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有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北京 100872)
Research on the Intelligence Thought inMozi
Liu Jinyou
(School of Chinese Classic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As one of the classic works in the era of philosophers, "Mozi" has its speci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The book contains rich intelligence thoughts. Through summarizing and mining its intelligence thought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and the ideological theory of Mozi and the research of intelligence in pre Qin Dynasty.[Method/Process]This article focuses on systematically combing and summarizing the theoretical content of "Mo Zi", such as intelligence, intelligence collection, intelligence analysis, and counter intelligence.[Result/Conclusion]Mozi's information theory is an important clue in the theory of the whole book. Although its intelligence theory has some shortcomings, its unique intelligence cognition enriches and develops the intelligence thought of pre Qin Dynasty, which still has certain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for modern information work.
Keywords:Mozi; intelligence thought; intelligence view; counter intelligence; spy
情報在國家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等諸多活動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在新的形勢下,情報工作的戰(zhàn)略地位更加突顯,迫切需要研究各領(lǐng)域情報工作的特性以及整體情報工作的共性”[1]。因此,情報研究也理應(yīng)引起我們的重視。岑仲勉在《墨子城守各篇簡注》自序中提出“《墨子》這幾篇書,我以為在軍事學中,應(yīng)該與《孫子兵法》同當作重要資料,兩者不可偏廢的”[2]。可以說,作為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墨子》,同《孫子兵法》一樣,也蘊含著豐富的軍事內(nèi)容與情報思想,目前學界對其情報方面的研究與關(guān)注仍然不夠?!赌印芬粫杏性S多篇章,尤其是涉及戰(zhàn)爭的城守諸章,對情報問題有著獨到見解,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其有關(guān)情報方面的內(nèi)容進行挖掘與闡釋。
