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隱沒的史家:朱書的晚明史研究述論

2020-12-29 14:48:48
關(guān)鍵詞:明史皖江

江 偉

(安徽省寧國中學(xué)歷史教研組,安徽寧國242300)

朱書(1654—1707),字字綠,一字紫麓,號恬齋,別號杜溪,安徽宿松人,清初杰出的學(xué)者,一生著述豐厚。據(jù)初步統(tǒng)計,有《杜溪文稿》《杜溪詩稿》《朱杜溪稿》《游歷記》《癸壬錄》《閩游詩》《評點東萊博義》《松麟堂偶鈔》《古南岳考》《恬齋日記》《恬齋紀聞》《恬齋漫記》《寒潭瑣錄》《謀野錄》《糊饦集》《仙田詩在》《朱氏家譜》等十余種,還參加過《宿松縣志》的校閱和大型類書《佩文韻府》《淵鑒類函》的修纂。但是,由于受戴名世“《南山集》案”和乾隆朝禁書令的影響,朱書的著作淪毀幾盡,存者十不足一。清中葉以后,學(xué)人開始收集朱書散佚的詩文,初步探討朱書的學(xué)術(shù)成就。然而,時至今日,學(xué)界大多將朱書視為古文家,注重他在文學(xué)方面的成就,對于他的史學(xué)成就,則鮮有研究。據(jù)筆者所知,目前只有吳航《清代南明史撰述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一書對朱書的史學(xué)成就略有涉及。本文擬在此書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探討朱書在晚明史研究上的成就,以期拋磚引玉,進一步深化朱書史學(xué)研究。

一、朱書晚明史撰述考略

朱書是清初古文名家,然其學(xué)術(shù)追求卻是史學(xué)。他的史學(xué)成就主要集中在明史領(lǐng)域,正如他的好友方苞所說:“(朱書)尤熟于有明遺事”[1]。在明史研究中,朱書對晚明史(包括南明史)又著力甚勤,成就最大,其史學(xué)撰述大多集中在這一領(lǐng)域。

(一)《癸壬錄》

《癸壬錄》是朱書的史學(xué)代表作。是書記事上起明萬歷元年癸酉(1573),下至清康熙元年壬寅(1662),歷時90年,取“癸酉”“壬寅”兩個紀年的首字,故名《癸壬錄》?!豆锶射洝穬?nèi)容涉及面很廣,朱書在《自序》中介紹說:是書“上而朝廷之爵賞予奪、巡幸播遷,下而朋黨之角爭盛衰、往來報復(fù),內(nèi)而宮闈宦豎之顯晦,外而督撫勛鎮(zhèn)之戰(zhàn)守,以至忠臣之捐軀湛族,義士之窮餓遠遁,莫不見于是編”[2]20。

《癸壬錄》今不存于世,故無法得知其篇目。查閱康熙《杜溪文稿》,發(fā)現(xiàn)該書卷二錄有《癸壬錄自序》一文,卷六又有《龍眠愚者方公家傳》《金中丞傳》二文,題下小注都說“入《癸壬錄》”。朱書為友人張符驤文集《依歸草》作序又說“屬有《癸壬錄》之編,乃作《艾御史傳》寄良御(張符驤,字良御——引者注)”[3]??梢姡栋穫鳌芬彩恰豆锶射洝分械囊黄?。有學(xué)者據(jù)此推斷,《癸壬錄》很可能是傳記體史書,或至少存在為數(shù)不少的傳記[4]。

