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博
【摘要】講好中國故事,闡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直接關系到我國在國際公共話語體系中的話語權,勢必要求我國媒體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報道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通過策略性敘事實現(xiàn)了國際傳播中的回應關切、情感共鳴與價值塑造,借助互文性敘事在對外話語體系中實現(xiàn)了信息共振、話語互融與場域構建,最終強化了中國抗疫故事的全球認知與全球認同,也為我國媒體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供了重要范本。
【關鍵詞】國際傳播 策略性敘事 互文性敘事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提出“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xiàn)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爸v好中國故事”不是簡單的“講出好的中國故事”,更不是“只講中國好故事”,在國際傳播能力西強東弱的歷史背景下,其背后有著雙重要求。一方面是對“講好”與“中國故事”進行系統(tǒng)性建構,既要明確所要講述故事的主題和內(nèi)容,也要明確講出故事、詮釋意義的方法,尋找新的國際傳播話語策略;另一方面要明確“講好中國故事”的目標,講好中國故事既不是要形成“我說你來聽”的文化壓迫,更不是選擇“只說你愛聽”的文化迎合,而是聚焦“真實、立體、全面”等目標,向世界詮釋中國。
敘事(sIOrytelling)就是“講故事”①,媒體國際敘事作為一種話語實踐,與國際話語權、國家軟實力等意義息息相關,如何從敘事形式、敘事方法、敘事意義等方面形成有效的國際傳播敘事策略,提升國際傳播敘事能力,是新時期我國媒體國際傳播實踐的重要課題。
本文試圖分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以下簡稱總臺)在新冠肺炎疫情報道中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探索我國媒體如何從更創(chuàng)新、更深入、更務實的視角提升國際傳播能力的敘事策略,擴展國際敘事模式的發(fā)展空間。
一、策略性敘事,實現(xiàn)回應關切、情感共鳴與價值塑造
敘事的本質(zhì)其實是一種“策略性文本”,即“一系列事件和身份的表征,通過實施這種戰(zhàn)略,政治行動者試圖為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賦予確定的意義,以實現(xiàn)政治目標”。②開展策略性敘事,就是在傳播過程中對某一議題及其所蘊含的價值觀進行策略性模塑,以特定的形態(tài)和特殊的方式加以呈現(xiàn),從而引導受眾按照傳播主體設定的導向理解該議題。③
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報道中,總臺圍繞內(nèi)容供給與社會關切的匹配、角色關系與受眾的共情、故事框架與價值的建構三方面展開策略性敘事。通過深挖世界與中國故事之間的紐帶,在國際輿論場達到有效的傳播效果,并成為以信息傳播為載體推進中國化與世界化相互耦合的重要手段。
(一)聚焦沖突化解,有力回應關切,以“信息滿足”提升敘事效果
突如其來的疫情以及中國果斷采取的“封城”舉措讓媒體的敘事面臨著一系列“沖突”:海外受眾心理上對武漢的高度關切與身體上同武漢的空間阻隔形成“沖突”;人們對確定的、系統(tǒng)性的信息需求與武漢成為抗疫主戰(zhàn)場后碎片化信息爆炸式增長的局面形成“沖突”;人們對個體命運的關注與媒體關注無法覆蓋每一個個體的現(xiàn)實情況形成沖突……面對這些“沖突”,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主動回應國際關切,講好中國抗擊疫情故事,展現(xiàn)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④總臺在報道中設置了“提問”與“回答”的敘事框架,通過回應受眾關切的方式,全面推進疫情報道,用“信息滿足”驅(qū)動持續(xù)敘事,加強敘事效果。