1.1得情:上下相通的前提墨子將“得情”看作是國家政治、軍事運行的前提,《尚同中》載:“天子既以立矣,以為唯其耳目之請(情),不能獨一同天下之義,是故選擇天下贊閱賢良、圣知、辯慧之人”。墨子認為天下遼遠廣闊,四方難以達成統(tǒng)一,除了各種諸侯官員之外,“唯其耳目之請(情)”之法,也即以“耳目”了解四方之情,對治國理政與戰(zhàn)爭都是極為有利的。古代的圣王需要明白情報的重要性,通過秘密檢察的方式,做到“上下情請(情)為通”,才能為下面的人提供便利,并消除各種怨恨;使君王提前知道四方的好事與壞事,并進行獎勵與懲罰:“上有隱事遺利,下得而利之。下有蓄怨積害,上得而除之。是以數(shù)千萬里之外,有為善者,其室人未遍知,鄉(xiāng)里未遍聞,天子得而賞之。數(shù)千萬里之外,有為不善者,其室人未遍知,鄉(xiāng)里未遍聞,天子得而罰之?!薄渡型隆酚涊d“上之為政,得下之情則治,不得下之情則亂”“上之為政,得下之情,則是明于民之善非也”“上之為政也,不得下之情,則是不明于民之善非也”“故賞不得下之情,而不可不察者也”。居上位的人只有掌握下面的各種信息情況,才能實現(xiàn)治理,了解百姓的善與不善;反之,施政不得下面的實情則不能了解百姓的善與不善;賞罰不得下面實情,也是不可不加以考察的。
1.2先知:決策致勝的基礎(chǔ)孫子所說的“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于眾者,先知也”(《用間篇》)明確強調(diào)了“先知”,也即預知敵情的重要性?!渡型隆吩疲骸巴鉃橹耍暵犝弑?。故與人謀事,先人得之;與人舉事,先人成之;光譽令聞,先人發(fā)之?!痹谕饷孀鍪碌娜藥椭醪榭?、聽聞各種信息。只有提前掌握情報,在謀劃事情時,才能預先布置妥當;在和別人辦事時,才能比他人先成功;他的聲譽才能比他人提前傳播。《備城門》云:“客馮面而蛾傅之,主人則先之知,主人利,客適?!逼湟庵府敂耻姶笈e進攻時,若守城一方能提前掌握各種情報信息,則戰(zhàn)爭會對守城方有利,對進攻方不利。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墨子雖注意到了情報的重要性,卻注重向鬼神禱告,預知吉兇?!睹鞴硐隆份d:“故于此乎天乃使武王至明罰焉……先庶國節(jié)窺戎,與殷人戰(zhàn)乎牧之野。”墨子認為武王克商是上天之意,周人通過“窺戎”即搜集情報,終于在牧野大敗商軍?!白?、史乃告于四望、山川、社稷,先于戎”是說戰(zhàn)前要向四方神靈祈禱,國君要“誓于太廟”(《迎敵祠》)?!短柫睢菲巴麣庹呱岜亟?,巫舍必近公社,必敬神之”是說“望氣”(預測氣候或敵我吉兇)時必敬鬼神。可見,墨家的“得情”與“先知”在某種程度上講,是建立在敬天帝、尊鬼神的基礎(chǔ)上的。
2.1使用密探之術(shù)墨子主張君王應(yīng)設(shè)置耳目,“一目之視也,不若二目之視也;一耳之聽也,不若二耳之聽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之強也”,通過這種通風報信的密探,達到“千里之外有賢人焉,其鄉(xiāng)里之人皆未之均聞見也,圣王得而賞之。千里之內(nèi)有暴人焉,其鄉(xiāng)里未之均聞見也,圣王得而罰之”(《尚同下》)。而培植間諜、打入敵營內(nèi)部也是獲取情報的重要舉措,《號令》云:“守入城,先以候為始……反,相參審信,厚賜之。候三發(fā)三信,重賜之……有能入深至主國者,問之審信,賞之倍他候。其不欲受賞而欲為吏者,許之三百石之吏。”岑仲勉言“此節(jié)言優(yōu)待間諜之法。蘇(時學)云‘候謂訪知敵情者’”[2]。墨子主張重金培養(yǎng)諜報人員,厚待其家人。