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潔,閻世江
(1.山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農(nóng)業(yè)科技信息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2.山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
連 翹(Forsythia suspensa) 屬 木 樨 科(Oleaceae)連翹屬(Forsythia Vahl)落葉灌木,在我國分布很廣,尤其是在華北地區(qū)廣為栽植。由于其既可以入藥,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消腫散結的功效,又可以作為綠化樹種,因此種植廣泛。近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特別是農(nóng)村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華北地區(qū)種植連翹的面積越來越大,其經(jīng)濟效益十分可觀。據(jù)統(tǒng)計,3年生野生連翹單株產(chǎn)量將達到0.4 kg,5~6 年后單株產(chǎn)量可達到1 kg。產(chǎn)量可達80 kg·667 m-2。按照單價15元·kg-1計算,每年收入達1 200元·667 m-2。筆者在多年研究連翹的基礎上,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考察、研究,總結了連翹栽培技術,主要介紹連翹的生物學特性、繁殖技術、日常管理等,以期為發(fā)展我國的中藥材產(chǎn)業(yè)奠定理論基礎。
連翹莖直立,小枝截面呈4 棱型,表皮褐色,莖多中空;葉片為單葉,對生,葉片以卵形為多,且?guī)т忼X邊;花生長在葉腋基部,1至數(shù)朵,春季先開花,后葉片萌發(fā)。萼片為綠色,花冠金黃色,春季時連翹連片種植花型美麗;果實呈卵球形。花期為每年3—4 月, 7—9 月結實[1]。
連翹多生長于海拔250~2 000 m的山坡灌叢、林下或草叢中,或山谷、山溝疏林中,其根系發(fā)達,其主根、側根、須根可在土層中密集成網(wǎng)狀,吸收和保水能力強,可牽拉和固著土壤、防止土塊滑移;連翹萌發(fā)力強,樹冠蓋度增加較快,能有效防止雨滴擊濺地面,減少侵蝕,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是國家推薦的退耕還林優(yōu)良生態(tài)樹種和黃土高原防治水土流失的最佳經(jīng)濟植物之一[2]。
連翹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種子繁殖與扦插繁殖技術2種。
3.1.1 選地 育苗地應選擇背風、朝陽、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塊,附近應有水源。
3.1.2 整地 一般在每年3 月上旬或中旬進行整地。其作用主要是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整地后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強,還能殺滅雜草及害蟲的蟲卵。整地的同時施有機肥,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500 kg,深翻土地20~30 cm左右。播種前作高畦,畦寬 1 m,畦高20 cm,長度、數(shù)量依地形而定。兩畦之間留40 cm寬的通道[3]。
3.1.3 選種 一般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的母樹,于上年9 月下旬—10 月上旬進行采種。采種后進行晾曬、精選、去雜,將種子保存在干燥的容器中,容器存放在避光通風的環(huán)境內(nèi)[4]。
3.1.4 播種前處理 播種前應對連翹種子進行處理,即低溫沙藏處理[5],以提高種子成活率,具體為:在當年10月底,將種子從容器內(nèi)取出,選取河沙,過篩后,按1∶3 的比例與種子混合,河沙的含水量控制在10%左右,將河沙與連翹種子裝入木箱,貯存在室外,在此過程中河沙應經(jīng)常翻動,至下年春季4月中旬左右取出,攤開河沙,1~2 d后備播。
3.1.5 播種 播種時,床面上開溝,溝距20 cm,溝深1 cm,然后將河沙與種子混合物均勻撒播于溝內(nèi),覆土1 cm。每667 m2用種量為10 kg。播種后要及時澆水。
