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桂英
【摘?要】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小學生多樣化地解決實際問題,促使學生能夠在充分解讀教材,掌握數學知識系統(tǒng)的基礎上,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注重一題多解、舉一反三,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文章基于此點,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多樣化的解決問題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多元解題;策略探究
小學是學生能力和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多樣化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他們能夠獲得多元思維的發(fā)展,引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探索能力。對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多元化教學方式的運用,要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一、充分解讀教材,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深入地解讀課本教材,要牢牢抓住每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掌握和分析,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他們能夠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數學問題,以此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
以西師大版六年級數學課本教材為例,教師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有這樣一道數學題,要求求出它陰影部分的面積,圖片如下:
針對這個面積題,很多學生會從扇形的角度出發(fā),去解答這道題。但是教師卻要注重學生以多種方式解答它,從扇形的角度解題固然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仔細觀察圖形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它其實是一個半徑為10的四分之一的圓,因此整個陰影部分的面積就可以是半徑為10的四分之一圓的面積減去半徑為5的二分之一圓的面積,這樣就能夠正確求出陰影部分的面積。
在這種算法中,不需要去考慮扇形的弧長,可以避免出錯,以此也提高了學生解題的正確率,實現(xiàn)了學生的有效發(fā)展。
二、重視一題多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題多解是要求學生能夠在學會一種解題思路的基礎上,運用舉一反三的方法,達到拓展更多解決問題方法的目的。對此,教師就一定要注重學生的一題多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西師大版六年級數學課本教材為例,在講解《雞兔同籠》的問題時,就應該注重學生的一題多解思維。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雞和兔子的圖片展現(xiàn)在學生跟前,然后讓學生深刻地明白雞和兔子關在同一個籠子里,應該關注的點是什么?(頭和腳);其次,教師就可以給出一個典型案例: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子,從上面數有八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那么雞和兔子各有多少只呢?讓學生在這種問題情境中,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去解答這個問題。
之所以將“雞兔同籠”放置在六年級的總復習中,其實就是要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多元化的解答。針對這個問題,學生可以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盈不足術”、“畫圖法”、“列表法”、“假設法”、“方程法”等等。在此過程中,教師就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用這些方法去解答雞兔同籠問題。這樣一來,才能夠幫助學生不斷探索出數學中的數量關系式,能夠學會數學中的“轉化”、“化歸”、“建模”思想,以此才能夠充分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發(fā)展。
三、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
教師培養(yǎng)學生多樣解題的能力,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遇到綜合性問題的時候,能夠信手拈來,綜合性地使用這些數學知識和解題方式,實現(xiàn)學生的有效發(fā)展。所以教師應該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學會使用多元的解題方法,提高對數學知識和解題方法的運用能力。
以西師大版六年級數學課本教材為例,在復習“分配”“擇優(yōu)”這種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放一段小狗叼著菜籃子去買菜的視頻,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教師再以此作拓展延伸,向學生提出一個“優(yōu)化問題”:倘若主人讓這只小狗去買大白菜和蘿卜,只給了它40元,已知蘿卜2.5元一個,白菜4元一個,小狗應該怎樣買,才能夠買到更多的大白菜和蘿卜呢?在情境的引導下,學生就會立馬陷入思考。將40元作細化分析,討論究竟如何使用,才能夠買到更多的菜品。這樣就能夠讓學生采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思考這個問題,提高他們分析計算的能力,以此也提高了學生有效運用的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多樣解題,雖然學生之間的解題能力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但是教師應該以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思維作為主要任務,以激發(fā)學生的多樣解題思路作為最終目標,鼓勵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去思考和探究問題,尋求多樣化的解決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得到不斷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汪家林.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方法[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學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大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2]馬貞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小學生多樣化解決問題[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7):242.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榕山鎮(zhèn)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