派出的間諜歸國后,要將其搜集的情報同其他間諜的情報進行參照對比;若三次派出偵察,所獲情報都無出入,則大力獎賞;對于深入敵方國都的偵察者,其情報可信,則要加倍賞賜。此外,墨子及其弟子奔走于列國,他們大都是戰(zhàn)爭中的身體力行者,宣傳“非攻”主張,也有許多以密探身份分布于各國,以便搜集情報、保護弱國。通過“子墨子游公尚過于越”“子墨子出曹公子而于宋,三年而反”“子墨子使勝綽事項子牛”(《魯問》)可以看出,此類墨家弟子應(yīng)屬分布于各國的密探,這為墨家提供了許多情報。墨子制止魯陽文君攻鄭、公輸盤攻宋應(yīng)借助了遍布列國的弟子所提供的情報,并從中找出了應(yīng)對之策。
2.2相敵之法“相敵”主要是通過觀察陣前敵軍行動與狀態(tài)來搜集情報,《雜守》提到偵察人員要在“距阜、山林、溝瀆、丘陵、阡陌、郭門”處進行觀察,“可以跡知往來者少多及所伏藏之處”,即通過敵軍留下的蹤跡估測對方人數(shù)的多少以及敵軍埋伏的地方?!短柫睢份d:“出候無過十里,居高便所樹表,表三人守之,比至城者三表,與城上烽燧相望,晝則舉烽,夜則舉火。聞寇所從來,審知寇形必攻?!迸沙龅木涫孔?,不超過十里之外,在地勢高又方便的地方樹立標志,派人看守。從遙遠的地方到城邑樹立三處標記,同城墻上的烽火遙遙相望。白天燒煙,晚上點火。警戒兵弄清敵人入侵的方向和時間后,詳細周密地分析敵人進攻的方向、敵我形勢以及可戰(zhàn)與否?!秱涑情T》篇總結(jié)了敵人行軍的方陣布局,如果敵方以隊進攻,十萬之眾,進攻不會超過四隊,最大的排路五百步,中等三百步,下等五十步。各種不到一百五十步寬的,對主人有利而對客方不利:“客攻以遂,十萬物之眾,攻無過四隊者。上術(shù)廣五百步,中術(shù)三百步,下術(shù)五十步。諸不盡百五步者,主人利而客病?!?/p>
面對敵人挖隧道進攻的戰(zhàn)術(shù),墨子提出了掌握敵情的辦法:“備穴者,城內(nèi)為高樓,以謹候望適人。適人為變,筑垣聚土非常者,若彭有水濁非常者,此穴土也?!?《備穴》)即用修建的高樓觀察敵軍的行動,通過敵軍四周的渾濁泥土來判斷出敵軍挖地道的情形及其挖掘地段。若想以隧道戰(zhàn)應(yīng)對敵軍,就要準確判斷敵軍挖隧道的方位,此時要在靠近城墻地基的地方每隔五步挖井,“內(nèi)新甀井中,伏而聽之。審知穴之所在,穴而迎之”(《備穴》),即將蒙了皮的瓦壇放置井內(nèi),然后派聽覺靈敏的人伏貼在壇口靜聽隧道中傳來的聲音,待確切弄清了敵人的隧道方位后,再挖隧道與敵對抗。墨子主張在隧道中建立“鼠穴”,并設(shè)置門與關(guān)鎖的機關(guān),讓狗能自由行走,“穴壘之中各一狗,狗吠即有人也”(《備穴》),通過狗叫可提前知曉敵人通過隧道偷襲城內(nèi)的方位等情報信息。
2.3技術(shù)偵察與媒介傳遞班固對兵技巧家的評價為:“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guān),以立攻守之勝者也。”[3]從這個角度看,墨家便是兵技巧家。顯然,墨家在情報活動中善于使用技術(shù),十分看重樓臺、烽煙、旗幟、鼓等載體,也即技巧性的媒介。在日常的守城中,墨子主張用高樓偵察內(nèi)外:“備穴者,城內(nèi)為高樓,以謹候望適人”(《備穴》)。此處,謹候便是觀察敵軍、掌控敵情的偵察人員?!秱涑情T》云:“ 城四面四隅,皆為高磨,使重室子居其上,候適,視其態(tài)狀,與其進左右所移處?!边@是說城墻周邊和四角要修建瞭望的高樓,要查探敵人的姿態(tài)、進退與移動方位。同時,要監(jiān)視城內(nèi)城外所有人員,搜集一切相關(guān)情報信息?!笆厥蚁赂邩牵蛘咄姵塑嚾趄T卒道外來者,及城中非常者,輒言之守”(《號令》),守城主將在高樓中安排候者,對于入城者與異常情況要及時報告。
