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陳澧與其門人的3本《孝經》研究著述

2020-12-26 21:58張紋華
安康學院學報 2020年3期
關鍵詞:孝經曾子陳氏

張紋華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文法學院,廣東 茂名 525000)

1862年,學海堂學長陳澧(1810—1882)從《十七史》 《太平御覽》 《說文解字》 《困學紀聞》等著述中摘錄58條,稍做注解,撰寫《孝經紀事》。因此,《孝經紀事》殊非陳氏疏解《孝經》的著述。沒有具體撰寫時間的《孝經集證》10卷,是陳澧門人桂文燦(1823—1884)撰寫的著述,桂氏以《孝經》每兩篇為1卷,以征引《白虎通義》《禮記》 《左氏春秋》 《論語》等解釋《孝經》,著《孝經集證》。1926—1927年,陳澧門人陳伯陶(1855—1930)撰寫《孝經說》3卷,是近代廣東《孝經》研究的壓軸之著。以上3本《孝經》研究著述,其研究內容有異,但都旨在維護《孝經》的正統(tǒng)地位,典型反映學海堂人的治學特征,成為近代廣東《孝經》研究學史上的重要著述。

一、研究主旨

無論是陳澧旨在使后人知曉《孝經》不唯科舉考試題目,桂文燦旨在呈現(xiàn)前人疏解的《孝經》名物、義理,還是陳伯陶申明曾子、子思、孟子與《孝經》的關系,他們研究《孝經》都是旨在維護《孝經》的傳統(tǒng)、正統(tǒng)地位。

(一)陳澧旨在使后人知曉《孝經》不唯科舉考試的題目

陳氏撰寫《孝經紀事》,旨在使后人知曉《孝經》為不可不讀而不徒為考試題目而已。“近年考試,功令增《孝經》論,蓋欲天下人人讀之。此所以順天下也,自功令頒布以來,不知天下果人人讀之與?其讀者視為圣人教人之書與?抑但視為考試題目與?而世俗之人方取浮屠道士之語寫刻傳布,以為可以勸善戒惡而不行求之圣人之書,非所謂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與?澧既刻《孝經》唐石臺本,又刻開成石經本,乃抄十七史中論說《孝經》之事若干條修為一帙以綴后,將來有續(xù)抄者更當增入之,欲以此為續(xù)《孝經》者勸,使知其不可不讀而不徒為考試題目而已也?!盵1]92

(二)桂文燦旨在讓后人了解《孝經》的名物、義理

桂氏《孝經集證》屬于其遺著之一,沒有《序》 《跋》等,由《孝經》20篇10卷組成。廣征博引,罕有兼下已意,是桂氏的撰寫特點,故筆者以為,如果說,陳澧是從經史子集中摘錄前人研習《孝經》之事,讓后人知曉《孝經》不唯科舉考試之題目,那么,門人桂氏是通過廣征博引疏解《孝經》,讓后人了解《孝經》之名物與義理。

(三)陳伯陶旨在申明曾子、子思、孟子與《孝經》的關系

1926年陳伯陶以73歲高齡開始撰寫《孝經說》,廣東已經進入后經學時代。故其著述之撰寫主旨,正如南海區(qū)大典在《孝經說后序》中所言,一是揭先圣傳救世之旨;二是序曾子、子思、孟子諸賢之學,本先圣以黜墨氏,而于近代非孝無親尤為深惡而痛絕;三是以為經學不明,異學斯熾。孟氏言經正則庶民興,斯無邪慝。明古圣賢垂教之旨,庶邪說暴行或少戢其風。

二、研究內容

陳澧摘錄前人研習《孝經》的事跡,桂文燦集解《孝經》名物、義理,陳伯陶以上、中、下3卷申明《孝經》與《春秋》、曾子學行、孟子辟楊墨的關系,構成陳氏師徒3人《孝經》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陳澧摘錄前人與《孝經》的事跡

1.《孝經》之用

《孝經紀事》13、32、33、49、56條等,陳氏摘引《南齊書》 《從政遺規(guī)》 《北史》 《后漢書循吏仇覽傳》 《隋書儒林何妥傳》,指出“政在《孝經》”。陳氏于13條的注解云:“條此條以見《孝經》即政事?!盵1]94陳氏將原注云:“內官能如此,見大識體”[1]101附于56條之后。

