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業(yè)直升機研究所 /文
當印度洋的暖濕氣流穿過舉世聞名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濕潤的水汽就形成一片翻騰的云海,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山谷地區(qū)氤氳出一片蓮花勝境——墨脫。
地處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匯處,活躍的地質(zhì)運動造就了墨脫復(fù)雜的地形結(jié)構(gòu),外加頻繁的降水、滑坡、泥石流使得這里修一條路比登天還難,因而墨脫被譽為最難到達的地方,成了原始和神秘的代名詞。
作為全國最后通公路的縣城,2013 年以前,要征服墨脫只能選擇徒步,三四天行程中要經(jīng)歷螞蟥溝、老虎嘴、溜索橋、泥石流、塌方等嚴峻考驗;在2013年通公路之后,因路況極差,墨脫公路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公路之一。
2020 年8 月,航空工業(yè)直升機研究所收到了客戶使用無人直升機去墨脫邊防哨所開展飛行演示的請求,由于任務(wù)時間臨近國慶假期,多年國慶未休假的無人機團隊立刻取消休假計劃,安排精干力量奔赴千里之外的墨脫。
起草請示報告,無人機加改裝,調(diào)試發(fā)動機及相關(guān)設(shè)備,開展相關(guān)飛行準備……相關(guān)準備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
9 月初,墨脫之行正式開始。從林芝機場下了飛機后,直升機所無人機試飛團隊驅(qū)車向墨脫進發(fā)。
墨脫公路起于318 國道穿過的波密縣札木鎮(zhèn)。從車窗向外望去,蜿蜒的公路跨過多處高大山脈,兩側(cè)群峰爭雄,林海莽莽,云霧縹緲,飛流急瀑。對游人而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視覺盛宴,但對駐扎在此地保家衛(wèi)國的邊防戰(zhàn)士而言,每天都要翻山越嶺,每天都是絕地求生。
到達墨脫后,根據(jù)工作分工需要,肖光華、徐濤濤、梁進、黃賢開、朱建木5 人組成高山先遣隊,他們的任務(wù)是負責無人直升機的降落站點和返回工作,并驗證無人直升機的異地起降功能;其他人駐守山下開展無人直升機飛行前的準備和技術(shù)攻關(guān)。
無人直升機降落的邊防哨所站點所在區(qū)域海拔落差大,氣候復(fù)雜多變,常因地質(zhì)災(zāi)害、大雪封山等原因缺供斷供,是名副其實的保障孤島,也是真正意義上的運輸投送最后一公里。因此,上山的試飛機組需要從海拔1800米的地點徒步行進至海拔近4000米的邊防站點。
墨脫縣有中國最完整的山地垂直氣候帶譜,即同時具有熱帶、亞熱帶、高山溫帶、高山寒帶等立體氣候,這意味著他們要從雨林闊葉林區(qū)穿越針闊混交林、針葉林,直至邊防站點所在的高山草甸林區(qū)。看似不長的距離,由于巨大的海拔高差使得步行需要整整三天的時間,大家此時才真正體會到:只有身處自然之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渺小。
這項工作巨大的榮譽感和使命感使大家低估了任務(wù)的難度性和艱巨性,上山五人組帶著興奮感和新鮮感上路了,隨著路程的推進,大家漸漸地傻了眼。
進入山林后,面對圍城一般的大山,人顯得渺小而湮沒,猶如坐井觀天。這里壓根就沒有像樣的路,多年的落葉腐化出深厚而泥濘的爛泥地,一腳踩下去便淹沒半只膠筒鞋,然后還得花大力氣從泥地中把腳抽出來,弄得大家十分狼狽;隨著地勢的升高,陡峭處幾乎垂直,大家像爬樓梯一樣攀著樹根往上爬。
道路兩旁是比巴掌還大的樹葉和突兀的灌木,葉片上廣泛分布著螞蟥。與現(xiàn)實中常見的螞蟥不同,雨林中的螞蟥叫“旱螞蟥”,它們是雨林中有名的“吸血鬼”。它擅長鉆營,無孔不入,當人畜行經(jīng)其旁時,有一點縫隙就可以鉆進去,吸盤會緊緊吸附在皮膚上,吸飽了血液后也久久不肯離開,需要用鹽袋或者煙熏才能讓其掉下,并且被蜇之處易生瘡腫并傳播病毒,這對在此人跡罕至、缺醫(yī)少藥的地方徒步的人們來說十分危險。
