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下原鎮(zhèn)下原小學 馮 澤
德國教育家雅思貝爾斯的教育生成觀強調(diào):“教育是使受教育者頓悟的藝術(shù),是促進受教育者自覺生成的一種方式?!痹谛W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各種錯誤在所難免。在遇到這樣那樣的錯誤時,教師要善加利用,通過有效的方式將錯誤資源轉(zhuǎn)化為教育資源,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小學語文學習也將會因之更有趣、更精彩、更有效。
在語文學習中出現(xiàn)錯誤,是小學生學習中的“成長的煩惱”,教師應(yīng)該認識到正是在這些錯誤之中,蘊含了巧妙點撥、轉(zhuǎn)錯為正的教學機會??墒悄壳靶W語文教學中,由于教師自身的“錯誤觀”,并沒有抓住這些很好的資源,令人遺憾。
1.追求順暢,抵制錯誤。正如古人所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睂τ谛W生來說,他們的知識水平、認知模式、價值觀念等正處在發(fā)展時期,出現(xiàn)錯誤是無可厚非的。對此,需要教師做的是正確引導(dǎo),巧妙糾錯,讓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但是,有為數(shù)不少的教師只注重追求教學過程的順暢,他們特別害怕學生出現(xiàn)任何錯誤。學生出現(xiàn)錯誤,就會對自己的教學能力產(chǎn)生懷疑,認為自己教得不好,學生沒有學會。在公開課的教學中,尤其不敢提問那些有可能回答出錯的學生,生怕影響了教學的順利開展。在學生的作業(yè)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也會認為之所以出錯,完全是因為學生沒有專心聽講。
2.盲目肯定,遷就錯誤。隨著新課改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逐步滲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張揚學生個性成為備受廣大小學語文教師關(guān)注的“熱點”。然而,由于部分教師對這一理念在理解上的偏差,導(dǎo)致他們在面對學生學習中的錯誤時,總是不敢作力度較大的糾正,而是模棱兩可地給與肯定性的評價,甚至錯誤地認為學生的某些錯誤是個性的體現(xiàn)。其實,張揚學生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并不是讓學生胡思亂想,不辨是非,如果教師盲目肯定,遷就學生的錯誤,依然會把學生引向迷途。
1.及時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作出糾正。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有一種做智慧之師的追求。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以及批改作業(yè)中,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保持高度的敏感,能夠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糾正。要把握好學生出現(xiàn)錯誤的主要原因,并運用自己的知識積累有效生成,以智慧的語言對學生的錯誤作出糾正,做到既不傷害學生自尊,又能讓學生心服口服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避免以后再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在批改作業(yè)時,教師經(jīng)常會遇到小學生寫錯別字的錯誤,有些錯誤甚至有共性化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及時、精準地發(fā)現(xiàn)錯誤,因為有些錯誤若稍不細心就會“蒙混過關(guān)”。比如,新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中《小青蛙》一課,課后作業(yè)“想一想,填一填”:睛、情、晴、清、請。這幾個字學生很容易混淆,有的學生出現(xiàn)錯誤是因為不認真所致,而有的學生則是因為本來就沒有分清。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分清原因,使用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修正錯誤,加深記憶。
2.通過巧妙生成,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思維。精心預(yù)設(shè)是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出乎教師預(yù)料的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及時把握,巧妙生成,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引導(dǎo)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獲得意外的收獲。比如,在執(zhí)教《小馬過河》一課時,有位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老師,我覺得小馬的媽媽不是一個好媽媽,她懶惰,為什么不自己去送麥子呢?小馬那么小就叫他干家務(wù),她怎么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們陷入了深思,這位學生的看法聽上去似乎也不無道理。面對這樣意外的問題,教師及時引導(dǎo)同學們思考:“你的問題很有價值,誰知道這是為什么呢?”一時間全班同學對這個問題展開了討論。
生:“因為小馬的媽媽年紀大了,走不動路,所以才讓小馬去送麥子?!?/p>
師:“誰還有不同的想法?”
生:“我覺得不是小馬的媽媽老得跑不動了,是因為她想鍛煉鍛煉自己的孩子,讓他學會獨立生存。”
師:“你的回答很精彩!看來你從課文的閱讀中讀懂了小馬媽媽的心思。那么,小馬愿意去幫媽媽送麥子嗎?”