《孝經紀事》18、19、20、21條等,陳氏摘引《陳書徐陵傳子份》 《南史文學岑之敬傳》 《南史隱逸顧歡傳》,指出遇到疾病當讀《孝經》。陳氏在18條注解云:“采此條以誘俗人。下三條同?!盵1]94

《孝經紀事》17、51條等,陳氏摘引《陳書徐陵傳》 《太平御覽》,指出士人當讀《孝經》。陳氏注解云:“條此條以見賞者當讀《孝經》。”[1]94“采此條以見經學必以《孝經》為先?!盵1]99

2.習《孝經》之士人、帝王

《孝經紀事》 2、3、4、6、9、11、12 條等,陳氏摘引《漢書藝文志》 《漢書疏廣傳》 《后漢書荀爽傳》 《晉書皇甫謐傳》 《南齊書張敬兒傳》《南齊書王儉傳》,指出長孫氏、江翁、疏廣、荀爽、皇甫謐、張敬兒、王儉等士人習《孝經》。陳氏在4、9、11條中注解云:“采此條以見人人皆當讀《孝經》?!盵1]93“采此條以見終身不可離《孝經》?!盵1]93“采此條亦見武人當講《孝經》?!盵1]100

《孝經紀事》 5、7、8、10、37、38、39、40、54條等,陳氏摘引《后漢書儒林傳》 《晉書劉超傳》 《晉書車允傳》 《晉書何承天傳》 《新唐書》《新唐書玄宗本紀》 《新唐書禮樂志》 《新唐書選舉志》 《直齋書錄解題》,指出漢明帝下令通《孝經》,恭帝、孝武帝習《孝經》,何承天向皇太子講《孝經》,帝王詔天下民間家藏《孝經》一本,天寶三載詔天下家藏《孝經》,太宗召孔穎達講《孝經》,兼通《孝經》,唐玄宗注《孝經》一卷。

3.朱熹釋《孝經》最佳

《孝經紀事》5,陳氏摘引《朱子文集》,指出朱熹釋《孝經》最佳。朱熹在《南康任示俗》中云:“《孝經》云:‘用天之道,因地之利?!^依時及節(jié)耕種田土?!斏砉?jié)用’這人。天所,謹身,認罪服法作非違,不犯刑憲;節(jié)用,謂省使儉用,不妄耗費?!责B(yǎng)父母?!四苄写巳渲?,則身安力足,有以事養(yǎng)其父母,使其父母安穩(wěn)快樂?!耸酥⒁病!耍^百姓也。能行此上四句之事,方是孝順,雖是父母不存,亦須如此,方能保守父母產業(yè),不至破壞,乃為孝順。若父母生存,不能事養(yǎng);父母亡歿,不能保守,便是不孝之人,天所不容,地所不載,幽為鬼神所責,明為官法所誅,不可不深戒也。”陳氏注解云:“此條最佳?!盵1]100因此,陳氏將此條置于《東塾讀書記》。

(二)桂文燦集解《孝經》的名物與義理

1.集解《孝經》名物

桂氏將《開宗明義章》分為11條,首條為“仲尼居”。桂氏征引《白虎通義姓名篇》釋“尼”,“孔子首類尼山,蓋中低而四旁高,如屋宇之反”。征引《說文》釋“居”為“閑居”,“《考證》曰:‘仲尼凥,凥謂閑居’”[2]531。次條為“曾子侍”,桂氏征引《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釋“曾子”,“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與,少孔子四十六歲,孔子以為能通孝道,故授之業(yè),作《孝經》,死于魯”[1]531。除“死于魯”以外,桂氏征引與前述之陳氏《孝經紀事》首條相同。第5條為“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桂氏征引《小戴曲禮》釋與師長相處的禮節(jié),“侍坐于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請業(yè)則起,請益則起。父詔無諾,先生詔無諾,唯而起”[1]533。