《癸壬錄》之所以不存世,是受到文字獄的影響而毀。由于受康熙朝戴名世“《南山集》案”和乾隆朝頻繁文字獄的影響,朱書的著作大多淪毀不存,幸存下來的只有詩文集等數(shù)種而已。據(jù)此可以推斷,《癸壬錄》就是在這兩次文字獄中被禁毀的。乾隆四十七年(1782),閩浙總督陳輝祖奏繳應(yīng)毀書籍,將《杜溪文稿》列入應(yīng)禁書籍清單:“《杜溪文稿》一部,刊本?!涓鍍?nèi)《癸壬錄自序》一篇,語意更為狂謬?!盵5]《自序》尚且“狂謬”,其書必定更是如此?!洱埫哂拚叻焦覀鳌肥恰豆锶射洝芬粫媸牢恼轮?,系桐城方以智之傳。崇禎帝自縊后,方以智輾轉(zhuǎn)南下投奔南明弘光政權(quán),后又任職于隆武政權(quán)和永歷政權(quán)。清軍大舉南下之后,方以智秘密組織反清復(fù)明,被捕之后又拒絕投降清朝。而且,該文還多次提到南明諸帝的廟號、年號。這樣的文章在書中一定還有很多,這是清政府不能容忍的。可見,《癸壬錄》一書是因為觸及了清政府的忌諱,以致被禁毀。

(二)《皖江先賢(耆舊)傳》與《皖江文獻》

朱書鑒于國史、方志對鄉(xiāng)邦(安慶六邑)人物記述的不足,決定撰寫鄉(xiāng)邦史書《皖江先賢(耆舊)傳》。他說:

伏惟鑒漢唐宋皖人之寡傳,樂元明至今之獨盛,依小史、外史之義,以成先賢耆舊之紀載,而不為史志之所遺略,則六邑君子必有毅然任之者。書得從其后,以觀成焉,不亦美乎?元以前皖人入史志者,不復(fù)具,惟蒐明至今止,凡顯仕、隱晦、獨行概為立傳。有著作可傳者,別為一書,名曰《皖江文獻》[6]11。

由此可見,《皖江先賢(耆舊)傳》是一部鄉(xiāng)邦傳記體史書,記事上起明初,下至清康熙年間。因此,晚明之后的人物也必然在記述之列。文中所謂“隱晦”“獨行”,應(yīng)該就是指那些抗清義士和不仕清廷的遺民?!锻罱墨I》則是一部資料匯編,必然包括明末清初人物的著作。然而,今未見《皖江先賢(耆舊)傳》和《皖江文獻》二書,故二書應(yīng)該毀于文字獄,也可能沒有完稿。

(三)其他撰述

除了上述著作之外,朱書還有不少撰述涉及到晚明史。乾隆四十年(1775),安徽巡撫裴宗錫上奏稱,繳獲《游歷記》《閩游詩》等24種“違礙”書籍,這些書“非系及宏光、隆武等偽號,即有悖逆詆毀觸礙語句,種種繆妄,殊堪痛恨,應(yīng)請銷毀”[7]??梢姡鞎队螝v記》《閩游詩》二書,應(yīng)該記述了很多南明史實,故而遭到查禁。

據(jù)朱書在《游歷記自序》一文中說:“予生平好游,今天下疆域凡十五區(qū),予足跡所到已三之二。于是仿桑欽、酈道元以道里為經(jīng),以見聞為注,作《游歷記》若干卷,曰兩畿、曰燕秦、曰燕梁、曰秦楚、曰閩豫章入燕、曰閩浙入揚州、曰江行?!盵8]《游歷記》是一部歷史地理學(xué)著作,今有《燕秦之道》一卷存世,文中并沒有清廷忌諱的文字??梢姡摃婕澳厦魇返膬?nèi)容都在淪毀部分?!堕}游詩》是朱書客居福建時所作詩歌,原有150 余首,今只有十來首存世。雍正末年,朱書長子朱曉重刻《杜溪詩稿》,回憶說:“《閩游詩》百五十余首,刻過五十首,板亦不存,今從王年伯方若所訂刻之?!盵9]《閩游詩》在乾隆禁書之前便已毀板,可見是受到了戴名世《南山集》案的影響??梢酝浦?,《閩游詩》是一部以詩寫史的著作,可能涉及到南明魯監(jiān)國、隆武兩個政權(quán)的相關(guān)人物及臺灣鄭成功的事跡。

