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珠,為清代康熙后王公大臣及命婦頸上所配的一種裝飾品,象征不同身份及地位。朝臣中,文官五品之上、武官四品以上官員本人及其近親穿著朝服時方可佩戴,清朝后期七品官員也可佩戴朝珠,而平民百姓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佩戴。
朝珠分為六部分:身子、佛頭、背云、紀(jì)念、大墜、墜角。衍生于佛教徒“念珠”,每盤朝珠由嚴(yán)格的108顆組成(108在佛教中為佛的象征)。每27顆珠子中間夾一個佛頭,總共有4個佛頭,寓意四季。佛頭直徑比朝珠大一倍,外觀一致,也稱分珠,與108朝珠形成鮮明對比。頂部佛頭連接“佛頭塔”,把朝珠的兩頭各從對穿的孔的一頭穿進(jìn),然后都從中間上部的孔中穿出,合二為一。佛頭塔的頂端用闊絲帶系綴有一塊寶石大墜子,大墜上端還垂有一塊寶石,稱之為“背云”。葫蘆狀佛頭塔的兩側(cè)又有三串小珠串,每串10粒,珠串的末端各有用銀絲琺瑯裹著寶石的小墜角,稱為“紀(jì)念”。朝珠象征身份地位,佩戴自然有講究。
一、男女佩戴朝珠有著明顯的區(qū)分:
1.男性朝珠的“紀(jì)念”兩串在左,女性“紀(jì)念”兩串在右,不可顛倒,即左男右女,天地陰陽有別。
2.男性朝珠只有一盤,女性朝珠有三盤(參加祈谷,先蠶等不太重要活動穿吉服,佩一盤朝珠;參加祭祀先祖、冊封等重大活動佩戴三盤朝珠)。
二、不同地位不同身份佩戴朝珠有明顯區(qū)別:
1.皇室佩戴:
(1)皇帝穿朝服上朝戴東珠(珍珠),祭天戴青金石,祀地佩蜜珀珠,朝日以珊瑚珠,夕月以綠松石,穿繩為明黃色絳;皇子、親王、親王世子、郡王,朝珠不得用東珠,余隨所用,金黃絳;貝勒、貝子、鎮(zhèn)國公、輔國公朝珠不得用東珠,余隨所用,石青絳。
(2)皇后、皇太后朝珠三盤:東珠朝珠、珊瑚朝珠、吉服朝珠,穿繩明黃絳;皇貴妃、貴妃朝珠三盤:珊瑚朝珠、蜜珀朝珠、吉服朝珠,明黃絳;嬪妃朝珠三盤:珊瑚朝珠、蜜珀朝珠、吉服朝珠,金黃絳。
2.官員佩戴:
(1)民公、侯、伯、子、男朝珠,珊瑚、青金石、綠松石、蜜珀隨所用,石青絳。
(2)民公、侯、伯夫人朝服朝珠三盤,吉服朝珠一盤,珊瑚、青金石、蜜珀、綠松石隨所用,石青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