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成敏,王利曉
(鄭州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一個政黨,其前途命運的好壞取決于人心向背。對執(zhí)政黨來說,政治認同有助于其鞏固執(zhí)政地位,把牢意識形態(tài)主導權,維護社會團結和穩(wěn)定。大學生這個群體是社會建設的后備力量。新時代,提升我國大學生的政黨認同,有其現(xiàn)實必要性和緊迫性。鞏固強化大學生的思想根基,是在變局中開新局的重要一步。
提升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的集體認同,藉此鞏固執(zhí)政地位、夯實執(zhí)政基礎、完成執(zhí)政使命,是黨的建設科學化的實踐要求[1]。隨著經濟全球化持續(xù)推進,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新的社會階層出現(xiàn),原有社會階層的內部也都發(fā)生了顯著變化。調動社會上各行各業(yè)人們的積極性,有利于擴大黨的執(zhí)政基礎。大學生群體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他們的政治認同和對執(zhí)政黨政策的看法是社會政治意識的風向標[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續(xù)奮斗。提高大學生的政黨認同,引導大學生從歷史維度、國情維度、實踐性維度、多樣性維度上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yōu)勢以及黨的領導的重要性,提高他們對黨史的了解程度、對執(zhí)政黨及其政策的評價、對政治的參與程度,提高他們對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理性認知水平,增強他們對實現(xiàn)社會發(fā)展目標的信心,有助于夯實黨的執(zhí)政基礎。
大學階段,一個人的三觀基本確立,但還不穩(wěn)固。社會轉型期,價值觀多元,社會思潮多種多樣,它們不斷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進入新世紀,在經濟全球化浪潮沖擊下,東西方某些方面的利益沖突加劇,西方敵對勢力加緊向我國輸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挑戰(zhàn)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妄圖改變國人尤其是年輕人的理想、信仰和價值觀,通過和平演變的方式顛覆我國的政治制度,使我們徹底西化。歷史虛無主義是西方社會思潮中的一種,這種思潮以唯心主義歷史觀為基本內核,以抽象的人性論為理論基礎,打著“理性思考”“范式變更”的學術幌子,模糊歷史、顛覆歷史、虛無歷史,期望達到其特定的政治目的[3]。抱有這一思想的人,一方面否定我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成就,運用實用主義理論和碎片化思維方式看問題,常常抓住我們歷史上的錯誤和失誤大做文章;另一方面,否定我們的理論、道路、制度、文化,宣揚資本主義民主觀念,用嚴重脫離實際的論調煽動社會情緒,妄想弱化我們的意志,進而分化、瓦解我們。思想觀念的改變和政治立場的松動會帶來一系列消極影響。我們應該時刻警惕這些危害性言論,切實維護黨的領導,固守自己的根,豐富自己的精神家園。增強大學生的政黨認同,有助于抵御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侵蝕,推動國家繁榮發(fā)展,實現(xiàn)國家的戰(zhàn)略目標。
利益代表功能是政黨的本質功能,是政黨的生成邏輯和自身價值所在。對執(zhí)政黨而言,利益代表功能尤為重要,它決定了執(zhí)政黨的生死存亡和興衰成敗[4]。社會千變萬化,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利益不斷分化。始終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政黨,常常面臨內外雙重挑戰(zhàn)。一種思想影響下的利益認同是社會發(fā)展的內生動力。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社會安定與否常常取決于人們對執(zhí)政黨在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程度。政治參與作為公民參與國家、社會事務管理,溝通政治意愿,實現(xiàn)公民政治權利的重要手段,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是衡量一個國家政治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積極的政治參與可以推動政治的民主化進程,側面反映出群眾基礎和群眾的力量,對社會關系的和諧具有正向輻射作用。由此可見,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是深化民主、加快民主進程的良策。摧毀盤根錯節(jié)的傳統(tǒng)利益,常常需要動員新的社會力量參與政治。一個正在進行現(xiàn)代化的制度必須具有將現(xiàn)代化造就的社會勢力吸收進該體制中來的能力[6]。大學生積極有序的政治參與,可以影響、輻射和帶動其他社會群體,可以起到標桿作用,可以促進執(zhí)政黨執(zhí)政理念的優(yōu)化,進而在真正意義上提高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水平。增強大學生的政黨認同,有助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zhí)行,有利于社會的健康發(fā)展。
