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學思政課教學研究2019年度發(fā)展報告*
——基于《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論文轉載情況的分析

2020-12-30 07:12:13毛偉娜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海淀100084華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部中小學德育雜志社廣東廣州510631
教學月刊(中學版) 2020年8期
關鍵詞:教學研究中學思政

孫 杰 毛偉娜(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海淀 100084;華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部《中小學德育》雜志社,廣東廣州 510631)

2019 年3 月18 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了思政課“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不可替代作用,更為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提供了行動指南[1]。此后,中央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深化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一年來,思政課及其教學研究熱度空前。本文通過對2019 年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論文轉載情況進行分析,試圖回顧一年來中學思政課教學研究的熱點,并對未來可能的研究重點作展望。

一、2019 年中學思政課教學研究論文轉載概況

(一)欄目設置分析

2019 年《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針對中學思政課教學,設置專欄、專題11 個,轉載論文75 篇。其中,教學研究11 篇,學科視點、教師發(fā)展各9篇,教材分析6篇,課改探索、教學策略、教學設計各4 篇,學生研究2 篇,備課參考、評價研究各1 篇;開設活動型學科課程、科學精神、深度學習、高考試題分析、高三復習教學、學科素養(yǎng)測評、教學目標設計、項目式學習、單元教學設計等專題9次,共計24篇。對比上一年度研究發(fā)現(xiàn),2019 年中學思政課教學研究的重心已逐步由對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理論建構轉向實踐探索。

(二)源雜志全文轉載量分析

2019 年《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全文轉載中學思政課教學研究論文涉及源雜志21 種,所占篇幅較多的依次為《教學月刊·中學版》《中學政治教學參考》《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小學德育》《現(xiàn)代教學·思想理論教育》,共計被全文轉載55 篇,占轉載總量的73.33%。此外,也少量轉載了《人民教育》《課程·教材·教法》等教育類綜合期刊的論文。中學思政課教學研究領域已初步形成若干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學術表達平臺。

(三)課題、基金項目分析

課題、基金項目往往直指某一亟須解決的理論難題或現(xiàn)實困境,并經由專家嚴格論證,呈現(xiàn)出針對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對于創(chuàng)新理論、服務決策、指導實踐、引領改革等都具有重要作用。2019 年《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全文轉載的中學思政課教學研究論文中,屬課題研究成果或有基金項目支持的共計25 篇,占轉載總量的33.33%。課題研究與基金項目支持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學思政課教學研究的專業(yè)表達水平。

(四)第一作者分析

2019 年《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全文轉載中學思政課教學研究論文,從第一作者所處地域來看,江蘇、廣東、北京分別以20篇、13 篇和12 篇位居排行榜前三甲,分別占轉載總量的26.67%、17.33%和16%。論文第一作者涵蓋全國14 個省、直轄市,地域分布較廣。從第一作者所屬單位系統(tǒng)來看,依次是中學33篇占44%,教研部門21篇占28%,高校17篇占22.67%,出版單位4 篇占5.33%。一線教師仍是中學思政課教學研究的主力。

二、中學思政課教學研究熱點回顧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中學思政課教學研究

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1]中學思政課的根本職責在于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2]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如何進中學思政課教材?有作者指出,《政治生活》需依據黨的十九大報告等,修改有關條目,完善有關表述,增補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人民為中心等核心內容(常超,《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2019 年第6 期,以下引自該刊的文獻只標注作者和期數(shù))?!渡钆c哲學》需全方位融入習近平關于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想,更好地理解“創(chuàng)新是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更好地“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宋景堂,第7期)。《科學社會主義常識》需更加鮮明地突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線,凸顯新時代、新課題、新理論、新實踐(宋景堂,第5期)。《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則需根據黨的最新理論表述等進行補充性、更新性、完善性修訂(楊一鳴,第11期)。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新時代培養(yǎng)人要做到“六個下功夫”。如何落實這一精神?有作者指出,要筑牢育人根基、拓寬育人路徑、厚植育人根本(徐永勝、李建敏,第6 期)。有作者基于考試評價,指出要堅持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指向核心價值、學科素養(yǎng)、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四層”教育目標,基于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四翼”評價維度,系統(tǒng)推進立德樹人,扎實推進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巫陽朔,第11 期)。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上好思政課要堅持“八個相統(tǒng)一”。如何貫徹這一精神?有作者指出,要基于課標深入解讀,創(chuàng)新課程模式;基于教學改革趨勢,提高課堂效率;基于評價改革發(fā)展,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立足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高教育效率(李曉東,第9期)。

