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毅
危重癥患者常伴發(fā)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幾率較高,并可引起多器官功能受損,是危重癥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引發(fā)AKI 的主要病理機制為炎癥細胞、免疫細胞等浸潤腎小管,導致腎臟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腎組織缺血缺氧。常規(guī)藥物治療難以達到理想療效,具有較高的死亡率[1]。臨床認為危重癥AKI 治療的首要任務是清除體內各種炎性介質、多余的水分及溶質等,調節(jié)酸堿平衡與電解質平衡,穩(wěn)定內環(huán)境[2]。近年來,血液凈化治療技術發(fā)展迅速,連續(xù)性血液凈化在常規(guī)血液透析基礎上發(fā)展而來,又稱為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能持續(xù)、緩慢的清除血液中各種毒素,清除潴留水分,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改善機體氧合狀態(tài)[3]。本研究進一步分析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治療危重癥AKI 的效果,現(xiàn)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在本院ICU 治療的20 例危重癥AKI 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10 例,女10 例;年齡45~82 歲,平均年齡(64.3±9.2)歲;原發(fā)疾病,重癥肺炎9 例、腹腔感染4 例、尿路感染2 例、導管相關血流感染2 例、軟組織感染2 例、其他1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嚴重膿毒癥/膿毒性休克治療指南(2014)》[4]中膿毒癥危重癥診斷標準,均并發(fā)AKI,48 h 內Scr 升高25μmol/L 或較原先水平增高50%,或尿量<0.5 ml/(kg·h),時間>6 h,接受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時間在發(fā)病24~48 h 內;排除有出血傾向、慢性腎損傷、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等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早期器官功能支持治療,包括呼吸機輔助通氣、液體復蘇、抗休克、血管活性藥物、抗感染、糾正酸堿失衡及電解質紊亂等治療[5]。在此基礎上使用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治療,美國BaxterBM-25 血液凈化機,AEF-13 血濾器,均在患者床邊完成治療,常規(guī)進行股靜脈穿刺,留置雙腔血濾導管建立通路,血濾的方法為連續(xù)性靜脈-靜脈血液濾過(CVVH),治療頻率1 次/d,一般15 h/d 左右,可根據(jù)患者的病情調整血濾治療時間,根據(jù)患者凝血功能決定是否應用肝素。使用碳酸氫鈉置換液,其內包含0.9%氯化鈉3000 ml、滅菌注射用水750 ml、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5%碳酸氫鈉250 ml,根據(jù)電解質監(jiān)測結果酌情加入氯化鉀、葡萄糖酸鈣;應用前稀釋法,維持置換液在2 L/h,血流量200 ml/h,超濾速度300 ml/h,共治療2~3 d[6]。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患者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APACHE-Ⅱ評分越高則說明病情越嚴重;比較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及電解質指標,包括BUN、Scr、Na+、Ca2+、K+、HCO3-;檢測比較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包括TNF-α、IL-6、IL-10;統(tǒng)計分析腎功能恢復率及死亡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比較 患者治療后24 h、48 h、72 h 的APACHE-Ⅱ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0 例患者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比較(,分)
表1 20 例患者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2.2 治療前后腎功能及電解質指標比較 患者治療后BUN、Scr、Na+、Ca2+、K+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而HCO3-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患者治療后TNF-α、IL-6、IL-10 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20 例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及電解質指標比較()
表2 20 例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及電解質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表3 20 例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ng/L)
表3 20 例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ng/L)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2.4 腎功能恢復率及死亡率分析 20 例患者中,死亡6 例(30%),存活14 例(70%),腎功能恢復9 例(45%)。
AKI 是危重癥中老年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多由感染、手術創(chuàng)傷、休克以及腎毒性藥物等造成,導致機體多器官功能障礙,由于腎臟是主要的靶器官之一,可造成腎小管濃縮稀釋功能下降、腎小球濾過功能降低,腎功能急劇下降,病情進展迅速,死亡率較高[7]。臨床統(tǒng)計顯示,約50%的AKI 由膿毒癥引起,而膿毒癥合并AKI 的死亡率高達75%[8]。
目前,臨床對危重癥所致AKI 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是炎癥介質、免疫介導、氧化應激以及內毒素等損傷腎小球腎小管,腎血液灌注減少,最終損傷腎實質導致發(fā)病。此時機體處于免疫抑制狀態(tài),機體內環(huán)境紊亂,臨床治療的關鍵在于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調節(jié)免疫功能紊亂、抑制免疫炎性反應、治療原發(fā)病及并發(fā)癥[9]。
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技術是近年來新興的血液透析技術,通過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高分子材料作為濾過器,進行連續(xù)、緩慢的血液過濾,清除體內各類中小分子毒素、炎癥介質以及細胞因子等,改善肺氣體交換能力,恢復組織代謝,穩(wěn)定血流動力學,從而緩解體內液體負荷過重狀態(tài),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減輕腎臟負擔,保護腎功能[10]。目前,連續(xù)性血液凈化不僅僅局限于腎臟的替代治療中,也廣泛應用于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癥胰腺炎等危重癥治療。臨床對于危重癥AKI 的治療沒有統(tǒng)一標準,總的治療原則是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以改善預后。2012 年改善全球腎臟病預后組織(KDIGO)指出,在AKI 的治療中,除了在具有絕對透析指征(如嚴重高鉀血癥、嚴重酸中毒、利尿劑抵抗液體超負荷致多器官功能障礙等)時需要進行連續(xù)性血液凈化,AKI 2 期(Scr 達基礎值的2.0~2.9 倍或尿量<0.5 ml/(kg·h),持續(xù)時間≥12 h 可以考慮進行連續(xù)性血液凈化[11]。
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治療后24 h、48 h、72 h 的APACHEⅡ評分分別為(19.82±3.81)、(16.75±3.12)、(13.70±3.14)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的(24.93±3.79)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咧委熀驜UN、Scr、Na+、Ca2+、K+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而HCO3-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治療后TNF-α、IL-6、IL-10 分別為(18.14±1.92)、(7.93±1.01)、(10.75±1.03)ng/L,均明顯低于治療前的(69.87±2.56)、(38.45±2.06)、(35.64±2.98)ng/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0例患者中,死亡6例(30%),存活14 例(70%),腎功能恢復9 例(45%)。充分證明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應用于危重癥AKI 的治療獲得了良好的效果,能提供穩(wěn)定的血流動力學,清除各種炎性介質、毒素及溶質等,重建免疫系統(tǒng)功能,恢復內皮細胞功能,有助于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戴芳[12]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后72 h 系統(tǒng)癥狀評分為(13.72±3.21)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4.55±3.87)分(P<0.05);觀察組患者BUN、Na+、Ca2+等各項血液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48 h 后LD、APACHE II 評分分別為(1.52±0.83)mmol/L、(17.78±5.39)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認為應用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治療老年危急重癥AKI 患者臨床確切,能夠減輕患者腎損傷。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治療危重癥AKI 效果確切,有效改善了電解質紊亂,抑制炎癥反應,保護腎功能,能降低死亡率,提高預后,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