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勤堅
疫情期間,曾受邀為蘇州姑蘇區(qū)的信息技術老師錄一堂課,供他們在網(wǎng)絡云教研時所用。我選了江蘇蘇科版小學五年級Scratch模塊的第三課《火柴人跳舞》。
之所以選這個內(nèi)容,主要還是想偷懶,因前不久給鄉(xiāng)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學員出的賽課課題就是“火柴人跳舞”,于是便直接“拿來主義”了。當然,這個“拿來”也是一個挑戰(zhàn),導師身份時一直“侃侃而談”“指東說西”的,也該把自己拉出來遛一遛,讓別人給說道說道??烧娴戒浾n時,立馬有些后悔了,因為這是一堂沒有學生的“自說自話”課,這下真要命了,是邊錄制邊尷尬,對著空鏡頭說話實在是太別扭啦!由此可見,沒了師生互動的課堂,是那么地了無生氣,而整個錄制過程也真的是了無生趣。言歸正傳,還是談談設計吧:
我的學員老師在解讀教材時,都把“跳舞”作為重中之重,幾乎群體性忽略了“火柴人”的存在。之所以大家會這樣取舍,一是上一課已經(jīng)學過“繪制角色”的方法,二是課容量過大情況下的適當取舍,切割掉最沒技術含量的“畫”的部分似乎是個必然選擇。
可我還是另有想法。在一般情況下,“畫火柴人”這個步驟不可或缺!原因有二,一是教材需要我們“畫”火柴人,說明“繪制角色”應該還有進一步鞏固和舉一反三的需要;二是從課堂結構的完整性上看,首先是火柴人的從無到有,然后是火柴人的單一動作到整套動作,最后再來一個一人獨舞演變?yōu)槎嗳巳何?,邏輯上沒毛病,層次上有遞進,就妥了。
接下來,最大的挑戰(zhàn),是如何在40分鐘內(nèi)畫出火柴人且還要讓它跳起來。
關于如何“畫”,我的設計是分兩步走:
首先,要讓每個孩子都掌握火柴人的基本結構——“寫(畫)”一個大大的“大”字。請一位學生上臺,用自己的身體展示一個“大”字形,老師板書一個“大”字,再在大字上頭畫個圈,就是一個火柴人。對,火柴人就是這么簡單,只要會寫“大”字,就一定會畫火柴人。
其次,是解決從自編舞蹈動作到設計火柴人造型的知識遷移——學舞的關鍵是掌握一個個基本動作,或者說一個完整的舞蹈,就是一個個動作的串聯(lián)。因此,孩子們可以對照同伴的“真人秀”,通過移動火柴人的各種“關節(jié)”(矢量模式下),動作設計的興趣點和難點也就同時迎刃而解。
關于如何“跳”,我通過三個提問來解決:
第一問,是在學生參照教材范例搭建出第一個程序之后的觀察和思考:你和同桌的程序是否一模一樣,同樣的程序為什么會有不一樣的效果?這個問題就是個鋪墊,因為誰都知道,角色和造型都各自設計,出來的效果當然也是各不相同。
但關鍵在于,即便是自己和自己做比較,在程序絕對不改動的前提下,我們依然有辦法讓火柴人跳出不一樣的舞蹈!但,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到底在哪里呢?這是第二問。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仔細觀察火柴人的動作變化和切換造型之間的關聯(lián),找到了兩者之間的關聯(lián),就秒懂。
然后就是第三問:在不移動造型排列順序的前提下,我們還有沒有別的舞蹈編排方式?引出“將造型切換為‘指定造型”這個命令。對,實現(xiàn)編舞自由其實就這么簡單。
三個問題,有關聯(lián)性,也有指向性。學生的作品,有共性,也會有個性。學習任務的完成雖有一定難度,但我們業(yè)已搭好了人人都能嘗試實現(xiàn)的坡度。因此,“三問”之后到底怎么去結課,此處也就不再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