采用拼圖方式將藏在信息潮中的關鍵線索組合起來,提供確定的疫情信息??偱_推出的動畫微紀錄片《守護生命》,在239秒的時長中巧妙創(chuàng)作“小漢”父子這對活靈活現(xiàn)的動畫人物,從染病到治愈、從分離到團圓,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把“方艙醫(yī)院總床位數(shù)超過了13000張”“武漢改造完成了48家新冠肺炎定點醫(yī)院”“馳援湖北的醫(yī)護人員總數(shù)達到了42000人”“3天后超過15000人被治愈,5天后接近25000人被治愈”等多達20組的關鍵數(shù)據(jù)融入故事之中,深度匹配海外受眾聽得懂、易接受的話語體系和表達方式,突出“湖北和武漢疫情防控形勢發(fā)生積極向好變化,中國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tài)勢正在拓展”的生動事實。
在通過宏大敘事講述疫情總體進展的同時,聚焦百姓,關注個體命運??偱_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的60分鐘紀錄片《戰(zhàn)“疫”24小時》(Epicenter-24Hours in Wuhan)真實講述武漢新冠肺炎患者從發(fā)熱到被確診治療的過程,以及醫(yī)護人員、社區(qū)工作者、普通百姓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以仁愛之心守望相助的溫情故事,以小見大,通過人本主義的微觀視角實現(xiàn)家國情懷的宏大敘事目的。
(二)明確角色關系,與全球共情,錨定命運共同體
從敘事本身來說,將受眾納入“你問我答”的敘事體系之中,能夠和受眾建立穩(wěn)定連接,進而強化敘事效果,但是這種“事實的在場”并不能完全彌補“情感的缺場”。簡單來說,雖然海外受眾能夠獲得信息上的滿足,但也會產(chǎn)生置身事外的割裂,造成敘事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敘事策略中,一個更重要的維度就是厘清敘事人和敘事對象的角色關系,在情感上實現(xiàn)跨空間的共情和連接。
首先明確疫情是全人類所面臨的公共衛(wèi)生危機;其次明確海外受眾不是看客,通過在中國的抗疫實踐與全球的疫情關注者之間建立共情的連接,有助于推動他們對中國抗疫的支持和理解,消解西方一些政客和媒體肆意污名化中國的言論。
在具體報道中,總臺推出原創(chuàng)系列微視頻《環(huán)球同此涼熱》,堅持全球命運共同體理念,圍繞中國援手、迅速行動、萬里為鄰、力所能及、鐵桿情誼、兄弟情誼等方面,敘述中國主張和中國行動,深刻闡釋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在疫情中置身事外,唯有全人類共同努力,世界各國以合作的陽光驅(qū)散疫情的陰霾,才能攜手贏得這場全球戰(zhàn)“疫”的艱巨斗爭。同時,新聞報道與文藝宣傳相互融合,總臺推出原創(chuàng)戰(zhàn)“疫”公益MV《天使的身影》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特別版,傳遞“音樂無國界患難見真情”理念;以“同心中俄,以樂戰(zhàn)‘疫”為主題,推出“‘樂來越好——中俄民樂公益云享音樂會”,為中俄攜手戰(zhàn)“疫”加油鼓勁,向世界傳遞戰(zhàn)“疫”必勝信念。通過形態(tài)多樣、載體多元、覆蓋廣泛的對外傳播體系,傳遞習近平總書記在疫情中多次強調(diào)的“世界各國應該以團結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見,凝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加強合作,共克時艱,維護人類共同家園”@的新理念。
(三)強化主體自覺,蘊含價值傳遞,回歸中國話語體系
當前國際話語空間中“西強我弱”的整體格局并未徹底改變,西方社會對我國國家形象充滿刻板成見和消極想象,有理說不清、說了傳不開的情況依然存在。面對困境,在有力回應受眾關切、有效與受眾產(chǎn)生共情之外,中國媒體還需主動設置議題,有效解決地域性與世界性之間的矛盾,讓“中國方案”逐漸成為“世界標準”,完成國家形象從“他塑”到“自塑”的轉變,避免陷入西方的話語體系之中。
