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凱艷
“交流”已成為當代社會的關鍵詞,從國際事務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政治領域到學術領域,“交流”已經成為人們追求的一種狀態(tài),同時成為人們達成目的的有效策略。課堂交流是協(xié)調師生教與學的重要手段,課堂交流是教師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或經驗,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經過思考交流,對所提的問題得出結論,從而獲得真知,發(fā)展能力的教學方法。教師可根據(jù)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交流的結果反饋信息,從而調整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益,在對課堂的交流中體現(xiàn)教學的效果,可見課堂交流在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以下將對新英語課堂教學的趨勢及現(xiàn)英語課堂交流存在哪些弊端,及如何使課堂交流更具靈活性、趣味性及實效性的策略問題來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新英語課堂教學指在克服常規(guī)教學中缺乏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及同學與環(huán)境,包括教學媒體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等弊端,并通過關注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來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強進一步獲取知識的能力。
一、新英語課堂教學的趨勢
(一)新英語課堂教學的多元化
建構主義理論提出:學生的學習是學生從已有的認知結構開始,將知識經過內化,順應,將所學到的新知識納入到原來的認知結構中去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師生,生生的交流和對話,借助實踐探究活動產生感悟,獲得體驗,從而理解知識,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能力,所以課堂教學是立體的,多元的。通過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師生與教材,師生與媒體的相互作用共同完善。
(二)新英語課堂教學的時空性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只有打破傳統(tǒng)式孤立的句型教學,學單詞的陳規(guī),將各國文化,歷史地理,社會熱點等引進課堂,滲透在課堂交流中,運用在課堂活動中,才能體現(xiàn)新英語課堂教學的時空性。因此新英語課堂教學要力求使學習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和社會發(fā)展,將訓練方式更體現(xiàn)真實語境,使課堂成為超越傳統(tǒng)課堂的時間空間的立體化交際活動環(huán)境。
二、現(xiàn)實英語教學交流中存在的誤區(qū)
盡管新英語課堂趨勢比較多元化,也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現(xiàn)實的英語課堂依然存在不少的誤區(qū)。
(一)英語授課,拒絕中文
有些初中英語課堂上,老師從頭到尾,一口流利的英語顯示了其扎實的英語基本功。甚至是在布置一個游戲,都用純英文講解游戲規(guī)則,講了足足半分鐘。有些老師認為初中的學生在小學已經接觸過英語,應該可以理解自己說的話,殊不知孩子們聽得一頭霧水時,游戲開始了,試問這樣的游戲還會激起學生的興趣嗎?許多老師誤以為用英語授課,學生有個英語學習的環(huán)境,使學生在情景中理解所學的內容。
(二)濫用表揚,缺乏新意
課堂上,似乎只要學生一答對題,不管難易,就會在老師的帶領下,響起“Good, good, you are good”等的表揚聲。受到表揚的學生樂滋滋的坐在座位上,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似乎一切都懂了,后面的課也可聽可不聽了。這種僅靠貶值的表揚作評價合理嗎?學生其實不會珍惜貶值的表揚,我們可以針對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評價,不好的就不能說 good,但是提出要求以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和自信為前提。有時適當?shù)呐u同樣可以激發(fā)興趣,要看對象的個性,和接受能力,或者需要教師的細致觀察力和對學生的了解。
三、英語課堂交流更有實效的策略
(一)讓課堂交流生活化,知識變成“話題”
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依賴這種教學媒體,有些知識明明可以直接利用身邊的黑板、多媒體、掛圖輕而易舉就能解決,而他們總是喜歡“舍輕挑重”,即使有現(xiàn)成的教具也視而不見,非得要自制課件授課。同時,大家總是不忘在上好課的同時,借機秀自己的計算機水平有多高。一會兒是別開生面的彩色圖畫、一會兒是動聽的優(yōu)美音樂、一會兒是動感十足的FLASH動畫。好好的一堂課,結果成了一個雜耍的天堂,學生由于過多的沉溺于老師為他們設計的課件中,結果導致了教學效果的不理想。而英語課堂上的教學多側重的是學生語言的培養(yǎng),而不是老師的表現(xiàn)。另外英語課交流也會存在一些誤區(qū),例如很多的英語課都是教師在“背”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師和學生之間都存在語言積累和運用的問題,教師忽視課堂的生成和課堂的細節(jié),不能因勢利導,從而師生之間不能有效的進行生活化的交流。一節(jié)課最大的特點就是和學生之間生活化的語言交流,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輕松、詼諧、幽默、卻又緊繞主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隨意而不隨便,并通過交流逐步的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二)課堂交流的趣味性,學中玩,玩中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游戲教學法就是以游戲的形式教學,也就是說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在歡樂愉快的活動中,在激烈的競賽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癮中,不知不覺地學到了教材中的內容,或者學到了學生們必須掌握的課外科學知識。游戲教學對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如何將學生的這種學習積極性轉移到課文的學習上是一個值得繼續(xù)研究的問題。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課堂上的游戲教學對學生很管用。老師善于結合學生喜歡表演,喜歡玩的天性來教學,讓學生學得很輕松。
(三)課堂交流的有效性,教與學都相輔相成
教師在課堂上的一切教學行為、教學成效,基本上都是依照學生的反應來評價的,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課堂交流的有效性。教師就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在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引導者等等。所以現(xiàn)代的教學,要求教師要努力調整自己的角色,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交流方式,并且力求交流語言的實效性。要做到課堂教學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實施過程中交流活動有目的,有實效。
結束語:
總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語境中學習,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師把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去發(fā)揮,把課堂知識轉化成生活中的話題;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游戲中學習得更開心,學生學起來就變得簡單易懂,學生也更加感興趣,學起來就簡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