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正廣
安順地處黔中,為蜀粵之咽喉,明代江淮一帶的人隨著朝廷“移民就寬”政策調(diào)北填南,在黔中一帶屯兵駐扎,戰(zhàn)時為兵,閑時為農(nóng),且耕且戰(zhàn),守護明王朝西南安順一地的安全。與此同時,他們將長江流域先進的種茶、制茶技術和茶文化傳入黔中。并隨著時間演變,形成了獨特的茶飲之風,在茶文化方面不絕如縷,這可以追溯到相關史志資料中。
1 地方史志資料中的安順茶文化
1.1 安順地方志中的茶文化
清代咸豐年間(1851年)常恩所撰《安順府志》記:“茶,俗名叢茶,谷雨前采者名毛尖,色味俱佳,多出雞場屯,狗場屯,采時大水橋(今大西橋)有茶市?!盵1]屯茶俗名毛尖,色味俱佳,屯地大有茶市,出現(xiàn)了茶的市集貿(mào)易。
民國時期的《續(xù)修安順府志·農(nóng)林志志》記:“東鄉(xiāng)二堡至石板房一帶,土多砂質,宜于種茶,故山麓、園畔茶林幾遍,而以諸屯所產(chǎn)尤佳。農(nóng)民多賴以為業(yè),為出口大宗。東南舊州一帶,田多土少,農(nóng)業(yè)盛興……然其土宜茶宜竹,故茶、竹出產(chǎn)頗多,茶植于丘壟之間,不礙園藝,比戶有之。其產(chǎn)量稍遜于東鄉(xiāng),然制法精良,色香味俱佳,茶商稱為上品,銷路頗廣,即俗稱小鍋茶者是。夏官堡、余官屯、呂官屯、磨芋寨等處亦稍產(chǎn)茶,色味甚佳,與小鍋茶齊名……南鄉(xiāng)土壤頗厚,亦宜種茶,產(chǎn)量還不及東鄉(xiāng)之多,而色味俱佳,亦頗牟利?!盵1]制法精良,色味俱佳,銷路頗廣,牟利較大。因為土多砂質,宜于種茶“出產(chǎn)頗多,大別于粗細二種,粗者價賤,細者較貴,其中名雀舌者尤昂。又有一種名毛尖者價值尤高?!保ā栋岔樖兄尽罚?]雀舌名貴,毛尖值高。
1.2 省內(nèi)史志中的安順茶文化
明弘治年間沈庠所撰《貴州圖經(jīng)新志》記:“黎平府洞茶,葉大而味美。鎮(zhèn)寧州茶,州境皆出:龍里衛(wèi)茶,新添衛(wèi)茶,平越衛(wèi)茶,清平衛(wèi)茶,永寧衛(wèi)茶。”[2]其中,安順鎮(zhèn)寧所產(chǎn)茶葉皆在其列。近人所撰《貴州古代史》記“除了糧食作物外,各種有很高經(jīng)濟價值的作物,如棉花、茶葉也普遍地種植起來。茶,《茶經(jīng)》一書中說:‘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費州、夷州?!蕬?、湄潭、銅仁、安順等地也都有出產(chǎn)。從外省移入貴州的人民,有的也帶來有價值的品種。貴州興義出產(chǎn)的有名水果—大紅袍橘子,根據(jù)《興義縣志》記載,就是由一位姓陳的漢族人,從四川移植進來的?!保?]
安順茶事發(fā)展過程中存在不少茶詩、散文作品,有對茶的感情述說,有對茶的鄉(xiāng)愁,有借典故談今茶的惋嘆。
2.1 屯堡茶詩
屯堡茶詩,江南風霜,不夜之侯,聊解思鄉(xiāng)。有佚名詩人撰《屯堡茶思》兩首,其一云:山里江南六百秋,征戰(zhàn)難舍不夜侯。醉飲石城思故里,一解南征離人愁。其二云:不解當年報國恩,哪知眼前煮茶人。軍屯追敘征夫淚,留待今日浥輕塵。其二敘寫仍是借茶懷舊的征人情懷,絲毫不亞于邊塞詩的悲凄之感。外,還有平壩天龍屯堡茶驛的一首歌謠,“黔中有座石頭城,城里住著屯堡人;過往行人請留步,品嘗屯堡古驛茶?!盵4]外,還有“嘆詠”之作,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屯堡人所種茶葉為主的安順茶葉,因質優(yōu)而成為中國最早遭遇假冒的商品之一,以至于“茶葉”變成假的替代詞。此有詩人云:“屯堡茶香云清幽,追花捧葉爭相秀。久別難卻誰家院,一壺欣喜一壺愁。街市指桑不堪聞,假作真時真亦休。勸君回嘆大明茶,幾時盡興再把酒。”[4]“嘆茶”指嘆息的飲此茶,借說當年安順茶被人假冒而致名聲下落,市場不景氣。
2.2 紫云茶詩
