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柳
西華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9
教育部令第43 號中明確提出,輔導員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同時也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輔導員要在如此多的角色定位下轉換自如、和大學生建立健康良好的師生關系,除了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親和力,通過人格魅力和情感溝通,與大學生建立平等的對話關系,讓學生從心底對輔導員親之信之。
黨的十九大召開后,輔導員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又被提上一個新高度。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勢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關鍵?!备咝]o導員是一線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行者,更應該立即著手提升親和力,發(fā)揮其優(yōu)勢,從思想和情感兩方面雙管齊下。
“95 后”和“00 后”的新一代大學生,他們成長在信息革命帶來的全球互聯網化的的新時代。他們思想前衛(wèi)、行為做派新潮、自我意識強、富有創(chuàng)造力、接收新事物能力強,這是時代發(fā)展、社會進步的客觀反映。在這樣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他們的個性特點主要表現為追求自身思想獨立,但過于以自我為中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缺乏信仰,內心空虛;競爭意識較強,但耐挫能力較弱。他們崇尚民主,公平,公正,如果延用傳統(tǒng)的命令,規(guī)矩和說教開展工作,得到的效果必然適得其反。因此,在新形勢新環(huán)境下,當代大學生對輔導員的親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輔導員作為一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一環(huán),因此,輔導員能否在思想政治教育、學風建設、黨團班級建設、心理健康教育等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發(fā)揮親和力優(yōu)勢,春風細雨般無聲的教育影響學生,站在情感的制高點來教育引導學生,使學生對輔導員的親近和信任上升到對其傳播的觀點、精神、理念的認同,由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咏邮堋?/p>
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專業(yè)不對口、工作經驗不足、缺乏專業(yè)繼續(xù)教育等原因,部分輔導員在工作上存在認識和方法上的誤區(qū),導致學生對其工作的認同感、對其親和力產生認同危機。輔導員親和力的認同危機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信任危機。輔導員的工作歸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起著上傳下達的作用。只有贏得學生發(fā)自內心的信任,學生才會將自己的訴求、想法表達出來。輔導員要帶好一群學生,僅靠強制約束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得到學生的認同和信任。親和力的缺失、一味采用獨斷式的教育管理方式,不尊重學生,缺乏真實有效的溝通,在面對學生問題時,欠缺靈活處理技巧等原因,都會造成師生間信任危機的產生。二:專業(yè)認同危機。由于輔導員職業(yè)的特殊性,高校輔導員多為剛畢業(yè)的研究生,是一個年輕充滿活力的群體,能很快和學生打成一片。但是,就專業(yè)背景而言,很多輔導員不具備思政專業(yè)背景,而且通常不會分到與自己專業(yè)對口的學院,這往往會使輔導員處于一個很尷尬的位置。由于專業(yè)限制,學生易對輔導員的專業(yè)度產生質疑,遇到問題時很難再相信輔導員。
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者和培育者,更應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緊緊圍繞“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開展工作。思政工作方法層面,不僅要做到牢記輔導員使命,砥礪前行,同時也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為學生提供有聲有色的精神大餐。思政內容層面,將傳承經典和與時俱進相結合,既講好經典故事,汲取經典智慧,更立足當下實際,展示時代風采。思政形式層面,將灌輸教育與常態(tài)浸潤相結合,在守牢主陣地、主渠道,強化理論教育,將理論知識說透徹的基礎上,拓展教育形式,以多元化的載體實現潤物無聲,春風化雨,贏得親和。
輔導員的根本工作是做好學生思想工作,在運用行政權力、教師權威來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修養(yǎng)高的輔導員還能通過提升人格魅力來吸引學生,通過德行垂范,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影響力。輔導員作為教師,應時刻牢記“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信條,謹記“形象是基礎,素質是根本”的原則,用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守護著這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yè)。因此,輔導員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不斷塑造正能量的品性,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注重“以德服人”。緊緊“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把握學生成長的真規(guī)律,立足學生發(fā)展的真需求,聚焦學生成才的真問題。我們在頂天的同時,還要立地,將學生工作理念與學生實際結合,與學生需求符合,與學生規(guī)律貼合,贏得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