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麗麗,原 麗,楊彥萍
(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河南 焦作,454000)
會陰部位于軀干的下端,包含著消化道、泌尿生殖器外口。會陰部雖位置隱蔽,但被燙傷、燒傷等損傷并不少見[1]。筆者總結了2013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行瘢痕切除術的73例會陰部瘢痕攣縮患者的臨床資料和護理經驗,現報告如下。
本組患者共73例,其中男26例,女47例,年齡2~51歲,中位年齡11歲。致傷原因:燒燙傷43例,撞擊傷15例,手術12例。瘢痕類型為中央型29例,周圍型44例,33例患者存在雙下肢活動受限,24例患者存在外生殖器牽拉變形,3例患者有瘢痕破潰。手術為瘢痕切除術后直接縫合17例,單純局部皮瓣移植30例,采用皮膚擴張術移植修復14例,皮片移植12例。73例患者均一次手術修復,5例患者移植后發(fā)生部分壞死,經再次手術后治愈。所有患者術后雙下肢活動功能良好,會陰部形態(tài)接近正常。
2.1.1 心理護理會陰部是較為隱私的部位,患者常有自卑、害羞、恐懼、緊張等情緒,導致患者的依從性差[2]。護理人員首先要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述手術的相關知識,通過轉移注意力降低患者的術前緊張情緒。未成年患者恐懼心理較為突出,應聯合家長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3]。鼓勵患者提問,降低因不適感造成的心理壓力及依從性差等風險。多與患者交流,主動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可獲得良好的醫(yī)患信任,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對于擔心手術效果者,可邀請已康復患者現身說法,打消患者的憂慮。
2.1.2 術區(qū)護理外陰部保持清潔、干燥,每日清洗。挑選純棉、寬松的內褲,每日更換?;颊叽笮”阒?,應及時使用溫開水清洗局部,并保持干燥。術前3d,使用40℃左右的1:5 000的高錳酸鉀溶液坐浴,坐浴時間15~30min/次,每日2次[4]。術前3d起,用肥皂水清洗供皮區(qū),擦拭后清潔巾包扎,術前1d剃毛。
2.1.3 術前準備術前體位訓練:患者應提前適應手術及術后體位,故術前應使大腿外旋,雙膝關節(jié)稍微彎曲,盡量讓體位保持更長時間,為術后適應體位打下基礎。術前設計:術前收集、整理患者畸形部位照片及其他影像學資料,根據瘢痕大小及形態(tài),決定手術方案,清潔供區(qū)皮膚,有皮膚擴張器患者,須加強擴張器皮瓣護理[5]。腸道準備:術前3d開始進食流質飲食,常規(guī)口服腸道抗生素,如新霉素0.4g,每日4次;甲硝唑0.4g,每日3次。兒童酌情減量。術前3d開始用肥皂水灌腸,灌腸液溫度38~40℃,每次灌入20~30ml,每日1次。術前8h禁食水,術日早晨采用0.9%氯化鈉溶液灌腸,促進糞便排凈。腸道灌洗過程中應嚴密觀察患者的面色、脈搏、呼吸等,發(fā)現異常則立即停止灌腸[6]。年齡較小的患者對于灌腸有抵觸心理,應有患者家屬陪同,降低其抵觸感,插管時動作要輕柔,防止腸穿孔。靜脈補充營養(yǎng)。
2.2.1 麻醉相關護理術中采用全身麻醉,且手術時間較長,中樞鎮(zhèn)靜藥物使用量大,患者術后麻醉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幾率較高?;颊咝g后送麻醉蘇醒室,繼續(xù)鼻通氧,心電監(jiān)護。尚未從麻醉中清醒時,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待清醒后取平臥位[7]。觀察患者是否有躁動、嘔吐、頭暈等麻醉相關不良反應,必要時加強術后鎮(zhèn)靜治療。
2.2.2 體位護理會陰部的植皮區(qū)采用加壓方式包扎,內層壓力不宜過大,建議維持13~20kPa,保證局部血運正常。術后雙下肢處于外展狀態(tài),嚴格制動,避免敷料松動、創(chuàng)面出血,從而保證創(chuàng)面愈合,促進植皮存活[8]?;颊唧w下放置體位墊,防止壓瘡。如出現壓瘡應及時通知醫(yī)師處理。術后3~5天患者可進行創(chuàng)傷活動。
2.2.3 術區(qū)護理密切觀察患者術區(qū)變化,是否有敷料松動,皮瓣滲液、滲血、動靜脈危象。皮瓣顏色變深、腫脹、指壓反應時間延長5~6s時則提示有靜脈回流受阻,應通知醫(yī)師處理。靜脈回流受阻者,可拆除蒂部部分縫線、針刺放血、皮瓣按摩等促進靜脈回流??捎每緹粽丈浜婵拘g區(qū),照射距離30~40 cm,促進皮瓣愈合[9]。留置負壓引流裝置者,壓力為-0.06~-0.04MPa,應密切觀察引流情況,如引流是否通暢,引流液色澤、量。術區(qū)愈合過程往往伴有瘙癢,應囑咐患者切勿用手抓撓。對于輕微瘙癢者,護理人員可用提、捏、撫觸等手法對患者進行按摩,每次30min,每日1次[10]。對于瘙癢不可耐受者,可采用冰袋局部冷敷,以每次10 min為宜,通過降低皮膚溫度,抑制瘙癢信號達到止癢目的。
