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樂中興醫(yī)院(457400) 李志偉
成人腹股溝疝是發(fā)生于18歲以上成年人腹股溝區(qū)域的腹外疝。據(jù)統(tǒng)計,腹股溝疝占腹外疝的85%左右[1]。本研究以我院成人腹股溝疝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行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與開腹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對比其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我院96例成人腹股溝疝患者,48例行開腹腹股溝疝修補術為開腹組,48例行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為腹腔鏡組。腹腔鏡組年齡34~68歲,平均(51.12±7.46) 歲;類型:直疝12例,斜疝36例;疝分型:Ⅱ型26例,Ⅲ型19例,Ⅳ型3例。開腹組年齡32~69歲,平均(50.48±8.01) 歲;疝類型:直疝11例,斜疝37例;疝分型:Ⅱ型25例,Ⅲ型20例,Ⅳ型3例。兩組基線資料(年齡、疝類型、疝分型) 均衡可比(P>0.05) 。納入標準:符合成人腹股溝疝診斷標準;均為男性;經(jīng)查體、B超檢查確診;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開腹組行開腹腹股溝疝修補術,硬膜外麻醉,取平臥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平行于腹股溝韌帶做5cm斜形切口,尋找疝囊,橫斷疝囊并高位結扎,精索后方放置聚丙烯補片,固定在腹股溝韌帶、恥骨膜、聯(lián)合腱上。沖洗腹腔,縫合切口。腹腔鏡組行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硬膜外麻醉,取平臥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臍下緣做1.5cm縱形切口,切開腹直肌前鞘,用手指分離腹膜外間隙,放置Trocar,置入腹腔鏡,建立CO2人工氣腹,氣腹壓12~14mmHg。恥骨與臍部連線中點、中上1/3各放1個5mmTrocar。放置分離鉗,暴露Cooper韌帶、恥骨結節(jié)、腹股溝韌帶等組織,并分離,回納疝囊,放置聚丙烯補片,緩慢排氣,退出腹腔鏡。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手術用時、切口長度、下床活動時間;對比兩組并發(fā)癥(血腫、尿潴留、切口脂肪液化) 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s) 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 表示,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手術用時、切口長度、下床活動時間 腹腔鏡組切口長度(2.67±0.69) cm、下床活動時間(11.39±2.41) h較開腹組(5.2 4±1.0 8) c m、(23.86±3.29) h短(P<0.05) 。腹腔鏡組手術用時(47.32±6.58) min與開腹組(45.21±6.03) min無明顯差異(P>0.05) 。
2.2 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腹腔鏡組血腫1例,尿潴留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17%(2/48),開腹組血腫3例,尿潴留4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8.75%(9/48),腹腔鏡組較開腹組低(χ2=21.184,P=0.000) 。
開腹腹股溝疝修補術操作簡單,直視下放補片,外觀平整,且手術費用較低,但術后易發(fā)生血腫、尿潴留等并發(fā)癥。而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切口小,疼痛輕,有利于減少術中出血。在腹腔鏡直視下操作,可將補片放在合適位置,避免重要的血管、神經(jīng),減少不必要手術損傷,促進患者康復。此外,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無需釘合補片,防止補片釘合引起Doom三角、疼痛三角損傷。章曉娟等[2]研究發(fā)現(xiàn),與常規(guī)腹部正中切口手術相比,腹腔鏡下疝修補術可明顯減輕手術創(chuàng)傷,促進創(chuàng)口愈合,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主要適用于Ⅰ型、Ⅱ型、Ⅲ型、Ⅳ型腹股溝直疝、斜疝、股疝以及雙側疝、復發(fā)疝。本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組切口長度、下床活動時間短于開腹組(P<0.05),提示與開腹腹股溝疝修補術相比,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手術切口小,有利于患者盡早下床活動。本研究還顯示,腹腔鏡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17%低于開腹組18.75%(P<0.05),說明與開腹腹股溝疝修補術相比,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但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需注意穿刺時避免損傷血管、腸管,補片應足夠大,覆蓋直疝三角、疝內環(huán)口、股環(huán)口。
綜上所述,與開腹腹股溝疝修補術相比,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手術切口小,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有利于患者盡早下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