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晨
(江蘇省人民醫(yī)院,江蘇南京,210029)
隨著我國老年化速度的不斷加快,使我國腦急性血管疾病發(fā)病率逐年增加,相關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在逐年增加。腦急性血管疾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腦-心綜合征常見,當腦急性血管病患者出現腦-心綜合征時,會使腦急性血管病患者病情加重,提高腦急性病患者死亡率[1]。對此,本文作者根據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08月急性腦血管病患者40例的臨床觀察及治療,對急性腦血管病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到出血性腦血管病發(fā)生率高于缺血性腦血管病發(fā)生率,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08月急性腦血管病患者40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為50~75歲,平均年齡為(57.89±8.78)歲;出血性腦血管病25例,有11例腦出血、13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例急性顱腦外傷;缺血性腦血管病15例。所有患者均無腦、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史,均符合診斷標準。
患者入院后進行心電圖檢查,入院后分別程在7d和14 d后進行心肌酶譜檢查,如果相關心電圖發(fā)生異常,則表示腦-心綜合征的發(fā)生。
對高血壓所導致的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梗死患者進行病情觀察和治療,其觀察及治療過程如下:對腦出血主要是控制血壓,即使用小劑量甘露醇進行腦水腫緩解;對蛛網膜下腔出血,主要防止腦血管痙攣,應給予尼莫地平靜脈滴注;對腦梗死,應及時時溶栓、抗凝、擴容、滴注活血藥物、服腸溶阿司匹林等,整個治療過程,應注意預防感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2]。
采用 SPSS 18.0軟件對臨數據進行處理和統(tǒng)計,采用χ2檢驗,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急性腦血管病患者并發(fā)腦-心綜合征占腦血管疾病患者的55%,共22例;在22例中有86.36%是出血性腦血管病并發(fā)腦-心綜合征,共19例;有缺血性腦血管病并發(fā)腦-心綜合征13.64%,共3例。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并發(fā)腦-心綜合征發(fā)生率明顯高于高于缺血性腦血管病并發(fā)腦-心綜合征發(fā)生率,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19例例中有病變于丘腦、腦干者15例(78.95%),病變于小腦3例(15.79%),病變于腦葉者1例(5.26%)。顯然病變于丘腦、腦干患者多于病變于小腦和腦葉,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在并發(fā)腦-心綜合征患者19例的心電圖均有異常變化中,心律失常14例,其中房室傳導阻滯5例,竇性心動過速5例,室性期前收縮2例,竇性心動過緩1例,房性期前收縮 1例。這些病癥的心電圖表現為ST段水平延長、壓低,T波低平、倒置,U波增大,Q-T間期延長。另外心肌酶異常一共17例,包括5例肌酸激酶升高,3例肌鈣蛋白升高 ,4例二者同時升高,5例其他升高。
經過相關治療后,腦急性血管病患者病情發(fā)生好轉有20例,好轉率為95.45%,剩下的2例患者,1例因病重,晚期無法治愈,另1例因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搶救無效死亡。
腦-心綜合征是指在腦急性血管病的基礎上因沒有得到合理的治療或預防而引起的一系列腦區(qū)并發(fā)癥會導致相關心電圖和心肌酶譜的異常改變。經過回顧和分析以往程度臨床治療發(fā)現,腦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腦出血、急性顱腦損傷等,這些腦急性血管疾病的病發(fā)原因,主要是因腦血管堆積于腦干、下丘腦和自主神經系統(tǒng)等部位,導致心肌缺血、神經傳遞異常,最終引起心電圖異常和心肌酶譜異常,最具有代表性的臨床癥狀有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根據多項研究表明,急性腦血管病種類決定腦-心綜合征的發(fā)生率,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出血性腦血管疾病和缺血性腦血管疾病,這兩類疾病都是急性腦血管疾病患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直接影響腦干、下丘腦等功能的正常發(fā)揮,導致并發(fā)腦-心綜合征發(fā)生。針對并發(fā)癥對腦急性血管病的影響,本研究選取40例患腦急性血管病患者,有15例患者病變于丘腦、腦干,明顯高于病變于小腦、腦葉患者。因腦血管病變和心血管病都變存在著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病理基礎,使腦血管疾病臨床癥狀難以明確。但當腦血管病變發(fā)生后,心臟損傷的基礎增加了新的損傷,導致腦-心綜合征的發(fā)生,使患者出現心悸、胸悶、心前區(qū)疼痛等臨床癥狀,明確了腦血管疾病。因此,使用對心電圖對急性腦血管病進行診斷和治療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在進行腦血管疾病治療時,要注意心、腦、腎功能的保護,將危害發(fā)生率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