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運河從余姚開始與十八里河并行,在丈亭鎮(zhèn)分出支流慈江,在寧波鄞州大西壩分出支流西塘河,此后干流經(jīng)姚江與奉化江在寧波三江口匯合成甬江后,匯入東海。慈江沿岸的勾章故城是寧波歷史上最早的城市,即現(xiàn)在的慈城所在。慈城自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起一直是慈溪縣城,1200多年來保留了縣治背山面水、公共建筑左文右武、街巷雙棋盤的傳統(tǒng)布局,是古代江南最完整的縣城格局、中國傳統(tǒng)縣城的建筑典范,孔廟、城隍廟、甲第世家、清道觀、福字門頭、符卿第、布政房、馮岳彩繪臺門、牌坊、古井等明清古建筑群被列入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有女紅、朱金木雕的多所民間收藏博物館,2009年獲得了聯(lián)合國“亞太地區(qū)文化遺產(chǎn)保護榮譽獎”。慈溪白洋村的后溪橋,長6.2米的橋以獨塊石板橫架于溪,建筑年代在唐代或五代,最遲不晚于北宋。建于明代的七星橋,是慈城最高最大的三孔石拱橋,橋長25米、橋面寬3米,有54級臺階、20個柱頭、18塊欄板、4塊抱鼓石,精雕細刻,極盡工巧。
南部的鄞江,經(jīng)過百梁廊橋與奉化江會合后,流向三江口。百梁廊橋,橫跨濤濤鄞江,是浙江省現(xiàn)存最長的石礅木梁古廊橋,長77米、寬8米,橋下砌大杉木梁124根,六墩七孔,氣勢磅礴。唐神龍元年(705年),這里用十多只船連接在一起建造了“浮梁”,成為鄞縣與浙南聯(lián)結(jié)的重要通道。北宋元豐元年(1078年),當?shù)厝酥煳膫ジ缸又鞒纸ㄔ炝碎L百米的六墩七孔木梁橋,橋上建瓦頂廊屋27間,廊屋之頂用132根廊柱承托,由于廓屋保護了木梁,巨大的石砌分水尖橋墩有效抗御了洪水江潮。南宋初年廊橋被金兵摧毀,堅韌的朱氏后裔又籌資按原樣重建。明成化八年(1472年)重修,屹立于今。鄞州區(qū)還有一座浙東最早的唐代古橋——惠明橋,雙孔石墩高拱橋,始建于唐,宋明兩代重修,橋長26米,兩個圓形橋孔直徑寬達8.3米,可通航當時的官船,做工精細,造型古雅。
歷史遺跡眾多的寧波市區(qū),與水運有關(guān)的首先是平橋水則碑(又叫水尺),石碑沒入水中,上書一“平”字,是古代河網(wǎng)水位觀測設(shè)施,現(xiàn)存的是南宋的亭基和明代的平字碑。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天一閣位于月湖古街西側(cè)。三江口東岸的慶安會館,又名天后宮,甬埠北洋船商于1853年捐資建成,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中匯聚了磚雕、石雕、朱金木雕、甌塑等寧波民間工藝精華,全國首家海事民俗博物館——浙東海事民俗博物館就建在這里。
江南古橋?qū)ぴL之旅,至此結(jié)束了,遙望三江口的浩蕩波濤,時代更迭,滄海桑田,惟有凝固了民族智慧和歷史印記的建筑遺產(chǎn),屹立千百年。那些記錄著歲月滄桑的一座座古橋,依然悠悠跨于江河,溫柔地回望著江南的水網(wǎng)大地和千古風(fēng)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