2.集解《孝經》義理

桂氏《開宗明義章》第3條為“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桂氏征引《檀弓篇》 《王制篇》《樂記篇》 《祭統(tǒng)篇》 《中庸》 《婚義篇》 《左氏傳》 《國語》等釋“順”,賦予“順”孝、樂、禮、孝等內涵,將其作為實現(xiàn)人倫道德的重要目標?!啊缎〈魈垂缕吩疲骸?jié)喪,順變也。’”“《王制篇》云:‘宗廟有不順者為不孝,不孝者君絀以爵?!薄啊稑酚浧吩疲骸畼窐O和,禮極順,內和而外順?!衷疲骸畼吩谧彘L鄉(xiāng)里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薄啊都澜y(tǒng)篇》云:‘賢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謂福也。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無所不順之謂備,言內盡于己而外順于道也。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順其親,其本一也。上則順于鬼,外則順于君長,內則以孝于親,如此之謂備。唯賢者能備,能備然后能祭,是故賢者之祭也。致其誠信,與其忠敬,奉之以物,道之以禮,安之以樂,參之以時,為薦之而已矣,不求其為孝子之心也。祭者所以追養(yǎng)繼孝也,孝者,畜也。順于道不逆于倫,是之謂畜。’”“《中庸》云:《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如樂且湛。宜爾室家,樂爾妻帑?!釉唬骸改钙漤樢雍?。’”“《左氏昭二十八年傳》云:‘慈和遍服曰順。’杜《注》云:‘唯順,故天下遍服?!薄啊秶Z周語》云以順及天下?!薄啊稌x語一》云:‘敬順所安為孝?!薄稌x語二》云:“在因民而順之。”在此基礎上,桂氏征引《新語》釋“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之義,“陸賈《新語》云:‘孔子曰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言德行而其下順之矣’”[2]533。

桂氏《開宗明義章》第6條為“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惫鹗险饕洞蟠髟哟笮⑵?《小戴祭義篇》 《中庸》 《論語學而篇》《白虎通義》釋“孝為德之本”。“《大戴曾子大孝篇》 《小戴祭義篇》并云:‘民之本教曰孝?!薄啊吨杏蛊吩疲骸⑻煜轮蟊??!崱蹲ⅰ反蟊荆缎⒔洝芬??!薄啊墩撜Z學而篇》云:‘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鄭康成云:‘孝為百行之本。’”“《白虎通義》云:‘孝道之美,百行之本也。’”[2]532桂氏征引《說苑》釋君子有六本?!啊墩f苑建本篇》云:‘孔子曰行身有六本,本立焉,然后為君子,立身有義矣。而孝為本,處喪有禮矣。而哀為本,戰(zhàn)陳有隊矣。而勇有本,治政有理矣。而能為本,居國有禮矣。而嗣為本,生財有時矣。而力為本?!惫鹗险饕逗鬂h書延篤傳》,釋仁、孝的關系有二:一是仁、孝同源?!昂V乃論之曰:觀夫仁、孝之辨紛然,異端互引典文,代取事?lián)?,可謂篤論矣。夫人二致同源,總率百行,非復殊兩輕重必定前后之數(shù)也?!倍切⒃谑掠H,仁在施物?!岸缬制浯筝^,體而名之,則孝在事親,仁施品物,施物則功濟于時。事親則德歸于己,于己則事寡,濟時則功多,推此以言仁則達矣。”三是孝是仁之本?!叭晃镉谐鑫⒍?,事有由隱而章。近取諸身則耳有聽受之目,有察見之明,足有致遠之勞,手有飾衛(wèi)之功。功雖顯外,本之者心也。遠取諸物則草木之生始于萌芽,終于彌蔓,枝繁扶疏,榮葉紛縟,木雖繁蔚,致之者,根也。夫仁,人之有孝,猶四體之有心腹,枝葉之有本根也。圣人知之,故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彼氖侨省⑿⒏饔衅?,各從其稱。“然體大難備,物性好偏,故所施不同,事少兩兼者也,如必對其優(yōu)劣,則仁以枝葉扶疏為大,孝以心體本根為先,可無訟也?;蛑^先孝后仁,非仲尼序回參之意,蓋以為仁孝同質而生,純體之者,則互以為稱虞、舜、顏回是也。若偏而體之,則各有其目,公劉、曾參是也。夫曾、閔以孝弟引為至德,管仲以九合為仁功,未有論德不先回、參,考功不大夷吾。以此而言,各從其稱者也?!盵2]533-534

