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秀峰
在由云南發(fā)起波及全國影響民初中國政局的“護國運動”中誕生的《義聲報》,有著怎樣的使命和不凡的經(jīng)歷呢?在“護國運動”過去一個多世紀后,讓我們回眸這段護國先賢壯懷激烈的崢嶸歲月吧。
惠我春(1877—1948),字云岑,云南省宣威海垡沖鄉(xiāng)人。祖上是陜西扶風縣人,時移世易,輾轉(zhuǎn)至宣威定居。惠先生幼年家貧,曾為人放牧,然勤奮好學成才,是逢迤東曲靖府八屆學考,遂往投考,取第一名。同鄉(xiāng)李壽琳,愛其淳厚有才,不顧家人反對,與之相愛結(jié)婚,1904年相偕赴昆明,當時尚無汽車,壽琳乘無頂小轎,先生徒步隨行,歷時八天始至昆明。1906年考入云南陸軍小學堂任國文教員,甚得同仁及學生敬愛,學臺愛其才華,親自登門訪敘。1909年升為云南講武堂國文教習。先生自編講義,內(nèi)容側(cè)重時論,鼓吹民主主義及愛國思想,深受學生歡迎。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先生積極擁護革命,投入運動,后蔡鍔將軍到云南策動云南督軍唐繼堯,并聯(lián)合李烈鈞將軍等共和軍人反對袁世凱稱帝。1915年護國倒袁運動興起,惠我春任護國軍政府宣傳部長、樞密官,并與李華林先生(云南祥云人)一道受命創(chuàng)辦《義聲報》任總編輯,后又兼任總經(jīng)理和主筆,為討袁筆伐盡辛勞。當時唐繼堯題贈“有義聲來自西南,是集義所生者,何物敢竊神器,當捶以苔之?!辈体妼④婎}贈“闡揚大義、傳播仁聲”等書聯(lián)以策勉。袁逆死后,鄉(xiāng)賢趙藩為表彰先生討袁宣傳功績、親為撰文書長幅,贈先生以昭后人?!读x聲報》完成歷史任務,改為《民治日報》配合地方建設,仍任主筆?;菸掖憾值芑菀莅玻谔评^堯手下任大隊長一職,人稱惠大隊長,后在兵變中殉職。
1923年,惠我春參加創(chuàng)辦云南東陸大學,受聘為名譽教授,而此時期惠我春辭去《民治日報》主筆之職,寄情于山水林泉之間,到西郊龍院村定居。平時讀書閱報,在此時期除閱《云南日報》《民國日報》《民治日報》(1926年??┩?,還閱讀來源不明之《新華日報》。凡報紙重民主,反對封建專制的時評,遂由二姐惠國芳剪下裝訂成冊。因此,二姐也獲益匪淺,為后來參加革命奠定基礎。
據(jù)《宣威市志》記載,惠我春在遷居龍院村后,每逢外出公干和辦理家事回村,來到村前必會下馬,村中人不論公事私事,請求幫忙,必慷慨相助,曾為小屯龍院村小學捐贈圖書數(shù)百冊和部分掛圖。在倡修道路中,自費修建了村內(nèi)至今昆永公路一段路面,使自昆明大西門至龍院村的牛車暢行無阻。民國十一年受到唐繼堯的嘉獎,贈匾一方:“有勇知方”四字,紅底金字,為趙藩所書。唐省長贈匾的意思是:表彰惠我春在近六年擔任《義聲報》總編輯的辦報生涯中,無私無畏,勇者無懼,勇于開拓;知大勢,知規(guī)矩,知進退,為奪取護國討袁的勝利,維護和探索共和制度在中國的實踐,致力云南地方建設中作出的貢獻。同時八村紳老也贈匾一方“西壁長城”四字。紅底金字,為袁嘉谷所書。
家有存書《古今圖書集成》《萬有文庫》《飲冰堂全集》《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經(jīng)典文獻。
惠家大院大門兩側(cè)掛有“耕讀傳家興,詩書繼世長”木刻楹聯(lián),橫批“寧靜致遠”,以勵后人。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機頻繁轟炸昆明,為了保障“西南聯(lián)大”教授安全,西南聯(lián)大教務處到龍院村征得惠我春同意,將其院內(nèi)空地無償提供給“西南聯(lián)大”蓋房供教授們居住,其中有梅貽琦校長、朱自清、楊武之(楊振寧博士之父)、任之恭、趙久章、吳有訓等十二位教授及楊振寧父母兄弟一家在此居住。在此期間,七君子之一李公仆先生也來同院居住。每至年節(jié),惠我春讓家人將家鄉(xiāng)特產(chǎn)——宣威火腿做熟后,分送給大院里的各位教授。記得當時數(shù)學權威華羅庚先生所穿的一件大褂,原為藍色,因無錢更換,久而久之變?yōu)樗{灰色。并每日從住地走七公里的路至昆明“西南聯(lián)大”校本部授課,可見其清苦。
