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冕
(北京大學 中文系,北京 100871)
張恩和上學的時候,我還在軍隊當兵。他大學要畢業(yè)了,我才上的大學。因此他的許多同輩,有許多著名的現代文學研究者和魯迅研究者,如樊駿、嚴家炎、林非等,(當然更有我們共同的師長王瑤先生),盡管我可能比他們中的有些人年齡稍長,但他們當年都已是老師的身份,有的還指導過我的學業(yè)。聞道有先后,他們聞道在先。所以,論輩分,張恩和不僅是我的學長,更應是屬于老師輩的人物,論理我是應當對之執(zhí)弟子禮的。①這篇懷念的文章,原先的稱呼是“先生”,但為了親切些,就“僭越”與之稱兄道弟了。
其實,在張恩和生前,我們只是一般認識,偶爾會在某個會議場所相遇,多半也只是遙為致意,在記憶中卻從未有過專門的會見和交談。但我相信,他和我一樣,是彼此相知并彼此惦記的。平時,我們互通音問多是通過潔宇。潔宇在北大讀博士,她的許多好友和閨蜜,都是我的學生。就這樣,她就自然地加入了我的學生群里,時間長了,她也就“成了”我門下的一名弟子了。潔宇很盡責,她經常為我和恩和傳遞彼此的信息,因此,我和恩和雖然不常見面,倒是經常念著、想著、經常互通音問的。從潔宇處我得知,恩和的夫人長期臥病,幸有周到的照護,我聞之心安。
張恩和的一些著作,是通過潔宇送到我手中的,我疏懶,也失禮,卻未曾回敬過。恩和的著作,還有他的書法集,讓我感到親切和溫暖。他的學術研究非常出色,容后我會談到。他的散文寫作也卓有成績,《灰羽隨風》《深山鷓鴣聲》這些文集,記載著他的人生經驗,文筆優(yōu)美,真情動人,他不僅是出色的學者,也是優(yōu)美的散文家。再看他的書法。無疑,他是一位學者型的書法家,他不像我那樣“亂寫”,他是有過認真訓練而自成一格的。我在網上見過他的字,且有標價,可見他的書法得到認可。恩和風姿雅致,雍容蘊藉,字亦如其人,也以溫潤秀拔而自立于書家之林。
張恩和是出色的學問家,他的研究集中于中國現代文學領域,此中重要作家如魯迅、許廣平、郭沫若、郁達夫等都在他的視野中。他很早就舉步魯迅的研究,且成就斐然。青年時代即在《文學評論》發(fā)表對《狂人形象的一點認識》。那是1963年,當時他才27歲,卻一舉登上了這份國內最具權威、且令全體學人敬畏的學術刊物。在我求學期間,對《文學評論》是仰望著的,在那里認識了國內最權威的一批學者。張恩和能夠在那里發(fā)表論文,令我等暗羨且神往。他“踏著魯迅的腳印”前行,成為令人矚目的魯迅研究的一名年輕學者。他在這一領域付出艱辛的努力,甄別、考訂、注釋、總結,從小說而雜文,再及詩歌,可謂全面展開。他的工作被學界譽為“有思想的學術,有性情的研究”。
張恩和的研究以魯迅為起點,進而涉及現代文學史的全局。他的研究擴展到對魯迅和郭沫若的人生學術進行全面的比較,立論肯切允正,學界屢有佳評?!遏斞概c許廣平》也是一項平行研究的碩果,被學界譽為“一部質樸中見精彩的著作”。寫了魯迅與許廣平之后,他把目光擴展到郁達夫及其女性世界。20世紀60年代,張恩和加入了以唐弢先生為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編寫組。他參加了從初稿到修改、定稿的時間跨度長達二十余年的全過程。2019年3月,他撰寫專文記述了這一編寫工程的細節(jié)?!缎挛膶W史料》2020年第一期刊登了他的遺稿。令人感動的是,他在這篇文章的最后列舉了十三位與他共事過的已逝學者的名單。②永記朋友,不忘故人,這就是我所崇敬的恩和兄!令人傷感的是,不及一年,他自己竟也永別了我們!
我心儀于張恩和,不僅是由于他對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精進的研究和突出的建樹,也不僅僅是由于他在工作中展現的勤奮和敬業(yè)精神,令我敬佩的更是由于他對于研究對象的抉擇時具有的獨到的眼光。例如對魯迅和郭沫若,對魯迅和許廣平,以及對郁達夫獨特的審視等。令我格外信服并驚嘆的是他對郭小川的研究。郭小川嚴格說應屬于中國當代文學的研究范圍,郭小川50年代以至于70年代的創(chuàng)作,體現了中國詩人挺立于風暴中的堅韌的、他人難于抵達的境界。這一點,包括研究當代文學的專業(yè)人士都未必體悟并認同。而張恩和卻“發(fā)現”并“鎖定”了郭小川!不僅研究,而且為之立傳。我的專業(yè)是當代文學,我為張恩和的“跨界”選擇所感動、并認他為學術的知音。
君子相交,其淡如水。相知即可,不必相近。我與恩和,平生未曾有過深談,內心卻是相通的。就此刻令我感動的關于郭小川的研究而言,中國當代詩人多,作品可謂車載斗量,常嘆如郭小川者,能于亂世之中堅持純正的、多樣的藝術探索,實為寥寥!而對郭小川的評判與定位,在此間業(yè)界卻往往被簡單的“政治”二字所替代并淹沒。恩和的郭小川研究,作出了當代學者所未作或所未曾作。說至此處,則我與恩和,豈“神往”二字所能表達!恩和往矣,我為頓失知音而遺恨人間!
注釋:
①張恩和1936年出生,1954-1958年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謝冕1932年出生,1955-1960年就讀于北京大學中文系。
②這份名單是:唐弢、陳燦、王瑤、劉綬松、劉泮溪、路坎、李文保、楊占升、樊駿、吳子敏、許志英、徐廼翔、黃曼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