(三)陳伯陶申明《孝經》與《春秋》、曾子學行、孟子辟楊墨的關系

1.《孝經》與《春秋》相表里

一是孔子作《春秋》 《孝經》的原因。陳氏指出有二:一是《春秋》實為魯作。“《春秋》為亂賊作,實為魯作。魯之君被弒者四,被戕者一,被逐而死于外者一,魯史諱國惡,書薨書卒,亂賊之罪不明,故孔子以屬辭比事明之?;腹軓s兄,臣弒君者也?!盵3]10二是孔子因魯?shù)湺鳌缎⒔洝??!敖衿涞溎顺鲇诟缸泳奸L幼之間,此夫子所深疾也,故其作《孝經》曰:‘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大于配天?!粍t《孝經》雖繼《春秋》而作,亦為魯作也?!盵3]16-21因此,陳氏認為《古文孝經閨門章》其義與對哀公同,朱熹《孝經刊誤》疑“嚴父配天”,非所以為天下之通訓,是未審《孝經》是孔子為魯作之故。若將《閨門章》附《廣揚名章》后,通為一章,則得之矣?!堕|門章》殊非偽作。

二是《春秋三傳》與《春秋》 《孝經》。陳氏指出有三:一是子夏、左丘明受經孔子?!啊墩f苑復恩篇》引子夏曰:‘《春秋》紀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父者也?!朔且蝗罩乱?,有漸以至焉。此親聞諸孔子者也。左丘明亦受經仲尼?!盵3]23-24二是《左氏傳》之例與《春秋》互為表里?!白笫习l(fā)其凡曰:‘凡弒君者稱君,君無道也?!鬃优c左丘明觀于《周史》而修《春秋》,丘明因作《傳》與為表里,故弒君不道者必詳述之?!盵3]25三是《公羊》 《谷梁》不會孔子修《春秋》之例?!啊秱鳌匪Q君子,蓋當進斷斯獄者之辭,舍藥物而不自制藥,亦正誤用自制藥,則不免于與夫弒也。語婉而嚴,與孔子之責盾同,非寬止也?!豆颉?《谷梁》兩家皆不會斯旨。……當以《左氏傳》為正。”[3]9

三是《孝經》繼《春秋》而作,故特明君臣之義。陳氏指出有三,一是“君臣之義出于父子,孔子實本周公之法,固與《春秋》相表里。后之邪說暴行無君者,因而無父,非圣無法,此所以為大亂之道也?!盵3]42二是一家之中至尊者父,不特子嚴事之,即家人亦嚴事之。三是嚴父嚴兄妻子臣妾,猶百姓徒役,猶慶賞于國,猶用刑罰于萬民,如孔子《易序》曰:“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錯”[3]37?!兑住放c《孝經》雖父母并嚴,但又言惟父至尊,此家無二主之義。

四是《孝經王言》兩篇與《春秋》相表里。陳氏征引《孝經》言明王以孝治天下與《大戴禮王言篇》后指出《孝經》王言兩篇,與《春秋》實相表里。其具體內容有三:一是《孝經》明人倫以導忠孝,而王言則申天討而誅亂賊也。二是孔子抱東周之志,及世不用,不得已而語于曾子?!皡?,今之君子,惟士與大夫之言之聞也,其至于君子之言者甚希矣。于乎,吾王言其不出而死乎?!盵3]43三是孔子語曾子之內修七教與《孝經》言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合,其言三至又與《孝經》言明王得萬國之歡心合。合觀七教三至,蓋即孔子所以為東周之道,即是作《春秋》之本意。

五是孔子之言與《春秋》相表里。陳氏指出有五:一是《論語》有作《左氏傳》者,如“《語論》‘克己復禮為仁’用《左傳》,古也有志克己復禮仁也”。二是孔門七十二之徒不以為怪,則夫子之言原與《春秋》相表里,而非有二也。《春秋》有簡書,有策書,夫子修簡書,以為《春秋》之經。左丘明修策書以為《春秋》之《傳》。其于二書皆朝夕講求,不問其為何人語而其言足述往往取之乘訓。因此,朱熹懷疑《孝經》為后人襲《左氏傳》語而作,非盡夫之言,則為誤。三是孔子易禮為孝,其旨別有左丘明《傳》曰“孝,禮之始也?!毙槎Y始,是因孝而有禮,而禮即所以成孝。孝為德之本,孝又為禮之本。曾子之言與左丘明語同[3]49-50。四是孔子易性為義,本于子產,孔子約之而言孝曰:“則天之明,因地之義,以順天下?!蔽迨且云浣滩幻C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孝所以導性之善而歸于大順。孔子易子產之言,乃窮本反始之論,見于《左氏傳》。五是孔子用《左氏傳》語以教門人,有約言之者,《孝經》是也,有引申推廣言之者,如告顏淵問仁等,孔子雖用《左氏傳》語而一經增削,即成為圣人之言。孟子曰:“孔子之謂集大成。”

