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珍
(河北省邯鄲市中煤一公司嶺北職工醫(yī)院,河北 邯鄲 056400)
急性胃穿孔屬于消化性潰瘍病癥,患者通常會出現惡心嘔吐癥狀,還會伴隨劇烈腹痛,甚至出現休克癥狀,針對這一疾病,臨床多采取手術方式治療,但因患者發(fā)病急,而且病情嚴重,因此需要輔助有效護理措施,以保證手術效果[1-2]。本文對此予以研究,報告見下文。
擇取66例急性胃穿孔患者,病例擇取時間范圍為2018年10月~2020年4月,將其隨機分組研究,對照組(33例)中,男17例,女16例,病例擇取年齡范圍為32~75(38.96±10.12)歲;研究組(33例)中,男18例,女15例,病例擇取年齡范圍為34~76(38.88±10.20)歲;通過統(tǒng)計學分析一般資料,組間無意義,可以進行比較。
對照組(33例)實施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生命體征予以密切觀察,并予以用藥指導等。研究組(33例)實施圍手術期護理:①術前護理。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對手術情況進行講解,對患者疑問予以耐心解答,并介紹成功病例,使其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工作。同時完善術前檢查,做好準備工作。急性胃穿孔患者起病較急,具有顯著的疼痛,為此患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問題,對于患者實施心理支持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對于緊張以及焦慮患者具有突出的效果。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心理變化進行觀察,并予以患者安慰和體貼,予以其心理支持,將其心理應激降低。此外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屬普及疾病相關知識,告知患者不良情緒會使得機體中樞神經系統(tǒng)產生影響,進而降低其免疫功能,良好的情緒有助于恢復疾病,進而緩解自身壓力,對其情緒進行穩(wěn)定,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同時患者突然在夜間空腹或者飽食后發(fā)病,主要癥狀為上腹部出現突發(fā)性刀割樣疼痛,并快速累及全腹。對于疼痛護理而言需要將不良刺激減少,確保周圍環(huán)境安靜,防止噪聲以及強光。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了解,對其疼痛反應、面部表情以及體位等進行觀察,從而對疼痛程度確定。護理人員需要耐心聽取患者的主訴,緩解其心理壓力,將其疼痛閾值提升,并解釋疼痛的機制,對其予以安慰,如果疼痛劇烈可按照醫(yī)囑服用止痛藥物。②術中護理。對患者生命體征予以嚴密監(jiān)測,備好急救用品,若發(fā)生低血壓現象,及時補充血容量。③術后護理。對管道進行妥善固定,并做好標記,對引流量以及引流液顏色進行觀察,若有異常及時向醫(yī)師報告。患者需要去枕平臥4-6小時,頭部向一側偏,確保呼吸道順暢,以免由于嘔吐出現誤吸,手術后6小時如果患者血壓穩(wěn)定可選擇半臥位,有助于呼吸并避免膈下膿腫,緩解腹部切口張力,進而改善疼痛。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神志情況進行觀察,特別是心率以及血壓,手術后每隔4小時內每隔30分鐘進行以此監(jiān)測,而后每隔1小時進行一次監(jiān)測,指標穩(wěn)定后每隔4小時檢查一次。術后禁食,待排氣后將胃管拔除之后,可少量飲用溫水,若無異常可食用流質食物,之后逐漸過渡至普食,注意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戒煙戒酒。次日可予以患者流質飲食,每日5~6次,單次100~200 ml,飲食順利后術后5~6日可予以患者半流質飲食,手術后2周飲食中可加入固體食物,為蛋白質以及淀粉,減少脂類攝入量。少數患者不敢飲食,害怕出現胃腸吻合口漏,護理人員可對其進行解釋,緩解其疑慮。對患者不適感受予以定時詢問,對并發(fā)癥進行預防,如果患者出現出血現象,護理人員需要對其生命體征和腹腔引流管以及引流液情況進行觀察。手術后3~5日如果患者體溫上升,切口處出現疼痛和紅腫,表示存在炎癥,醫(yī)生按照切口實際情況將部分縫線進行拆除,實施充分引流,每日需要按時換藥。吻合口梗阻的癥狀為患者將胃管拔除或者進食后出現腹脹,同時出現胃內容物嘔吐,其中包含膽汁液體,為此患者需要禁食,進行保守治療后其癥狀可以緩解。告知患者術后3個月內避免重體力勞動,同時放松心情,緩解自身壓力,如出現并發(fā)癥或者異常情況需要及時到院就醫(yī)。
①胃腸功能恢復時間;②住院時間;③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涉及到切口感染、休克等并發(fā)癥。
研究所得數據均經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7.0)分析,涉及到計量、計數兩種資料,分別以(±s)、(%)兩種不同方式予以表達,另外經t值、x2兩種不同方式予以檢驗,如果檢驗所得結果P<0.05,則表示有意義。
從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來看,研究組為(17.77±2.04)h,對照組為(28.03±2.54)h,研究組比對照組早,P<0.05;從住院時間來看,研究組為(6.59±1.02)d,對照組為(10.96±2.24)d,研究組比對照組短,P<0.05;從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來看,研究組1例切口感染、1例休克,總發(fā)生率為6.06%,對照組4例切口感染、3例休克,總發(fā)生率為21.21%,研究組切口感染、休克等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急性胃穿孔屬于外科常見疾病,這一疾病不僅起病急,而且病情相對嚴重,患者會出現強烈疼痛感,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及生活,多通過手術治療。在手術治療中,有效護理措施的應用可以起到輔助作用,使預后得到改善[4]。本次研究中,對急性胃穿孔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結果顯示,研究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更早,住院時間更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說明圍手術期護理的應用效果確切。在圍手術期護理中,涉及到術前護理、術中護理以及術后護理三個部分,術前護理中護理人員通過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可以有效緩解不良情緒,同時充分的術前準備也為手術順利進行提供基礎保障[5]。術中護理人員對生命體征的密切觀察以及對醫(yī)生操作的積極配合,均為保障手術的順利性以及安全性。術后通過導管護理、飲食護理、并發(fā)癥預防等措施,可以避免并發(fā)癥發(fā)生,促進患者術后康復[3]。
結語:對于急性胃穿孔患者來說,圍手術期護理的實施可以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縮短住院時間,避免并發(fā)癥發(fā)生,具有顯著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