(二)課程標準解讀研究

自《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 年版)》發(fā)布后,研讀課標、解析課標創(chuàng)新點,落實課標新理念,成了思政課教師的一門必修課。如何研讀?有作者指出,一要讀準文本,讀出精度,即宏觀把握、全局在胸,中觀把握、明確結構,微觀把握、點上突破;二要吃透精神,讀出高度,即新舊相比較、前后相聯(lián)系、內外相印證;三要結合實踐,讀出厚度,即審視實踐明問題、總結經驗明路徑、指導實踐明方向(王國芳,第1期)。有哪些變化?有作者認為,增設課程模塊、增加模塊內容、重設整合性模塊,延展了課程內容;將課程類別調整為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增強了課程選擇性(覃遵君,第6期)。有哪些創(chuàng)新?學科價值是什么?有作者基于“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的學科大概念”[3]4,指出大概念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學生有效對接的“車轄”,對于內容構建、情境創(chuàng)設和活動設計等具有重要意義(楊小平,第9期)。

(三)學科核心素養(yǎng)及其測評研究

中學思政課旨在提高學科核心素養(yǎng),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3]1-2如何運用多種方式、方法,育核心素養(yǎng)于無形[3]40?基于“做中學”理念,有作者提出思政課項目式學習模式,指明了其構成要素和實施環(huán)節(jié)(陳式華,第6期);也有作者認為,思政課項目式學習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劉石成、李靜,第6 期)。有作者則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單元整體教學,提出了思政課主題單元教學設計的思路與方法(楊萬松,第7期)。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學業(yè)質量測評研究具有重要價值。有作者提出,思政課學科素養(yǎng)測評體系包括學科知識的整合能力、學科專業(yè)語言的表達能力、學科思維方式的發(fā)展水平三個遞進的考查層次,并由此建構了“知識—語言—思維”學科測評體系(陳友芳,第1 期)。在此基礎上,有作者通過測評轉換技術的實施,誘導學生三個層次的行為外顯,測評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水平,實現(xiàn)學業(yè)質量評價從關注知識點到關注人的轉向(劉穎,第1期)。

(四)初中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教材及其教學研究

初中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教材投入使用已三年有余。教材有何亮點?有作者基于教材人物形象,指出其實現(xiàn)了從符號人、木偶人到真實人的跨越,更契合德育課程的學科性質(李勇斌,第7期)。如何使用好教材?有作者以八年級下冊為例,基于教材內容、欄目設計,提出明確教材特點、優(yōu)化與改造欄目等教學實施的具體操作性建議(金利,第11 期)。有作者以九年級下冊為例,提出厘清教材結構體系、以學習者素養(yǎng)發(fā)展為中心設計教學等使用建議(秦書珩,第3 期)。面對新時代的新要求,如何依托教材開展教學?有作者對教材及其教學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進行了分析,指出需深入解讀教材,研究學生、教法、評價和未來(李曉東,第8期)。

(五)活動型學科課程研究

中學思政課力求構建活動型學科課程。[3]2如何理解活動型學科課程?有作者認為其具有綜合性、開放性特點,學科內容、課程評價等具有綜合性,教學方式、課程體系等具有開放性(郭星星,第2期)。價值何在?有作者認為其融合了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的特點,體現(xiàn)了知行合一,有助于學生內化思想政治知識,提高社會參與能力,增強價值觀念認同(顧潤生,第2 期)。如何實施?有作者指出,教學設計可基于價值引領、真實情境、思辨等“支點”(劉雁、朱開群,第2 期);教學實施應遵循活動性和學科性相結合、合作交流和實踐參與相結合等原則;實踐操作應依托議題情境化、活動序列化等路徑(許麗,第2 期)。體系如何建構?有作者指出,以學科內容和教材文本為依據,構建活動型課堂教學模式;學科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互結合,創(chuàng)建活動型課程實踐體系(曾雪滿,第2期)。