此外,朱書還有不少單篇文章也涉及到晚明史,這些文章散見于他自己的文集或者附錄在他人的詩文集中。

二、對明亡斷限及明朝敗亡原因的探討

朱書的晚明史撰述大多湮沒不存,故不可窺覽其內(nèi)容。然而,根據(jù)朱書現(xiàn)存詩文,可以初步認識朱書晚明史撰述的內(nèi)核。他對明亡斷限的看法,對明朝敗亡原因的分析,都具有重要價值。

(一)明亡斷限和清朝正統(tǒng)問題

明亡斷限,即明朝終結(jié)于何年,是清初史學(xué)界探討的核心問題。據(jù)研究,清初史學(xué)家對明亡斷限主要有三種觀點:一是亡于崇禎朝,二是亡于弘光朝,三是亡于永歷朝[10]。朱書主張明亡于永歷朝,他甚至公開提出“明祀絕于壬寅”[2]20,也就是說,明亡于永歷十六年,即清康熙元年(1662)。

清初,明亡斷限不僅是一個學(xué)術(shù)問題,更是一個敏感的政治問題,因為明亡斷限與清朝正統(tǒng)起始密切關(guān)聯(lián)。確定明朝亡于何年,也就確定了清朝何時開始成為中原的正統(tǒng)王朝。朱書將明朝終結(jié)的時間定在永歷十六年,意味著他將清朝正統(tǒng)起始時間定在康熙元年。也就是說,朱書不承認清順治一朝的正統(tǒng)地位,而是奉南明弘光、隆武、永歷各政權(quán)為正朔。在清初那種特殊的政治環(huán)境下,朱書敢于明言明朝亡于永歷十六年,這種無所畏懼的史學(xué)精神無疑值得后人敬佩。法國學(xué)者戴廷杰推崇說:“當(dāng)其時,如是之言,罕聞極甚,蓋人意中有,筆墨間無矣?!盵11]

(二)明朝敗亡原因的分析

朱書晚明史撰述的學(xué)術(shù)宗旨,主要在探討明朝滅亡的原因,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在朱書看來,明朝滅亡不僅在于“天命”,更是因為“人事”,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帝王失德。朱書對崇禎帝及南明諸帝痛加貶斥,認為諸帝用人失誤,導(dǎo)致明朝滅亡。他說:

嗟乎!明之亡也,固若斯之易乎?得天下有二道,曰英明,曰寬厚;失天下亦有二道,曰剛愎,曰愚柔。崇禎英明,而弘光亦不失為寬厚,宜可以守天下而無失,而究與剛愎、愚柔同盡。悲夫!衛(wèi)靈公無道,以圉、賈、鮀三人而不喪。今即使堯舜在上,而所用者溫體仁、馬士英,亦必不能治,況其他乎?[12]

他進一步批評道:

北都淪喪之后,一建南都,再建閩海,三建肇慶,由是遷武岡,遷南寧,遷安隆,遷云南,寄命緬甸,以終焉。方其始也,地大于昭烈、宋端,親近于晉元,統(tǒng)正于李昪、劉崇,而所仗以立國者,則昏貪之馬士英,海賊之鄭芝龍,叛降之劉承胤、陳邦傅,流賊之孫可望。人主既無股肱心膂之托,而清流又或從而激之,夫安得而不???[2]21

不僅如此,南明諸帝每當(dāng)面臨清軍進攻之時,往往棄城而逃,以致不可收拾。朱書說:“即以明論,景泰不遷而存,弘光、隆武、永歷皆奔遷而亡。崇禎時,京師戒嚴者四,不遷亦不亡。”至于后來崇禎帝不遷亦亡,朱書則歸結(jié)為“天命”,非人力所為[13]。

第二,黨爭誤國。朱書對明朝敗亡原因的考察,并不限于就事論事,而是注重歷史溯源,推原禍始。他認為,朋黨之爭是明朝敗亡的重要原因,但黨爭之禍卻始于萬歷年間,“要其禍自萬歷初基之,而萬歷末即受之,所以基禍者不一端,而黨為大”。因此,朱書指出:“明祀絕于壬寅,而其端伏于癸酉(萬歷元年——引者注)”。[2]22

