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小梅
跟隨李吉林老師研究情境教育十幾年了,但李老師總是自謙自己不太懂數(shù)學,一直只肯收語文的徒弟。直到2017年夏天,李老師同意正式收下我和數(shù)學團隊中幾個老師為弟子。那天是李老師79歲生日,在李老師家里,我們幾個人圍坐在一起,暢談情境教育的研究歷程和美好前景,舉杯共祝敬愛的李老師身體健康。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李吉林老師研究情境教育的40年。40年,李老師用美、用智、用趣,探索、研究、發(fā)展、構建了“中國式兒童情境學習范式”,豎起素質(zhì)教育的一面鮮艷的旗幟。2018年11月13日,各地專家云集“第四屆全國情境教育研修與推廣活動”現(xiàn)場。作為李吉林老師的弟子代表,我們精心排演了集體展示節(jié)目《我們和情境教育一起成長》,回顧和總結情境研究40年。李老師在活動現(xiàn)場數(shù)次感動落淚,我們怎么也沒想到,這竟成為李老師參加的最后一次情境教育研討盛典。
2019年的春天,突然消瘦的李老師住進了可以臨窗眺望學校的病房。7月18日下午,在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的小禮堂,我和情境數(shù)學團隊的伙伴正在為慕名而來的外省教育團隊宣講情境數(shù)學的理論與實踐,卻驚聞噩耗:在隔壁醫(yī)院的病房里,李老師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集體默哀后,我們哽咽著、含著淚水講完情境數(shù)學教育的探索歷程。
按照李老師的意愿,送別的現(xiàn)場循環(huán)播放著李老師愛聽的歌曲和她研究情境教育的鏡頭?!坝星橛芯秤依睿瑹o怨無悔寫人生”,照片中的李老師充滿慈愛,讓我感受到長者的關懷;照片中的李老師充滿期待,讓我感受到來自智者的引領。
奔騰的涌浪
“我愛小池,也愛溪流……然而,生活里也少不了涌浪;倘若沒有涌浪,便辜負了人生……于是,我便向往大海的奔騰。”(李吉林)
在李老師身邊,你常常會不自覺地被她追求理想的執(zhí)著和激情所感染。捫心自問,我也是個不甘平庸的人,也許就是這個最樸實的想法成為我最初努力的動力,也讓我更愿意親近常說“我的大學在小學”的李吉林老師。
十多年前,我曾經(jīng)這樣記錄自己聽李老師講座的感受:每一次聽李老師講話,你都會被感染,也會有一種似充了氣一樣的激情,擁有像小溪流不停地奔流、永遠向前的心態(tài)?!芭O翟跇渡弦彩抢稀?,青春易逝,一去不復返。李老師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還在孜孜不倦地學習、鉆研,只要和她一比,你便沒有理由不用功,沒有理由不上進。
李老師的學,是一種最純粹的學。李老師出過8卷本文集,許多成果獲得國家級一等獎,但就像她經(jīng)常說的,學的時候、做的時候并沒有想著要得獎,要出書就用心去學了、去做了,收獲是水到渠成的事。2015年,李老師獲得了國家基礎教育成果特等獎,在市教育局組織的座談中,李老師卻還謙虛地說:“面對新知識的浪潮,西瓜我搬不動了,撿撿芝麻也是好的,總比兩手空空要好得多?!睍r年70多歲的李老師尚且如此,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勤奮學習呢?
“我愛小池,也愛溪流……倘若沒有涌浪,便辜負了人生……”我常常會大聲吟誦李老師的這段散文。和我們談心時李老師常說,女性承擔的角色眾多,她常提醒自己要“警惕女性的脆弱與碌碌無為”,因而即使在“文革”期間受到沉重打擊,她也堅持不停地學習、吸收。在沉淪與奮發(fā)之間,李老師選擇走向奮發(fā),奮發(fā)即可曲折向上。在改革與保守之間,李老師情系改革,改革讓她更不滿足。在我眼中,這奔騰的涌浪即人生行走中一種不斷向前的方向和精神。正如李老師自己所說:“小池的寧靜,溪流的清遠,雖然十分誘人,然而奔騰的涌浪更能磨煉人的意志,檢驗人的情感的忠貞,也更能感受到人的力量、生活的真正的意義和歡樂?!?/p>
兒童發(fā)展至上
教育不僅為了兒童的學習,還為了兒童能主動地學習。
教育不僅為了兒童學習知識,還為了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教育不僅為兒童明天的發(fā)展,還要為他們的童年獲得最初的人生幸福。(李吉林)
“兒童發(fā)展至上”是李老師教育理念的核心。成尚榮先生把“研究兒童”作為教師的第一專業(yè),起初我尚不能領會,在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中,教師自身的成長愿望、素質(zhì)結構、教育教學能力不是更重要的要素嗎?讀李老師的文集,聯(lián)想李老師的日常做法,我突然領悟到:教育哲學影響行為,對比新手教師和專家教師,不同層次教師眼中的兒童是不同的。優(yōu)秀教師如李老師般內(nèi)心對兒童的發(fā)展傾注真情,她會著眼于兒童當下,著力于兒童未來發(fā)展,就會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地從兒童成長的需要出發(fā),去改革、去創(chuàng)新,讓自己的課堂、課程更有利于兒童的發(fā)展。