墨家將鼓、烽煙與旗幟作為重要的情報傳遞媒介。《雜守》記載,當敵軍從邊境進犯,為確保情報快速傳達國都,用“郵亭”來守望敵軍情況。敵軍若有行動,便利用各個相連的烽煙傳遞信息,“寇烽、驚烽、亂烽”代表不同的敵情,情況不一、依次快速傳遞,還要以烽煙來“言寇所從來者少多”。從初見敵軍到敵軍兵臨城下,烽煙堆數(shù)各不相同,夜晚則以烽火代替烽煙。敵軍由邊境到城外,《旗幟篇》篇又有詳細規(guī)定:攻到護城河外時,守軍“鼓三,舉一幟”;攻到藩籬,“鼓五,舉三幟”;攻到城墻下,“鼓八,舉六幟”;敵軍爬上城墻一半時,“鼓無休”。夜晚以火把代替旗幟,同旗幟相同。敵軍撤退,懸掛旗幟同進攻時的相同,“而無鼓”。在守城作戰(zhàn)中,不同的旗幟代表著不同的情報信息,根據(jù)需要的器材、士兵舉相應(yīng)旗幟:木材舉“蒼旗”,煙火舉“赤旗”,石頭舉“白旗”,死士舉“倉英之旗”,勁卒舉“雩旗”,弓弩為“狗旗”,車舉“龍旗”,戰(zhàn)馬舉“鳥旗”。
3.1備患:對戰(zhàn)略情報要素的全方位分析墨子的國家戰(zhàn)略要素首先通過考察“七患”的危害性表現(xiàn)出來:“以七患守城,敵至國傾。七患之所當,國必有殃。”(《七患》)七患涉及“城郭溝池”“四鄰”“民力”“財寶”“君臣”“守備”“用人”“賞罰”等方面的問題,避免“七患”是保國安民、克敵制勝的法寶?!短柫睢芬矎膽?zhàn)略角度綜合分析了各方面情報因素:“安國之道,道任地始,地得其任則功成”是說地理條件的重要性;“備不先具者無以安主,吏卒民多心不一者皆在其將長”是說主帥、官吏、士兵和百姓同心的問題;“諸行賞罰及有治者,必出于王公”涉及賞罰;“賜守邊城關(guān)塞、備蠻夷之勞苦者,舉其守率之財用有余、不足”是說慰勞邊關(guān)將士及詢問軍費問題;“少食”“少用?!钡壬袃€問題;不同城池的“守城”策略。《孫子·計篇》中的“五事”“七計”是孫子戰(zhàn)略情報要素的主要內(nèi)容,該篇闡述了“道”“天”“地”“將”“法”等五個情報要素,同孫子的觀念相似,墨子對戰(zhàn)略情報要素的認識也比較全面,涉及政治、自然、經(jīng)濟、軍事、國際環(huán)境等諸多方面,墨子通過對這些要素進行評估,對于能否開戰(zhàn)以及戰(zhàn)爭勝負都作了較詳細的分析。
第一,政治因素。墨子認為行寬仁之政,以公正督查別人,寬待民眾,取信于軍隊,援助諸侯,便能無敵于天下:“人勞我逸,則我甲兵強,寬以惠,緩易急,民必移……督以正,義其名,必務(wù)寬吾眾,信吾師,以此授諸侯之師,則天下無敵矣,其為下不可勝數(shù)也?!?《非攻下》)第二,自然因素。墨子十分重視地形的重要性,為防備敵人的水攻之法,“備水謹度四旁高下。城地中遍下,令耳其內(nèi)”,即守城者要視查四周地勢,城中低地要深挖渠道,“地深穿之,令漏泉”(《備水》)?!队瓟踌簟吩疲骸胺餐麣?,有大將氣,有小將氣,有往氣,有來氣,有敗氣。能得明此者,可知成敗、吉兇?!蓖姎馐峭ㄟ^云氣變化來預測戰(zhàn)爭成敗吉兇,軍中能測知云氣者通過分析敵我之云氣,判別雙方軍心、士氣、紀律及駐地的各種氣候環(huán)境,將帥據(jù)此作出相應(yīng)的戰(zhàn)略對策。氣象觀察不僅是影響作戰(zhàn)的因素之一,而且也是先秦軍事指揮員戰(zhàn)前進行準備必不可少的步驟[4]?!拔鬃J放c望氣者必以善言告民,以請上報守,守獨知其請而已。無與望氣妄為不善言驚恐民,斷勿赦”(《迎敵祠》),望氣者須將測卜的實情告知主將,只能告訴全城百姓吉利的話,勿令百姓驚惶,否則殺無赦。因此,“望氣”既有預測天氣的作用,又有鼓舞士氣的功效。第三,經(jīng)濟因素。經(jīng)濟基礎(chǔ)是戰(zhàn)爭的物質(zhì)基礎(chǔ),墨子就其重要性提出“計軍出”之說,也即計算軍隊出征所需的耗費。他認為戰(zhàn)爭中,“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撥劫”“矛戟戈劍乘車”“牛馬”“糧食”耗費以及“百姓死者”皆“不可勝數(shù)”(《非攻中》),這是執(zhí)政者需要注意的。墨子認為只要做到“府庫實滿,足以待不然,兵革不頓,士民不勞”,則“足以征不服”、“霸王之業(yè)可行于天下矣”(《辭過》) 。第四,軍事因素。