3.1.6 播種后管理 播種后約45 d左右種子出芽,注意及時澆水除草,再過20 d間苗,株距控制在3 cm左右。間苗時注意不要傷苗,有條件的可噴施磷鉀肥,冬季來臨減少澆水。下年春季幼苗株高達70~75 cm,進行移栽。
采用扦插繁殖方法的選地整地步驟與前述一致。一般在春季發(fā)芽前,選取健壯母樹的1~2 年生嫩枝,剪下后剪成插穗,長約25~30 cm,每段插穗至少帶2~3個活節(jié)。每40~50根插穗捆綁成小把,在扦插前用生根粉蘸根,以利于根部生長。播種前作高畦,畦寬 1 m,畦高20 cm,長度、數(shù)量依地形而定。兩畦之間留40 cm寬的通道[6]。
扦插行距、株距設定為25 cm和20 cm,插穗插入深度為20 cm,埋土壓實,適量澆水。采用扦插繁殖的方法幼苗成活率較高,達90%以上。之后的田間管理與前述類似。下年春季可進行移栽。
每年春季將上述培育好的幼苗定植于大田,栽培田的選擇與育苗時類似,行距2 m,株距1.5 m,定植前先挖穴,深70 cm,每穴栽苗1株,栽后澆水。定植時將長花柱、短花柱等不同類型的連翹間隔種植,有利于坐花坐果[7]。
定植后于每年夏季、秋季各進行中耕除草1次。
連翹在生長過程中需肥較少,為提高產(chǎn)量可以少施肥,多施用有機肥,每株幼樹每次施肥2 kg,結果樹每株施肥10 kg,在連翹株旁開溝施入,施后蓋土。
在有條件的地方應對連翹進行人工灌溉,同時在夏季降雨較多時,還要在連翹株旁開溝排水,以免爛根。
連翹樹冠隨樹齡增長而擴大,枝葉過多,勢必造成外密內(nèi)空、樹勢早衰、大小年嚴重和產(chǎn)量、質(zhì)量降低等后果,因此應進行及時、合理的修剪。連翹的修剪分為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8]。
夏季由于天氣炎熱連翹生長速度快,因此選擇伏天進行修剪。一般選擇3個不同方位的側枝打頂摘心,促進分枝的生長,之后逐漸的培育成主枝,在主枝上再選留3 個壯枝培育成副主枝。
6.1.1 清理老枝 將地面以上30~50 cm 范圍內(nèi)的老枝條葉全部摘除。
6.1.2 清理枯枝 把連翹植株上存在的枯枝全部摘除。
6.1.3 清理徒長枝 徒長的長枝條不會開花結果。應將徒長枝剪去,僅保留1 cm葉芽,對某些徒長枝,不產(chǎn)生側枝,要進行摘心,促使其萌發(fā)新枝。
冬季落葉后進行修剪,此時應采取平茬修剪,剪去樹冠,留下一個龐大的主干,下年春天植株開始生長時會萌生出新枝新葉,形成新的連翹植株。
6.2.1 修剪頂梢 一般將連翹的株高控制在130~150 cm ,以便今后的田間管理,因此在此高度剪去頂梢,其余的修剪方法與夏季類似。
6.2.2 整形 主要是把植株下半部分的空枝、老枝剪去,清理老株、死株。
通過上述的整形修剪,使連翹形成矮冠、內(nèi)空外圓、通風透光的理想樹形[9]。
連翹在生長中病蟲害較少,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以農(nóng)業(yè)和物理防治為基礎,生物防治為核心,按照病蟲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和經(jīng)濟閾值,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技術,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fā)生。
發(fā)病后健康葉片會枯萎,逐漸死亡。防治方法:對植株進行修剪,起到使枝葉通風透光的效果;在連翹的生長過程中注重氮磷鉀平衡施肥;噴施80%絡合態(tài)代森錳鋅6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1 000倍液,80%乙蒜素+丙環(huán)唑(葉斑病專用乙蒜素)800~1 000倍液,對葉斑病防效理想[10]。
連翹常見害蟲有鉆心蟲、螻蛄、蠟蟬、介殼蟲等。出現(xiàn)鉆心蟲,可用苦參堿3 000倍液噴灑;螻蛄可用敵百蟲伴成毒餌滅殺;蠟蟬、介殼蟲可以噴灑吡蟲啉進行防治。
根據(jù)不同的收獲時間,連翹又可分為青翹和老翹,開始成熟的綠色果實為青翹,而完全成熟的黃色果實為老翹。與老翹相比,青翹的藥效高于老翹, 因而其抗氧化能力較強,在中醫(yī)方劑中使用較高[11]。
連翹種植3~4 年后達到成熟期,春季開花后采收,果實還未完全成熟,可將果實蒸熟、曬干。
果實完全成熟時將近10 月上旬,稱為“老翹”,將老翹曬后貯存。溫度控制在30 ℃以下,將連翹含水量控制在8%~11%,經(jīng)常翻動,保證室內(nèi)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