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帥
最近,一份“教育培訓班鄙視鏈”的名單在網(wǎng)上熱傳。馬術班、豎琴班、國際象棋班等相對冷門的課程,處于“鄙視鏈”的頂端,而常見的興趣班,比如鋼琴班、書法班則被認為是“俗氣”“廉價”的低層次課程。
與此同時,有媒體在湖南、吉林等地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不少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并不是優(yōu)先考慮孩子的意愿,而是專挑冷門、昂貴的課程。甚至有人毫不客氣地說:“足球、籃球、游泳、跆拳道都司空見慣了,現(xiàn)在受家長追捧的是棒球、橄欖球、擊劍、冰球、高爾夫、馬術?!?/p>
興趣愛好本身并無“高大上”與否的屬性,關鍵在于人們?nèi)绾慰创?,當一個興趣培訓班被賦予特殊的文化身份,其“光環(huán)”便逐漸形成了?!拔镆韵橘F”,越是罕見的領域,越有可能讓人摸不著頭腦,因為不了解,而產(chǎn)生某種奇特的幻想甚至崇拜,反之亦然。試想,世居草原之上的牧民家庭,誰會認為讓孩子學馬術是高大上?
再者,便是文化話語權發(fā)揮的作用。可以看到,在這份“鄙視鏈”中,越“西方化”或者“國際化”的興趣愛好,越有可能得到家長的追捧,比如國際象棋、馬術、高爾夫等領域,被不少人視為“培養(yǎng)紳士淑女”甚至“步入上流社會”的捷徑。這樣想的人多起來,更多資本與優(yōu)質人脈也就逐漸附著在相關領域之上,因此,一些家長不惜花費重金,也要讓孩子躋身其中。
在教育領域競爭愈發(fā)激烈的形勢下,家長們產(chǎn)生強烈焦慮感雖然情有可原,卻未必是理性之舉。其實“鄙視鏈”背后,不乏攀比意識。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每個人的天賦不同,真正的“通才”畢竟罕見,家長要做的,是讓孩子的興趣天賦與課程的實用性相結合。盲目追求“高大上”的興趣培訓班,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很有可能導致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對其心理健康與長遠發(fā)展并無好處。
面對一些興趣培訓班天花亂墜式的自我宣傳,以及某些網(wǎng)上的營銷號為了流量刻意制造的輿論焦慮感,家長們要具備“反套路”的意識,以冷靜的態(tài)度應對變化無窮的焦慮販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培訓班的意義,并不是讓孩子顯得多么“高大上”,而是幫助他們找準自己的優(yōu)勢,培養(yǎng)訓練孩子的學習熱情、思維方式,促進其在校園中的學習與發(fā)展。因材施教地引導孩子獲得多面的興趣與技能,促進其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才是選擇興趣培訓班的應有之義。
(王傳生摘自《中國青年報》2020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