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娟
形與色是人們在觀察藝術品時最初能夠感受到的信息。對于形與色的觀賞在美術鑒賞中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因此,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形與色的鑒賞知識上為學生開展鑒賞教學,讓學生在高中美術鑒賞課堂上能夠充分掌握美術鑒賞知識,并促進學生在美術鑒賞過程中能力的提升與進步,使學生在學習上能夠更好地了解相應的美術鑒賞知識,能夠從形與色的角度分析藝術品,對藝術品進行鑒賞。
藝術作品的外部形體是美術鑒賞的重要內容之一,外部形體能夠使人在觀看藝術品的時候便形成對藝術品的直觀感受。因此,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表達出對藝術品外部性體的直觀認識,讓學生能夠初步形成對藝術品外部形體的了解與認識。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美術鑒賞知識便能夠逐漸形成,能夠在美術鑒賞課堂上使學生形成美術鑒賞知識。
以《形的視覺印象》一課為例,教師在美術課堂上可以為學生展示幾幅藝術作品的圖片,讓學生從圖片的觀賞中,表達自己對于作品中形的認識,促進學生對形的分析與了解。此課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達利《永恒的記憶》、馬蒂斯《舞蹈》等藝術作品,并讓學生在觀看了這些藝術品的圖片之后,表達自己對于這些藝術品中的外部形體所帶給自己的視覺感受。當學生看到《永恒的記憶》這一作品之后,學生便能夠認識到:“這一作品中的鐘表用曲線畫出,有掛在樹上的、放在臺子上的,鐘表的外形隨著懸掛的方式而變化,能夠讓人們感覺到鐘表的流動性?!碑攲W生看到《舞蹈》這件藝術品的圖片后,學生能夠意識到:“畫面中五個人舞動的手臂、跳躍的雙腿、扭轉的頭部,手與手之間圍成的圓圈,都讓人能夠感受到畫中的這幾個人正在跳舞的動態(tài)?!痹趯W生進行表述的過程中,教師便可以了解到,學生對于藝術品外部形體的認識,能夠鍛煉學生表達自己對于藝術品形體的直觀感受,使學生在美術鑒賞中能夠學會對藝術品的形體進行鑒賞分析。
在藝術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許多藝術家對藝術品的形體會賦予更多的象征意義,這些象征意義也是美術鑒賞中的重要內容。因此,在美術鑒賞課堂上,教師也要將藝術品形體的象征意義告知學生,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藝術品形體的象征意義,使學生的美術鑒賞知識能夠得到更好地提升,并促進學生在美術鑒賞學習過程中能力的提升。
在為學生授課《托物寄情》一課的內容時,教師便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講授藝術品形體的象征意義。在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出藝術品的圖像,并為學生分析藝術品圖像中形體的象征意義,這樣學生便對形體的象征意義有所了解,對于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創(chuàng)作思想也就有了深入認識。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出王冕的《墨梅圖》,學生在看到這幅墨梅圖的時候,可以看到《墨梅圖》旁的題詩“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苯處熆梢越璐讼驅W生提問:“大家覺得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學生據此可以回答出來:“在詠梅。”此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詳細介紹“梅花”在這幅藝術作品中的象征意義:“梅花是在寒冷的冬季開放的,我們都知道梅花不具嚴寒,具有傲雪的精神。這也象征著作者在創(chuàng)作這幅《墨梅圖》的時候,自己也非常崇尚梅花的這種精神氣節(jié),并且作者也具有這種不畏艱險的精神?!蓖ㄟ^這樣的講述,便使學生能夠對藝術品形體的象征意義有所了解。由此,學生在美術鑒賞中,可表達出更多自己對于美術鑒賞知識的看法與觀點。
在一件藝術作品中,除了作品中的形體能夠帶給人視覺上的直觀感受之外,藝術品的色彩也能夠對觀者產生視覺沖擊力。藝術品的色彩搭配能夠影響觀者的視覺審美,色彩搭配得當,能夠吸引觀者的視線,讓更多人注意到藝術作品,反之,則會影響作品的效果。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也需要讓學生了解藝術品種色彩搭配對人們的視覺所形成的影響,以及色彩搭配的方式,這對于學生進行美術鑒賞分析有著重要作用。
