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鍇
(吉林工程職業(yè)學院,吉林四平136001)
微課的核心內容是將課程知識進行細化分解,并將其教學案例片段進行著重講解,以短視頻的形式進行傳播,同時還囊括了教學案例設計、教學素材課件、教學效果反思、知識點隨堂練習測驗以及學生學習效果反饋、教師評價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料,由這些共同組成了一個結構化、主題明確的資源單元,多個資源共同組成了整體課程系統(tǒng)的精細化、小巧化特點。微課的特點有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少、資源容量小、“情景化”主題突出、內容具體、多樣傳播、針對性強等特點。所以,微課明顯不同于傳統(tǒng)類型單一的教學資源,是在繼承中發(fā)展著的新型教學資源[1]。
微課的主要類型、特點及實現(xiàn)方法包括下面幾種形式。
(一)工具型微課
確定工具的類型、使用場景、使用中會產生哪些問題等,介紹工具的特點及使用方法,最后對講述的工具進行總結同時開展隨堂練習。
(二)知識型微課
利用講述的知識,提出其能解決問題的使用場景,總結知識要點及應用指南,最后對知識點的內容進行總結同時開展隨堂練習[2]。
(三)產品型微課
按照需求匹配模式首先考慮產品需要解決的問題,產品的應用條件及問題的解決過程。對產品的技術參數(shù)進行分析同時證明產品的可行性,對產品的主要特點進行總結,與權威的標準模式進行比對,突出產品特點。
(四)技巧型微課
闡述技巧與解決問題的匹配方法,總結技巧的使用特點,最后進行總結。
(五)任務型微課
介紹任務流程、操作步驟等,畫出任務流程圖使方法更加明確,概括任務執(zhí)行過程中每個步驟的要點,并對要點進行詳細分析,最后進行總結和練習。
(六)問題型微課
找到相關問題的重點,總結的重點要精準,不能以偏概全,切忌問題過大使關注點過于分散。詳細介紹解決該種問題的方案,提出解決過程中的竅門,最后進行總結和練習[3]。
(七)變化型微課
涵蓋范圍較廣,可以對某種社會現(xiàn)象、數(shù)據(jù)、某種經(jīng)濟問題等的變化進行講解,總結出變化的關鍵節(jié)點和變化原因,梳理變化的趨勢、影響及應對方案,最后進行總結和練習。
(一)大部分學生對辦公、技能類軟件不熟悉
隨著國內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迅猛發(fā)展,當代學生對于移動終端的依賴完全超過電腦,有的學生在上大學之前甚至只用過智能手機,沒有使用過電腦,這就導致了學生對于電腦辦公軟件完全不熟悉,甚至對電腦操作都是非常陌生的。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指導學生進行一些非常簡單的操作,傳授知識的時間必定會被給學生操作進行指導所浪費,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教師教得累、學生沒興趣的現(xiàn)象[4,5]。
(二)學生對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重視度較低
一些學生認為計算機的使用無非就是上網(wǎng)、玩游戲、看視頻,對未來需要利用電腦進行辦公操作的場景并不熟悉,認為辦公軟件也如上網(wǎng)一樣簡單。對于辦公軟件的便捷化,對于文檔排版、表格數(shù)據(jù)處理、演示文稿的效果設計、網(wǎng)絡的簡單設置、文件共享等操作完全沒有概念,處理一些簡單的故障那就更無從談起了。
(三)學生的綜合理論基礎較低
計算機是一門集數(shù)學,電子,自動化控制等于一體的綜合學科,在學習計算機方面的理論知識時對學生的基礎尤其是數(shù)學有一定的要求。如對于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數(shù)據(jù)結構等非常重要的基礎理論課程都要求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但職業(yè)學校中的學生往往對高數(shù),數(shù)字或模擬電路等課程知之甚少,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始課程之前總結學生要掌握與其他門類課程相關的基礎知識,并要快速地令同學們理解掌握。這種知識往往具有知識點集中、規(guī)模小、占用時間少等特點,完全符合微課的課堂特點。
本課題從設計微課案例開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知識的獲取通過微課模式變得更加簡單便捷。
根據(jù)制作流程,我們可對其進行細化,主要分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知識點選擇。知識點的選擇對于一節(jié)微課質量和教學效果的好壞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對于每一節(jié)的微課首先要選擇合適恰當?shù)闹R點,并對該知識點衍生出的相關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和科學的分析處理,它們需要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大綱要求。知識點的選擇也要滿足一些基本要求:
1.知識點應該選擇重要的,同時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可以對其進行展開講解。
2.知識點的選擇要具體,展現(xiàn)的是課程理論框架中重要的一個點,要求在10分鐘至20分鐘內可以對其講解透徹[6][7]。
3.知識點的描述要準確,由于微課中的知識點都十分具體且體量較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尤其注意用詞及講解的準確性,否則更容易誤導學生。
4.選擇的知識點應該有一定的分解性和可擴展性,可以把這個知識點分解為多個更加細節(jié)的小點進行講解[8]。
微課的重點在于將知識點進行細化、難易度進行權重化,本案例選擇使用Excel進行篩選,篩選功能分為普通篩選和高級篩選,針對相同的篩選要求,分別用兩種方法進行操作,以期適應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
(二)根據(jù)知識點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微課類型。微課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講授類:知識點往往是課程中的重點問題,教師通過不同的授課方法,如課內授課、錄制視頻等對學生進行傳授,這種方式也是微課中最常見的授課方式。
2.問答類:教師通過課程要求,對知識點及其擴展內容設計合適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通過學生的回答判斷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從而調整授課策略,同時幫助學生鞏固知識[9]。