戰(zhàn)爭成敗的關(guān)鍵在于將帥和士兵,墨子對其才能、技術(shù)、品行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非攻下》言軍隊作戰(zhàn)不利是因為“將不勇,士不分,兵不利,教不習,師不眾,率不利和,威不圉,害之不久,爭之不疾,孫之不強。植心不堅,與國諸侯疑”。此外,四門之將“必選擇之有功勞之臣及死事之后重者”(《號令》),這是對四個守城將領(lǐng)戰(zhàn)功、忠誠、榮譽、官職及軍事才能等要素的要求。城門上偵察敵情的高樓中必須由“善射者”的貴家子弟守衛(wèi)。守城用人方面,墨子強調(diào)“守著必善而君尊用之,然后可以守也”(《備城門》)。在墨子看來,將之才能、士之勇力、將帥關(guān)系、軍隊意志力對于戰(zhàn)爭的勝負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這些因素具備后,我軍方能“先之知”,才能據(jù)此制敵。第五,國際環(huán)境因素。國際環(huán)境會對一個國家的戰(zhàn)略實力產(chǎn)生重大影響。墨子認為莒國“為國甚小,間于大國之間,不敬事于大,大國亦弗之從而愛利”(《非攻中》),因不知處于大國之間的戰(zhàn)略現(xiàn)狀、不知結(jié)交四鄰,使得強鄰蠶食其國。在墨子看來,天下長久處于攻伐狀態(tài),若能以信義相交,利天下之人,面對大國不義之舉,大家會共助小國:“大國之攻小國也,則同救之;小國城郭之不全也,必使修之;布粟之絕。則委之;幣帛不足,則共之”( 《非攻下》),此時,同大國較量,小國也定會立于不敗之地。
3.2察情: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在墨子看來,從宏觀層面觀察雙方情況對預測戰(zhàn)爭走向具有重要意義,這一分析能透過敵方有利的表象,來抓住對方的劣勢與不足。墨子認為“古有其術(shù)者”,也就是那些懂得守城之法的人,“內(nèi)不親民,外不約治,以少間眾,以弱輕強”,自以為國無隱患,最后“身死國亡,為天下笑”(《備梯》),這就是沒有看到自己的虛弱之處所導致的結(jié)果。墨子認為吳國破楚、敗齊、攻越,東方各國無不降服,吳王“退不能賞孤,施舍群萌”,卻“自恃其力,伐其功,譽其智,怠于教,遂筑姑蘇之臺,七年不成”(《非攻中》),吳王夫差自以為天下無敵,卻不知國家“有離罷之心”,之后更不知越王句踐探知吳國內(nèi)部矛盾,“收其眾以復其讎”,最終滅掉吳國。墨子又說晉國六將軍中智伯最強,“計其土地之博,人徒之眾,欲以抗諸侯,以為英名。功戰(zhàn)之速,故差論其爪牙之士,皆列其舟車之眾,以攻中行氏而有之。以其謀為既已足矣,又攻茲范氏而大敗之。并三家以為一家而不止,又圍趙襄子于晉陽”。晉陽大戰(zhàn),智伯自恃強大、脅迫韓魏,而不知監(jiān)視韓魏及刺探軍情,故不知韓魏私下有謀:“趙氏朝亡,我夕從之;趙氏夕亡,我朝從之?!弊罱K,“韓魏自外,趙氏自內(nèi),擊智伯,大敗之”(《非攻中》)。在墨子看來,夫差北上爭霸,竟不知越國已悄然崛起并積蓄力量蠶食吳國;智伯脅韓魏以伐趙氏,韓魏倒戈并私結(jié)趙氏而不知。夫差與智伯自恃強大,無視內(nèi)部矛盾與惡劣的國際環(huán)境,蔑視對手使其高估了自己的實力,沒有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也就沒能察覺敵我實力的轉(zhuǎn)換,最終身死國滅。