朱書對明末黨爭之害的認識非常深刻。他評論道:“門戶分,則其事也不急于疆場、重于國是,爭者未息喙而國已亡矣。”[14]8又說:

而爭門戶者,不急國家之急,止急其黨。是其黨者,雖跖、蹻奉之登天,死猶有余美焉;非其黨者,雖管、葛擠之入淵,死猶有余疾焉。收羅黨人,智于朝廷之求策,力防異黨之攻己而思去之,勇于將帥之除盜寇,卒至卑者泥首事仇,高者殞身膏斧,國與家俱盡,而向所爭為黨者,亦已煙消影滅,而不知何有,徒委君父于草莽而不能顧[2]21。

這樣的論述,使我們看到明末朋黨斗爭所帶來的影響。正是群臣朋比為奸,黨同伐異,置國家安危存亡于不顧,這才錯失了抗清的良機,以致敗亡。

朱書還進一步探討了明末朋黨產(chǎn)生的原因。他認為,官員講學(xué)是結(jié)黨的重要禍根,“夫講學(xué)之名立,則附會者多。茍不得附,則忌之者眾。內(nèi)部必皆君子,外不能使人安于為小人,則門戶分。”[14]8而掌握監(jiān)察、彈劾之權(quán)的言官,為當(dāng)權(quán)者利用,隨意行使彈劾權(quán),加劇了黨爭之禍。朱書嘆息道:

然國之?dāng)⊥觯怨賹嵟c有責(zé)焉。自兩黨角立之后,內(nèi)閣、六部不能自主一事,聽之言官,言官又自相潰訌。其后,孫傳庭寧出關(guān)以死,不肯復(fù)對獄吏。陳永福輩甘棄守汴之功,投身逆闖。不亦悲夫![15]

可見,朱書身處明亡清興之際,對明末黨爭之禍有更深的認識,他的反思更為沉痛深刻,絕非泛泛而論。

第三,外攘失策。有明一代,北方的蒙古始終是明王朝的巨大威脅。朱書認為,明朝的敗亡與明朝后期對蒙古政策的失敗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他說:

夫秦據(jù)天下之首,河環(huán)東北,山塞西南,重險之固,號稱天府。而屢憂不固、震及疆場者,何哉?其患不在無險,患在有險而無備也。王者茍能奮揚威武,則當(dāng)收燉煌,守河外三城,復(fù)故疆土;不則閉關(guān)謝西域,毋疲中以事外。此二者,百世不易之道也。若明之季,既不能張撻伐之威,又不能劃疆自守,矜受貢虛名,邊備漸馳,使三百年之金甌,始壞于西陲之彝,終綸于西陲之寇,外攘失策,內(nèi)乃不安,故至此極也。[16]

朱書的這段評論相當(dāng)精彩,他是透過歷史現(xiàn)象去挖掘明朝統(tǒng)治衰微的深層原因。明朝隆慶年間,朝廷迫于蒙古右翼的軍事壓力,允許其“封貢”、互市,使宣府、大同以西獲得了較長時期的安定。但是,明朝由此放松了對蒙古右翼的警惕,以致西北邊境軍備松弛,這給李自成農(nóng)民軍提供了機會。而且,蒙古右翼也沒有真正臣服明王朝,此后又戰(zhàn)爭不斷,根本沒有達到朝廷所期望的目標,故朱書指出明朝政府是貪圖“受貢虛名”、“疲中事外”。在抵御后金的戰(zhàn)爭中,明朝屢屢受到蒙古方面的牽制,進而逐步喪失抵御后金進攻的主動權(quán)。后世有學(xué)者指出,明朝后期對蒙古政策的失敗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7]。這一觀點與朱書的論斷不無相通之處。

第四,財力枯竭。明季,財政緊絀,以致對農(nóng)民軍、后金的戰(zhàn)事不可為。朱書對此有深刻的認識,他說:

呼呼!有國家而亟言聚財,未有不至于敗亡者也。蓋嘗觀于有明之季,崇禎十余年間,天子惡衣菲食,不敢妄自靡費,然展轉(zhuǎn)嘆息,恒若窶子寒生,皇皇無策以支吾朝夕用,卒底于滅亡[18]1。

