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
1996年至2011年底,我園一直以兒童情感教育為研究主題,經歷了4輪課題研究,初步形成以情感教育為核心的園本課程。這套課程不是特色課程,而是涵蓋兒童一日生活的基礎性課程。2011年底至今,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通過幼兒園游戲豐富幼兒的情緒情感體驗,提升幼兒情緒調節(jié)能力,在游戲中形成完整、豐盈的生命情感體驗,享受快樂、幸福的童年時光。
通過大量的觀察、反思和教研,我們發(fā)現(xiàn),作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游戲是促進幼兒情緒認知和情緒調節(jié)等能力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在游戲中,幼兒發(fā)生與體驗豐富的情緒情感,發(fā)展同情心與移情等能力,游戲還可以幫助幼兒緩解焦慮、憤怒等消極情緒,為幼兒體驗及表現(xiàn)各種情緒提供適宜的途徑。因此,近年來,我們越發(fā)關注游戲對幼兒情感教育的積極作用,不斷轉變游戲理念。
我們一邊探索一邊追問:如何才能使幼兒園游戲更大限度地發(fā)揮其情感教育價值?從幼兒的情感體驗出發(fā),幼兒園游戲的樣態(tài)和內涵應該是怎樣的?我們不斷將問題置于教育現(xiàn)場,去實踐、反思和改進。
將游戲的權利還給幼兒
回顧過去,我們一直非常重視游戲,但更多關注的是游戲對幼兒認知、技能發(fā)展的促進作用,忽視了游戲對幼兒情感教育的價值。每到新學期,教師便開始構思游戲主題和內容,規(guī)劃并布置游戲區(qū)角,精心設計游戲的規(guī)則,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制作許多成品或半成品的游戲材料。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的游戲,教師關注的是,孩子們會玩這些游戲嗎?還需要豐富哪些經驗、提供哪些材料促進游戲深入開展?教師更多的是從教育者的角度去思考游戲如何實現(xiàn)教育目標,較少從兒童情感體驗的視角去思考游戲的樂趣。
例如,我們在改造幼兒園硬件環(huán)境時,為拓展游戲空間,將園內的通道、平臺改造為模擬城市實景的寬巷子游戲區(qū)、小戲臺。老師們制作了大量與成都的寬窄巷子相關的仿真游戲材料,一開始孩子們很感興趣,可是熱鬧并沒有持續(xù)多久。和孩子們對話后發(fā)現(xiàn),原因是“除了演戲和看戲,什么也不能做,不好玩兒”“寬巷子沒有客人”……我們可以看到,從教師角度出發(fā)的游戲,不屬于兒童,即使教師投入大量的精力也難以讓他們沉浸其中,更容易給幼兒帶來消極的情緒體驗。
這些情況促使我們不斷思考:什么樣的游戲能讓幼兒自由玩耍,享受快樂的情緒體驗?既然是從幼兒的情緒體驗出發(fā),我們自然應該向最有發(fā)言權的幼兒尋求答案:“在小戲臺還可以做什么?”“寬巷子的客人從哪里來?”孩子們提出:真正的寬窄巷子每天都有很多游客,那里有很多美食,還可以送外賣;要給小戲臺和寬巷子安裝一部真正的電話,方便“點餐”。還有孩子提議:可以騎自行車送外賣,還要成立“旅游公司”……就這樣,點餐服務讓寬巷子的美食攤忙碌起來,“外賣小哥”成了男孩子熱衷扮演的角色,各地游客在導游的帶領下到寬巷子玩耍,到小戲臺看川劇“變臉”。
如果說“寬巷子”“小戲臺”的游戲是教師發(fā)起的,那么讓游戲真正得以發(fā)展的是兒童。我們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兒童游戲的愿望,但要懂得止步,接下來該如何玩、還需要什么材料,應該由兒童說了算。
于是,除了在班級每日的作息安排中保障上、下午都有充足的時間開展游戲活動之外,我們還在每周四開展中、大班孩子的“游戲暢玩日”活動;在天臺空地開辟了一片完全屬于孩子們的地方,這里沒有教師設置的游戲情景,沒有教師提供的游戲材料,沒有教師制定的游戲規(guī)則,被戲稱為“三無游戲區(qū)”;每到新年,園所為幼兒提供“游戲愿望清單”,讓孩子們寫下自己想玩的游戲,老師們會在新的一年里為大家實現(xiàn)。