2.曾子學行傳授皆本于《孝經》

一是曾子作《孝經》見其學行。陳氏指出有二:一是《開宗明義章》曰:“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贝艘娛嗽又ⅲ右簧词卮苏Z。其中,陳氏指出,忠可移于君,是曾子闡明的《孝經》大義。與此同時,《孝經》言五孝,而結之曰:“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無始終,而患不僅者未之有也?!薄盎肌弊鞯溁冀?。蓋怵之以患及,使各修省,所謂乾以惕無咎。震以恐致福也。如《諸侯章》引《詩》。此外,《大戴禮曾子大孝》是訓釋《孝經》全篇大義,如《孝經》自子曰:“夫孝,備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至“孝子之事親終矣”,其中辭義血脈文連旨環(huán),自成一篇文字?!缎⒔洝方Y以《喪親章》,孝子之事親終矣,此即謂禮終之義也。二是曾子一生詳見《紀孝行章》。陳氏指出:“《孝經》一篇,多論以孝順天下之大道,惟《紀孝行章》‘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述孝之條目。曾子一生言行,即本此五者詳說而實行之?!盵3]92此外,陳氏認為曾子述此“五者”源于孔子?!懊献釉疲骸釉唬荷?,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嗽邮隹鬃痈婷蠈O之言。五致分言之則曰敬曰樂曰憂曰哀曰嚴,統(tǒng)言之則皆事親之禮也?!盵3]98-99

二是曾子之學行見孔孟之學。陳氏指出有四:一是曾子因孔子“幾諫”之說而于《孝經諫爭章》《大戴禮事父母》 《曾子立孝篇》,推之言所以補《孝經》未及也。二是曾子論喪親,取孔子之訓,孟子則本于曾子??鬃右詥手啤盎计溥^于制也”,然孝之之情亦所當盡,曾子也將孝子之情與圣人之政分別言之,曾子門人樂正子春于母死五日而不食,也守曾子之訓。陳氏指出:“《孟子》告滕世子曰:‘親喪,固所自盡也?!w亦本之曾子?!盵3]104三是孔子明于天地之理,曾子亦言之?!啊缎⒔洝费杂锰熘婪值刂?,又言天地之性,人為貴。又言天地明察,神明彰矣??鬃用饔谔斓厝诵灾?,故于《孝經》言之,而曾子亦深研之?!盵3]104四是《孝經》見孔子“忠恕”之道?!爸行臑橹?,如心為恕。見《周禮毛詩疏》,此自古訓,中猶充也,充實此心使無歉,謂之忠。曾子大孝,忠者中此者也,是也?!盵3]113“曾子受《孝經》之傳,而又承一貫之詔,故其論孝亦以忠恕明之。”

三是《中庸》以忠恕一以貫之道為經,以《孝經》 《大學》之言為緯。陳氏指出有三:一是子思作《中庸》。子思于曾子,實在師友之間。子思闡發(fā)至精,其為得曾子之傳。二是《中庸》與《孝經》 《大學》的關系?!吨杏埂贰疤烀^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是本《大學》誠意章而言,《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是本《大學》正心章而言,《中庸》“《春秋》修其祖廟,至治國如其示諸掌乎者”,本《孝經感應章》言之,《中庸》“凡事豫則立句”,一之豫在知本,《孝經》子曰:“夫孝,德之本”。而《大學》云:“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墩\意章》又云:“此謂知本?!惫蚀撕稀缎⒔洝?《大學》言之[3]134-136。因此,子思受曾子《孝經》之傳而深嘆其為德本。三是《孝經》的傳播。陳氏指出,《孝經》傳自吳起,魏文侯亦為《孝經》傳,自是以后《孝經》遂為世所傳誦。

