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提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聚焦青少年,要堅持從娃娃抓起。青少年成長的第一所學校是家庭,第一任教師是父母。這就意味著要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還要發(fā)揮家長主要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作用。這有利于家庭、學校、社會三方要素的有機結合,形成合力,將愛國主義教育這一中華兒女最自然、最樸素的情感深深植根于每一個青少年心中。
那么,在家庭中如何對孩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呢?圍繞落實《綱要》要求,結合近來年開展德育及家庭教育的實踐,我想提出幾點思考。
不可否認,在開放搞活、多元并存的當今時代,受應試教育、功利主義、個人主義等影響,愛國這一崇高的字眼,這一最重要的國民素養(yǎng),在一些家長,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家長中是比較淡漠的,自然在孩子愛國主義教育上是有欠缺的。因此,要解決家庭中孩子愛國主義教育問題,提高家長認識是關鍵所在。只要有國家存在,愛祖國就是國民教育恒久不變的主題,任何一個黨派、民族、國家都是如此?!凹沂亲钚瑖乔f家”,要讓每一個家長認識到樹立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是每一個公民應承擔的教育責任。
教育的一條重要規(guī)律是適應國家和民族未來需要,在孩子成長問題上,家庭期望與國家需要、民族需要是一致的。家長只有幫助孩子從小把個人成長和國家、民族未來需要結合起來,才能培養(yǎng)孩子的國家歸屬感,也才能煥發(fā)和激勵孩子更大的學習動力,才能更好地開發(fā)孩子的潛能。正如首都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學院蘇尚鋒教授所說:“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和國家民族認同感的教育,就是把個人和一個宏大的文化積淀建立關系,讓孩子獲得無窮的精神力量?!狈駝t,只顧個人利益而不要國家利益是走不遠的,在任何時代、任何民族都是被摒棄的。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教做人,這是保證孩子良好發(fā)展方向所在,是教育培養(yǎng)的目標所在,也是國家“立德樹人”教育方針的總要求。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就是要保證我們培養(yǎng)的一代新人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家長必須對《綱要》中中國夢教育等內容要求有清晰的認識和把握。這既是提高家長認識的應有之義,也是對孩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和依據。
教育貴在營造氛圍,以發(fā)揮其對人的陶冶作用,開展家庭愛國教育也是這樣。因此,營造積極向上,充滿愛家、愛國、愛社會的家庭良好氛圍就顯得尤為重要。營造家庭愛國氛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但兩個基本原則應成為共識。
一是家庭的文化和精神生活要體現正能量。如藏書、閱讀、討論、影視、交往等都要體現出關注社會、關注民生、關心集體、關心公益、崇尚英雄、遵守公德、抵制低俗等正能量。如有意識地和孩子收看《新聞聯播》《國家記憶》《大國工匠》等紅色影視節(jié)目。
二是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的言行要體現正能量。孩子的初始學習從模仿開始,父母的言行往往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所以,在事關集體、國家、民族等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給孩子樹立主流、正面形象,給孩子以正確的三觀引領。即使因工作、生活等出現不如意問題,也當就事論事,通過正常渠道,采用正當手段尋求解決。同時,在承擔社會工作、職責、義務等行動上,家長也要給孩子以積極的感召和引領。
愛國主義教育是面向全社會的,是需要多方面共同參與的百年大計。這就提醒家長在開展孩子愛國主義教育時,要善于借助多方力量和因素,揚長避短,巧借東風,在配合、聯合、融入、滲透上做好文章。
配合、聯合,就是家長要主動配合、聯合學校、社會,發(fā)揮學校和社會的專業(yè)力量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因為開展以情感滲透、思想引領為主的愛國主義教育,有專業(yè)部門、專職教師的學校更占優(yōu)勢。如學校每年都會在中小學生中開展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開展時事政策教育活動,開展國防教育、研學旅行等,以及舉行升降國旗儀式等。家長要鼓勵孩子踴躍參加,讓孩子在集體生活中,在各類主題教育活動中,培養(yǎng)愛國情感和志向。
融入、滲透,就是建議家長要善于把培養(yǎng)孩子愛國情感融入到家庭日常生活,滲透到孩子成長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抓住紅色節(jié)日、傳統節(jié)日等重要節(jié)點,自發(fā)開展一些家庭小活動、小游戲。如在國慶節(jié)期間,開展“吃、穿、住、行看變化”活動,就可讓孩子在體驗、參與、對比中感受到小家與大家,個人與集體、國家的關系,感受到新時代社會主義的美好,感受到國家建設的巨大成就和人民的安居富足。從而陶冶孩子的愛國情感,強化愛國志向,孩子成長也會獲取更大動力。
毋庸諱言,現實條件下,開展家庭愛國主義教育還是有較大難度的。因此,如何保證效果就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這一點,筆者很認同時下一個重要德育觀點:過程即效果。只要家長在做,在有意識地將家國教育的理念植入家庭生活就已經有效果了。當然,要實現效果的最大化,一些必要的原則或技巧還需要注意。
其一是從小從實,即開展家庭愛國主義教育要尊重孩子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思想教育的知情意行轉化規(guī)律,堅持從幼小抓起,從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小事、實事做起;讓孩子參與、體驗、感受、踐行相統一;既重階段性、重點性的灌輸,又需有前瞻性、連續(xù)性,日積月累,循序漸進,實現孩子學業(yè)成長和家國情懷滋長的雙進步。
其二是易于操作,即開展家庭愛國主義教育必須考慮到家庭實際,降低難度,簡單易行,便于操作。比如筆者所在的一個面向親子開展的家庭教育志愿服務組織,準備在2020年推出以“為國教子”為主題的系列家教活動,確定的口號是“小家庭、大國情”。基本思路是以每月一形式,開展親子愛國小活動,組織親子自愿參加,分別是:看一看紅色影視、讀一讀紅色名著、做一做志愿服務、講一講紅色故事、走一走紅色旅行、學一學先烈榜樣、唱一唱紅色歌曲、畫一畫家鄉(xiāng)故土等。
雖然目前家庭愛國主義教育還有諸多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但作為家長應該不斷地提高自己愛國主義教育的意識和水平。而學校和全社會,也應該對家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加強研究和指導,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各展所長,為更好發(fā)揮家庭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作用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