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婕
《松鼠》是統(tǒng)編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該單元為習作單元,主要學習寫說明性文章,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閱讀簡單的說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教學本課時,應結合單元要素,引導學生充分關注文體特點,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感受不同的語言風格。同時,在指導學生梳理相關信息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表達特點,習得表達方法。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了解松鼠的特點,提煉梳理松鼠的相關信息,并有序記錄。(3)感受文章生動形象的描寫,了解打比方的說明方法,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3.1 激趣導入,談話揭題
3.1.1 談話:同學們有喜歡的小動物嗎?能不能用一兩句話介紹一下它們?
學生交流。
3.1.2 出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7課,看看這篇文章是怎么向大家介紹松鼠這種動物的。
3.1.3 板書課題。
生字教學:鼠
“鼠”是一個象形字,上面臼表示老鼠的頭部,下面的四個點像老鼠的腳,
注意四點的方向要一致,最后的斜勾像老鼠長長的尾巴。
(設計意圖:通過談論學生自己喜歡的動物,激起學生走進文本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文章介紹松鼠的方法,即說明性文章的文體特點,體現(xiàn)單元整體關照的教學理念。)
3.2 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2.1 自讀課文。
自讀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思考:課文介紹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內容?
3.2.2? 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詞語,指名認讀。
馴良? 清秀? 玲瓏? 矯健? 帽纓形 (特點)
歇涼? 編扎? 追逐? 梳理? 拾榛子 (活動)
搭窩? 分杈? 苔蘚? 狹窄? 圓錐形 (搭窩)
相機正音:編扎(z?。?, 表示捆、束,組詞:扎辮子。
(2)交流你最喜歡的片段,讀給大家聽。
3.2.3 交流:課文介紹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內容?
預設:外形特點、活動范圍和規(guī)律、行為特點、搭窩、其他習性……
(相機板書,形成導圖)
過渡:整理文章內容的方法有多種,導圖就是其中一種,除此之外,我們還
可以通過列提綱和制表格的方式來整理文中的信息。
出示中心句: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
問:從這句話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外形、性格)
問:再讀讀看,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從“小動物”、“很討人喜歡”可以看
出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問:作者用這樣一句話既概括了松鼠的外形和性格,又表達了自己的情感。
你能不能學一學作者,也用一句話來概括自己喜愛的動物?
(設計意圖:提取、梳理信息是本課教學目標之一,以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本課的內容結構,既讓學生直觀感受到了導圖的優(yōu)點——清晰,又順理成章地了解到梳理信息的另外兩種方式。在解讀中心句的過程中,重在引導學生學習表達的方法,并通過模仿將閱讀感悟和語言實踐有機結合。)
3.3 細讀課文,關注文體寫法
3.3.1小組合作,學習第1自然段。
3.3.1.1 合作要求:(1)通過表格的方式把關于松鼠外形的信息整理出來。(2)力求語言簡練、信息完整、表達準確。? (3)合作時間:4分鐘。
3.3.1.2 小組展示,全班交流、點評。
3.3.1.3 出示表格
通過對表格的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預設1:作者對松鼠外形的描寫十分有序,是按照從頭到尾的順序來寫的。
預設2:作者描寫松鼠外形時用的詞語都很恰當,例如“清秀” 本來是用來形容人的,現(xiàn)在拿來形容松鼠的面容,眼睛“閃閃有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這樣的松鼠顯得非常漂亮可愛。
預設3:作者還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將松鼠的尾巴比作帽纓,寫出了漂亮可愛的樣子。
預設4:寫尾巴時先寫形狀,把它比作“帽纓”,給人以聯(lián)想和美感,表現(xiàn)出松鼠尾巴的美麗;再寫具體功能,能“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表現(xiàn)出了松鼠形體的奇特之處。從形狀到功能,也體現(xiàn)作者的表達很有條理。
小結:用表格梳理信息,直觀簡潔,一目了然。通過表格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抓住了松鼠外形漂亮的特點,有序地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同時還運用了打比方的修辭手法,使得語言更加生動活潑。
3.3.2 自主學習第2-5自然段
3.3.2.1 小組合作,選擇一種梳理文章信息的方式,自主學習2-5自然段的內容。
3.3.2.2 匯報交流,教師點評后總結:經過有序地梳理,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文章生動活潑的語言,還可以清楚地了解關于松鼠外形和生活習性的知識。
(設計意圖:在第1自然段的教學中,教給學生用表格梳理課文內容的具體方法,再由扶到放,讓學生將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到2-5自然段的學習中,這樣的方式有助于學生習得說明文的閱讀方法,提高梳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在解讀第1自然段內容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表達方法,為后面的練筆提供了理論和方法的有效指導。)
3.4 對比閱讀,感受文體特點
3.4.1 出示句子:
松鼠體形細長,體長16~26厘米,尾長15~21厘米,體重300~400克。
松鼠在樹上筑巢或利用樹洞棲居,巢以樹的干紙條及雜物構成,直徑50厘米。
松鼠每年春、秋季換毛。年產仔2~3次,一般在4、6月產仔較多。
找出文中相應的內容,對比讀一讀,有什么不同?這兩種表達方式各自的特點是什么?
預設:前者采用客觀嚴謹?shù)臄?shù)據,用詞準確,簡潔明晰;后者從多個方面來介紹松鼠的外形,語言形象生動,活潑有趣,能激發(fā)閱讀興趣。
3.4.2 小結:說明性文章的語言風格多樣,可以像《太陽》一樣平實;也可以像《松鼠》一樣活潑;還可以像《中國大百科全書》一樣簡潔明了。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哪種風格,描述都要準確、清楚、有條理。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閱讀的教學策略,學生可以清晰地感知到不同文本的寫作特點,了解說明文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和多樣的說明方法。從而為本單元的習作教學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你最喜歡的小動物是什么?試著像課文第1自然段那樣,寫一寫它的外形,注意:抓住特點、有序表達,用上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設計意圖:緊扣文本特點,品味文本語言,抓住寫作方法,在模仿練筆中巧妙運用,將讀寫結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效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
(作者單位:南京市翠屏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