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霞
【摘要】目的:探討刺激性護理干預在腦外傷昏迷患者促醒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對顱腦外傷昏迷的65例患者實施刺激性護理干預作為觀察組,選擇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65例顱腦外傷致昏迷患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2周清醒率、4周清醒率、平均恢復清醒時間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差異。結果:觀察組2周清醒率、4周清醒率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平均恢復清醒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19)。結論:刺激性護理干預可以提高腦外傷昏迷患者清醒率,縮短清醒時間,降低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關鍵詞】刺激性護理;腦外傷;昏迷;促醒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2096-5249(2021)21-0101-02
顱腦創(chuàng)傷占所有創(chuàng)傷約17%,病情多較重,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致殘率與致死率高[1]。意識障礙、昏迷是腦外傷常見癥狀,不僅引發(fā)腦細胞大量死亡,加重病情,還增加感染、壓力性皮膚損傷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是影響預后的重要因素?;杳詴r長越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越高,對機體損害越嚴重,因此縮短昏迷時間對于改善病情與預后具有積極意義。臨床研究顯示[2],聽覺、觸覺、嗅覺、光照等刺激可調動腦部神經元興奮性,激發(fā)大腦細胞潛在功能,加速神經功能恢復,加快意識恢復與早日清醒。我院2020 年起對腦創(chuàng)傷昏迷患者實施刺激性護理干預以促進其早日清醒,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對2020年1月~11月顱腦外傷昏迷的65例患者實施刺激性護理干預作為觀察組,男39例,女26例,年齡19
~75歲,平均(45.9±17.3)歲,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5.9±1.4 分,腦挫裂傷28例,顱內血腫37例。選擇2019年2月~12月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65例顱腦外傷致昏迷患者作為對照組,男41例,女 24例,年齡18~72歲,平均(43.1±16.9)歲, GCS 評分6.1±1.2 分,腦挫裂傷30例,顱內血腫35例。納入標準:外傷后6小時內入院,GCS評分3~8分,經顱腦影像學檢查確診顱腦損傷,生命體征平穩(wěn);排除既往存在腦血管意外等顱內疾病、精神異常、聽覺與嗅覺等功能障礙以及治療過程中死亡的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顱腦損傷程度、損傷部位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監(jiān)測病情、遵醫(yī)囑予以營養(yǎng)腦細胞、脫水、預防感染、翻身拍背預防皮膚壓力性皮膚損傷、四肢被動運動等。(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刺激性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聽覺刺激:護士巡視、護理操作時視患者為可正常溝通的病人,呼喚其姓名、告知其操作事項、操作目的等;患者家屬向患者講述患病前的家庭愉悅事情、工作經歷、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等,每次講述20min 左右;播放患病前患者喜歡聽的音樂、戲劇、宗教信仰的音頻等,音量50分貝左右,每天3次,每次20min。②嗅覺刺激與味覺刺激:使用棉簽蘸香草精油、醋、白酒等置于患者鼻孔刺激患者嗅覺;使用酸、甜、苦、咸等刺激性溶液觸碰患者舌尖刺激其味覺,每天3次。如患者對某一氣味或味道反應敏感,可以加強其刺激。③觸覺刺激:護士通過按摩、拍打、冷熱毛巾等刺激患者四肢、面部,軟毛刷其手掌、腳掌,每天2次,每次5min。④光照刺激:輕柔分開患者上下眼瞼,電筒選擇不同的亮度透過紅、黃、藍濾紙照射其瞳孔,每天5次,每次10下;每天清晨6:30,夜間22:30快關室內照明燈5次,每次1min。5.運動刺激:每日依次活動患者上肢、下肢各關節(jié),維持關節(jié)運動范圍,預防肌肉萎縮,每天2次;通過緩慢變化體位與快速變動體位給予抑制性刺激與興奮性刺激,日常體位予以抗痙攣體位,預防關節(jié)痙攣。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2周清醒率、4周清醒率、平均恢復清醒時間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差異。清醒判斷標準[3]為患者恢復最小意識狀態(tài),即能夠執(zhí)行簡單命令,理解與表達語言,能夠依據(jù)外界環(huán)境刺激做出相應的動作和情感反應;并發(fā)癥統(tǒng)計肢體痙攣畸形、繼發(fā)感染、壓力性皮膚損傷、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計數(shù)資料應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 檢驗,統(tǒng)計軟件用SPSS16.0, 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2周清醒率、4周清醒率、平均恢復清醒時間比較
