原始部落的智力大會”趣味故事引出1-5 之間的關系,如:“且說在一個原始部落中,有甲、乙和酋長三人,一日酋長要舉辦智力大賽,評選出最聰明的人,評選的方法是‘誰說出的數大,誰就贏’。比賽開始了,甲先說出‘一’,乙想了半天,終于又說出了‘二’,這回輪到甲再傷腦筋了,他拍了一會兒腦門,突然高興地大聲說‘三!’,之后,乙特別沮喪地說,‘好吧,你贏了’?!痹诿鞔_1—5 之間的關系之后,教師可以讓數學社團的學生以5 人為一組,每組分別持有標記數字1—5 的五個魔方,由教師發(fā)布指令,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變換從左到右的站位,如:“1 小于3,3 小于5”,這時學生“1”就要站在最左面,“3”站在1 的右面、“5”的左面,而“5”站在最右面,“2”和“4”則往后退一步,以此類推,開展數學文化社團游戲活動。
數學文化是人類在社會生產活動中積累形成的一種群體智慧,是在不斷探索、實踐、失敗、試驗過程中形成的獨特文化。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數學社團游戲活動的基礎上,開展數學社團文化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分享數學家的實踐歷程,讓小學生感受數學家在發(fā)現數學原理過程中的艱辛,感受數學家在發(fā)現數學原理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堅韌不拔的品質;并且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在文化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
在“除法的初步認識”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數學知識實踐社團活動,帶領小學生模仿數學家發(fā)現數學除法定理及分數知識的過程,讓學生產生真實的研究、探索體驗,感受在探索數學知識過程中的激動、好奇、堅持及喜悅。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內容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如:A 和B 共同去旅游,兩人一共帶了4 瓶可樂、2 個桃子和1 個蛋糕,那么,請班級的同學兩人為一個小組,共同商討如何分配手中的食物,保證你們二人都能夠獲取同等的可樂、桃子與蛋糕。然后,教師要引導小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活動,讓學生二人一起商議食物資源的分配,并認真觀察班級學生的討論情況,適當給出提點“若一人一份呢”,啟發(fā)小學生的思維。最后,教師可以在討論5 分鐘之后,讓班級同學進行匯報,最終得出結論,就是4 瓶可樂,一人2 瓶;2 個桃子,一人一個;一個蛋糕,一人一半,進一步引出除法原理與分數,證實小學生的探索結果。
數學源于生活,數學文化來源于人們的生活過程,運用數學知識能夠解決許多生活問題,可以說,數學與生活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若脫離生活,數學則會缺失意義,失去人文精神,失去文化內涵;若生活遠離數學,則會降低人們的生活水準,打亂人們的生活秩序。
小學數學教師要將數學文化社團活動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在教學中引進多種生活元素,讓學生在生活問題中感受數學文化的美感,培養(yǎng)學生形成數學抽象思維,提升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在“角與三角形的認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開展“數學形態(tài)美探索之旅”主題活動,明確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將數學文化社團活動與具體教學內容相結合,如“角”的知識;引進符合數學知識內容的生活元素,如書角、桌角、蜘蛛網中的三角形等。
教師可以引進“金字塔”圖片與視頻,并帶領小學生將金字塔進行“平面化”處理,將其立體結構想象成平面的三角形,并將其三角形畫在紙上,這時教師可以適當引進關于金字塔的各種傳說,讓小學生形成探索興趣。
此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小學生將金字塔結構與三角形穩(wěn)定性相結合,讓小學生感受古代人們的智慧,感受數學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魅力,感受由金字塔體現出來的數學之美。通過引進生活元素,將數學文化通過生活現象進行滲透,這種方法既能夠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yǎng),又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培養(yǎng)小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數學思維,同時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抽象素養(yǎng),進一步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目標。
數學文化不僅包含數學知識、數學故事、數學精神,還包含數學的邏輯美與簡潔美。小學數學教師要靈活運用數學語言,展開以數學語言為核心的數學文化社團活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人文性水平,讓小學生在數學教師的描述下感受數學語言簡潔的美感,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能力,強化小學生的數學文化底蘊,為小學生今后的成長、發(fā)展奠定基礎。
在“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知識講解之后開展課堂社團活動,引入數學語言,讓學生感受數學語言的簡潔之美。教師在重點講解具體知識點之后,可以通過簡潔的語言對乘法的運算過程進行描述與總結。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帶領小學生展開筆算,加在“95×3=?”的數學乘法運算中,數學教師可以提出運算要點“先計算兩位數的末尾,再考慮其進位”,并通過在計算時,第一步要利用兩位數的個位乘一位數,即5×3=15;第二步,將“5”留在個位數,將“1”進到十位數上,并計算90×3=270;第三步要將十位數位置上的“1”與“270 的十位數相加”,最終得出285 的計算結果。
這種數學文化社團活動,能夠啟發(fā)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引導小學生按照邏輯進行思考,并建立“乘法運算模型”,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在腦海中具象化,形成“百位數”“十位數”“個位數”等模型結構,一步步完成運算;實現小學數學文化與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在數學文化社團活動中逐漸培養(yǎng)小學生的抽象思維。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有效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能力,讓小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語言的簡潔美。
綜上所述,數學文化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生涯具有重要的意義,小學數學教師要正確認識數學文化,認同數學文化的教育價值,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數學社團活動,在數學游戲中滲透數學文化,渲染課堂氛圍,潛移默化影響小學生的思維意識,培養(yǎng)小學生形成數學抽象思維,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掘數學教材,引進數學趣味故事,開展數學魔方游戲,建立多元化的數學文化滲透機制,影響小學生的思維認知;還要結合實際生活,運用數學語言,帶領小學生感受數學美感,培養(yǎng)小學生形成數學抽象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