把自由還給兒童時,屬于兒童的游戲一定會發(fā)生。在天臺“三無游戲區(qū)”,孩子們享受著曬太陽、發(fā)呆的放松時光,隨即開始生發(fā)出“釣魚”“燒烤”“露營”等游戲,他們把藍色的地墊當成“河”,找來卷紙筒、酸奶盒當作“魚”,用白色塑料桿和透明塑料布搭賬蓬……孩子們從幼兒園中找來各種材料,開展他們的游戲,這里逐漸變成孩子們超級喜愛的“露營區(qū)”。
將游戲的權利真正還給幼兒,他們才能在游戲中獲得積極情感的體驗,滿足釋放情感的需要,我們才能最大限度接近兒童、理解兒童。
突破游戲空間和時間的限制
盡管我們強調游戲應該是兒童自由、自發(fā)的活動,但在過去的幼兒園中,孩子在什么時間玩、什么地方玩、和哪些人一起玩,基本上是成人計劃和決定的,不同的材料存放在不同的游戲區(qū),使用時有一定的規(guī)則,游戲中的孩子們產生的爭執(zhí)和沖突多數(shù)時候也是由成人來干預和解決,游戲只是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嘗試突破游戲的種種限制。我們讓班級游戲環(huán)境的布置更具開放性,不設定游戲材料的固定玩法,不規(guī)定游戲的固定地點,不限定游戲區(qū)的人數(shù),讓兒童自由選擇材料、地點、伙伴玩耍。我們讓游戲走出教室,延伸到走廊、露臺、花架下......幼兒園里可以活動的地方都能成為游戲的場地,讓游戲在幼兒園里的一切地方生長。
我們還打破游戲只能在一日作息中固定時間段開展的限制,讓各班兒童自定時間每周開展一次“情感體驗日”,玩什么、在哪里玩都由各班幼兒討論決定。孩子們創(chuàng)意無限,有的班級到后院空地上開展“玩具分享”活動,孩子們把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帶來和朋友們分享;有的班級開展“生日會”活動;有的班級開展“紙飛機”飛行比賽.....我們在每周五上午開展“無玩具游戲日”,幼兒園提供的所有玩具在這時候都“休息”了,孩子們可以玩什么呢?他們到幼兒園散步,給小兔子喂草,找保安叔叔要幾張舊報紙,玩起“踩報紙”游戲,用粉筆在操場上畫上小方格,大家一起“跳方格”......
我們看到游戲中的幼兒專注于自己喜歡的事,和同伴有了許多主動的交流,期待每天、每周游戲活動的開展,快樂變得真實起來。在自由、自主的游戲中,孩子們充滿能量,沉浸在積極、主動、樂觀的情緒中。
豐富游戲中的情感體驗
在這所情感學園里,我們高度重視兒童“伙伴關系”的建立,通過建立大、中、小友誼班,創(chuàng)造機會讓不同班級、不同年齡兒童“混”在一起,以實現(xiàn)在交往中發(fā)生、發(fā)展更豐富的情緒情感。
然而,幾個班看似“混”了起來,仔細觀察每一個群體,在一起游戲的依然還是那幾個熟悉的伙伴。研究表明,兒童要進入其他伙伴已經開始的游戲,有75%的可能性是遭到拒絕,只有少數(shù)受歡迎程度高的孩子能成功加入他人的游戲。由此看來,游戲中的情緒情感體驗不僅包含了幸福與快樂,緊張、退縮、憂慮以及克服困難后成功的喜悅等等也是情感體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為了讓孩子們能通過游戲獲得大膽、自主與人交往的能力,體驗克服挑戰(zhàn)等多樣化的情感,我們設計了中、大班孩子的“游戲暢玩日”活動,讓孩子們每周四一進入園區(qū)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在暢玩時間段自由玩耍。作為園級活動,我們設計的7個主題游戲區(qū)分布在幼兒園的公共區(qū)域,不限制幼兒班級、性別,孩子們有更多機會與不認識的伙伴一起游戲。豐富多變的同伴關系給孩子們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游戲中的情緒情感體驗更加復雜和豐富了。孩子們可以在自己喜歡的游戲活動中接觸更多伙伴,與不同個性的同伴發(fā)生情感的聯(lián)結,從而認識自己、認識別人,習得交往技能。