《中國大百科全書·政治學卷》認為:“在復雜政治生活中,人們往往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作為政治認同的對象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最重要的有國家、政治制度、階級、政黨、政治理想、政策等。政黨是為捍衛(wèi)階級利益而自覺奮斗的團體,一般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和行動綱領,因而,對政黨的認同多屬較高層次的認同。 ”[7](P501)中國共產黨肩負著帶領人民努力奮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大使命。在我國,如果一個人的政黨認同出現(xiàn)偏差,那么其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和共產主義信仰就會出現(xiàn)問題。政黨認同不同于政治認同,它有自己的概念邊界,當前的政治生態(tài)、政策、執(zhí)政績效、政黨組織、政黨意志、政黨制度、政黨文化等都是政黨認同的重要考查指標,政黨認同考察的是對執(zhí)政黨的信任程度。而政治認同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寬泛,主要是從實體、工具、績效等不同層次對國家整個體系進行的價值判斷。政黨認同與政治認同有區(qū)別也有聯(lián)系。政黨認同是政治認同的核心。在我國,對黨的忠誠和信仰是一個人政治素養(yǎng)的核心內容。政黨認同能夠為我們提供精神動力,在國家各項建設中發(fā)揮重要的促進作用。強化對執(zhí)政黨的認同,對統(tǒng)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保持社會穩(wěn)定,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的戰(zhàn)略意義??偠灾谥袊厣鐣髁x建設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提高政黨認同,堅守意識形態(tài)陣地,凝聚共識,群策群力,全面推進偉大事業(yè)。
社會轉型期,利益分化,價值觀多元,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十分激烈。新媒體時代,政黨認同面臨新的挑戰(zhàn)。在網絡傳播環(huán)境下,西方資本主義思潮沖擊著我們“政黨認同”的基礎,影響著我們的價值判斷。為了考察了解大學生的政治認同情況尤其是政黨認同的現(xiàn)狀,筆者對河南五所高校進行了問卷調查?;厥沼行柧砉灿?003份,回收率在95.5%以上,其中,男性378人,女性625人,每個年級都有分布。面對“您是否認同黨和政府駕馭國際國內局勢的能力”這一問題,有 92.32%的同學回答“是”,7.08%的學生表示不確定,僅有0.6%的同學選擇“否”。國家良好的發(fā)展狀況有目共睹,因此同學們基本上都給予積極的、正面的評價。面對“您是否認同黨能夠帶領全國人民克服困難,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問題,有87.54%的同學回答“是”,12.16%的學生表示不確定,僅有 0.3%的同學選擇“否”。對比前面題目的相關數據,這次表示“不確定”的占比較高,這說明部分學生對國家未來的信心不足。調查結果分析告訴我們,鞏固大學生的政治信仰、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增強大學生的大局意識、提升大學生的政黨認同迫在眉睫。
馬克思說過:“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 ”[8](P9)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融入政黨認同教育,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學生的頭腦,鞏固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要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與時俱進,及時調整課程內容設置,加強主流價值觀培育,構建愛國愛黨愛人民的教學內容體系,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高度統(tǒng)一,通過思政課這一主渠道,增強大學生的政黨認同。要加強思想品德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要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改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效果。要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蓭ьI學生參觀革命圣地,使其接受紅色教育,加深對黨的歷史的了解,學習革命前輩的犧牲和奉獻精神,樹立遠大志向;可帶領學生參觀改革開放先行試驗區(qū),使之深入了解我黨做出改革開放這個重大戰(zhàn)略決策的歷史背景,了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進而加深對黨的感情,并將這種情感轉化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以及為偉大事業(yè)而奮斗的決心和報國之志。