觀察組2周清醒率、4周清醒率高于對照組(P<0.05);平均恢復清醒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2.2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對照組發(fā)生肢體痙攣畸形4 例,繼發(fā)感染6例,壓力性皮膚損傷2例,下肢深靜脈血栓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0.00%;對照組發(fā)生肢體痙攣畸形2例,繼發(fā)感染2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1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χ2=5.482, P=0.019)。
3 討論
(1)腦外傷昏迷清醒影響因素顱腦損傷后昏迷是顱腦創(chuàng)傷后的
特殊意識狀態(tài),為腦干網(wǎng)狀結構、上行網(wǎng)狀激活系統(tǒng)與大腦皮質不能發(fā)生有效聯(lián)系所致。此狀態(tài)并非一定為腦皮質的不可逆性完全性損,可能為腦皮質保護性抑制引起的可逆性意識障礙。腦外傷昏迷時長與清醒時間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4]:①年齡因素:隨著年齡增加,腦組織等器官功能退化,腦外傷后昏迷時間越長,恢復清醒率低。②疾病嚴重程度:創(chuàng)傷后 GCS 評分越低,提示病情越嚴重,清醒恢復時間越長;入院時瞳孔對光反射消失,腦損傷重,清醒率低。③治療因素:外傷后搶救越及時,對病情控制越好,越有助于后期功能恢復,縮短昏迷時長;治療后7d 腦缺血灶占腦體積比越大,腦組織損傷越重、清醒率越低。長時間昏迷增加關節(jié)痙攣、感染、皮膚壓力性損傷、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加重病情,對預后極為不利。(2)刺激性護理對腦外傷昏迷患者促清醒的影響中樞神經細胞受到損傷后尚未處于完全凋亡、功能尚未完全喪失狀態(tài),通過及時、有效的治療、護理可以促進腦細胞功能恢復,使腦細胞結構與功能重塑,改善神經功能。研究顯示[5],腦組織損傷后,通過外界刺激可以激發(fā)腦細胞內在潛能,調動神經元的興奮性,促進腦部軸突生長、形成新的突出聯(lián)系,改善腦細胞結構與功能,縮短昏迷時長。刺激性護理干預即通過對患者的各種感覺進行刺激,調整患者大腦皮質的潛在能力,進而促進患者清醒,縮短昏迷時長。本組患者接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各種感覺刺激性護理干預后,2周清醒率、4周清醒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清醒時間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與金紅珍[6]等研究結果一致。此外,顧宇丹[1]對46例腦外傷昏迷患者實施刺激性護理干預后,15d、30d 清醒率明顯提高、清醒時間明顯縮短外,GCS評分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ADL 評分較干預前與常規(guī)護理組明顯改善(均? P<0.05)。刺激護理干預促清醒機制可能如下:①呼喚、語言、音樂、觸覺等刺激可產生對應神經沖動,提高大腦皮層腦細胞興奮性與神經元活動度;可以強化腦干部位網(wǎng)狀結構反射效應,促進代償性傳導途徑產生,神經反射弧再生與大腦皮層結構重組,改善、重建神經功能。②刺激可以改善腦部血液循環(huán),維持腦灌注壓,減輕缺血性損傷,促進受損軸鞘修復。③刺激可以提高中樞神經系統(tǒng)張力,降低清醒閾值。刺激性護理干預將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各種實用、有效的感官刺激相集合,產生的刺激多層次、多角度、多元化、立體化,可更加全面興奮腦干網(wǎng)狀結構、大腦邊緣系統(tǒng),促進意識恢復。(3) 刺激性護理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長時間無意識臥床因缺少活動,影響生理機能,易導致免疫力低下、皮膚壓力性損傷、下肢深靜脈血栓、關節(jié)攣縮等并發(fā)癥,加重病情,影響后期功能恢復。觸覺刺激可以改善肢體血液血液循環(huán),提升感覺輸入,預防肌肉萎縮;關節(jié)活動可以維持關節(jié)活動范圍,預防關節(jié)攣縮;體位變動可以預防皮膚壓力性損傷與下肢深靜脈血栓;刺激干預可以促進機體分泌對機體有益的激素、酶等物質,改善機體免疫能力,增強抵抗力,降低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刺激性護理干預可以促進腦外傷昏迷患者清醒,縮短清醒時間,降低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于改善疾病預后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顧宇丹 , 費雅雅 , 秦殊 , 等 . 刺激性干預在老年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昏迷患者中的應用 [J]. 中華護理雜志 , 2020, 55(2): 228-231.
[2] 張留靜 . 味覺刺激對重型顱腦損傷昏迷患者促醒的效果研究 [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 2016, 32(10): 760-762.
[3] 張瑛 , 何敏慧 , 黃仙紅 , 等 . 中文版 CRS-R 量表在嚴重意識障礙患者意識檢測中的實用性研究 [J]. 護理與康復 , 2015, 14(4): 359-361.
[4] 奚新明 . 腦外傷昏迷患者清醒的相關因素研究 [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 2016, 19(20): 71-73.
[5] 周孝葉 , 錢薇 , 鄔文潔 . 四感聯(lián)合促醒刺激護理在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昏迷患者中的應用研究 [J]. 護士進修雜志 , 2020, 35(2): 153-155.
[6] 金紅珍 , 徐希德 , 顧宇丹 , 等 . 刺激性護理干預對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昏迷病人促醒效果和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 [J]. 護理研究 , 2017, 31(12): 1460-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