墨子也注重對戰(zhàn)場中的現(xiàn)象進行深度分析,以此來看清其本質(zhì),并找出敵軍的漏洞?!秱涠旮怠菲v到“遂以傅城,后上先斷”,這是說敵軍十分強悍,踴躍攀爬城墻,將軍對后上者當場斬首,勢不可擋。墨子卻認為這不過是敵將依據(jù)人多,強力攻城而已,是“將之忿者也”的表現(xiàn),這種攻城之法是敵將在惱怒暴躁之下的不理智舉措,反而是敵軍的致命弱點。這與《孫子·火攻篇》所說的“將不可以慍而致戰(zhàn)”有異曲同工之妙。墨子分析敵軍筑“羊坽”的攻城之法,此法表面上“客眾而勇,輕意見威,以駭主人”,實際上“羊坽者攻之拙者也,足以勞卒,不足以害城”,對于此種只會勞累士兵的蠢辦法,只要做到“遠攻則遠害,近城則近害”(《雜守》),敵軍必定失敗。面對云梯進攻,墨子提出“云梯者重器也,其動移甚難”(《備梯》),“重”“難”已經(jīng)說明這種進攻的劣勢了,在城墻筑起“行城”“雜樓”即可應(yīng)對。墨子之所以能通過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深入事物的本質(zhì)內(nèi)部,看清戰(zhàn)場態(tài)勢、敵方的實力變化以及真實意圖,這與其自身的實踐與經(jīng)驗是分不開的。墨子救宋應(yīng)是通過情報分析公輸班的造器之術(shù)、進攻之法,在雙方的決斗中,以“戰(zhàn)術(shù)模擬”的方式,止戰(zhàn)于朝堂之上,達到了“察情”制敵的最高境界。
先秦時期,同情報活動一樣,反情報活動也大量出現(xiàn)于戰(zhàn)爭舞臺中。反情報是對敵方情報活動采取的一種反制措施,墨子及其學派便極其重視反情報活動?!赌印烦鞘馗髌獜牟煌慕嵌葟娬{(diào)了軍事情報保密的重要性,并對防止情報外泄、間諜滲透等制訂了一系列保障舉措??梢哉f,墨家學派也一直將反情報作為守城中克敵制勝的重要舉措。
4.1“拒止”的反情報思想拒止,即“防止敵對情報機構(gòu)接觸敏感信息,策反我方人員,滲透我方設(shè)施”[5]。為防止他人接近軍機要地,墨子認為主將樓房應(yīng)居高臨下,布防周密,嚴加布防,以泥涂抹外墻,“令下無見上,上見下,下無知上有人無人”(《號令》);同時養(yǎng)吏檢查守護各城門,防止敵方間諜刺探門禁、守衛(wèi)情況:“門者及有守禁者皆無令無事者得稽留止其旁,不從令者戮”(《號令》);對于可疑之人,巡防的士兵可亂箭將其射殺:“池外廉有要有害,必為疑人,令往來行夜者射之”(《雜守》);戰(zhàn)斗時期,老少組成的巡邏人員盤查行人,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與捕捉間諜:“以苛往來不以時行、行而有他異者,以得其奸”(《號令》);為防止城內(nèi)奸細出入,即便是將軍出城,也須持有“明填”,將軍帶一百人以上出城,則千夫長以上的官員可以制止他。若放行,則要斬首,“此守城之重禁之,夫奸之所生也,不可不審也”(《備城門》),因為奸細極易產(chǎn)生于混亂的人群中。
4.2“無形誤敵”與“反詐”的反情報思想在用兵過程中,孫子主張采取嚴密的防間保密舉措,把情報泄露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形兵之極,至于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孫子·虛實篇》)。在戰(zhàn)斗中,要根據(jù)不同情形,制造、釋放虛假的情報,給敵人以假象,使其形成錯誤的情報分析結(jié)果?!盁o形”指令敵人難以看出我軍形跡,墨家學派對此亦頗為重視,《雜守》曰:“ 候無過五十,寇至葉,隨去之,唯弇逮。日暮出之,令皆為微職。距阜、山林皆令可以跡,平明而跡,無跡,各立其表,下城之應(yīng)。候出置田表,斥坐郭內(nèi)外,立旗幟,卒半在內(nèi),令多少無可知。”每次派出的哨兵不超過五十人,敵人到達外墻,天黑派兵出城,則必須佩戴區(qū)別身份的徽章。一切可以探查敵軍蹤跡的土山、山林等地必須在天亮時派人偵察,以防止敵人的哨兵。城內(nèi)的警戒兵守在郭門內(nèi)外,打出聯(lián)絡(luò)標記,一半留在郭門內(nèi),以此來迷惑敵人,使其無法得知人數(shù)的多少。在戰(zhàn)斗中,敵人常散布虛假情報或以詐術(shù)迷惑本國軍民,面對此種情形,墨家亦有對策:“譽敵少以為眾,亂以為治,敵攻拙以為巧者,斷。客、主人無得相與言及相藉,客射以書,無得譽,外示內(nèi)以善,無得應(yīng),不從令者皆斷。禁無得舉矢書若以書射寇,犯令者父母、妻子皆斷,身梟城上。有能捕告之者,賞之黃金二十斤。”(《號令》)對于美化敵人,將敵人少而說多、軍紀混亂卻說嚴整者,一律殺頭。戰(zhàn)斗中,敵軍會向城內(nèi)射來信物,這些信件實則是散布不利我方的欺詐情報,墨家主張嚴禁軍民接觸這些信物,面對敵人的虛假示好也不得響應(yīng),違反禁令者,父母與妻子兒女梟首示眾;抓獲者,則賞金二十斤。