自媒體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深刻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改變了人們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甚至可以說,對整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自媒體傳播速度快,內容多樣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常常利用自媒體這個輿論平臺向我國傳播西方價值理念,例如所謂“普世”價值觀、個人主義等。西方敵對勢力常常利用自媒體傳播關于我國的各種負面信息,惡意抹黑中國共產黨的形象,妄圖降低青年人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度,影響政府公信力的提高。大眾媒體中的此類文章,不少具有很強的煽動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認知。對此,我們應高度重視,充分利用新媒體,對敵對勢力的陰謀進行揭露和批判,同時,對黨的正確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經濟社會建設成就進行廣泛宣傳。大眾媒體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暢通民眾的政治參與渠道。網民可以在大眾媒體上自由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可以談論時政熱點,可以針砭時弊,可以建言獻策,可以展現(xiàn)自己對一些國際事務的認知。要加強網絡監(jiān)管,以凈化網絡環(huán)境,為正確價值觀的傳播提供更多平臺。要引導大學生在使用自媒體的過程中,對資源進行整合、對信息進行甄別,進而結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形成正確認識,增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認同。
影響政黨認同的因素不僅來自內部,還來自外部;政黨認同不僅受到內部力量的影響,還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總和構成了社會關系。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獲得各種技能,人們對事物正確的認知和正確的思想觀念來源于社會實踐,人們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在社會這個大平臺上,在改革開放大環(huán)境下,應通過社會實踐,增強大學生的政黨認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進行愛國愛黨愛人民教育的首要途徑。父母看待事物的立場和角度直接影響孩子的價值判斷,父母的政治態(tài)度直接影響子女對執(zhí)政黨的印象和看法。人的一生中,一些重要思想觀念的形成可追溯到青少年時期。因此,要引導大學生的家長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采取科學的教養(yǎng)方式,在家庭教育中,明確自身的政治立場,灌輸正確的政治觀念,以增進孩子對執(zhí)政黨的信任、增加孩子對執(zhí)政黨的感情積淀。例如,可講述中國共產黨艱苦奮斗的歷史,以加深學生對黨的了解,培養(yǎng)孩子的愛國情懷;講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革命精神,發(fā)揮典型、模范的教育示范作用,用榜樣引領學生,促進學生成長。高校的任務是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培養(yǎng)人才,大學生是國家建設的后備力量,提升大學生的政黨認同,能有效鞏固黨的執(zhí)政根基[9]。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突出優(yōu)勢,是確保黨長期執(zhí)政的關鍵。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能夠使執(zhí)政方向更加明確、執(zhí)政目標更加清晰、人民立場更加堅定,能夠切實增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有效化解黨長期執(zhí)政面臨的政治風險,維護黨的執(zhí)政權威。只有對黨深入了解,才能提升政黨認同。政治認同的最高形式是政治信仰。信仰作為一種價值觀念的內化,是真理性與價值性的統(tǒng)一。新時代,要不斷完善教育培養(yǎng)機制,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站位,鞏固大學生的政治信仰,使大學生的政治認同從自發(fā)到自覺,實現(xiàn)完美轉變,做到知情意三位一體,達到知情意的統(tǒng)一,以此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政黨認同表現(xiàn)為人們內心對某一政黨所產生的一種歸屬感,以及對該政黨意志的服從、對該政黨政治行為的贊同。中國人民對中國共產黨有著強烈的歸屬感,對黨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高度贊同,并積極參與到政治生活中。這種政黨認同有助于抵御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侵蝕,在國際上增加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話語權,可以助推民主政治的現(xiàn)代化進程。當前,應提高大學生的政黨認同。對此,可以從不同維度著手:把政黨認同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牢固樹立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培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利用大眾傳媒進行正確的宣傳和輿論引導,尤其要注重發(fā)揮自媒體的作用;學校與家庭、社會合力推進,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等等??傊e淀大學生的愛國情感,增強其理性思維能力,使之做到對中國共產黨的情感認同、價值認同和行為認同,成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合格建設者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