3.啟發(fā)類:適用于具有開放性的知識內容,選擇的知識點往往具有一定規(guī)律框架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擴展性,教師可以從實際出發(fā),利用多種形式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令學生自主地對知識點及其擴展內容進行了解和學習。這種方式往往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建立擴展思維。
4.討論類:教師可以根據(jù)班級中學生的不同特點、能力、基礎對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所要講授的知識點,令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也可以用辯論、競賽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活躍了課堂氣氛[10]。
5.演示類:適合的知識點可以通過實驗的方式形象地展現(xiàn)出其固有特點,通過切身的觀察令學生對知識點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如數(shù)據(jù)結構課程中的漢諾塔問題,利用棧這種數(shù)據(jù)結構后入先出的特點可以在課堂上對代碼的運行結果進行展示,幫助學生理解。
6.練習類:這類微課適用于對某種技術或技能的講解,在教師講授該種技能的方法和特點后需要所有學生現(xiàn)場演示,熟練后方可達到一定的技術標準。
7.探究學習類:需要在教師引導和學生自主參與的前提下,利用科學的方法和之前學習的理論知識對知識點所展現(xiàn)的問題進行合理探究,這種方法可以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發(fā)展拓展性思維[11]。
由于本文以計算機基礎中Excel電子表格中的課程為例進行微課制作,其對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及實踐能力要求,因此選擇講授類與練習類結合的方式進行微課的設計。首先教師詳細地講解課程操作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學生掌握的Excel技術技能,再讓學生在課堂中不斷地練習并思考,進而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上機動手實踐操作能力[12]。
(三)設計教學過程和制作授課課件。由于微課的體量往往較小,因此進入主題的方式的選擇較為重要,本微課可以利用一個簡單實例的方式進入課程的講授階段,而本節(jié)微課通過介紹Excel普通篩選和高級篩選在復雜報表中的關鍵信息提取的重要作用進入課題。微課的授課往往只允許有一條主線,可以圍繞主線的不同特點來進行簡單的知識擴展,同時一定要突出重點內容[13]。在講授Excel的篩選功能時,以普通篩選和高級篩選為課程主線進行講解,對其不同的應用條件可以進行簡單的擴展,明確應用條件,羅列理論依據(jù),同時啟發(fā)同學的思考,在其他復雜環(huán)境中也可以有效地利用Excel的篩選功能進行高效的協(xié)同工作。
對于課件的制作首先要簡潔美觀,不能有過多的文字羅列,這樣會使得學生抓不住重點,同時要增加課件的動態(tài)效果,使得課件更具有吸引力。其次,合理安排課件結構、突出講授內容,而且展示的內容也要適度,有利于擴展學生視野。最后,課件需要有完整的課堂總結,問題展示等內容,最后需要提出思考題,幫助學生在課后繼續(xù)學習。
(四)教學過程錄制。首先,設置好錄制場景,調整攝像頭和麥克的位置,保證清晰的錄制效果,確保教師的聲音可以正常播放。其次,按照設計好的教學過程開始錄制,利用攝像機對課程主題及學習注意事項等內容進行錄制,還要加上片頭片尾以及視頻封面。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利用自帶的錄制屏幕功能將視頻進行錄制。最后,利用iMovie將片頭片尾封面以及內容進行調整融合,可以對失誤或者不完美的位置進行剪切和刪除的操作,保證微課內容的流暢性。最終合成一個完整的微課視頻[14]。
(五)輔助資源的制作。利用GIF動畫制作工具,可以將微課過程中的一些關鍵節(jié)點進行單獨的截取,亦或是對課堂中提到的問題,師生間的精彩互動等進行單獨保存并上傳給學生,而對視頻的命名也要有一定的規(guī)則,可以包括時長、課程名稱、截取位置等關鍵信息方便日后查找;將知識原理進行總結并截圖生成圖片或根據(jù)微課的內容制作流程圖方便學生隨時學習;制作微課目錄,把重要內容和關鍵節(jié)點與微課中的開始時間進行對應,形成關于課程節(jié)點的目錄,方便學生更加快速地定位到微課中需要學習的位置,提高了學生復習效率;將課程整體思路、復習資料編寫成文檔發(fā)到微信公眾號上方便學生隨時查找翻閱[15]。如上多種形式的學習素材可以完整地幫助學生實現(xiàn)多途徑獲取知識技能、隨時復習查閱,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課程針對的是高職一年級的學生,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遇到不會的操作時會主動去查找對應的知識點,并進行自主學習,微課的形式對學生學習從純理論課程轉到了知識的應用,在學生操作熟練之后便會去思考原理,“操作—理論”的學習方式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興趣。并且按難度權重分級的微課模式教學可以完美地適合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學生在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多種選擇的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運用微課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選擇十分重要,應該選擇有代表性且學生不容易記憶的問題進行課堂提問,這種問題往往會令學生更加充分的思考,同時在課后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遇到同類問題時也方便利用輔助的教學資源進行查閱。微課中的師生互動也非常重要,微課中提出的問題和精心設計的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大大提高了學生思考的能動性,事實證明教學效果更好,也提升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應該大力提倡。
表1 采用微課形式授課后學生在相應知識點的測試成績
微課在教學過程中的優(yōu)勢非常明顯,在5G時代來臨的今天,網(wǎng)速的提升、多設備的互聯(lián)操作都助力了微課這種教學形式的迅速發(fā)展,在未來會有更多形式、更加廣泛的應用推廣。當前微課屬于剛剛起步,還處在一個探索發(fā)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暴露出問題在所難免,但需要給予高度的重視,要一直在微課的制作手段、技術、選材的角度上下更大的功夫,在學生考核、師生互動、個性化教學等方面花更多時間,從而實現(xiàn)因材施教、個性化育人,最終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為社會培養(yǎng)適合現(xiàn)代信息化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