惠我春一生清廉正直,生活簡樸,平易近人,助人為樂。家中常備藥品,有鄰居發(fā)生病痛時,均無償供其治病,修橋補路從無所取。
惠我春一生教書育人,和藹可親,不論老少均尊稱他為“惠老師”,就是幾十年后的今天,到龍院村問及“惠老師”時,老少鄉(xiāng)親無人不曉。
1951年,在昆明報國街云南印刷廠內(nèi),有一高約2米青石焚燒爐,橫批為“敬惜字紙”即為惠我春先生所題。
夫人李壽琳(1889—1944年),曾任幼兒園音樂教師。共生育子女十二人(存十人),四男六女??梢騼号姸?,操勞過度,患高血壓癥去世,享年55 歲。
惠我春對子女一視同仁,男女受教育的機會均等,惠我春一生無不良嗜好,樂善好施,寬以待人,從不居功自傲。胸懷匡時之志,濟世之才。胸懷坦蕩,從不趨炎附勢。惠我春喜歡結(jié)識文人學士,如楊武之、李公仆先生、朱自清教授等一批關心民族命運、國家安危、有膽有識的社會賢達。在這個大家庭里家風嚴謹、儉樸、學習氛圍濃厚,惠我春的言行舉止,均為子女們所效仿。
2019年6月,當筆者在云南省圖書館查閱到這份百年《義聲報》,并懷著崇敬之心拜讀一頁頁義正詞嚴又生動活潑的版面時,頓感到時代風云撲面而來,而先賢們的家國情懷和愛國熱忱又是何等的強烈啊!
《義聲報》是一份4開8版的日報,除每天報道以國內(nèi)為主的時事新聞外,還開設有十多個各具特色的欄目。有“護國戰(zhàn)爭”最新戰(zhàn)況專欄,有袁世凱現(xiàn)形記(系列特別新聞),有云南軍都督府對外來往電文,有緊貼時代風云的“時評”,有報道護國戰(zhàn)爭前線近況的“我軍捷報”,有報道“護國運動”焦點的“袁逆?zhèn)握ⅰ?;有副刊類的“文苑”、“諧談”,還有面向普通民眾的“白話講演”等。
在云南講武堂歷史上曾兩度擔任校長的鄭開文將軍的后人沙光耀先生,近些年從理工類高工退休下來后,重拾少年的“文史”愛好情趣,花了幾年的功夫取得不俗成績和獨家“發(fā)現(xiàn)”;沙先生查找輯錄到1916年至1919年之間在《義聲報》上曾連續(xù)登載的云南陸軍講武堂師生的作文、作業(yè)、競賽文章、考卷及評語等。雖然云南省圖書館收藏的《義聲報》有短少殘缺,但仍找到涉及軍事、文學、時政、評論及游記等優(yōu)秀文章共計36篇,登在“國文成績”和“學術成績”等專欄上。分別為:從1916年11月開始刊用了5篇,12月共刊用了11篇;1917年5月一個月就刊用了17篇;1918年全年無存報,1919年僅在3月份的報紙上找到3篇,其他年月無存報也就無從查找了,可見省圖館藏的《義聲報》短缺情況令人嘆惜!從1920年1月至1923年1月(含唐繼堯出走粵港??荒暧杏啵┕?年停刊外,沒有哪一年的《義聲報》是完整的,很可能是后來的社會動蕩導致的。從省圖館藏《義聲報》微縮膠片目錄來看,1924年全年無藏報,1925年有報但不全,1926年至1927年兩年無藏報,之后因云南政變和內(nèi)戰(zhàn)導致《義聲報》???。從1931年至1934年恢復出報,但省圖收藏的這段時期的報紙還是殘缺不全。盡管如此,我們還是看到了《義聲報》深接地氣、緊貼時代、重視教育、服務大局;盡義務、有擔當,勇做有“責任媒體”的良好形象。
2015年12月初,正值“護國運動”百年紀念活動開展前夕,一套十卷本的《護國運動文獻資料匯編》隆重登場。筆者欣喜地發(fā)現(xiàn),在第十卷中竟有1916年9月出版的《義聲日報匯刊》完整影印版?!秴R刊》一開頭就開宗明義闡明了此書出版的目的和宗旨。一、定名:本匯刊系就日報材料節(jié)采精華,刪削膚泛并兼選各報及海內(nèi)外碩學名著,以資宏備而廣為流傳,顏曰《義聲日報匯刊》;二、宗旨:本匯刊專以擁護共和,發(fā)攄民意,建設最完全之中華民國為宗旨;三、編輯大意:本匯刊略定兩月一冊,每冊約百五十頁,務期材料豐富,擇精語詳以養(yǎng)閱者之目。
匯刊不僅節(jié)選日報精華,還博采眾長兼選各報及海內(nèi)外碩學名著,達到“宏備而廣為流傳”之目的。足見云南軍政府和辦報人博大的胸懷,開放的心態(tài)和長遠的眼見。匯刊的宗旨“專以擁護共和,發(fā)攄民意,建設最完全之中華民國”,可謂字字千鈞、擲地有聲!彰顯出云南第一代共和軍人和民初先賢的雄心壯志和偉大抱負。而打算兩月就出一本匯刊的計劃,放到現(xiàn)在來看仍是一付“高速度”的標桿??!