我們關注新入園孩子的分離焦慮情緒,通過游戲讓他們發(fā)現(xiàn)幼兒園與家里不一樣的快樂,初步建立起與幼兒園的情感聯(lián)結。例如,在戶外玩水區(qū)“玩具清洗預約”游戲中,新生寶寶們一邊玩水,一邊幫助其他班清洗玩具,然后和老師一起把這些玩具送回班級。在收到哥哥姐姐的感謝后,他們產生了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時感受到自己真正成為了幼兒園里的一份子。玩水游戲變得不一樣了,寶寶們開始和幼兒園里其他孩子產生情感聯(lián)結,和幼兒園產生情感聯(lián)結。這樣的聯(lián)結讓他們快樂、自信,有效緩解了初入園的陌生、害怕和焦慮情緒。
提升教師的游戲支持能力
過去,在幼兒游戲時教師關注的是孩子們是否遵守游戲規(guī)則,是否會操作游戲材料,如何保證游戲順利開展。對游戲的情感教育功能關注不多,難以發(fā)現(xiàn)游戲中情感教育的契機?,F(xiàn)在,我們重視引導教師發(fā)現(xiàn)游戲中的情緒時刻,透過事件中兒童的情緒變化、矛盾沖突的化解,去進一步認識、理解兒童。
在一次關于“有意思與有意義”的游戲教研中,教研人員請教師選出幼兒園中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游戲。大家紛紛用語言、照片、視頻等方式描述自己看到的“有意思與有意義”的游戲,最終一致認為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游戲是“三無游戲區(qū)”中的“露營”,分析其原因為“自由的游戲兒童最喜歡”。在這段自由的時間里,不認識的孩子也可以在一起分工、合作、交流,他們齊心協(xié)力,解決問題,在游戲中經歷真實的喜怒哀樂??磥?,自由是游戲對兒童最大的情感關照。我們在游戲中能給兒童多大的自由?老師們從時間、空間、游戲主題、角色分配、游戲規(guī)則、材料使用等多方面進行了反思和假設,分析在游戲中的“可為”與“不為”。
游戲在幼兒園這個特殊的場景中發(fā)生,另一個重要的價值還在于個體的情感經驗能夠轉化為集體的共同經驗。這需要教師能夠捕捉到有價值的關鍵事件,通過引導兒童體驗、分享情緒情感的變化,主動改進自己的行為,獲得游戲的快樂。我們定期組織游戲案例分享會,討論游戲中的情感時刻,發(fā)現(xiàn)有意義的關鍵事件。
一次,大三班的姍姍老師分享了一個案例。在“公園一日游”游戲區(qū)里,一貫喜歡當顧客的西西和好朋友二娃一起選擇了當糖餅店的老板。很快,糖餅店就排起了長隊。西西平時不愛說話,做事比較慢,第一次當老板,有些手忙腳亂。一旁的二娃熟練地收錢、給客人遞糖餅,客人們都排到了二娃這一邊,西西有些失落。
老師給西西支招,讓她觀察二娃是怎么當老板的:二娃不僅大聲地叫賣,還主動為客人介紹糖餅。西西走出糖餅店繞了一圈,若有所思地看了看排著長隊的顧客,對二娃說:“女孩子排在我這邊,男孩子排在你那邊吧?”二娃聽后欣然應允,主動去幫客人們按男、女重新排隊。由于喜歡糖餅的女孩子更多,西西的顧客多了起來。境況的轉變讓西西開心不已,動作加快了,聲音也比先前大了。老師問西西下次還想當糖餅店的老板嗎?西西開心地點頭。
游戲結束后,老師把發(fā)生在西西身上的情緒時刻與孩子們一起分享,不僅強化了西西和二娃在這次游戲中的情感體驗,還將西西是如何當糖餅店老板、遇到類似問題該如何解決等等經驗分享給了全班幼兒。
在對案例的集體分析中,老師們指出西西在游戲中的前后情緒變化非常明顯,她用自己的方法改善了客人少的狀況,有了當老板的信心?!鞍l(fā)現(xiàn)西西在游戲中低落的情緒狀態(tài)”正是教師本次游戲支持的關鍵點。教師支持游戲的發(fā)展,需發(fā)現(xiàn)兒童在游戲中情緒情感的變化,引導兒童覺察自己的情緒走向,用積極的情緒引導積極的行為。
情感學園里的幸福游戲是滿足的、是快樂的、是投入的、是有意義的,教師需用一顆敏銳的心捕捉情緒時刻,與兒童共情,智慧地讓幸福游戲引領師生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