4.3對間諜的使用與防范孫子在《用間篇》中強調(diào)了“五間俱起”的重要性,其中以“反間”為主,這也是應(yīng)對敵方人員竊取情報的重要舉措。墨子也認識到了厚養(yǎng)間諜的重要性,《號令》篇云:“守入城,先以候為始,得輒宮養(yǎng)之,勿令知吾守衛(wèi)之備。候者為異宮,父母妻子皆同其宮,賜衣食酒肉,信吏善待之……遣他候,奉資之如前候,反,相參審信,厚賜之。候三發(fā)三信,重賜之?!敝鲗⑷氤且暨x間諜,將物色到的人選接到宮中厚養(yǎng),不讓他們知曉我方守備情況,偵探人員要相互隔離居住,給予其家人衣服、食物,并好生招待。挑選的偵探必須為鄉(xiāng)中忠厚之人,回國要接受各種詢問調(diào)查,其情報要反復對比審核。對間諜品行的要求、重金厚養(yǎng)的條件以及以其家人為人質(zhì)可以防止間諜被敵國策反。對各個間諜進行隔離以及不讓他們知曉我方城池守備情況是因為,一旦其中一人被敵俘虜,不會造成其他諜報人員陷落敵手,也不會泄露我方軍情。間諜回國的反復審查以及情報的審核可以確保我方能取得真實的情報。
《墨子》一書以“非攻”為主導,其情報活動建立在以“守城”為基礎(chǔ)上。同《孫子》等經(jīng)典軍事著作相比,《墨子》中的情報思想也有其獨特的一面,其值得我們?nèi)ド钔趯W習的地方就是墨家的“技巧”特性和反情報思想,這也是其他兵學理論所不具備的。
其一,軍事情報搜集與傳遞中的技術(shù)理念。譬如,《雜守》篇中搜集情報的偵察兵以“微職”向城內(nèi)傳遞情報,而城頭則以“立旗幟”來指揮城外人員?!镀鞄谩菲小澳信员娈愐抡禄铡薄拔宄咄訛橥臁北闶悄宜鲝埖囊云鞄脼闃俗R,這既有快速識別不同區(qū)域作戰(zhàn)人員的作用,也有傳遞情報的功能?!秱溲ā菲f“內(nèi)新甀井中,伏而聽之”則是以瓦壇放置井內(nèi)來竊聽隧道中敵軍挖掘與行軍的聲音?!翱苤粒瑯枪奈?,有周鼓,雜小鼓乃應(yīng)之”(《號令》)是說敵人突襲,以“鼓聲”為情報傳遞信號,待部隊集結(jié)之后發(fā)起反攻。
其二,反情報思想?!赌印芬粫谋C苡^念與措施十分完善,且有相應(yīng)的獎勵與懲罰舉措。在反情報方面,孫子強調(diào)反間,而墨子及其學派則強調(diào)加強內(nèi)部監(jiān)管?!短柫睢份d:“守城之法,敵去邑百里以上,城將如今盡召五官及百長,以富人重室之親,舍之官府,謹令信人守衛(wèi)之,謹密為故?!睌耻娫诎倜字猓泄倮?、富人、貴戚的家眷集中到官府,謹慎保衛(wèi),如此才能將保密做得更好。對于通敵泄露情報者,滅三族:“其以城為外謀者,三族”(《號令》);對舉報通敵者大加獎勵:“能捕得謀反、賣城、逾城、敵者一人,以令為除死罪二人,城旦四人”(《號令》)。
就先秦情報理論來看,《孫子》在各個方面都稍勝一籌,《墨子》情報思想雖有其特殊的價值,但也不能過于拔高。同《孫子》等經(jīng)典相比,其不足也是十分明顯的。
其一,其情報思想系統(tǒng)性不強。中國古代兵家對情報的認識是相當完備的,《孫子》是古代兵書的集大成者,其情報理論尤為完善,以其情報分析理論而言,便具有明顯的科學性與系統(tǒng)性:“注重整體的定性分析”“綱舉目張的可操作性設(shè)計”“以實力為中心的定量分析”“分析方法和分析原則的制定”[6]。而《墨子》一書是墨子及其后學共同完成的,也并非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兵書,“城守諸篇論戰(zhàn)略的內(nèi)容不大集中而又缺乏條理;文字錯亂極為嚴重,許多地方難得其解”[7],這就使得其情報思想的系統(tǒng)性不強。
