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摘 要: 當今社會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zhì)人才,高中美術課程設立會促進美育教育。美術作品中蘊含豐富的情感因素,因此美術課程不僅可以進行美育,而且可以進行情感教育。本文主要介紹了如何將高中美術教學與情感教育相融合,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美術。
關鍵詞: 高中美術 情感教育 美育教育
人民教師首先要具備豐富的情感,能夠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指導學生情感實踐,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的美術教師仍然只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情感教育的融入。烏申斯基說:“教育別人應從規(guī)范自己做起?!碧岣呓處焸€人的情感素質(zhì),豐富個人的情感是實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條件。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能夠利用豐富的情感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會?
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情感就沒有藝術。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觀點而產(chǎn)生的體驗,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特殊的反應方式,表現(xiàn)為:或贊嘆、喜愛,或驚恐、厭惡,或高興、歡樂,或憂愁、悲傷。當今社會,高中生因為有了自己的思想,具備了一定的知識能力,對新鮮事物有好奇心,很容易接受這種教學方式。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對作品合理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不管學生是否完成作品,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人民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態(tài)度進行合理的贊賞,接著要對作品進行合理的、科學的分析,最后作出合理的評價。這樣既不會打消學生積極的學習熱情,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分析與鑒賞的能力。合理的評價可以激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傳遞給學生一種信息——公正、公平的評價方法。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多種的,可以采用學生自評或互評,再結(jié)合教師的點評,最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確立正確的審美理念。
2.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
現(xiàn)階段的教學理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的實質(zhì)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相互之間的交流、溝通及共同發(fā)展。通常情況下,在上課前幾分鐘,一般會騰出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我評價作品,相互評價作品,然后談談本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對于這節(jié)課重難點部分是否都掌握了,討論下一節(jié)如何改進,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教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著“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還因為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切感,教師從中得到了教學的反饋信息,得以改進教學。
3.以情感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術教育不同于其他學科,有特殊性,其中第一點就是概念很抽象、枯燥,與高中生的年齡和心理有一定差距。第二點,在學生中,動手能力較差的占大多數(shù),感興趣的只有少數(sh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投入全部的情感。教師要利用課前幾分鐘的時間多和學生交流、噓寒問暖,課下多到同學們中,與學生們一起開展活動。
4.教師在備課時備學生、備教材
備學生,也稱學情分析。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點,每個班級也有屬于自己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注意學生的學情。上課前首先了解全部學生的基礎,知道他們的水平,對每一個學生來說,只要了解了他們的學習情況、能力、層次等,講課時,我們就不會沒有目的,做到因材施教。讓不同層次、不同學力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有所獲,最大限度地得到快速發(fā)展,學生的現(xiàn)實狀況與課程也要進行有機的銜接。這與新課程理念相符合,即“以人為本,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理念。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依據(jù),鉆研教材是教師備課的重要一環(huán)。
5.在對比中體會美術的形象美
通過引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在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方面得到進步,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對美術作品中的美與丑進行對比,逐步琢磨、理解其中的感受,往往存在內(nèi)在美。所以,在借鑒、比較的過程中,讓學生領會真、善、美、假、惡、丑的真正意義,從而增強學生對美、丑等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審美的能力。在繪畫過程中,更加滲透了感情。
6.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由于學生在知識、生活閱歷方面具有不足,即認識事物不是很深刻,鑒賞美的能力比較低,因此,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即進行大膽、豐富的想象,還要教給他們展開想象,在想象中,讓學生逐步感受美術作品的內(nèi)在意境。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在結(jié)合教材本身的因素下,借助學生所知道的、有關的情景促進學生想象,依據(jù)事物發(fā)展的特點,引導學生推理、想象,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更好地創(chuàng)造美術作品。
7.在推敲中欣賞美術作品的美
在美術課中,在用畫的方面往往追求“精練、傳神”的特點,而畫面的美感,如何才能體現(xiàn)出作品的優(yōu)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怎樣推敲、欣賞美術作品中的內(nèi)涵,只有這樣,才能濃厚學生的繪畫功底,加強學生美的熏陶感染。通過推敲畫面而理解美,畫家往往很關注用畫的意境美,因為它有精妙的點,即其形象而豐富。通過琢磨具有個性化的畫面風格而體會美。對于刻畫出的人物形態(tài),體會出人物性格、特點、思想、品質(zhì)等美感。
美術課堂上情感教學的手法千變?nèi)f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即真誠,而真誠則源于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當你對教學有執(zhí)著的追求,千變?nèi)f化的情感教育手法就會應運而生,美術教師要緊緊抓住情感性這一個基本品質(zhì),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充分發(fā)揮情感的功能,真正做到“教得真情”、“學得動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高中時代是很重要的一個階段,學生正處于青春轉(zhuǎn)型時期,這個時期的情感十分脆弱。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不加強情感教育,或者是教育方法不恰當,將會給學生帶來嚴重的影響。情感教育是構(gòu)建良好師生關系的黏合劑,是走進學生心靈的鑰匙,是連接師生內(nèi)心世界的橋梁,是最能夠感化學生而獲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合理融入情感教學很有必要。
參考文獻:
[1]翟衍華.淺談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語數(shù)外學習(語文教育),2012(08).
[2]武靈梅.如何在高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J].考試周刊,20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