李老師常站在兒童的立場,用兒童的眼睛去看世界。她總是說,兒童和童心是她的智慧源泉,對兒童真摯的愛改變了她的教育人生。李老師一直囑咐我們和兒童的交往中要有一個意識:教學不僅指向兒童的未來,還要讓兒童享有當下童年的幸福。
這樣的兒童觀深深影響了我,也改變了我的行走方式。讓兒童“快樂高效地學習”,行走中我堅持數(shù)學視角、兒童立場,“居高”“臨下”教數(shù)學,讓教學成為有愛的活動,讓數(shù)學的學習基于兒童的天性、對接兒童的經(jīng)驗、服務兒童的發(fā)展。
當我遇到困惑時,我會對自己說:試著站在兒童的視角去想一想。記得在教學《用字母表示數(shù)》一課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乘法關系中含有字母的式子的簡寫”這個內(nèi)容,總是學得比較困難,感覺比較枯燥。這是一個有關數(shù)學規(guī)則的教學,用“告訴”的方式教學是常見的。面對學生“枯燥”的感覺,怎樣“告訴”得更藝術一些呢?帶著問題,我尋找答案后竟發(fā)現(xiàn):原來這之中還真有一個漫長的發(fā)展過程,課上有限的時間不允許完全呈現(xiàn)。我從學?!巴捁?jié)”的活動中受到啟發(fā),把數(shù)學的規(guī)則融入以“0國王”和“×號”為主角的數(shù)學童話故事中,學生在學習規(guī)則的同時,觸摸數(shù)學發(fā)展的歷史,感受數(shù)學文化的獨特。雖然創(chuàng)作編寫的過程是艱難的,但看到學生領悟后會心的笑容,我品嘗到站在兒童發(fā)展的原點、在“教材一兒童一數(shù)學”中穿梭的幸福。
做有思想的行動者
教師應該是思想者,而且是豐富而開放的思想者。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我們的思想直接影響著我們怎么愛學生,怎么引導學生。
于是,我常常拿起筆,記下我的思想的軌跡,那如同一片剛剛萌生的思想的小芽,或是一朵奔涌的思想的浪花。(李吉林)
李吉林老師是從一線教師中走出來的兒童教育家,她重視實踐研究,也重視理論的構建。情境教育的探索初期,李老師就主動尋求高校專家的指導,構建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情境教育的理論框架和操作體系。每每在“李吉林情境教育國際研討會”等學術專題研討會上,看到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的學者、教授們?yōu)橐粋€人奔赴南通這座小城,我心中總是慨嘆:李吉林,真是一個時代的教育奇跡!
李老師經(jīng)常跟我們說,堅持做有思想的行動者,才會對學生的心靈豐滿和精神充實有一種自覺而又自然的引領。只有寫作才能讓我們的思考不至于停留在“碎片化”的思緒中。在耳濡目染下,我也更自覺地走近理論,更自覺地在實踐后及時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讓好課成為好作品。
如在情境教育理念指引下參加江蘇省教學比賽獲獎后,我沒有僅僅沉浸在獲獎的喜悅中,而是把它作為再加工的素材,先后4次從不同的角度對之進行了反思,分別寫成《走出認識誤區(qū)創(chuàng)設數(shù)學味的情境》《從深度上挖掘從寬度上拓展》《我的一次課堂創(chuàng)意經(jīng)歷》《兒童立場:課堂創(chuàng)意成功的基石》等文章,相繼發(fā)表于《中國教育學刊》《中國教育報》等報刊。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說:所有的思都是詩。即便不是詩,也一定是知識、智慧或哲理,自我反思后的有效表達是對教學實踐的檢視和反省。在且思且行中,60余篇實踐成果發(fā)表,我感覺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也逐漸實現(xiàn)了由感性到理性、由朦朧到清晰的進步,2叭6年我的個人專著《智慧莊園中的散步——我的情境數(shù)學行與思》出版。
回想起來,我專業(yè)道路上的許多第一次都和李老師、和情境教育有關。第一次參加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獲一等獎,記錄的是情境教育課題的實踐;第一次參加省級數(shù)學賽課,依據(jù)的是數(shù)學情境教學的理念;第一次到北京出差,李老師把我推上情境教育流派展示的舞臺;第一本個人專著記錄的是情境數(shù)學研究的行與思……
牛頓在一封給胡克的信中寫道:“如果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北扰nD更幸運的我們,不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還能在巨人的帶領下一起往前走。成長中,李老師帶給我的啟迪遠不止這些。生活中,李老師留給我的感動更是太多太多,“撥浪鼓的故事”“特殊的烏龜小背包”,這些故事都珍藏在我心間。
李老師的確已經(jīng)走了,但又似乎仍然在我們身邊。作為情境教育的傳承人,我們會像李老師一樣,做“長大的兒童”,永遠做兒童,為兒童研究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