對于明末財政緊絀的原因,朱書認為在政治腐敗。他進一步論述道:

延及穆、神,天下無慮,一切皆變而征銀。于是奄豎群小之倫,皆得飽其私囊,天子之自供又日益溢。其大患,則屯鹽廢而邊士無所得食。至其末年,邊餉之增逾數(shù)百萬,殫竭天下之膏血以輸邊,而士之守塞者,曾不得顆粒焉,往往去而為盜。水旱之備日馳,饑饉薦臻,追呼交迫,民亦以盜為藪。不得已,大出向年之所積,求其一救,顧適以藉寇赍盜,而舉國以殉之,良可哀也[18]2。

換言之,萬歷之后,皇帝、宦官化公帑入私囊,嚴重削減了朝廷的財政收入。更嚴重的危害是,屯田不興,水利不修,軍民淪為盜匪者日多,從而減少了賦稅來源。同時,為了鎮(zhèn)壓日益洶涌的農(nóng)民起義軍,朝廷又增加了一筆財政開支。也就是說,政治腐敗使得明王朝的財政系統(tǒng)失去了再生功能,最終財力枯竭,以致無力支付巨額的軍費。

三、朱書晚明史撰述的特點

通過對朱書詩文的解讀,可知朱書的晚明史撰述特別重視史料的收集,對棄明貳臣的批判不遺余力。因此,朱書是一位史識絕倫的歷史學(xué)家。

(一)注重史料收集

史料是歷史學(xué)的基礎(chǔ)。朱書為撰著晚明史,非常重視史料的收集。由于晚明去時不遠,朱書特別注意從民間探訪遺民故老、抗清志士子弟,以掌握各種傳聞軼事,正如朱書自己所言:“書家世力農(nóng),三百年無一人通籍于朝,未睹金匱石室之藏,徒以中年好游,因合聞見為此書(即《癸壬錄》一書——引者注)?!盵2]2可以說,《癸壬錄》一書的史料來源,很大一部分是通過調(diào)查走訪得來的。云南是南明政權(quán)最后活動的區(qū)域,朱書未能親往,但友人茹儀鳳前往云南景東任職時,朱書還請他代為蒐羅史料,“西南軼事,尚望于政事之暇,為我蒐而示之”[19]。

朱書在探訪傳聞軼事時,更加注意搜集明人詩文、奏疏等一手史料和墓志、行狀、事略、傳記等重要的二手史料。他為了撰寫《皖江先賢(耆舊)傳》,撰文向安慶六邑征集文獻,“敢告六邑同志之士,共為攬綴,或行狀、事略、事略、傳記、譜牒、碑銘之文,乞賜郵寄;有先賢奏疏、文集,并望借覽,抄錄納還原本,不敢敝污?!盵6]11《癸壬錄》的撰著也是如此。朱書客居福州時,友人張巖為他提供了很多資料,“(張巖)家多藏書,喜借客鈔,……予方編《癸壬錄》,常常往其家借書”[20]。李嶟瑞則“以先曾外大父蒙修王公事跡寄之”[21],以助朱書。

朱書在搜集晚明史料的同時,還參閱了當(dāng)時人所著晚明史的論著。如李清《南渡錄》就是一例,朱書還撰有《書〈南渡錄〉后》一文辯駁其觀點。馮甦《見聞隨筆》《劫灰錄》二書是重要的晚明史著作,朱書“每以未抄為恨”,后從其子馮永年處見到二書,“輒大喜過望”[22]。

(二)痛斥棄明貳臣

出于儒家倫理觀念,朱書在撰述晚明史時,對忠臣義士的表彰著墨甚多,《癸壬錄》中就有不少忠節(jié)人物的傳記。朱書在表彰忠節(jié)的同時,對投降李闖、滿清的明臣又口誅筆伐,痛加貶斥。他譏諷這些貳臣對明王朝的忠貞程度尚不如南京靈谷寺中的銀杏樹:

其苗裔,即靖難后腰玉者,亦不乏也,受國家三百年爵祿之貴,而兩都淪陷,其視腰玉不啻糞土而棄之如遺焉。樹猶區(qū)區(qū)守先朝之賜玉,樹殆不知時勢之已改矣!廟社既墟,而后天地之間,惟海上一隅以賜玉終奉故朔,垂三十七年,今亦已矣。樹又何貴于先朝之賜,而用以見奇若斯哉![23]

他甚至主張對貳臣以六等定罪,“宋企郊、牛金星等十人可磔,若得而即戮于市,不待議也,余則縱欲罪之,亦必俟北都既復(fù),否則擒之賊中而后可也”[24]9-10。這樣一褒一貶的評價標準,凸顯了朱書關(guān)于忠節(jié)的價值取向。

值得一提的是,朱書特別注重明臣的晚節(jié)。如弘光時期的馬士英、阮大鉞,雖有結(jié)黨誤國之大罪,“而其不降猶可原”[24]10。

四、余 論

據(jù)前文所述,朱書將明亡時間定在永歷十六年,意味著他不承認清順治一朝的正統(tǒng)地位,而是奉南明為正朔。因此,對于清朝立國以后的史實記載,朱書均不書清朝年號,而是在明崇禎之后,續(xù)書弘光、隆武、永歷之年號,將南明各政權(quán)視為明朝的延續(xù)。在朱書的撰述中,還稱崇禎帝為“烈皇帝”,稱弘光帝為“安宗”。烈皇帝是南明弘光帝為崇禎帝所上謚號,安宗是南明永歷帝為弘光帝所上廟號,而清廷給崇禎帝所定謚號是“愍皇帝”,弘光帝則被指斥為僭越帝號??梢姡鞎耐砻魇费芯?,是在站在明朝立場進行書寫,這緣于朱書強烈的遺民情結(jié)。

朱書出生于順治十一年(1654),嚴格來說,他并不是真正的明遺民。然而,朱書卻將明亡定在永歷十六年(1662),則朱書自視為遺民。在故國已亡,空懷抱負的情況下,他只好將自己的亡國亡君之恨訴之筆端,撰史總結(jié)先朝敗亡的教訓(xùn),寄寓亡國之痛,抒發(fā)故國之思。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之朱書又入仕清朝,他的思想逐漸發(fā)生變化,這種遺民情結(jié)也在淡化。

猜你喜歡
明史皖江
《明史·藝文志》史部地理類訂誤十一則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30
明史強志立當(dāng)下 仰望星空展未來
中國明史學(xué)會屯堡研究分會正式成立
新四軍對皖江地區(qū)會道門及幫會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
“小鱘”過皖江
中國三峽(2016年5期)2017-01-15 13:58:48
《南明史·藝文志》經(jīng)部著錄標準商榷
天一閣文叢(2014年1期)2014-10-13 08:00:06
皖江城市帶承接產(chǎn)業(yè)轉(zhuǎn)移的負面效應(yīng)分析
基于三圈理論的皖江城市帶承接產(chǎn)業(yè)轉(zhuǎn)移研究
萬斯同在《明史》纂修中的貢獻——天一閣藏萬斯同稿本《明史稿》整理札記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17
《南明史·藝文志》經(jīng)部標點錯誤六則
天一閣文叢(2012年1期)2012-10-13 07:58:39
孙吴县| 永清县| 昌乐县| 怀安县| 双鸭山市| 吉林省| 仪征市| 资溪县| 基隆市| 微山县| 隆化县| 罗田县| 汾阳市| 鲁甸县| 静宁县| 天门市| 共和县| 遂昌县| 海阳市| 芦山县| 安宁市| 贵阳市| 黄大仙区| 寿阳县| 赤峰市| 民勤县| 通江县| 黑水县| 绍兴市| 蚌埠市| 阜平县| 石台县| 河津市| 南召县| 南投市| 苍山县| 宁武县| 济宁市| 登封市| 儋州市| 仪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