生:“很愿意!”
師:“你是怎么感受到呢?”
生:“從小馬連蹦帶跳地說:‘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幫你做事?!@一句話中就會看出來的?!?/p>
師:“那你能模仿一下小馬的動作嗎?(生有點害羞地笑了,做不出來)那你能不能換一個詞語來形容小馬的樣子呢?”
師:“你能做個動作嗎?(生笑了,做不出來)那你能換個詞語嗎?”
生:“蹦蹦跳跳?!?/p>
師:“小馬很愿意為自己的媽媽送麥子,說明這是一匹什么樣的小馬?”
(大屏幕出示:____的小馬。)
生:“孝順的小馬?!?/p>
生:“愛勞動的小馬?!?/p>
生:“愛媽媽的小馬……”
教師巧妙利用學生的錯誤想法,適時點撥,促進互動,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把握了課文所蘊含的情感的真諦,獲得了獨特、新穎的感悟,從而激活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了教學的有效性。
3.順勢引導(dǎo)學生,糾正常見錯誤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要能夠順勢引導(dǎo),讓學生通過對比、想象的方式,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為學生開辟出一條走向文本深處的路徑,讓教學因此煥發(fā)出蓬勃的生機。比如在教學《山行》這首古詩時,老師看到有為數(shù)不少的學生把“白云生處”寫成了“白云深處”,老師沒有做強制性的糾錯,而是首先給與學生交流的時間,讓學生來談?wù)勛约旱南敕ā?/p>
師:“我看到有一些同學把‘白云生處’寫成了‘白云深處’,我想請這些同學來說一說這樣寫的理由是什么?!?/p>
生:“我認為,詩中所描寫的白云飄在山的高處,應(yīng)該是一片深山老林的景色,所以很自然就寫了‘深’字?!?/p>
生:“我寫‘深’,是因為突然聯(lián)想到‘云深不知處’這句詩了?!?/p>
師:“在‘白云生處有人家’中,‘生’應(yīng)該怎么解釋呢?”
生:“應(yīng)該是產(chǎn)生的意思吧?!?/p>
師:“現(xiàn)在如果你是作者,你會用‘深’還是用‘生’?”
生:“我覺得我也會用‘生’,因為用‘生’有動感,很形象、很生動!”
生:“用‘深’就不會產(chǎn)生躍然紙上的情景……”
師:“那這個‘生’又使你們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躍然紙上的情景?”
生:“我看到遠處楓紅云白,炊煙裊裊,仿佛是人間仙境?!?/p>
生:“我仿佛看到一幅畫,畫中詩人站在一棵火紅的楓樹下,望著遠處的白云和幾間房屋陶醉了……”
通過這一錯誤資源的利用,教師順勢把這首詩在教學中經(jīng)常遇到的錯誤作出了糾正。糾正的過程更是充滿情趣,充分吸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讓這一節(jié)的教學活動散發(fā)出語文的獨特魅力。
4.有意設(shè)計錯誤,引導(dǎo)學生探究。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引導(dǎo)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文本知識,有時教師可以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等,有意設(shè)計一些錯誤,引導(dǎo)學生去思考探究,經(jīng)歷一個從疑惑到徹底明白的過程,讓學生的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比如,在《威尼斯的小艇》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同學們找出小艇的特點,然后把同學們找出來的小艇的三個特點展現(xiàn)出來,用紅色的筆標出其中的比喻句再提問學生們:“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小艇的三個特點,老師想把紅色的部分去掉,讓句子變得更簡潔一點,你們認為可以嗎?”
生:“不好,這樣沒有比喻就不形象、不生動了?!?/p>
師:“這段話里有比喻句嗎?”
生:“有三個,一個是‘獨木舟’,一個是‘新月’,一個是‘水蛇’?!?/p>
教師通過故意設(shè)計錯誤,引導(dǎo)學生以此為切入點進行深入探究,使學生的思維飛揚,智趣滿堂,獲得了豐盈學生言語智慧之效。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正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巧妙地利用好這些錯誤資源,通過錯誤資源開辟出有效的學習道路。與文本進行更深入的對話,更好地把握課文內(nèi)容與思想的真諦,獲得更加豐富的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讓語文課堂學習打造出別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