為了防止被蜇,五名機組成員在出發(fā)前就進行了“全面保護”——不讓一寸肌膚裸露。包裹得嚴密雖然保障了大家的安全,但也導致衣物的排氣性特別差。這三天里,身體散發(fā)的熱量和汗水無法排出,他們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整個人都是濕答答、黏糊糊的感覺,像置身于南方六月的梅雨中。個人衛(wèi)生更不用談了,脖子一擦就可以揉出一個黑色的灰球。大家笑著說,這都能當餌釣去釣魚了。
墨脫的高山是無人的原始森林,到了晚上,他們只能在空地上搭建帳篷。帳篷中風聲呼呼演奏著進行曲;帳篷外伸手不見五指,蟲聲、若隱若現(xiàn)的野獸聲彈奏交響樂;外加很差的衛(wèi)生條件,誰也沒睡個好覺,大家真正體驗了“貝爺”荒野求生中的窘境。
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變化無常的天氣更讓艱辛的路程雪上加霜。墨脫處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緯度低,太陽光照強,極易產(chǎn)生對流雨,外加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造成此地天氣多變,時而晴空萬里,時而大雨滂沱。
出發(fā)的第一天,他們便遭遇了暴雨侵襲。五人在穿越熱帶雨林上山時,沒有任何征兆與防備,瓢潑大雨說下就下,雨水迅速匯聚成一條小溪,雨鞋踩下去后常常腳都抽不出來,并且隨著海拔的升高,氧氣也越來越稀薄,加劇了疲憊感,怎一個苦字了得。
在高山先遣隊往原始森林跋涉的幾天里,山下的團隊也經(jīng)受著各種考驗,驚險程度也不遑多讓。
那些日子墨脫的雨季尚未結(jié)束,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河谷一直在不停地塌方,在去基地的路上,經(jīng)常滾下長達7 立方米大小的巨石,這些巨石甚至連電鉆都打不動。
有一天,天下著雨,試飛團隊乘車去試飛場地,汽車沿著盤山公路行進著,山坡上突然泥沙俱下,幾塊石頭滾落在路中央,擋住了去路。技術(shù)專家盧明亮、潘曉明和無人機事業(yè)部副部長夏部長立刻下車去挪石頭,剛清理沒多久,山上碎石嘩啦啦地響,盧明亮一抬頭,一個約一噸重的石頭迅速擦著他的腳邊滾入雅魯藏布江,十分兇險。
大家被這場景嚇得面面相覷,趕緊離開災(zāi)害現(xiàn)場。不久,整片山坡連同沙石、大樹、灌木都滾落而下。夏偉說,這是他第一次離災(zāi)害這么近,幸虧撤離及時,如果大家再躊躇不前,結(jié)果將十分可怕。
在當?shù)貜氖侣糜蔚睦纤緳C說,他們最怕開墨脫的路,道路狹窄顛簸不說,還得觀察山上的落石,這里每年都要砸壞不少車。
無人機事業(yè)部主管賁亮亮說:“此行真的太辛苦了,在我出墨脫的前一天,又因泥石流把路沖垮了,我們只是出差短暫待在這里,而邊防官兵常年駐守于此,我們的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生與死的邊緣,無人機團隊沒有退縮,大家和部隊戰(zhàn)士、藏民部隊一起花費數(shù)小時把道路打通。
憑著驚人的意志力,經(jīng)過三天的強行軍,邊防站點的五星紅旗逐漸映入眼簾,由小變大。上山五人組看到了解放軍戰(zhàn)士,仿佛見到親人一般。終于解脫了,大家在板凳上久久癱坐。此行大家徒步了100 多公里,每個人的腳都磨破了皮、長起了血泡,大家笑著說自己像逃難的。
以為只要到了山上就解放了,可是站點的條件也沒好到哪去。
大家居住的房子是木頭搭建的倉庫,里面擺放著10 人的通鋪,幾塊板子搭起來就當床了。睡覺的時候,大家就像一排排擁擠的沙丁魚,甚至不能左右翻身,因為一個小翻身就會擠到旁邊熟睡的同事;吃飯得自己劈柴生火,而且每天吃飯就吃一個菜——腐竹燉粉條,更沒有洗澡水了。
山上海拔高,沒多久大家就出現(xiàn)了頭痛、失眠、食欲減退、疲倦、嘴唇干裂、呼吸困難等高原反應(yīng)。頭疼得受不了,大家就吃從山下帶上去的止疼片。原本大家計劃在山上最多待5 天左右,后硬生生地拖了將近兩周,結(jié)果是食品、藥品的極大短缺,到最后甚至連上廁所的衛(wèi)生紙都缺,境況十分可憐。