(六)議題式教學研究

議題式教學是推動活動型學科課程落地的一種創(chuàng)新范式。[4]2019年《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全文轉載議題、議題式教學相關論文8篇,占轉載總量的10.67%。如何開發(fā)議題?有作者提出可議性、可控性等維度,在學科交叉融合中開發(fā)、在社會熱點和價值沖突中開發(fā)等策略,學生中心、貼近生活等原則(朱愛武,第4 期)。如何圍繞議題進行教學設計?有作者認為,議題式教學具有議題、情境、活動、任務等要素,可從良構、劣構角度架構情境線,分接受式、建構式設置活動線,通過“理解—應用—遷移”架設任務線(沈雪春,第3期)。如何開展議題式課堂教學?有作者提出“澄清議題—構建空間—闡明立場—生成方案—監(jiān)控執(zhí)行—總結成果”的流程(張揚,第5 期)。議題式教學如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有作者指出,“做中學”讓學生體驗,“聽中學”讓學生傾聽,“悟中學”讓學生領悟(許大成,第6期)。也有作者指出,通過辨別概念、定義等確定議題,運用批判性思維進行議論辨析等,提高學生的說理論證能力(郭林,第7期)。

(七)深度學習研究

深度學習更強調主動地、批判地學習,理解性地建構知識體系,發(fā)展高階能力。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很大程度上只有通過將學生引向深度學習才能實現(xiàn)。[5]其特征是什么?有作者指出培養(yǎng)高階思維能力、立足真實問題解決等特征(胡琴,第4期)。策略有哪些?有作者提出以問題為主線突出綜合性,以學習為中心主攻思維性,以情境為載體強調內生性,以對話為引領強化探究性,以育人為根本落實本質性(王應江,第4期)。課堂如何實施?有作者基于培養(yǎng)高階思維,引入思辨性話題,開發(fā)思辨能力層級評價模型(劉平,第2期)。有作者選取適合的教學資源,促進理解性學習(毛佩麗、顧旭元,第4期)。也有作者提出促進深度學習的引導策略,即確立高階思維發(fā)展的目標引導學生深度理解,整合意義聯(lián)接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批判建構,創(chuàng)設促進深度學習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體驗,選擇持續(xù)關注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深度反思(黃雪麗、郝倩倩,第12期)。

(八)思政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1]如何成為一名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新時代思政課教師?有作者從教學能力、個性特征等角度,對學生的思政課教師角色期待進行了調查(馬永滔,第3 期)。有作者指出,要在專業(yè)情感與專業(yè)責任的維度上思考專業(yè)發(fā)展價值,努力成為政治上過硬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家(周增為,第9期)。有作者提出經驗型、反思型、研究型的專業(yè)發(fā)展三重境界(杜良云,第1期)。有作者認為,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yǎng)包括模范公民這一核心和政治認同、道德素養(yǎng)等必備品質(謝婷、戴慧,第4 期);專業(yè)發(fā)展至少需提高問題發(fā)現(xiàn)與解決、教學的社會化轉化等能力(鐘守權,第2期)。也有作者強調要轉變知識結構,實現(xiàn)從碎片轉向系統(tǒng)、從淺表轉向深度、從學科取向轉向跨學科(金阿寧,第1 期);要通過創(chuàng)生適性化課程資源、創(chuàng)新課程實施方式等提升課程領導力(帥飛飛,第6期)。

三、新時代中學思政課教學研究展望

(一)高中新課標的深度研讀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 年版)》頒布至今,研究者作了大量文本解讀與理論探討。隨著統(tǒng)編新教材的全面使用,對新課標更深入的二次研讀與實踐研究迫在眉睫。一方面,要繼續(xù)廣泛深入挖掘課標的亮點、創(chuàng)新點和難點;另一方面,又要用豐富的教學實踐檢驗、完善相關研究成果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深度研讀或可從以下維度進行:一是上位研究,如基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深入解讀課標。二是下位研究,如深入解讀綜合性學科課程、辨析式學習等課標相關概念、理念或建議。三是交叉研究,即廣泛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進行跨學科研究,從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四是循證研究,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政治認同教育;基于活動型學科課程,探索勞動教育的路徑;等等。