其二,其情報思想橫向性(空間性)不足。“非攻”是墨子軍事思想的核心觀念,《墨子間詁》序引俞樾語:“(墨子)惟非攻,是以講求備御之法?!盵8]這與《孫子·計篇》“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的論見完全相左。雖然墨家也主張培養(yǎng)間諜,但其根本仍在守備,多以間諜刺探侵略國的情報。因此,其間諜理論遠遠不能同《孫子》的“五間”(鄉(xiāng)間、內(nèi)間、反間、死間、生間)相比。這就注定了墨子及其學派在情報觀、情報搜集、情報分析與反情報方面帶有明顯的區(qū)域性,也即其情報的活動空間更多局促在城邑內(nèi)部及其附近,尤其是敵人試圖進攻的城邑內(nèi)外。
其三,其情報思想帶有明顯的宗教迷信色彩。與孫子主張“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用間篇》)不同,墨家的“望氣之法”雖有預測天氣情況的成分,但其“敬鬼神”的思想十分強烈:“望氣者舍必近太守,巫舍必近公社,必敬神之。”(《迎敵祠》)盡管墨家也在合理利用“望氣”的神秘主義來提高士氣,但其對鬼神的虔誠態(tài)度,不免使“天時”對“人事”產(chǎn)生了一些影響,這也是《墨子》情報思想的一個局限性。
《墨子》所蘊涵的軍事理念與情報思想雖歷經(jīng)千年,卻依舊閃爍著智慧的火花。岑仲勉認為抗戰(zhàn)時期日寇挖的“狐穴”“完全脫胎于《墨子》”[2]。不獨日寇的一些技術(shù)脫胎于《墨子》,我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的“地道戰(zhàn)”,以及用“口號”“旗幟”“鼓號”等媒介傳遞情報的活動,有許多也是脫胎于《墨子》?!赌印返姆辞閳笈e措十分完善,其保密所涉人群不僅包括普通民眾,也包括主將、官吏等權(quán)貴群體?!赌印诽峒暗谋C芩枷雽⒊且刂械乃腥恕獜闹鲗⒌狡胀ㄈ?、從老人到小孩——全部納入到保密網(wǎng)絡(luò)中,這就形成了一種“全城戒嚴”的戰(zhàn)時局面,這種舉措使得間諜無處可鉆,全民被組織起來參與守城,這也形成了一種“全民抗敵”的格局,這對戰(zhàn)爭的勝利具有重要意義。抗日戰(zhàn)爭便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戰(zhàn)爭,全體中華兒女在探查日軍敵情、保護我軍情報方面都作出了重大努力與犧牲,這些精神有不少同《墨子》中所體現(xiàn)的思想是相一致的。民國初,面對軍閥混戰(zhàn)、列強欺凌的局面,新文化健將易白沙提出墨學是拯救中國的唯一良方,其謂“勇于救國,赴湯蹈火,死不旋踵。精于制器,善于治守,以寡少之眾,保弱小之邦,雖大國莫能破焉”[9]。其后,梁啟超、胡適、毛澤東等人都稱贊過墨學的偉大,并將墨學精神作為救國救民的一劑良方。近代學者將墨學研究作為“肩負救亡圖存與思想啟蒙的歷史使命”,同時還“推動墨子思想的內(nèi)容轉(zhuǎn)換和現(xiàn)代化”[10]。顯然,作為墨學內(nèi)容之一的情報理念也對近現(xiàn)代中國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要之,先秦情報思想是我國情報思想的鼻祖,《墨子》同《孫子》《吳子》《六韜》等經(jīng)典共同構(gòu)成了先秦情報體系,規(guī)范了中國情報思想的面貌與特質(zhì),深刻影響了中國古代情報思想。尤其是在守備御敵方面,《墨子》的情報思想更是獨樹一幟。挖掘《墨子》情報思想不僅有利于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兵學文化,而且其情報偵察、情報傳遞的技巧性與反情報等保密舉措仍夠能為當代和未來的情報工作建設(shè)提供一些正反兩方面的借鑒和啟示。