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友
編者寄語:
教書育人、立德樹人,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師的責任。為了進一步探討新時代學生品德教育的新經(jīng)驗新方法,更好地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2020年第一期起,我刊開辦“德育新語”專欄,聘請全國著名作家、河北雜文學會副會長汪金友先生主筆,通過講故事、說道理的形式,探討在學校教育中,如何傳承先賢理論精華,借鑒現(xiàn)代教學技巧,更加有效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讓我們的學生,都能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在一個小學教育的試題庫中,有這樣一道題:“德育、智育、體育三者,為教育缺一不可之物。請問,這句話是我國近代哪位著名歷史人物所說?”答案是“梁啟超”。
1957年2月,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中,也曾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p>
德育、智育、體育,德育排在了第一位。正如陶行知所說:“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廣義的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和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區(qū)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的道德教育。
學校德育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自覺紀律教育、民主與法制觀念的教育、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個方面。
學校德育的方式方法很多。比如南開大學原校長張伯苓1935年提出的“愛國三問”,至今仍在一些學校流行。最近看到一所大學的6000多名學生,集體回答校長提出的“愛國三問”。校長問:“你是中國人嗎?”學生們響亮地回答:“是!”“你愛中國嗎?”“愛!”“你愿意中國好嗎?”“愿意!”那場面,很震撼,很感人。
再如湘西鳳凰縣文昌閣小學的校訓,也讓人耳目一新:“學校要有學校的樣子;領導要有領導的樣子;老師要有老師的樣子;學生要有學生的樣子。”鳳凰縣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家沈從文的故鄉(xiāng),而文昌閣小學就是沈從文曾經(jīng)就讀過的學校。其他學校的師生們,是不是也要對照文昌閣小學的校訓,想一想自己該是什么“樣子”?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們的物質(zhì)生活水平和學校的教學條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依然有一些家庭和學校,重成績而輕品德,重才智而輕德育,以至于一些青少年缺乏應有的道德和擔當。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哪一個家庭,哪一所學校,都不愿意自己培養(yǎng)的孩子和學生,將來會成為“廢品”和“危險品”。所以,每一個家長,每一所學校,每一個老師,都應該承擔起德育之重任,以道為本,以德為先,培養(yǎng)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成為新時代優(yōu)秀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