(二)統(tǒng)編高中思政新教材的解讀與使用研究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核心載體,彰顯了國家意志,更直接關系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和教育目標實現(xiàn)。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始終高度重視教材建設,專門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的意見》《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guī)劃(2019—2022 年)》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全面落實與強化教材建設這一國家事權。2019 年秋季,北京等六省市率先啟用統(tǒng)編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拉開了高中思政課教材新舊轉換的序幕。新教材或可從以下角度進行解讀或研究:一是新舊教材的比較和新教材的解讀。如分析新教材如何更好地為學生打好中國底色、增強育人功能等。二是新教材教學資源的挖掘。如梳理新教材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知識圖譜等。三是新教材二次開發(fā)的探索。如開發(fā)反映當代社會進步新發(fā)展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成果的素材等。

(三)“八個相統(tǒng)一”引領的中學思政課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不斷增強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要堅持“八個相統(tǒng)一”。[1]基于此,中學思政課應重新審視教與學及其相互關系,對新時代教與學的方式進行改造或再創(chuàng)造,促進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一是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拓展教學資源和空間。如探索5G、人工智能等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等。二是推動教師轉變教學方式,變革課堂教學生態(tài)。如基于學習科學、腦科學等的最新研究成果,創(chuàng)新教學范式。三是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探索思政課與STEAM課程、研學旅行等的融合。此外,基于大概念統(tǒng)整學科教學、深入開展議題式教學、進行社會性科學議題(SSI)教學等也都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四)學業(yè)質量評價研究

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試中心發(fā)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及其說明。作為與學業(yè)質量測評相配套的考試評價國家標準,該體系回答了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評價根本問題??梢灶A見,學業(yè)質量評價將成為今后一段時間的研究焦點。一是探索學業(yè)質量評價從知識立意、能力立意評價向價值引領、素養(yǎng)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綜合評價轉變。二是基于學業(yè)質量標準和“一核四層四翼”要求,探索學業(yè)質量發(fā)展性評價機制。三是學業(yè)水平質量與考試評價關系研究,如科學制定學科任務導向的學業(yè)質量測評框架和基于學科任務完成質量的評價標準等。

(五)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政課關鍵要建設一支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思政課教師隊伍。[1]教育部、中央組織部等五部門印發(fā)《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正是旨在通過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各地探索中,也先后涌現(xiàn)出了以“湖州實踐”為代表的一批成功典型(何振華、李德雄,第10期)。在促進教師個人專業(yè)發(fā)展的同時,未來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或可從以下維度展開研究:一是精準把握教師隊伍建設的時代要求,如分析新時代條件下,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與挑戰(zhàn)等;二是探索提升教師素質能力的多維路徑,如研制思政課教師專業(yè)標準等;三是創(chuàng)新促進教學改革的評價激勵機制,如探索以賽促優(yōu)、以研提質的實踐機制等。

(六)大中小學思政課程一體化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統(tǒng)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政課,推動課程建設內涵式發(fā)展。[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強調,從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角度完善思政課程與教材體系。[6]目前,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縱向學段設計,加之目標層次不清,有關教學內容在大中小學思政課程中重復出現(xiàn),卻缺乏相應明晰的界定或表述,帶來諸多教學困境。大中小學思政課程一脈相承,其整體性目標設計、系統(tǒng)性內容梳理、縱向學段銜接及橫向內容設置,乃至課程標準體系和教材體系等一體化的研究,亟需理論建構與實踐探索。

猜你喜歡
教學研究中學思政
從好演講中學什么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課“需求側”
當代陜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在多解中學創(chuàng)新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當代陜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高中數(shù)學教學研究
交替?zhèn)髯g中聽記平衡教學研究
寧波市四眼碶中學
諸暨市學勉中學
丹阳市| 墨竹工卡县| 吉首市| 龙胜| 梅州市| 内江市| 柳河县| 玉溪市| 瑞安市| 汤原县| 西贡区| 鱼台县| 沭阳县| 米易县| 永济市| 灵山县| 万源市| 津市市| 武功县| 富平县| 尼勒克县| 巴马| 福贡县| 易门县| 九龙县| 海阳市| 肥西县| 囊谦县| 革吉县| 武汉市| 格尔木市| 大新县| 手游| 贵港市| 五峰| 和顺县| 石首市| 岑巩县| 昭通市| 泸西县| 崇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