結合歷史深刻闡釋此次抗疫過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yōu)勢,總臺推出時政微紀錄片《武漢保衛(wèi)戰(zhàn)》,該片選擇疫情發(fā)生后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戰(zhàn)“疫”的重大時間節(jié)點,使用包括“l(fā)O天火神山醫(yī)院建成”等13組權威數(shù)據(jù),集中展現(xiàn)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堅毅勇敢,使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成逐步向好的歷史瞬間,著重展示我國抗疫過程中體現(xiàn)出的制度優(yōu)勢及科學經(jīng)驗,有力詮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民族歷史上經(jīng)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的重要論述?!段錆h保衛(wèi)戰(zhàn)》是在中文版本《總書記指揮這場人民戰(zhàn)爭》的基礎上進行的二次編譯創(chuàng)作,用海外受眾聽得懂、聽得進、愿意聽的方式生動鮮活地講述中國抗疫故事,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地在國際輿論場展現(xiàn)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
二、互文性敘事,實現(xiàn)信息共振、話語互融與場域構建
在策略性敘事過程中,“沖突化解”須以海外受眾關切為導向,劃定敘事內(nèi)容;“角色關系”須以海外受眾心態(tài)為依托,確定敘事情感;“體系構建”須以海外受眾認知為目標,明確敘事價值。故事的講述者除了要時刻關照傾聽者、從傾聽者的角度來敘事之外,還需要將傾聽者同樣納入故事體系之中。一如建構主義國際關系理論所認為的,一國的國家身份存在于與他國的互動中,因而是共有觀念或主體間共識的建構物、與他者關聯(lián)的共生物。⑦講故事本身也是一個講述者與傾聽者之間傳達、接收、溝通、動員周邊資源的互動過程。⑧
互文性敘事正是為了滿足上述要求,強調(diào)文本與其他文本、意義主體以及社會歷史之間相互聯(lián)系與轉化的關系和過程:一方面通過在某文本內(nèi)部或與其他文本的互文性關系中體現(xiàn),共同建構傳播主體所希望傳達的意義;另一方面又通過互文性實現(xiàn)了多主體間的意義建構。文本的互文性為不同社會身份、文化背景、個人經(jīng)驗的敘述者、受眾提供一個觀念交流、討論、互動的場所,并最終達成一種共享文化觀念。我國媒體要提升國際傳播能力,講好中國故事,還需要深入到交流場域的維度,關注并吸納西方話語體系中的敘事對象、敘事內(nèi)容、敘事觀點,避免自說自話,實現(xiàn)全球認知和全球認同。
(一)打破自我獨白,產(chǎn)生信息共振
在“我說你聽”的模式下,信息體現(xiàn)為單方向的傳輸,會面臨傳輸成本、理解成本、信任成本等一系列的問題。如果能將交流的場域轉變?yōu)椤拔艺f你聽,你說我聽”的互動模式,實現(xiàn)信息共振,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次抗疫報道中,總臺一直注重通過“讓他說話”的方式來提高認可度,使多元化的觀點進行碰撞??偱_發(fā)動全球記者站,獨家專訪國際權威組織和多位世界頂級專家,用事實說話,澄清真相、反擊謠言。針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聲稱“有大量證據(jù)”表明新冠病毒起源于武漢實驗室等言論,總臺《新聞1+1》節(jié)目獨家專訪全球頂級醫(yī)學期刊《柳葉刀》總編理查德·霍頓,借國際權威人士之口戳穿美方謊言??偱_記者還先后采訪世衛(wèi)組織發(fā)言人瑪格麗特·哈里斯、法蒂拉·沙伊布和日本諾貝爾醫(yī)學獎獲得者本庶佑教授等多位國際知名專業(yè)人士,借嘴發(fā)聲,有力回擊病毒起源于中國的陰謀論。