在為學生授課《奏響色彩的旋律》時,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自己對于藝術作品中色彩的視覺審美認識,讓學生說一說不同藝術作品中的色彩對學生自身產生的感受和影響。其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馬蒂斯的《國王的悲哀》、何小微的《小微的世界之六》、林永康的《梳起的村姑》等藝術作品,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于這些作品的色彩感受。學生在看到《國王的悲哀》這幅作品的時候,便會被畫面中鮮艷的色彩所吸引,畫面中有紅色、綠色、黃色、黑色、藍色等許多不同的色彩,其實這些色彩多為對比色,因此,這些色彩組合在一起非常亮眼,能夠讓觀者在看到藝術作品的時候,便對其中的色彩所吸引。《小微的世界之六》這幅作品中,以黃色為主色調,加入少量的紫色,畫面色調比較和諧。觀者在觀看這幅畫面的時候,最先被其中大面積的黃色吸引,之后便會觀察到畫面的右上角有紫色,黃色與紫色之間的搭配非常協(xié)調,這是色彩調和的效果。《梳起的村姑》這幅作品以黑白為畫面的主色調,畫面中明暗關系強烈,這是根據色彩的明度所形成的畫面。在教學中,讓學生對這幾幅畫面的色彩搭配方式進行觀察和分析,便使學生對藝術作品中的色彩表現方式有了深入的認識,也讓學生在美術鑒賞過程中能夠從色彩搭配的角度進行鑒賞分析,促進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提升。
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也會對色調的表現進行構思,使藝術作品的色調符合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路。也有的藝術家會無意之中,通過色調來表達出自己在創(chuàng)作時的情感和精神。因此,觀者在觀賞藝術作品時,也能夠從作品中的色調中了解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情感,了解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思路。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也可由此出發(fā)對藝術品的色調表現思路進行解讀。
在為學生授課《光色心情》一課時,教師便可以在為學生展示藝術品的過程中,讓學生逐漸分析藝術品色調所給學生帶來的心情上的感受,讓學生試著了解作者在創(chuàng)作藝術品時對色調運用的表現思路。教師可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梵高的《向日葵》、蒙克的《吶喊》、畢加索的《蹲著的女子》等作品。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談談觀看這幾幅作品后的心情感受。學生看到《向日葵》這幅作品后,會表達出自己感覺非常開心,對生活、學習充滿信心的感受??吹健秴群啊愤@幅作品,學生會表達出自己產生了焦躁、痛苦、壓抑的情緒??吹健抖字呐印愤@幅作品的時候,學生會表達出自己感到悲傷、憂郁的感受。學生所表達出的這些感受,便是畫家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的情感或思路。當梵高用黃色、紅色等色彩來創(chuàng)作《向日葵》,表現出自己對生活的希望,對生活充滿熱情。蒙克用藍色、綠色、黃色、紅色等涌動的、多變的色彩來創(chuàng)作《吶喊》,代表著他自身的痛苦與煩躁。畢加索用藍色調創(chuàng)作《蹲著的女子》這幅作品,表現出自己對于人生的反思,也體現著人生中的憂郁和悲傷。通過為學生分析這些藝術品中的色調,便使學生在美術鑒賞的學習中能夠了解藝術品中的色調所表現出的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構思,使學生在進行鑒賞分析時,能夠表達出自己對于美術作品的獨特認識。
綜上,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藝術作品中的形與色兩種角度上進行教學,在形的鑒賞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藝術作品的外部形體進行觀察,并表達出自己對于外部形體的直觀感受,從而使學生形成對藝術品形體的初步認識;還要為學生解讀藝術品中外形的象征意義,從而使學生了解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思維;在色的鑒賞教學中,教師也要從色彩的搭配效果上進行教學,讓學生了解色彩搭配的方式;還需要讓學生認識到色調的營造所反映出的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路,以便學生能夠從色調角度分析藝術作品。由此過程中,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便可得到提升。
(作者單位:西寧市第四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