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Q報道組
2019年8月,劉敏接到選題任務(wù),去采訪“口紅一哥”李佳琦。在南昌采訪李佳琦的好友時,她得到了一個細(xì)節(jié):李佳琦去上海打拼的前一夜,在告別酒局上哭了。好友覺得,這是李佳琦對離開南昌的朋友、拋掉過往生活的不舍。
劉敏當(dāng)即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情節(jié),但缺乏對場景的具體描述。過去兩年的特稿寫作訓(xùn)練,讓她條件反射似的追問:是什么場合?叫了多少人?哭的時候身邊多少人?
次日見到李佳琦的另一位好友,她再次問到那場哭泣,得到了更精確的信息:在酒吧門口、朋友是一個一個出去的、哭泣時李佳琦說的話、朋友自己先覺得好笑后來又沉默的反應(yīng)。
從南昌回到上海,在最后一次對李佳琦的采訪中,劉敏把那次哭泣又問了一遍,大量的信息得到當(dāng)事人的確認(rèn),并修正了一處誤解:那晚他并不是“號啕大哭”,而是“抹眼淚”。到此,這個細(xì)節(jié)終于全面了、有底了、可以寫了。
這個看似細(xì)微的情節(jié),后來成了理解人物、建構(gòu)報道的一個重要入口。采訪中她聽了很多敬業(yè)、友善的故事,符合李佳琦既定的公眾形象,而這場哭泣戳破了“勞?!钡耐鈿ぃ阂患壱患壌蚬謺r,李佳琦跟我們一樣有恐懼的時刻,他也不確定自己能否成功。這種脆弱能讓讀者共情,也讓那些千篇一律的拼搏細(xì)節(jié)更可信了。
(摘自“GQ報道”微信公眾號,杜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