安順籍詩人辛衛(wèi)華在飲紫云所產(chǎn)春芽,即興作了一首名為《格凸春芽》的茶詩,詩序言載:“紫云茶,二月即采,享有黔中第一壺之美譽。”詩云:“不知格凸葉先發(fā),疑是翠河水蘸花。除卻藍天碧海處,難尋黔中第一芽?!逼溥€有另一詩《紫云農(nóng)家二月茶》云:“山綠枝青報春芽,桃羞杏讓二月花。一縷暗香襲人來,方知做客到農(nóng)家。清友對飲上竹樓,幾幅真景幾幅畫。依依卻別格凸里,歸來笑談昨夜茶?!逼犯裢购又?,賞格凸河之景,興感而發(fā),闕有詩畫。外,有佚名作者作《紫云茶思》云:“紫云三秋月,翠河二月芽。游人盡興歸,誰解農(nóng)家茶?!薄皝嗶斠蝗~萬家求,波麗羞看風拂柳。尋常苗家尋常飲,苦丁亦應補封侯?!盵4]
2.3 當代茶詩及散文
安順當代茶詩,在安順比較朗朗上口的有丁杰所撰《朵貝姑娘》,“……小河邊/田埂上/走來朵貝小姑娘/小姑娘/雙腳踩露水/十指采茶忙/太陽出來照著你/你比茶還香……?!睆埜唤抖湄愗暡琛?,“嫩綠的芽尖若少女纖纖的玉指/試水的姿勢是飄逸瀟灑的飛天/清新的色澤若凝脂青綠油潤/迷人的香氣似蜜糖回味甘甜/朵貝是你曾經(jīng)的名字/幾百年前/那位睡意朦朧的王者/身心屈服于你迷人的幽香/朵貝貢茶……。”肖正廣撰有《我的采茶姑娘》、《朵貝姑娘》等,《朵貝姑娘》云:“……在朵貝村旁,在茶叢一行/株株茶樹,林間小鬧,在訴說著曾經(jīng)的輝煌/人來總往,腳步聲響/鳥鳴笛唱,一片匆忙/磨香河畔的魚兒躍過了夕陽/在朵貝村旁,在茶叢一行/夜鶯歌唱,進入夢鄉(xiāng)/俏麗的姑娘鏡子前面梳著千年的婚妝/巧目若盼等待著接親的新郎/種下那清甘芳香的茶樹一行一行……?!?/p>
安順當代散文,有書法家、作家鄧克賢的《化處沉思錄》,“……在化處的茶園中,還存活著上百株老茶樹,這種原生態(tài)老茶樹還幸存這么多,實屬罕見。它見證了這一帶茶葉發(fā)展源遠流長的歷史,也彰顯著原生茶王的古樸風范。我的化處行著實有口福,朋友們將古老茶樹萌生出的嫩牙采了些加工出來,總共才九兩,胡書記撮了一點泡給我們品評,我竅思,這樣的茶當年的皇帝怕也難得品味呢,那味道大大超出了解渴、品味本身,可謂令人神清氣爽、沁心潤脾、浮想聯(lián)翩呢……?!弊骷乙杂⒌摹栋岔槻璧臉屌c旗》,“明前茶中,第一片珍貴的茶葉被稱為槍;第二片茶葉稱為旗。文化,安順茶的槍;市場再造,安順茶的旗。一槍一旗,應該是安順茶今日的突圍之旅……?!蓖?,普定縣作家李發(fā)雯有《朵貝茶的傳說》一文,也較為流傳。
2.4 當代茶賦
屯堡有茶思茶詩,亦有茶賦。肖正廣撰有《屯堡茶論賦》一篇,賦云:“天運洪武之際,驅元屯兵黔中。芙蓉絢燦,葇荑繽紛。徙自江南,尚有遺風。種茶田埂,谷雨前采制,色味俱佳。有小鍋、朵貝茶者是也。斟香細啜,韻味足夸。茶煙飏飏,氤氳煥發(fā)。夫天地之妙物兮,雀舌為日秀;桃李之芬熏兮,葉槚為月清?;侍旌仆猎形镔?,厚澤稟靈善至萌。天地造物之精,惜鴻漸早生,僅往往得之,其味極佳。茶之為物,善控山川之靈稟,盡自然之法度,使妙哉物內(nèi),形顯其外。益思明目翹盼兮,其技以為長;肉食膻膩消盡兮,其汁以為補。況曰:“發(fā)當暑之清吟,滌通宵之昏寐。”此莫若茶之功也。思我屯堡,江南遺風,乘槎檣櫓,飛賜云中,有號朵貝,有號毛峰。此非幽人而用之,闕有適者從享??蓱z花間月,向至碧波流。淩跨百代,埂旁獨留。寄至味于淡泊,驂樸質于蠺凸。貴乎枯澹,奪云袖中,山呼月喚,相守喀斯,返觀越甌,青煙抹馥。夜后收壺中,掃月庭前與禪誦;晨前對朝霞,醉后凌霄同鐵崖。遙想寄愁容,散緩步收;精思用妙語,難造其疏。”抒發(fā)了作者對安順茶文化的感悟,對天地之妙物的贊譽。
外,其有關于安順泉水《古人品茶擇水與黔中安順名泉考略》[6]一文,詳細地闡述了明清兩代至今較為著名的大龍井泉、西龍井泉、槍鑿泉等歷史名泉。
全文對安順茶文化的梳理,基于歷史材料外,另有今人所撰散文、詩、詞、歌、賦等。這些都為茶文化的發(fā)展增添了絢爛的一筆,有力地創(chuàng)新和發(fā)揚了屯堡文化,未來仍需更加努力,創(chuàng)造于屬于安順茶的魅力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