除權威人士外,總臺記者還采訪多位在華生活的外國人士,直觀講述中國各地抗擊疫情的真實情況。CGTN《對話》欄目邀請在武漢為醫(yī)護人員制作和配送咖啡的伊朗咖啡師Sina Karami、在中國生活近20年的意大利裔美國人Mario Cavolo以及自發(fā)捐贈口罩的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以色列人Rabbi Shalom Greenberg參加連線訪談。幾位嘉賓直截了當?shù)嘏u了一些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抹黑,認為歪曲報道不利于西方受眾對疫情的清楚認識,表達了對中國抗擊疫情的支持。這些身體在場式的講述,基于自身的參與和觀察,能更深層次地與更廣泛受眾產(chǎn)生共情。
(二)進入對方體系,實現(xiàn)話語互融
在對外傳播中,“我說你聽”的模式不僅會有損傳播效果,而且這一模式的預設本身也偏向樂觀。更多的時候,對外傳播會出現(xiàn)“場域”的割裂,不是“我說你不聽”,而是“我說你不在”。因此,除了在我們所營造的交流場域中實現(xiàn)信息共振以外,還需要進入海外場域之中,在他們的話語體系里注入我們的觀點。
一方面,“去他那兒說話”。多平臺發(fā)聲傳輸中國觀點。針對西方輿論場出現(xiàn)種種抹黑中國的謠言和歪曲報道,總臺通過境內(nèi)外二百余次中外籍主播和記者連線報道、接受專訪、走進直播間、提供稿件等方式在境外主流媒體上主動發(fā)聲,準確報道我國黨和政府作出的決策部署和堅決有力的舉措;直面輿情熱點,有理有據(jù)揭露海外針對中國人的種族歧視和辱華言論,批駁某些西方媒體抹黑中國的卑劣行徑。
另一方面,“用他的事兒說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針對美國共和黨發(fā)布備忘錄建議候選人“積極攻擊中國”以應對新冠危機的荒謬做法,CGTN援引美國政治新聞網(wǎng)站“Politico”曝光內(nèi)容,發(fā)布《攻擊中國成為入主白宮關鍵》等系列評論,揭露美國政客瘋狂抹黑中國的真實面目。
(三)直面輿論斗爭,構建高強度場域
固守自身構造的交流場域,容易與受眾產(chǎn)生割裂,從而降低敘事效果。進入對方話語體系雖然能夠確保交流不錯位,但又容易喪失先機。在國際輿論場域中,有一個天然存在的能夠以高強度信息交互確保連接的交流場域,那就是爭論。面對輿論斗爭,只有不懼怕亮劍,果斷加入輿論戰(zhàn)之中,才能確保自身進入這一天然的高強度交流場域,為敘事效果的達成創(chuàng)造條件。此次抗疫報道中,總臺以攻為守,針鋒相對,果斷加入“爭論”這一全球關注的交流場域,為做好國際傳播找到戰(zhàn)場。
一方面,通過系列評論言論,引導爭論觀點走向。結合美國發(fā)生的非裔男子慘死事件引發(fā)的抗議大潮,總臺評論矩陣共同發(fā)力——“國際銳評”播發(fā)評論《對香港煽風點火的美國政客正在引火燒身》,“大灣區(qū)之聲熱評”播發(fā)評論《挽弩自射的美國政客正在品嘗煽動亂港的苦果!》《后院起火的美國政客別再拿訛詐當飯吃了!》,CGTN推出時評視頻《美國警察VS香港警察:美式雙標讓人“無法呼吸”》,多平臺、多渠道揭批美國政客們典型的“雙重標準”,盡顯評論銳度。
另一方面,借助多語種網(wǎng)紅工作室“一國一策”貼近式傳播。多語種網(wǎng)紅工作室主動發(fā)聲,通過境外社交媒體平臺等抵達國際輿論交鋒的最前線,起到講述真相、解疑釋惑的作用。泰米爾語部“牙膏工作室”在臉書(Facebook)和油管(YouTube)平臺直播《探訪出現(xiàn)確診病例的小區(qū)》,網(wǎng)紅主播深入曾出現(xiàn)過確診病例的社區(qū),向印度受眾介紹居民的日常生活。
三、結語
面對百年來全球發(fā)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事件,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通過策略性敘事和互文性敘事,全面提升報道的國際傳播效果。其中,策略性敘事,緊緊圍繞敘事框架講述中國抗疫故事,精心策劃敘事內(nèi)容角度,把握敘事節(jié)奏重點,有力回應關切、建立情感共鳴、引導價值傳遞,傳播于我有利信息?;ノ男詳⑹?,引入對方話語體系中的敘事對象、敘事內(nèi)容、敘事觀點,多元呈現(xiàn)激發(fā)信息共振和話語互融,構建有效場域,堅決回擊和有效反制西方政客和媒體造謠污蔑與惡意攻擊,持續(xù)破解西方敘事框架,彰顯我方敘事邏輯。總臺通過這些有效的敘事策略打造講好中國故事的敘事矩陣,在國際傳播中實現(xiàn)了詮釋事實、溝通情感、建構認同。同時,對我國媒體如何構建融通中外的敘事體系,讓國際社會聽懂中國聲音、讀懂中國故事,如何參與重構國際傳播秩序,營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