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藝文
【摘 要】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取材自廣州音樂家冼星海創(chuàng)作的合唱作品《黃河大合唱》,依照《黃河大合唱》的靈感,構思藝術布局、主題材料和情感內容,具有非同一般的藝術影響力,是最具影響力的中國鋼琴協(xié)奏曲之一。本人選擇《黃河》作為闡釋對象,研究探討其譜面文字語言與演奏技巧,試圖通過多個視角去深讀作品內涵,舉一反三,探究其歷史意義?!饵S河》問世后,不少演奏家都對它進行過思考和二次創(chuàng)作。本文也在演奏家中挑選了三個具有代表性的演奏版本——殷承宗的首演版、圣彼得堡版以及郎朗的演奏版,用以對比研究,探究了不同時代背景下,這部作品非同一般的歷史意義,以及作曲家不同的社會閱歷對樂曲二次創(chuàng)作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黃河;殷承宗;技巧處理;情感表達;郎朗
中圖分類號:J647.41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6-0093-02
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作品,它以當時的社會背景為內容,展示了黃河宏偉的氣勢,借黃河之怒抒發(fā)了偉大的民族情感。演奏家不同的技巧水平、審美風格、音樂才能和個人經(jīng)歷的不同會對相同的音樂作品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從而形成不同的音樂表達,呈現(xiàn)出不同的演奏版本。通過對不同演奏版本的研究、比較,我們能發(fā)掘出優(yōu)秀演奏家在演奏中所蘊含的形式美和人性美。
一、作品概述:創(chuàng)作背景與音樂風格
抗日戰(zhàn)爭中,光未然在去呂梁山抗日根據(jù)地的途中,親眼目睹了黃河船夫們在狂風怒濤中與自然搏斗的場面,在激動之下,他有感而發(fā),寫下了至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著作——《黃河》詩作。這個作品以當時的社會背景為內容,展示了黃河宏偉的氣勢,借黃河之怒抒發(fā)了偉大的民族情感,不僅奠定了其在中國音樂界的最高地位,同時也展現(xiàn)出了中華子女不畏強暴、英勇頑強的犧牲精神與受到壓迫時奮力抗爭的英雄形象,催人奮進。
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著重表現(xiàn)了我國民族音樂的色彩,采用單一調性的曲式結構:由銅管樂作為引子,以節(jié)奏感的富有氣勢的旋律帶入;在一段鋼琴的華彩之后,《保衛(wèi)黃河》的主題開始涌入,展現(xiàn)了中華子女不畏強暴、英勇頑強的犧牲精神;旋律不斷推動著情節(jié)發(fā)展,描繪出一種奮勇抗爭的場景。
二、音樂作品分析
(一)第一樂章
《黃河》的演奏,不僅要注重作品的技巧處理,還要深層次地去展現(xiàn)身體各部位,如手腕、手臂、身體等的“技巧”處理,強調全情投入,體現(xiàn)出一個情緒由淺到深的過程。此樂章曲式結構為回旋曲式,基本以D大調為宮來展開樂段,在A2樂段時,動機發(fā)生了改變,由D大調轉為E宮調式。此樂章在鋼琴織體上的運用更具有神秘性。鋼琴從華彩部分開始著手,巧妙地運用了雙手相隔六度的琶音分解和弦,表現(xiàn)了黃河波瀾壯闊、惡浪翻滾的形象。鋼琴開始的和弦,直到25小節(jié)發(fā)生變化,變成急促的分解連音音型,這樣的變化在聽覺上猶如黃河掀起了滔天巨浪,這樣的處理深刻表達了作曲者的思想感情。BC部分技巧上,一開始運用八度和弦,分解織體,接下來鋼琴演奏的旋律聲部與整個樂隊之間形成對話,對八度和弦大量運用,接著又是長音之間夾雜著華麗部分,這樣的布局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的匠心,以大手筆刻畫了黃河的洶涌之態(tài)。
