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燕
摘 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美育,教師要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場景,加入生活中的元素,要培養(yǎng)學生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由于智力障礙的學生存在缺陷,在生活中的閱歷不夠。因此,從在課堂中讓學生在教材里感知美、引導學生在有感情朗讀的過程中感受美、利用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美三方面來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智力障礙;教學策略;美育教育
一個有智力障礙的學生是因為自身的智力殘缺和知識面不寬廣、生活中的閱歷不夠而導致的,在生活中或是學習當中,他們不能夠分清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事情不能去做,他們不會做出判斷,而是會去選擇盲目跟從。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智力障礙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智和準確的判斷能力是最重要的,與此同時還要加強智力障礙學生的美育,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讓他們形成一種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
一、在課堂中讓學生在教材里感知美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美育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能夠在語文教材中發(fā)現(xiàn)美,在教材中發(fā)掘出好的美文,找出有價值的知識觀點,像一些人物的動作美、形象美,或是事物的形態(tài)美、詩歌的意境、言語美、整個文章的環(huán)境美等,讓學生在教材中發(fā)現(xiàn)美、尋找美,教師要在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總有一個良好的審美觀念,提高自身的審美意識,激發(fā)自身鑒賞和發(fā)掘美的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
比如,在課堂中講解遇到問題,要沉著冷靜、不慌張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認認真真閱讀《司馬光砸缸》這篇文章,學生閱讀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列出問題:文中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人?讓學生對這個問題產(chǎn)生討論,在得知結果后教師引領學生再讀一遍文章,讓學生可以在文中發(fā)現(xiàn)主人公是一個遇事冷靜、愛動腦筋、勇于救人的孩子,面對困難不退縮,學生表示主人公是他們學習的榜樣。在講述完主人公是一個怎樣的人后,教師再去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司馬光誠信賣馬》,并鼓勵學生要像主人公一樣誠實、守信,做一個誠實的孩子,讓學生從閱讀的語句中領會到我們不僅要遇事冷靜、愛動腦筋,還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通過對文中語句的分析可以讓學生懂得其中的道理,明白怎樣才能發(fā)現(xiàn)美,提高美的鑒賞能力。
二、引導學生在有感情朗讀的過程中感受美
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學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一篇文章或者是一首古詩,前提必須是在教師的領導下和對課文十分的熟悉才能夠完成的,讓學生可以在讀書時將自己的情感帶入到朗讀當中,將自己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相互靠攏,感受作者寫文章時的感受、心理變化。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賞析這篇文章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賞析能力。
比如,在講解《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古詩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先要給學生講解這首古詩每句中的含義,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年代背景,寫這首詩時的思想感情。隨后,學生在了解詩句的意思和作者思想感情后,可以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時體會作者寫詩時的情感,領會古詩中每句話的內(nèi)涵,領會到作者在面對著秋冬季節(jié)枯黃的野草,作者對自己送走一名知心的好友產(chǎn)生悲涼之情,這樣做既能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能夠領會到古詩中的內(nèi)涵。進而引導學生在學校珍惜與同學之間的美好友誼,在學校中與同學互相幫助、互相尊重。通過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可以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到其中的內(nèi)涵,感受其中的美,提高學生自身的鑒賞能力。
三、利用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美
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在上學階段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做到講文明、懂禮貌,在心中能夠分得清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要做到在心中有集體和祖國,就必須要從小學階段就開始培養(yǎng),要能夠做到擁有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學生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祖國、懂禮貌、講文明、守紀律的公民。
比如,在講解《中秋節(jié)》的相關知識時,可以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全面的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的美句和情感表達,讓學生分析過后教師可以利用中秋節(jié)的古老傳統(tǒng)展開教學,讓學生了解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從中教師要引領學生了解更深層次的含義,讓學生知道中秋節(jié)是寄托著人們對親人以及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在學習《能干的小明》這一課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已經(jīng)是一個大孩子了,要盡可能地幫助家中的父母、共處一室的同學、辛勤的老師,最重要的是在家中要孝敬父母,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幫助媽媽洗衣服、拖地,幫助爸爸倒杯茶、捶捶背,要讓學生能夠獨立,面對未來的生活可以積累一定的經(jīng)驗。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美文與能力的分析,可以讓學生明白情感的重要性,進而能夠在生活中形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形成美。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的生活化教學理念下培養(yǎng)學生美育,能夠讓智力障礙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之上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形成美,進而培養(yǎng)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審美觀,能夠在生活中感受到美,提高學生欣賞美和認知美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周換轉(zhuǎn).智力障礙學生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教育問題淺談[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
[2]孫新年.“美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上),2013(6).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