匯刊共收錄了“云南首義致北京政府請求永除帝制擁護共和并嚴懲楊度孫毓筠諸人電”等各類“要電”47封;/收錄了唐繼堯、蔡鍔擁護共和誓師討袁文等誓詞3篇;/“中華民國云南軍都督唐嚴拒偽命但倡義討袁改將軍為都督文”等各類文告13篇;/“中華民國云南都督唐致北方各師旅團營長書”等“書牘”(信)11封;/“滇護國第一軍橫江戰(zhàn)斗之捷電”、“滇護國第一軍占領敘府之捷電一”等“捷電”41封;/收錄了“滇省首義紀略”等“紀事”7篇(有缺頁);/還收錄了“義聲日報發(fā)刊詞”等12篇“論說”;/在“文苑”專欄中收錄了唐蓂賡(繼堯)和李協(xié)和(烈鈞)將軍的近期寫就的十余首詩作。
在千余字的“義聲日報發(fā)刊詞”中這樣寫道:“首倡大舉,電告各省,正折中央,義旗一張,天下欣睹。明其為賊,而后師出有名。在我以義,自然聞風興響。茲于陽歷一月一日懸示通告:凡省垣內(nèi)外人民,見者皆額手相慶,揚旗結(jié)采,以大紀念而示不忘。嗚呼!焜五色之纛旆,長綿金碧河山,鼓六詔之風雷,亙保義和甲子。而本報亦即諏,于是日成立?!惫P者節(jié)選的這段文字,反映出作者不同凡響的文字功底;其文筆的優(yōu)美,心胸的博大,視野的開闊;對云南護國義舉的必勝信念,對中華和地方的“文化自信”可見一斑,從后來《義聲報》取得的成就受到的表彰中也證明了這一點。
云南國學宿儒,也是云南首義護國的功勛人物之一的由云龍先生,在《義聲報》周年慶典之際發(fā)表祝詞一首,撫今追昔,感慨詠之:
義聲報周年紀念祝詞(詞一首)
擁護共和,《義聲》之力劬矣,茲屆周年紀念,為說《氐州第一》一闋以祝之。
何物奸貪,敢竊神器,驀地風潮涌起。有夏一成,張楚三戶,默默胡能忍此?惟莊滇健兒,趨義卻不畏死。破釜沉舟,還我共和,灑此奇恥!
去年今日堪記,悵歲月匆匆逝水。五色旗翻,又入升平市。誰以自由予我?我國人切須記??!勿徒嬉游,任大好家居撞毀!
讓我們記住幾位義聲日報社職員的名字吧:
惠我春(總編輯),(字號)云岑,(別號)大我,(籍貫)宣威
李 增(總經(jīng)理),字號:燦高,別號:直躬,籍貫:澄江
倪隆德(撰述員),字號:宣三,別號:沌夫,籍貫:東川
王毓嵩(撰述員),字號:式南,別號:無,籍貫:大理
李輔元(總發(fā)行兼庶務文牘),字號:鉅裁,別號:無,籍貫:平彝
布青陽(圖繪員),字號:震宇,別號:震公,籍貫:鹽豐
另外還有郭燮熙、何榮恩、盧金錫、許端毅、沈家政、董一道、李華、李燮陽、段居共15位職員。
蔡鍔對《義聲報》寄予厚望,曾欣然題詞勉勵“闡揚大義,傳播仁聲”?!读x聲報》的“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歷史證明,這份獨樹一幟的報紙,沒有辜負蔡鍔的期望。而作為該報領軍人物的惠我春先生以杰出的辦報業(yè)績,榮獲唐繼堯的嘉獎,贈予“有勇知方”紅底金字的大匾一方,其榮耀桑梓,功在國家,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