3.孟子本《孝經》以辟楊墨

一是孟子之學本于曾子、子思。陳氏指出有三:一是《孟子》七篇多與《孝經》相發(fā)明?!啊缎⒔洝吩唬骸窍韧踔ǚ桓曳窍韧踔ㄑ圆桓业?,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孟子》曰:‘子服堯之服誦堯之言,行堯之行,亦以服言行三者并言之。’《孝經天子章》曰:‘刑于四海。’《諸侯章》曰:‘保其社稷?!肚浯蠓蛘隆吩唬骸仄渥趶R?!妒苏隆吩唬骸斏??!睹献印吩唬骸熳硬蝗?,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不仁,不保四體。’亦似本《孝經》也。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子之養(yǎng)云云,正與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相反,亦可以為《孝經》之反證也?!盵3]145-146二是《孟子》七篇本于《大學》 《中庸》?!叭缭啤煜轮驹趪?,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于所厚者薄無所不薄也。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恕洞髮W》之義也。‘居下位而不獲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獲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獲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于友矣。悅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悅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身矣,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恕吨杏埂分x也。合《孝經》言之,孟子之學,出于曾子、子思益信。”[3]148-149三是孟子言仁義本于曾子。“史遷蓋以《孟子》首章為七篇大旨,故特揭之,然《大學》末章曰:‘未有上好仁而不好義者也。’又兩結之曰:‘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孟子之言,蓋本之曾子也?!盵3]149

二是孟子本《孝經》辟楊墨。陳氏指出有二:一是至孟子時,楊墨之沒已久,其書皆出,而其邪說亦深中于人心?!肮省逗帽嬲隆吩唬骸浪サ牢ⅲ罢f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又曰:‘圣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盵3]153二是孟子以“稱堯舜”斥楊墨?!懊献臃Q堯舜,道人倫,尤重于君父?!瓧钍蠟槲?,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吾為此懼,閑先圣之道,距楊墨,放淫辭。蓋人倫有五,然知有父子之親,則夫婦自有別,長幼自有序。知有君臣之義,則朋友自有信。堯之教以人倫在此,舜之察于人倫在此,即圣人為人倫之至亦在此?!盵3]153

三是雖然墨子亦言仁義忠孝,但都是邪遁之辭。陳氏指出有四:一是墨子言“節(jié)葬”實是教人死忘親之法。墨子雖曰為天下,其實與利己而已。墨子言喪無哀之情,非儒哀戚為偽以謾親[3]162,此孟子所以斥為無父。因此,司馬談《論六家要旨》有誤?!八抉R談《論六家要旨》云:‘墨者送死,舉音不盡其哀,孝喪禮必以此為萬民之率,安得有服喪三月之事乎?’……‘月’蓋‘日’之誤,謂從事于喪者三日也。如誠服喪三月焉,有葬時不改服之理乎?”[3]165-166二是墨子尚儉惡樂有違《孝經》“養(yǎng)則致其樂”,墨子以此強本節(jié)用,為大國所深忌。三是墨子言“兼愛”實是兼相愛交相利,與孔子罕言利相反?!啊斗侨逑缕吩疲骸蛞坏佬g學業(yè)仁義也皆大以治人,小以任官,務與天下之利曲直周旋,利則止。此君子之道也,以聞孔某之行,則本與此相反,謬也。’墨子之所以非孔子者,全根在于此。故其論仁義忠孝,皆以利為言?!盵3]171四是墨子初受孔子之學,后創(chuàng)功利之說。“蓋墨子生孔子之后,而又居于宋魯,時周室微弱,九伐不行,天下并爭,強凌弱,大并小,墨子急于用世,而又知儒術之必絀也,故創(chuàng)為功利之說?!盵3]180-181因此,陳氏認為,班固附會《孝經》以論墨家者流,且謖其以孝視天下,其謬誤可知。

三、研究特色

詳于征引與疏于下己意,注重申明《孝經》與先秦孔學學脈的關系,是陳澧《孝經紀事》、桂文燦《孝經集證》、陳伯陶《孝經說》3本《孝經》研究著述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學海堂人的治學特征。