到最后,大家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了,有個90后的小年輕直接哭了:“我從來沒走過這么遠的山路,從小都沒吃過這么多苦”,60 后的機務(wù)梁靜是團隊中見多識廣、經(jīng)驗豐富的老大哥,也連連嘆氣:“大家靠著一口氣,每人帶了近30 斤左右的設(shè)備,爬了100多公里的山路來到這,想不到站點的條件這么差,這真不是人干的事”。
部門領(lǐng)導夏偉得知大家低落的情緒后,趕緊打電話安慰疏導:“兄弟們上山吃了這么多苦,我們在山下真不是滋味,然而我們的邊防戰(zhàn)士守衛(wèi)邊疆,每天都是這樣過的,我們無人機團隊一定要不辱使命,完成上級交辦的飛行運輸任務(wù)。”
看著飽含朝氣、黝黑的邊防戰(zhàn)士及他們渴望的雙眼,大家重拾了信心與信念,無人機團隊決定盡快把此次試飛驗證任務(wù)做好,給全國人民和山上的弟兄一個完美的交代。
AR500 經(jīng)過多天的調(diào)試,飛行的日子定在了29 日。
山上和山下經(jīng)過密切溝通后,飛行隨即開始。無人直升機拔地而起,隨著高度的攀升,墨脫的高山盡收眼底,無人直升機逐漸消失在荒莽的雨林中。
三天的路程,AR500 無人直升機只花了半個多小時就飛到了站點的上方,在邊防戰(zhàn)士的歡呼聲中自動降落到預(yù)定地點,進一步凸顯了無人直升機在山地飛行中可垂直起降、無需機場跑道、適應(yīng)性強的優(yōu)勢。
第一次飛行中,AR500 給大家?guī)Я耸卟?、肉類、水果,極大改善了邊防戰(zhàn)士的伙食,戰(zhàn)士們甚至吃上了許久沒有吃上的雞蛋。邊防戰(zhàn)士在接受軍報記者采訪時說,“通過無人機運輸投送的方式,他和戰(zhàn)友們第一次吃上新鮮的果蔬、雞蛋和肉食,還喝上了牛奶、飲料,我們非常開心”。聽到這些溫馨而鼓舞的話語,團隊成員感覺這趟苦沒白吃,再辛苦也值得。
隨著中秋節(jié)日臨近,直升機所還特地給山上的戰(zhàn)士們準備了月餅,想象著山上山下共賞一輪明月,天涯共慶佳節(jié)的時刻,直升機所試飛團隊的心里特別甜。
在短暫的時間里,AR500 就征服了高山,戰(zhàn)勝了熱帶雨林的多變氣候,戰(zhàn)勝雨霧天氣等不良因素的影響,飛行了數(shù)十架次,運送了幾百公斤物資上山,極大提升了邊防站點的后勤物資保障水平。
在飛行中,AR500 的性能得到進一步驗證,其可靠性、實用性得到在場官兵的認可。無人直升機降落后,山上的機組通過一鍵起降等簡單的操作,無人直升機就能精準地飛往山下,在實戰(zhàn)中驗證了AR500異地起降功能。
西藏軍區(qū)某部副部隊長柳宏斌說,使用無人機實施物資前送,解放了人力,邊防官兵再也不用日復(fù)一日地走在送物資的路上,提高了效率,確保了安全,戰(zhàn)士們再也不用擔心吸血的螞蟥。
在此次試飛過程中,AR500 創(chuàng)造了多個歷史。作為探路者,它首次打通了“雪域孤島”哨所空中物資投送通道,解決了墨脫當?shù)乩_多年的運輸投送最后一公里的困境;作為先行者,AR500 首次在3800 多米的高原實戰(zhàn)環(huán)境中驗證了無人機的性能,為無人機進一步優(yōu)化改進和常態(tài)化保障邊防奠定了基礎(chǔ)。
越是艱難越向前,踏平坎坷成大道。作為探險者,墨脫的艱苦環(huán)境錘煉了這支鐵一般的無人直升機團隊;墨脫的高山讓無人直升機團隊重新接受了一次使命與初心教育的洗禮,大家切身體會到無人直升機在衛(wèi)國守邊中的巨大作用,看到了邊防戰(zhàn)士舍己為國、默默奉獻的愛國熱情,大家更加體會到肩負的重任。
沒有征服不了的高山,沒有到達不了的彼岸。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在全所員工的共同努力下,AR 系列無人直升機必將飛遍祖國大江南北,在保衛(wèi)國家主權(quán)、應(yīng)急救援等涉及國計民生領(lǐng)域中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