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 呂永海 呂娟娟
從詩歌的鑒賞角度來說,修辭手法屬于詩歌的表達技巧之一。對詩歌中修辭手法的鑒賞,實際上就是通過辨識詩歌中使用的修辭手法來分析其藝術效果,評價其對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在高考中,古代詩歌閱讀對修辭手法的考查一般分為兩個層面:一是辨認修辭手法并解說;二是聯(lián)系具體詩句說明其表達效果。這類試題涉及的修辭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擬、對比、對偶、夸張、借代、雙關、頂針、設問、反問、互文、起興等。而掌握了這些常見修辭手法的特點及構成要素,有利于學生分析其表達效果,準確作答。例如2017年浙江卷第20題:“這首詩的敘述與對比手法特色鮮明,試作賞析?!边@道題要求從敘述和對比手法這兩個方面來賞析詩歌的特色,實則要求學生掌握敘述與對比兩種手法。敘述是指記述事情發(fā)展的過程和人物的經歷,分析敘述特點,應該先分析人物,如“采地黃者”的口吻;再分析事情發(fā)展過程,本詩以時間為順序,客觀敘述,但情感飽含在事件中。賞析對比手法就是回答詩歌中哪里運用了對比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文中將農家、采地黃者與朱門、白面郎,采地黃者無食與馬吃地黃等情況進行了對比。由此便可得出答案:
敘述:①以采地黃者的口吻敘述,雖無一字怨語,讀來卻愈覺辛酸。②以時間順序來敘述事情發(fā)展過程,層層深入,脈絡分明,給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③從頭到尾都是客觀敘述。詩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動聲色卻滲透自己的愛憎之情。
對比:①朱門與農家、白面郎與采地黃者、肥馬食地黃與采地黃者饑腸無食等對比,揭露了貧富差距。②著重突出“人不如馬”,加強了對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鋒芒更加犀利。
由此可見,如能熟練掌握常見的運用于詩歌中的修辭手法,學生便可準確作答,避免失分。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備考策略如下,以期就教于方家。
掌握常見的設題方式,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答題思維以便靈活應對考試。筆者總結常見設題方式如下:
1.本詩(詞)在表達感情時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表現(xiàn))手法?試結合全詩(詞)簡要賞析。
2.詩(詞)的某句(聯(lián))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3.詩(詞)中畫線部分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
下面,筆者以某次課堂教學的詩歌閱讀題為例,進行詳細說明:
桂 江
曹 松
未識佳人尋桂水,水云先解傍壺觴。
筍林次第添斑竹,雛鳥參差護錦囊。
乳洞此時連越井,石樓何日到仙鄉(xiāng)。
如飛似墮皆青壁,畫手不強元化強。
設題:有人評論曹松的詩“風格似賈島,工于煉字,意境深幽”。這首山水詩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來描繪桂江景色?試簡要賞析。
曹松的這首詩描寫了桂江綺麗迷人的景色,表達了詩人由衷的贊嘆。在寫景中,詩人重點描寫了漓江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被稱為“四絕”的奇美景致。石筍、石鐘乳、鐘乳石洞穴,也都是桂江特有的景致;峰巒聳秀、峭壁挺拔,則是桂江獨有的特色。詩人在具體描寫中,既抓住了特征,又顯得錯落有致,變化多姿。寫景時,作者較少用平鋪直敘的賦筆,而多用比喻等修辭手法。例如石筍“次第”如“斑竹”(比喻),不僅貼切生動,而且新穎別致。鐘乳石洞穴如“錦囊”(比喻)被“雛鳥”參差護著(擬人),“乳洞”之深可“越井”(夸張),“石樓”(山高如層樓)之高能到“仙鄉(xiāng)”(天上)——運用比喻、擬人、夸張、想象等修辭手法,“青壁”“如飛似墮”(比喻、想象),則生動地表現(xiàn)了它的動態(tài)。各種修辭手法交叉運用,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桂林山水的景色之美。學生將這些語言進行整飭,即可得出答案。
學生掌握了常見的設題方式之后,便可據(jù)此總結整理具有普適性的答題步驟,總結答題方法。筆者總結答題思路如下:
1.明手法。先答出詩歌具體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2.析修辭。再分析所運用修辭手法的作用,并結合具體詩句分析修辭手法是如何運用的。
3.點效果。最后點出運用該修辭手法有何效果,所表現(xiàn)出詩(詞)人的什么情感(析效果)。
筆者以《折桂令·中秋》為例進行說明:
折桂令·中秋
張養(yǎng)浩
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
設題:曲中運用了哪些手法來描寫中秋月色?請結合作品分析。
該題是較為常規(guī)的分析作品題,學生可根據(jù)答題思路作答。先答出具體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耙惠嗭w鏡誰磨”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照徹乾坤,印透山河”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袄献痈吒瑁瑸閱栨隙?,良夜懨懨,不醉如何”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再分析該修辭的作用,并結合相關內容進行分析,闡釋如何運用表達技巧?!耙惠嗭w鏡誰磨”,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月的圓滿和明凈?!罢諒厍?,印透山河”兩句屬于側面描寫:你看那天地人間,山川原野,都被照耀得如同白晝。“徹”“透”二字,形象地表現(xiàn)了月光的明亮?!袄献痈吒?,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四句反問,面對眼前美景,作者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并向月中的嫦娥發(fā)問:在這寧靜美好的月夜,怎能不舉杯痛飲,一醉方休呢?再點出運用該修辭手法有何效果,表現(xiàn)作者的什么情感(析效果)。主要是從形象、意境、結構和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分析?!耙惠嗭w鏡誰磨”,排空而入,造語新奇。以“飛鏡”作比,使人產生一種不知是何處突然飛來掛在天上的聯(lián)想。正因為月光亮得出奇,才引起作者“誰磨”的驚問?!罢諒厍?,印透山河”兩句沒有直言月亮的光芒,而是側面描繪它遍灑大地、河川、山林的效果,凸顯月光的明亮、澄澈。最后四句運用反問,表達了作者月夜賞景時的澎湃激情。這首散曲通過運用比喻、反問、側面描寫等修辭手法,對澄澈的月光進行了反復渲染,營造了一種異常寧靜的氛圍,抒發(fā)的是中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所以說,這是一首借月抒情之作。
綜上所述,同學們在復習備考這一題型時應注意:
一是要辨清異同。在掌握常考的八種修辭手法的基礎上,還應該仔細辨別易混淆的修辭手法之間的異同,如排比與對偶的區(qū)別、對偶與對比的異同等,還應該了解其他非常用修辭手法的特點,如通感、回環(huán)、移用等,這是“正確運用”修辭手法的前提和基礎;
二是要明確作用。只有掌握了修辭手法的作用,才能適時、恰當、合理地加以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