(一)詳于征引與疏于下己意

陳氏《孝經紀事》58條,或直接從著述中摘錄某條而不做任何注解,或在下述13條中略做注解:4、9、13、15、17、18、22、41、51、52、54、56、58。或說明采此條的原因,或指出該條的大義,是陳氏略做注解的兩種內容。如51條陳氏云:“采以條以見經學必以《孝經》為先。”[1]9958條陳氏云:“可見宋泉非虛誔?!盵1]101因此,詳于征引、疏于下己意是陳氏撰寫《孝經紀事》的特色。

桂氏《孝經集證》主要以博采諸家為主,偶有以“文燦謹案”兼下己意。其中,桂氏在《諸侯章》中兼下己意較多,且多為作釋義的總結。《諸侯章》“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桂氏引《大戴曾子立事篇》后云:“文燦謹案,此不驕不危,不溢之謂也”[2]539。桂氏征引《荀子宥生篇》后云:“文燦謹案,此滿而不溢之謂也?!盵2]539《諸侯章》“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桂氏征引《大戴曾子立事篇》 《孟子婁離篇》 《孟子盡心篇》后云:“文燦謹案,不危不溢,然后能保其社稷也”[2]540。桂氏征引《風俗通祀典篇》后云:“謹案《春秋左氏傳》有烈山氏之子曰:‘柱能植百谷蔬果,故立以為稷,正也?!苋~亦以為稷正也,周世亦以為稷自商以來祀之,祀緣和以事死,故社稷人祀之也,則祭稷設不得稷,未稷反自食也?!盵2]541《諸侯章》“《詩》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桂氏征引《論語泰伯篇》后云:“文燦謹案,此曾子守戰(zhàn)戰(zhàn)兢兢之義,以至于沒世也”[2]541。

(二)注重申明《孝經》與先秦孔學學脈的關系

陳氏《孝經說》由上、中、下3卷組成,陳氏在每卷下都說明該卷的主旨,如《孝經說上篇》為“此篇論《孝經》與《春秋》相表里”,《孝經說中篇》為“此篇言曾子學行傳授皆本《孝經》”,《孝經說下篇》為“此篇論孟子本《孝經》以辟楊墨”?!洞呵铩窞榭鬃右螋斪?,《孝經》是孔子授意曾子所作,子思與曾子亦師亦友,孟子師從曾子,因此,陳氏勾勒的是“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先秦儒學學脈。與此同時,陳氏以《孝經》有《論語》 《中庸》 《大學》 《孟子》語,即將《四書》作為一個整體分析《孝經》。

從咸同年間陳澧《孝經紀事》、桂文燦《孝經集證》到1926年陳伯陶撰寫《孝經說》,陳澧與其門人的這3本《孝經》研究著述,跨越近代廣東社會、近代廣東經學發(fā)展最為激蕩的半個世紀。陳伯陶恪守以《孝經》為代表的傳統(tǒng)經學與經學傳統(tǒng),延續(xù)咸同年間以陳澧、桂文燦等為代表的學海堂人的治學精神,彰顯了近代廣東傳統(tǒng)經學頑強的生命力,為廣東傳統(tǒng)經學的近代終結留下珍貴的文獻。

猜你喜歡
孝經曾子陳氏
義寧陳氏家風
《孝經》在儒家經典體系中的地位變遷
——以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為討論中心
哪吒失手
陳遠
林挺
曾子殺豬
“蒙以養(yǎng)正”
《孝經》: 以“孝”為中心的儒家經典
陳氏兄弟
理雅各《孝經》翻譯研究
上杭县| 镇远县| 桦甸市| 福安市| 阿拉善左旗| 富裕县| 离岛区| 新乡市| 丰台区| 扬州市| 昭觉县| 喀喇沁旗| 常宁市| 永胜县| 同心县| 辽宁省| 定远县| 赣榆县| 鄂伦春自治旗| 永城市| 田林县| 广东省| 杭州市| 漾濞| 柯坪县| 阳西县| 蛟河市| 铜川市| 长海县| 通渭县| 翁牛特旗| 长宁区| 敦煌市| 宜良县| 准格尔旗| 自贡市| 云林县| 西城区| 大兴区| 西吉县| 刚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