(二)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的名字是《黃河頌》,引子之后有四個部分,至尾聲結束。第二樂章主要在降B的宮調式上展開,是抒情性的行板樂章,和前一樂章使用了比較相似的音樂材料,是一個具有引子和尾聲的復二部曲式結構。因為使用了合唱作品中第二個作品的音樂形象和音樂素材,所以在內容上是一個典型的頌歌型作品。本章曲風質樸而悲壯,嚴肅的慢板帶動曲子的行進,給聽者再現(xiàn)了黃河的奉獻形象,將聽者帶回了那個時代。A部主題,展示出俯瞰黃河的波瀾壯闊、將洶涌波濤盡收眼中的畫面。此樂章是一個有引子和尾聲并且無再現(xiàn)的多段體曲式,以歌頌、夸贊作為樂章主題,以此出發(fā),贊美黃河的偉大與博愛。
(三)第三樂章
在第三樂章《黃河憤》的曲式結構上,七部曲式A、B、C、D、E、F、A有引子加再現(xiàn)。本章引用了《黃水謠》與《黃河怨》的主題旋律,樂曲的多次轉調愈加加重了沖撞感。一開始使用竹笛,以帶有陜北風味的旋律作為引子,隱含了陜北作為革命根據(jù)地的地位,這也是作者的巧思。樂曲進入A部,引用了《黃水謠》旋律作為主題材料,在降E宮調式上開始發(fā)展,迅速渲染氣氛,仿佛黃河之水磅礴雄渾、奔至東方,展現(xiàn)了洶涌澎湃的氣勢,也展現(xiàn)了中國人民在黃河附近辛勤勞作、勞動人民安居樂業(yè)的景象。樂曲進入B部分,鋼琴獨自出現(xiàn)了一個上行音階式音型,引導出悲和弦,備顯悲憤。隨即樂隊的銅管組加入,渲染出整個樂曲陰沉的氣氛,好像中國勞動人民在憤怒、在哭訴、在絕望。調性轉為B宮調,樂曲進入D部分,出現(xiàn)婦女的呼喊聲,其叫聲之凄慘,有力地抒發(fā)了滿腔的痛苦和悲憤之情。樂曲E部中,音樂畫風更加陰沉,帶有傾訴與控訴之感,釋放出一陣排山倒海式的鋼琴獨奏,好像是對鬼子的怒斥。調性轉為降B宮調,展現(xiàn)了中華人民堅韌剛強、樹立了一定要向敵人復仇的堅定信念。在樂曲結尾,調性又發(fā)生改變,再現(xiàn)了A部《黃水謠》的旋律,如滔滔不絕的黃河,以漫長的生命,講述了她的英雄兒女的故事。
(四)第四樂章
末樂章是全曲的精華,也是作者重墨描寫的精華部分。本章使用大合唱組曲的7、8兩首素材,由合唱的主旋律改編而來,贊揚和表達了黃河子女保家衛(wèi)國和奮力抗戰(zhàn)的愛國之情,感人肺腑。第四樂章中使用了插部,它是一種常見的構曲技法,主旋律與伴奏融合。樂章先是出現(xiàn)了自然調式的段落,隨即進入第一個主題變奏,7次變奏極大程度上豐富了主題內容,強調了主題旋律,讓主題的自由展開更加流暢自然。層層深入,依次改變了作品的節(jié)奏、旋律、調式、調性、和聲織體等各方面內容,來闡述保衛(wèi)黃河的內在情感。在引子部分,首先由銅管樂在C宮調式上進行莊嚴而又富有戰(zhàn)斗性的號角聲,此時加上了木管組,推出了《東方紅》的音調,緊接著弦樂組也加入旋律中,聲音嘹亮,氣勢雄偉,畫面清晰,使整個樂曲展開一段催人淚下的歷史畫面。它代表了中華兒女共同抗敵,剿滅外國侵略者,贏得最終勝利。鋼琴八度向上進行對旋律的沖擊,形成了巨大的表現(xiàn)力,快速的半音階緊隨著節(jié)奏鮮明的曲調,調性隨即變?yōu)锳宮調,形象地再現(xiàn)了中華兒女團結一致、共同抗日的景象。尾聲又一次使用了主題旋律,堅定有力,表達了黃河子民在無產(chǎn)階級領導下,艱苦抗戰(zhàn),最終實現(xiàn)了保衛(wèi)國家的抱負的愛國之情。
三、《黃河》的獨特演繹的三個版本
(一)版本簡介
音樂演奏是演奏家以音樂作品的內容為基礎,通過自己對音樂語言的理解和個人的思考將作品二次創(chuàng)作出來的過程。演奏家的技巧水平、審美風格、音樂才能和個人經(jīng)歷不同,就會對相同的音樂作品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從而形成不同的音樂表達,呈現(xiàn)出多種不同的演奏版本。通過對不同演奏版本的研究、比較,我們能發(fā)掘優(yōu)秀演奏家在演奏中所蘊含的形式美和人性美。