2.2.4 會陰部護理會陰部應保持清潔、干燥,觀察患者肛門周圍是否有糞便外溢,如有污染現在應立刻清潔局部皮膚,如敷料被污染則應立即更換敷料。肛門狹窄者,可定期作擴肛治療。術后留置導尿管。尿管固定在床沿上,每日定時開放導尿管,定期檢查,保證導尿管暢通。男性導尿管留置一般為5~7天,患者則須維持到拆線。采用0.1%慶大霉素溶液200mL進行膀胱沖洗,每日1~2次。尿管留置會陰部生殖器確實者,行膀胱造口放置尿管。尿管留置時間較長者,拔除尿管前行尿管夾閉訓練,從30min開始,逐漸延長夾閉時間,直至患者有自覺尿意[11]。尿管夾閉訓練一般為48h。
2.2.4 其他護理飲食指導:術后1~3d進食低糖牛奶,蔬菜水果汁等高蛋白、高維生素流質食物;術后4d后開始半流質飲食;術后7d內禁使用含高纖維素飲食,盡量少解大便,以減少創(chuàng)面污染風險。必要時使用次碳酸鉍、復方樟腦酊等腸道收斂止瀉藥減少排便[12]。體虛者可遵醫(yī)囑給予瑞素、安素等胃腸道高營養(yǎng)液,禁食容易引起脹氣的食物如豆類制品??祻椭笇В盒g后2周開始雙側髖關節(jié)功能鍛煉,術后3d開始實施下蹲、外展鍛煉,活動量逐漸增加,術后鍛煉一般為期6個月。采用硅酮凝膠噴霧劑抗瘢痕治療6~12個月。
會陰部損傷后常遺留明顯瘢痕攣縮畸形,其往往將外生殖器、肛周組織以及大腿內側粘連在一起,造成組織牽拉,生殖器畸形及大腿功能受限等。會陰部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有2個難點。首先,形態(tài)復雜,會陰部是一個菱形狹小區(qū)域,前為陰阜,后為尾骨臀溝,兩側為大腿根部及腹股溝,受傷后換藥、包扎困難,包扎后敷料易脫落[13]。其次,包含排泄管道外口,創(chuàng)面或傷口極易受到污染。筆者總結護理經驗如下:
術前心理護理可提高患者依從性。青少年、成年患者多有自卑、羞澀心理,兒童患者恐懼心理較為突出。首先,安排病房應男女分開,在換藥、烤燈照射等須暴露外陰部時應做好遮擋,保護患者的隱私。其次,兒童患者應聯合家長進行心理安撫,最好是患兒比較信任的家長。再次,兒童患者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在護理過程中應注意患兒表情、動作,從中判斷患兒是否有異常及不適,并進行針對性護理[14]。最后,心理護理應是貫穿整個治療過程中的,特別是術后發(fā)生敷料污染、皮瓣血運障礙、疼痛等情況時,心理護理可降低患者焦慮不安的情緒,減少患者的情緒波動,提高醫(yī)患信任。
皮瓣血管危象常見于術后24h~72h,此期間應加強皮瓣觀察。根據責任血管可分為動脈危象和靜脈危象,動脈危象是,皮瓣顏色呈白色,毛細血管反應消失、皮膚張力下降,針刺放血為淡紅色血,甚至無血流[15]。靜脈危象紫紅色,,皮膚張力增加,局部有散在的水泡,針刺放血為深紅色。血管危象的原因較多,如血管蒂縫合過緊,包扎過緊、皮瓣溫度低等,通過間斷拆除縫線、重新包扎、術前烤燈照射、針刺放血(靜脈血管危象)等可緩解。
會陰部應保持清潔、干燥。術區(qū)污染主要來自于二便。除定時檢查創(chuàng)面、敷料外,還應加強二便的護理。留置導尿管可減少尿液對術區(qū)的污染。減少排便可降低糞便對術區(qū)的污染。故加強飲食指導,術后7d內禁食高纖維素食物。腹壓較大可引起切口裂開,故應避免高纖維素飲食。拆除縫線后須保持大便通暢,排便時切勿用力,必要時可使用小劑量油劑保持灌腸,軟化大便[16]。
舒適性護理是指通過細節(jié)護理提高患者的舒適性。其中體位護理、鎮(zhèn)痛護理和瘙癢護理尤為重要。術后3d患者處于嚴格制動階段,保持一個姿勢使患者疲累,有躁動情緒,故術后床墊應盡量松軟,此外通過按摩降低患者的擠壓感。有學者分析發(fā)現術后疼痛是皮瓣血管危象的危險因素[17]。而瘙癢則使患者躁動,影響體位制動及敷料固定,進而增加創(chuàng)面污染、創(chuàng)面延遲愈合風險。術后疼痛可采用鎮(zhèn)痛泵持續(xù)給藥以緩解疼痛,必要時追加口服鎮(zhèn)痛藥。瘙癢常發(fā)生于術后3天至拆線,護理人員可用提、捏、撫觸等手法對患者進行按摩,每次30min,每日1次。瘙癢不可耐受者,可采用冰袋局部冷敷,每次不超過10min,降低冷刺激造成皮瓣血管痙攣的風險。
綜上所述,會陰部瘢痕切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的目的在于術區(qū)良好愈合,術后制動、減少術區(qū)污染、加強皮瓣觀察護理是此類緩和的必要護理措施,在護理過程中重視心理護理、增強舒適性護理有利于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