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去友人家做客。他的書房里掛著一幅醒目條幅,上書“心虛使人進步”,筆力遒勁老到,大氣厚重。字寫得確實漂亮典雅,但內容是不是有誤,把“虛心”寫成“心虛”?我一臉狐疑,正待發(fā)問,老友解釋道,內容無誤,這正是我的人生心得。
原來,他在大學學的是材料專業(yè),后因工作需要,轉到光學物理學院當院長。他因為轉行而心虛,怕干不好,怕人家不服氣,更怕辜負上級信任,就請人寫了這樣的條幅來激勵自己,提醒自己。為了改變心虛的窘境,他夜以繼日,焚膏繼晷,刻苦鉆研,惡補專業(yè)知識,以最短的時間讓自己從外行變成讓大家服氣的內行,變成業(yè)內一言九鼎的專家,變成干工作舉重若輕、游刃有余的領導。他說,這一切都拜自己心虛所賜,心虛產生前進動力,心虛增加緊迫感,心虛激勵我自強不息。
偉人有言“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肯定是顛撲不破的千古真理。如果把“虛心”換成“心虛”,同樣有道理,而且也有不少成功例證。有道是“做賊心虛”,做了壞事會心虛,說了謊話會心虛。其實,現實生活中心虛的又何止這些,對沒有做過的事,沒經驗的工作,沒明白的學問,不熟悉的道路,不如實的信息,不是都會讓人心虛嗎?心虛,就是心里沒底,對一些事情的了解和知識缺乏,然后就導致了對自己的不自信,沒有把握。這很正常,關鍵是心虛后要通過主觀努力,迎難而進,補齊短板,“曾益其所不能”,迎頭趕上,把心虛變成心實,不斷取得進步。
漢文帝剛登基時是很心虛的,因為他母親薄妃地位低下,自己又是諸王中最不受待見的,既沒有行政經驗,又沒有班底僚屬,隨時都可能被替換。因而,他小心謹慎行事,尊重大臣,低調謙恭,虛心學習,增長才干,逐漸獲得了臣下的認可。他生活儉樸,勵精圖治,減輕徭役,降低賦稅,讓人民休養(yǎng)生息,也得到了百姓的擁戴。就這樣,心虛的漢文帝一步步前進,不僅坐穩(wěn)了位置,而且成了歷史上最有作為的明君之一。
怕就怕心虛后無所作為,不求進取,色厲內荏,自欺欺人,那就不妙了?!端疂G》里的“白衣秀士”王倫,因為本事有限、能力不足,平時又不注意學習提高、搞好團結,對自己這個寨主位置是很心虛的,十分懼怕上山入伙的賢能搶了他的位置。他先是一再刁難林沖,不愿接納,后又想方設法拒絕晁蓋一伙好漢上山,結果激怒了林教頭,林沖手起刀落,結束了王倫性命。
如果從正面理解,把心虛定義為一個人的索取減去奉獻的余額,實際水平能力與其職位榮譽應有標準的距離,自我感覺與群眾公認歷史評價的差異。那么,既然人無完人,保持一點心虛,就不僅是主觀需要而且也是客觀存在。
心虛一點,方能有才而不恃才傲物、狂妄自大,有功而不會居功自傲、老子天下第一。心虛一點,就是要有自知之明,正確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有哪些短處、弱點,明白自己到底能吃幾碗干飯,能挑多重擔子,不至于把尾巴翹到天上,與誰都合作不到一起。心虛一點,居官才能清廉自律,不貪民脂民膏,夙夜匪懈,唯恐有負群眾。心虛一點,就會多一條道德籬笆,想伸手要官時就不會那么“理直氣壯”;就會多一道心理障礙,欲貪污受賄時就不會那么“坦然自若”。
所以,在很多時候,做人只有心虛一點,才能常常主動自我警策,清醒反思,自我加壓,不敢懈怠。倘能堅持不懈,始終以心虛之意求務實之境,努力奉獻,忘我工作,就能像我那個院長朋友一樣站穩(wěn)腳跟、漸入佳境,像漢文帝那樣成就非凡、人生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