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仲秀
“打破沙鍋璺(問)到底”,這句人們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原本出自元代吳昌齡所作雜劇《東坡夢》第四折。
吳昌齡,元初西京(今山西大同)人,生卒年不詳,其生活前期曾由大同北上今內蒙古從事過軍屯,后升任婺源(今屬江西?。┲?。元代鐘嗣成《錄鬼簿》將其列入“前輩才人有所編傳奇(即雜?。┬杏谑勒呶迨恕敝校磪遣g屬于元代前期與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齊名的元雜劇、散曲作家。
天一閣本《錄鬼簿》有元末賈仲明補作的【凌波仙】挽詞,最早對吳昌齡生平及其雜劇作了簡要評述:
“西京出屯俊英杰,名姓題將《鬼簿》寫?!蹲哒丫?、《東坡夢》、《辰勾月》、《探狐洞》、《賞黃花》、色目佳,《西天取經》,行用全別,《眼睛記》、《狄青撲馬》、《抱石投江》、《貨郎末泥》,十段錦,段段和協”。
其中的“十段錦”即指吳昌齡所著十種雜劇。曹楝亭本《錄鬼簿》又著錄了一本《鬼子母揭缽記》,共十一種。今存者有《張?zhí)鞄煍囡L花雪月》(即《辰鉤月》),《東坡夢》和《西天取經》(今考出其殘存二折)。這在元代燦若群星的雜劇作家中,已算得上多產而頗有成就了。
公元5世紀,吉迦夜與曇曜于魏都平城武周山共同翻譯的《雜寶藏經》卷九《鬼子母失子緣》中,鬼子母的故事有極強的戲劇性和生動性,使其很早就成為中國戲劇選取的題材。吳昌齡所作《鬼子母揭缽記》,雖已佚,但由元末明初楊訥的雜劇《西游記》第三本第四折《鬼母皈依》可知,該劇是寫唐僧取經路上被鬼子母之子紅孩兒捉去,孫行者往求如來佛,佛言此乃鬼子母之子愛奴兒。于是令揭諦前往降伏紅孩兒,將其罩在缽盂下。鬼子母尋至如來處,爭斗不勝,揭缽不開,只得放出唐僧。吳劇情節(jié),當與此相似,或楊本此折就因襲吳作處。
吳昌齡的《西天取經》是元代最早的較成熟的取經雜劇,加上《鬼子母揭缽記》《老回回探狐洞》《浪子回回賞黃花》,雖獨立成戲的故事散見于各本,卻對后世取經劇及小說《西游記》影響巨大。
再有,吳昌齡的《老回回探狐洞》《浪子回回賞黃花》等題材的選擇特別新奇,以西北少數民族為主角,直接反映少數民族生活風情,題材別具一格。吳昌齡多寫回回雜劇,與元初大同路多“回回”有關。元代,大同路管轄五縣、八州。五縣是大同、白登、宣寧、平地、懷仁;八州為弘州、渾源州、應州、朔州、豐州、云內州、東勝州、武州。元初,蒙古軍三次西征后,黑海以東蔥嶺以西的信仰伊斯蘭教的各民族都臣屬蒙古。每次勝利后,蒙古統(tǒng)治者都將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亞各族人遷徙到東方,這些人在元代官方文書中往往被稱作“回回”。元太宗窩闊臺執(zhí)政期間,有大批“回回”被遷到大同路,如回回工匠3000戶被遷徙大同路撫州,從事織錦生產與屯墾;還有300余戶“西域織金綺紋工”被遷往大同路弘州等。吳昌齡的回回雜劇,在開拓雜劇題材方面獨具眼光,在元雜劇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價值。
北方游牧民族的到來,為積淀深厚的儒家禮法撕裂了一條縫,使得各種被壓抑、深隱的思想能夠放縱,脫籠而出,并在前代如宋雜劇、金院本和諸宮調等各種藝術的積累的基礎上,產生了元雜劇這一審美形式,同時造就了一大批耳熟能詳的元雜劇作家,以及對后世戲曲創(chuàng)作有著影響深遠的元雜劇。清末戲曲家梁廷枏是以學者身份介入戲曲批評的,所著《曲話》,又作《藤花亭曲話》?!肚挕啡珪霸挕?,既有戲曲起源,雜劇、傳奇列目,又有樂律音韻,宮調曲譜,更有對作家作品的批評,內容豐富,見解獨到,匠心頗具?!肚挕肪矶皡遣g”條有云:
“吳昌齡《風雪花月》一劇,雅馴中饒有韻致,吐屬亦清和婉約。帶白能使上下串連,一無滲漏;布局排場,更能濃淡疏密相間而出。在元人雜劇中,最為全璧,洵不多觀也。”
所評甚高,且亦無只字微詞。類似于對吳昌齡這樣沒有微詞的作家評論,在《曲話》中并不多見。
可惜,受限于史料記載的缺失,至今我們對吳昌齡及其雜劇知之甚少。吳昌齡的作品尚有一套散曲【正宮·端正好】《美妓》留傳至今,述其對一位與他“一朝歡會成秦晉,反做了千里關山勞夢魂”的“美妓”的深切思念,對了解其生平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