鋼琴家殷承宗演奏技藝高超,風格深沉悠遠、磅礴大氣,他將鋼琴的中西方理論結合起來,創(chuàng)作并首演了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至今,人民仍將他的名字與這部家喻戶曉的巨作聯(lián)系在一起,他最出名的演奏版本分別是首演版和圣彼得堡版。
郎朗是中國著名青年鋼琴家,被譽為是當今世界上演奏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的第一人。他的演奏讓音樂跌宕起伏,就像是黃河撲面而來,每個音符都活靈活現(xiàn),形體上具有強烈的畫面感,把保家衛(wèi)國的主題演繹得淋漓盡致。
(二)比較分析
現(xiàn)以第三樂章《黃河憤》為例比較一下音樂家演奏的風格特點。
樂章的開頭,以竹笛輕巧的前奏進入,鋼琴以分解和弦形式加入。殷承宗首演版第一個音明顯加重,分解和弦輕巧流暢。而在圣彼得堡版中,殷承宗的演奏中沒有加重第一個音,之后的演奏基本一致。郎朗版中不僅著重延長和強調了第一個音,同時他演奏的分解和弦更注重了和聲效果。隨后進入《黃水謠》的曲調旋律。首演版中,殷承宗維持了開頭的氣氛,特別是譜面上的裝飾音,他演奏得尤其清晰明快。在圣彼得堡版中,殷承宗仍使用了這種處理,但是在速度方面稍微放緩。郎朗版在處理裝飾音時沒有殷承宗來得輕盈,在速度上也較殷承宗的兩個版本慢,演奏風格更貼近浪漫派作品,猶如天真的孩童在河邊吟誦,優(yōu)美的音色中透著純潔的美麗,更著重刻畫出優(yōu)美的畫面。進入持續(xù)低音之后,樂曲進入“自從鬼子來,百姓遭了殃……”的旋律。首演版中,殷承宗一氣呵成,營造了一種緊張感,令樂曲充滿張力。圣彼得堡版中,他更著重渲染了悲涼、凄慘的氛圍。郎朗的演奏則富有悲壯的色彩,龐大的樂隊配合與郎朗的演奏相得益彰,把樂曲推向第一個小高潮。當進行到這個主題的反復時,殷承宗首演版中,殷承宗使用了輪指技巧,音色晶瑩。在圣彼得堡版中,聲音仍均勻、輕盈。在郎朗版里,他沒有使用輪指技術,而是用同一手指彈奏,不過他仍能彈出豐富的音色,這種新穎的彈法給聽眾帶來了新的聽覺體驗。
殷承宗在首演版中凸顯出中國在受到壓迫和侵略時奮力抗爭的英雄形象,音樂催人奮進。而在圣彼得堡版中,音樂磅礴大氣,塑造了現(xiàn)代中國人民的偉大氣質和博大胸懷。這也是他在“文革”時期和現(xiàn)代新時期演奏風格的最大區(qū)別。首演時他的音樂不得不為政治服務,圣彼得堡版時,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本愿,更真誠地貼近這部作品。郎朗版的演奏,在這一段樂曲高潮時,百人協(xié)奏與樂團的磅礴氣勢展現(xiàn)出了一個富強大國的精神風貌。
四、結語
依照《黃河大合唱》的靈感,構思藝術布局、主題材料和感情內容,使得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有著非同一般的藝術影響力。通過對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的深入探討,對演奏技巧、情感表達兩方面重點分析,我們可以更深入地去貼近和闡述這部作品。在對演奏版本進行研究、比較后,我們可以充分感悟到優(yōu)秀演奏家演奏的經(jīng)典版本中所蘊含的形式美和人性美,以此探究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這部作品非同一般的歷史意義,并感受到作曲家不同的社會閱歷對樂曲二次創(chuàng)作的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巴廣.王西麟〈鋼琴協(xié)奏曲〉Op.56作曲技法研究[D].長春:吉林藝術學院,2019.
[2]陳曦.莫扎特F大調第十九鋼琴協(xié)奏曲K.459音響版本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3]張弦.陳其鋼鋼琴協(xié)奏曲〈二黃〉的作曲技法研究[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